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下午,继续参观。中国驻前南斯拉夫使馆旧址,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在贝尔格莱德必到的地方,因为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南联盟进行轰炸,用导弹野蛮袭击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正在使馆中工作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不幸牺牲,同时炸伤数十人,使馆馆舍严重损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2009年5月7日, 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在使馆旧址前竖立纪念碑,缅怀在北约轰炸中牺牲的中国烈士,感谢中国在塞尔维亚最困难时期给予的宝贵支持。这块纪念碑上用塞尔维亚文和中文写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 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 ,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现在原大使馆旧址上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前面耸立着孔子的塑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这是网上下载的照片,我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工作人员,在向纪念碑敬献花圈,表达哀悼和怀念之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参观铁托墓。铁托墓位于贝尔格莱德城南的一座小山上,整个陵园由花房墓地与陈列室组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墓园中,耸立着铁托的铜像,身披呢子大衣,扎着武装带,脚蹬长靴,神色凝重,好像在思考决策前线的战事。约瑟普·布罗兹 ·铁托,在上个世纪的国际舞台上,一个在东、西方都会被提及的名字,他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南斯拉夫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约瑟普·布罗兹 ·铁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赢得国家独立作出贡献。战后创建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制定了“积极共处”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稳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在这个园地中,有很多塑像,在展示时光,在陪伴铁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这里原来是铁托办公之余常爱去的花房,他格外喜欢这个花房,希望死后一切从简,与花丛为伴。遵照他的生前愿望,人们没有为他专门修建陵墓,而是将他经常光顾的花房改建成为长眠之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极其普通的花房,高高的玻璃拱顶,摆满了绿色植物和花草,通道中央,长长的白色灰纹大理石地面尽头,摆放着大理石棺椁,没有任何装饰,没有任何评价,上面只刻着:“约瑟普·布罗兹 ·铁托 1892—1980”,简洁朴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铁托的办公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与铁托生平有关的展品陈列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这个象牙球是中国政府赠送给铁托的礼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在此参观时,有幸遇到《太阳照在萨瓦河上》的作者、塞尔维亚研究学者步小勇先生,为我们讲解并赠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圣萨瓦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排名世界十大教堂之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教堂采用了东正教常用的拜占庭式设计,通体以纯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晶莹坚固的质地确保了教堂的稳固与高大,也象征了教会的威严与圣洁。在任何角度任何季节,教堂都占据了贝城景观的主导地位,将恢弘的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该教堂供奉的圣萨瓦 ,是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的创始人和中世纪塞尔维亚的重要人物。圣萨瓦教堂主顶被巨大的青铜穹顶覆盖,镀金十字架高达12米。据介绍其规模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清真寺,为巴尔干之最。对于塞国人说,圣萨瓦更像是一座寄托信仰、文化和自由的指向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教堂西侧的入口处,有一座巨大的青铜塑像屹立,他双手侧举,一手持圣经,一手紧握十字架。这就是圣萨瓦・奈马尼亚的塑像,教堂因其而得名。圣萨瓦 ,在塞尔维亚的历史与文化发展中可谓举足轻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在11世纪末, 萨瓦是塞尔维亚三位王子之一,他对权力毫无兴趣却对宗教情有独钟。他努力地让塞尔维亚建立了自己的总主教区,并利用宗教让塞尔维亚人团结起来。1219年,萨瓦被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牧首赐封为:塞尔维亚东正教教会首任大主教,成为东正教传播史的重要进展,也对塞尔维亚 的历史起了决定性的改变。在此后的数百年中,塞尔维亚相继陷入了奥斯曼、奥匈帝国等国的统治,但无论压迫多么严苛,整个塞尔维亚民族始终存在着强大的凝聚力,凭借这种凝聚力,他们以不懈的斗争最终为自己赢得了独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圣萨瓦大教堂正中的穹顶上描绘了11-13世纪的传统故事——主的升天,救主基督在他的天堂荣耀中,周围环绕着圣母玛利亚 、天使长和神圣的使徒。基督的中心荣耀由四个白袍天使支撑,他们一起形成了一个十字架的形状。这个十字架漂浮在闪烁的金色背景上,生动地说明了基督教的核心信条。描绘艺术的方法基于古代俄罗斯 、拜占庭和中世纪的巴尔干传统风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进入教堂,整个大厅金碧辉煌,四周围墙和穹顶都布满了金灿灿的马赛克镶嵌画,据说这些马赛 克一共有15000平米,耗资1000万欧元,直到2014年才完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萨瓦去世后,先被安葬在保加利亚的修道院里,后来遗体被送回塞尔维亚的米列赛瓦修道院安葬。数百年后的1595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 萨瓦的遗体被挖出来带至贝尔格莱德焚烧,奥斯曼的统治者希望借此摧毁塞尔维亚人的基督信仰,改信伊斯兰教,但这残忍的手段,反倒招致了塞尔维亚人民更加激烈的反抗运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1895年,塞族人为纪念自己的民族英雄圣萨瓦 , 在圣萨瓦遗体被焚烧的遗址建造圣萨瓦教堂,但由于战争及其他原因,直到1935年修建才真正开始。后又因二战爆发而中断修建。1984-1992年重建,穹顶建造完工。因南斯拉夫内战分裂,修建工作再次中断。2000-2003年再次恢复修建,大教堂外部建造完工。内部地宫已装修完毕对外开放,一楼大厅及其他内部设施至今仍在装修进行中。圣萨瓦教堂历经风雨,停停建建,恰似巴尔干半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复杂历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