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位于洪洞县城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历史溯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约700余年的时间。这期间,由于元末战乱、水患虫灾、民族压迫等原因,导致中原地区土地荒芜,人口稀少,而山西地区相对稳定,人员稠密。为了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目的,明朝政府实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政策,从山西省洪洞县广济寺门前的大槐树下进行移民手续办理,即移民的起点。</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宽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厚重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根”字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中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献殿: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祭祖堂: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据史书记载,从明朝洪武元年到永乐十五年的近五十年里,先后从山西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涉及1230个姓氏。这些移民迁往各地后,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垦荒种田,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b></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p> <p class="ql-block">碑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移民浮雕图:三组浮雕以大槐树为背景,自左至右为:移民国策、移民惜别、移民迁徙。中间有文字隔开,以文释画,文画互彰。具体讲述了大槐树移民的起因、槐乡人们别离乡土、迁徙途中的情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碑亭:碑亭是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的,上有“古大槐树处”五个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代大槐树:(仿制)新塑大槐树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 “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三代大槐树: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槐根:据考古学家鉴定,此根大约生长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6.2米,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根错节,形状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颗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槐木化石:是从洪洞西山煤矿挖出来的,据专家考证已有上亿年的历史。上面的许多地方已经炭化,这就形象地说明洪洞早在亿年前就有了槐树的身影,所以被称为“槐乡大地”是当之无愧、名不虚传的!</b></p> <p class="ql-block">苏三路过大槐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解手、背手、连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解手:迁移途中,被押解人员需要大小便,只能向押解士兵告急,士兵便说:“行,我给你解开手。”各路押解大队都是这样,时间长了,便用“解手”一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又把“大便”演变为“解大手”,把“小便”演变为“解小手”,沿用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背手:有许多人说,背手也是大槐树后裔的典型特征,因为在大槐树下移民时,为防止百姓逃跑人们都是被反绑着手走路的,行走多日也就成了习惯,至今大槐树后裔们还有这种习惯,如今背起手来走路,倒也觉得挺舒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连手:在洪洞当地和很多地方还把朋友称为“连手”,是因为移民外迁时手都被串在一条绳子上,是手连着手的,经过长途跋涉,同甘共苦,等到了目的地也成了患难见真情的朋友,一般用这个词来来表示极其亲热的朋友,只有对很好的朋友才会用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中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b></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洪洞大槐树的故事,可以看一看电视剧《大槐树》和电影《等爱归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拍摄于2024年6月11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