<h1> “崇宁通宝”十二地支钱新论(3)</h1><br> 简说“崇宁钱” <br> 一、崇宁钱与瘦金体<br><br><div> 说到“崇宁通宝”钱,人们就会提到宋徽宗的“瘦金体”,谈到宋徽宗的“御书钱”——“崇宁通宝”、“大观通宝”。著名钱币收藏家张可中先生在谈到宋徽宗铸造的钱币时候,写到:<br> “范各一体,体各一态。或如美女簪花,自然窈窕;或如天孙织锦,文彩斑斓。若宣和、政和、大观、崇宁、圣宋、重和等(钱),莫不骨秀格清,令人意远。吾人搜罗此泉数百种,陈览于绿窗绮几之间,直无异展开一部瘦金字帖也”。<br> 人们体会到,“瘦金体笔划细劲尖峭,横竖起笔如利刃切入,尾钩锐利,撇捺的末端呈竹叶形。”,“故观赏瘦金书体,清健挺拔似修竹,婀娜委婉如幽兰,而其行书笔意更增其风势。”给人一种,“顺乎自然而又富有节奏韵律的美感。”<br> 下面是《宋徽宗书法全集》中的“崇宁通宝”、“崇宁元宝”和“大观通宝”的一页:<br></div> 瘦金体折十“崇宁通宝”钱,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钱币,发行量多达7.7亿枚,目前所知有四百五十多种版别,但是究竟哪种版别是真正宋徽宗的“御书钱”原始版尚不清楚。<br> 此外,还有一件怪事,宋代从宋太宗以来,就有“改元更铸”的惯例或制度,一般是铸造“年号通宝钱”或“年号元宝钱”,元宝钱为旋读、通宝钱为直读,且都为小平钱。<br> “崇宁”年号始于“壬午年”(1102年),而已知的“崇宁钱”:<br> 隶书重宝钱铸造于“崇宁二年”,而瘦金体通宝钱铸造于“崇宁四年”,都不是“改元更铸”铸造的“崇宁钱”,而且瘦金体通宝钱为旋读,都点反传统的做法。<br> 那么究竟谁是“崇宁元年”铸造的“崇宁钱”呢?<br> 过去,在钱谱中收录的宋徽宗的崇宁钱,也就是瘦金体“崇宁通宝”的折十钱和小平钱、瘦金体崇宁元宝小平钱和隶书折十“崇宁重宝”钱,据说此钱的钱文为奸相蔡京所书。<br> 至今尚未发现“崇宁元年”时候,铸造的“崇宁年号钱”。<br> 二、新发现的“崇宁钱”<br><br><div> 近年来,随着东北及内蒙东部的原来辽金属地的大探宝运动,出土了不少出谱崇宁钱,我们在这里介绍几种,看看那些崇宁钱可能是“崇宁元年”,改元更铸时候,铸造的“崇宁钱”。<br> (1)超大型“崇宁通宝”楷篆对钱:<br></div> 这种钱币出土于吉林中部金源重地,其中土锈钱币为刚刚出土时候的原生态照片。这种钱币最大特点是形体大而厚重,形制为直读与瘦金体“崇宁通宝”的旋读截然相反,但是符合宋代钱币“通宝钱”为直读的惯例。而楷书钱的楷书钱文与瘦金体钱的瘦金体钱文相差甚大。其篆书钱钱文,我们中后面表述。<br> (2)行草书、行楷书“崇宁通宝”钱<br> 北宋钱币,在后期,多行楷书,而宋徽宗铸造的钱币中, “圣宋元宝”行楷书是宋代行楷书钱币中最为漂亮:<br> 下面介绍两枚“崇宁通宝”行草、行楷书“崇宁通宝”钱: 这两枚钱币是在一个辽金古城遗址处发现的,均为折五直读“崇宁通宝”钱,其中一枚为行草书,表面上有流铜,为笔者藏品,一枚为行楷书钱,为另一泉家藏品。<br> 下面是行草书“崇宁通宝”钱的书法分析:<br> 因为我们无法找到行草书“崇宁通宝”四字的宋徽宗、宋高宗父子的书法,下面是这两位父子书写的草书“千字文”中“崇宁通宝”的真迹。<br> 我们仅从比较完美的“崇”、“通”二字,可以看出这种钱币具有那个时代的草书飘逸、奔放的特点。<br> 下面是上面两枚钱币与网络上流行的电脑草书字的比较:<br> 通过比较,尚未有类似书体的电脑字发现,可以初步断定这些文字不是由电脑技术而成的。<br> 下面是“某鱼网”上新出售的两枚草书“崇宁通宝”、行草书“重和通宝”钱:<br> 这两枚钱币售价区区不过百十块钱!<br> <div> (3)“崇宁通宝”篆书钱<br></div> 上面的三种“崇宁通宝”篆书钱,分为直读和旋读两种,其中超大型“崇宁通宝”篆书钱为“崇宁通宝”篆楷对钱的一种。正八边形篆书“崇宁通宝”钱,为宋徽宗宫廷内府铸造的样钱,上面两种篆书钱极为罕见。<br> 左边为折五旋读“崇宁通宝”钱,目前发现的这种钱币为鎏金钱币。<br> 既然同为宋徽宗铸造“崇宁通宝”篆书钱,它们应该有些共性,主要是篆书“宝”的书法特点,为“长冠双王宝”,这种写法在北宋钱币中极为少见,第一次出现在“熙宁篆书钱”,第二次出现在宋徽宗的“圣宋元宝”篆书钱中:<br> 在中国汉字中,“寜”有多种异体字,反映在篆书“宁”字上有下面三种写法: 上面的折五旋读“崇宁通宝”和特大型直读“崇宁通宝”为所谓的“皿宁”,而正八边形直读“崇宁通宝”为“丁宁”。<br> 过去,篆书“用宁”尚未发现用于钱文,最近出版的贾先生《两宋珍泉》一书,收录了两枚折五“崇宁元宝”篆书钱,其中篆书“宁”即为“用宁”,现介绍如下:<br> ( 4)宋徽宗的赏赐银钱与“崇宁瑞宝”<div><br><div> 近年来,在大型拍卖公司的拍卖场上出现了一批宋徽宗宫廷内府的赏赐银钱,它们直径非常小,形制、文字与同名行用钱有着明显的区别,下面是历史典籍记载的从北宋宫廷内府掠走的赏赐金银钱,“上皇阁分金钱四百贯、银钱八十贯,皇帝阁分金钱二十贯、银钱四十贯、皇后分金钱十一贯、银钱二十二贯。”。有一种说法,“靖康之变金兵攻人汴京,在宫廷中搜出金钱71万贯,银钱142万贯,数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br> 下面是拍卖的部分宋徽宗赏赐银钱的照片,下面是“重和元宝”和“宣和元宝”银质小平钱的照片。它们的直径只有二十二毫米,重量不到三克:<br></div></div> 这枚“重和元宝”钱,打破“重和钱”只有“通宝钱”,且没有楷书钱的现状,应该是一种“逆袭”。而这枚“宣和元宝”钱,也是一种“逆袭”,因为现存的“宣和元宝”钱只有隶书与篆书两种书体。<br> 而且这两枚钱币形制、书体相同、神韵、风格相似,那现在钱币圈中流行的话,叫“同宗互证”。<br> 下面的“崇宁元宝”和“大观通宝”银质小平钱,直径也就是二十二、二十三毫米:<br> 这几枚钱币都不是瘦金体,且“大观通宝”为旋读,与行用钱不同。而且其中两枚银钱上面有绿锈,对于那种“黑乎乎、油腻腻”的所谓“银钱”也是一种“逆袭”,这两枚钱币是原生态钱币,绿锈一方面说明了它,饱经风霜,另一方面说明它出自普通窖藏,曾经隐藏于北宋铜钱之中,被“传染”上绿锈。说明了它们为真品,也是“珍品”。<br> 因此,下面的“瑞宝钱”出现也不奇怪:<br> “瑞宝、瑞宝”,“祥瑞之宝”,这应该是宋徽宗赏赐钱中的一个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