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赤岸耀太行

仁者乐友

<p class="ql-block">  早就有去太行山区涉县赤岸参观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的念想,5月 29日,这个愿望得以实现。</p> <p class="ql-block">  涉县原属河南省安阳专区,1949年8月划归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以涉县为中心创建了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实力最强、基础最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期间,涉县作为晋冀鲁豫的腹心地、首府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等110多个机关和单位在涉县驻扎。</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奉命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6月,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率领下,一二九师司令部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铜峪镇迁驻涉县常乐村,同年 12月4日迁驻涉县赤岸村。</p> <p class="ql-block">  涉县赤岸村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太行山下,清漳河畔,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93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在赤岸村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此战斗、生活了6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  日本投降以后,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撤消北方局,在一二九师驻地成立了晋冀鲁豫中央局,同时决定取消一二九师番号,在涉县赤岸村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这之后,刘、邓又在这里领导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上党战役、平汉战役。1945年12月底,离开涉县赤岸移驻武安县下柏树和伯延。</p> <p class="ql-block">  在赤岸村驻扎的6年里,一二九师全军由一支9000多人的队伍发展成30万人的正规部队、40万人地方部队,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书写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一二九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是刘邓大军的基础,1937年8月25日,由红军第四方面军主体和少量陕北红军等部编成,刘伯承任师长,张浩、邓小平先后任政治委员,辖第385、386旅和教导团等,旅长为王宏坤、陈赓大将,共1.3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一二九师撤销番号,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 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p> <p class="ql-block">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刘伯承、邓小平等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率领一二九师将士与当地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指挥参与大小战役达3万1千多次,歼敌42万余人,收复县城198座。击退了敌人数百次清剿和“扫荡”,同时帮助根据地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经济文化建设。太行军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仅一二九师团级以上将领就牺牲了220多名。牺牲于战场的涉县藉烈士达1735人。</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纪念展览所在地位于涉县城西北5公里的赤岸村,由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一二九师陈列馆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赤岸村中央,由下院、上院、后院、司令部伙房、识字班等九个具有豫北晋东南民居风格的四合院组成,占地面积3949平方米,是集一二九师司令部、太行军区司令部、太行区党委、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和刘邓旧居等于一体的革命旧址,为当年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院落内至今保留着司令部会议室、办公室、机要室、作战室和刘伯承、邓小平、李达、李雪峰、赖若愚、张磐石、何正文、张廷发等师首长的宿办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军民水乳相融,一二九师刚到赤岸,白天帮老乡干活,晚上露宿街道门洞,就为了不打扰老乡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赤岸村民与一二九师的将士们结下了鱼水深情,1938——1945年间,全村800余口人,共腾出房屋约660间,供应军粮57.6万斤,做军鞋2.88万双,参军89人,全村百姓人人皆兵,运弹药,抬伤员,全民支援前线。</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一户都是当时八路军的老房东,这里的每一间房内,都有八路军一二九师将士们停留过的痕迹,可以说,赤岸村和一二九师已然融为一体,永远不能分离。</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b></p><p class="ql-block"> 保留有下、上、后三个具有北方民族风格的四合院和防空洞,占地面积为1834.10平方米。下院由正房、西耳房、西厢房和戏台及东厢房等五座建筑物组成,上院即刘邓旧居,位于下院西南角上侧,后院位于上院的西面,与上院相通,防空洞位于后院作战室的后角。</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下院</b> </p><p class="ql-block"> 原为庙宇,坐北朝南,由正房(会议室)、西耳房(李达宿办室)、西厢房(刘伯承办公室)和戏台(办公室)及东厢房(警卫室)等五座建筑物组成。</p> <p class="ql-block">  进入司令部旧址院内,就会看到两棵见证了峥嵘岁月的花树,每到清明时节,一棵紫荆盛开着粉红色的花,一棵丁香树白色花朵挂满枝头,两棵树争奇斗艳。当地百姓传诵,这两棵树是1941年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三位首长亲手栽种的,八十多年过去了,虽历经风霜雨雪依旧枝繁叶茂昂然挺立。</p> <p class="ql-block">  正房(会议室) 面阔三间。</p> <p class="ql-block"> 何正文宿办室</p><p class="ql-block"> 时任徐向前副师长参谋、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少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 张廷发宿办室</p><p class="ql-block"> 时任129师司令部作战科长、参谋处长、军分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  西厢房(刘伯承办公室) 面阔四间</p> <p class="ql-block">  东厢房(警卫室) 与西厢房建筑同</p><p class="ql-block"> 西耳房(李达宿办室) 面阔三间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上院</b></p><p class="ql-block"> 即刘邓旧居,位于下院西南角上侧,坐西面东,由正房(房东居室,现黄镇遗物陈列室)、西厢房(张磐石宿办室)、东厢房(李雪峰宿办室)和南房(房东居室,现刘伯承遗物陈列室)四座建筑物组成。</p> <p class="ql-block">  正房(房东居室,现黄镇遗物陈列室) 面阔五间</p> <p class="ql-block">  东厢房(李雪峰宿办室) 二层建筑,面阔三间。</p><p class="ql-block"> 李雪峰,时任晋冀豫省委书记、太行区党委书记等职,后任河南省、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p> <p class="ql-block">  张馨石宿办室</p><p class="ql-block"> 时任中共太行区委宣传部长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宣部副部长。</p> <p class="ql-block">  南房(房东居室,刘伯承元帅遗物陈列室) 前出廊,面阔五间,进深二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后院</b></p><p class="ql-block"> 位于上院的西面,与上院相通,现存正房(刘伯承宿办室)、东厢房(邓小平宿办室)、西厢房(赖若愚宿办室)、南房(作战室)。</p> <p class="ql-block">  正房(刘伯承宿办室),前出廊,面阔五间,进深二间。</p> <p class="ql-block">  东厢房(邓小平宿办室) 二层建筑,面阔三间。</p> <p class="ql-block"> 西厢房(赖若愚宿办室) 与邓小平宿办室相对,建筑相同。时任中共太行区党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西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  南房(作战室) 面阔五间,进深二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防空洞</b></p><p class="ql-block"> 位于后院作战室的后角,是当年首长们预防敌机轰炸的窟洞,拱劵形,砖石结构,洞深9米,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将军岭</b></p><p class="ql-block"> 位于赤岸村北,原名庙坡岭。1986年以后,刘伯承、黄镇、徐向前、李达等21位一二九师老首长的骨灰陆续安放在这里,从此,庙坡岭改名“将军岭”。 1990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此山题名“将军岭”。</p><p class="ql-block"> 将军岭纪念碑高度 12.9米,表达对一二九师将士的纪念。这里是全国继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之后安葬将帅最多的一处。</p> <p class="ql-block"> 沿石阶上坡,只见一条大渠宛若长龙盘绕山间,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二九师官兵与当地群众共同修建的长达 27公里的漳南大渠。涉县人民把这条绕山渠叫做“救命渠”、“将军渠”。</p> <p class="ql-block">  1942年,涉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是刘邓首长和一二九师的战士们抬石头、垒石堰建起了漳南大渠。漳南大渠全长27公里,开凿山洞4个,劈石崖8处,建渡槽14座,打石洞7个。大渠从 1943年2月开工,1944年4月竣工,使 3000多亩旱地变成了水浇田,结束了涉县老百姓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历史。至今漳南大渠仍是涉县农田灌溉的重要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  为永远牢记八路军的恩情,涉县人民自愿捐资在渠边修建了“思源亭”和高12.9米的“漳南大渠纪念碑”。薄一波在渠畔题写了“漳南大渠”。</p> <p class="ql-block">  将军岭上许多数字都与129有关联,寓意一二九师。从岭下登上129级台阶,是刘伯承元帅纪念亭。从纪念亭往上豋 129台阶,就到达徐向前墓及纪念亭。从徐向前墓再往上豋129台阶,就到达了将军岭的顶部。整个将军岭占地6000多平方米,群山环抱,风景秀丽。</p> <p class="ql-block">  一二九师的老将帅生前心系太行山,逝后魂归将军岭,1986年以后,刘伯承、黄镇、徐向前、李达、王新亭、袁子钦、赵子岳等将帅的灵骨陆续安放在山上,在灵骨安放处镌刻了将帅雕像和纪念碑,并建造了刘伯承元帅纪念亭。1990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将军岭”题写了岭名,为“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题写了亭名。</p> <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在京逝世,遵照他的遗嘱,刘帅部分灵骨安放在赤岸村北,距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约100米的庙坡山上第一个129台阶处,并建造了纪念亭,亭中央是花岗岩雕刻的刘帅坐像,雕像左边有一石碑,正面刻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之部分骨灰葬于此",背面刻着徐向前元帅所作七律诗《悼刘伯承元帅》:"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蒙蒙天地倾,垂首山川思栋梁,举目九天觅帅星,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刘伯承墓</b> </p><p class="ql-block"> 2011年10月28日,刘伯承同志家人把在家里存放的刘伯承同志部分骨灰和汪荣华同志的全部骨灰安葬在涉县将军岭。</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黄镇墓</b></p><p class="ql-block"> 1989年12月10日,原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黄镇将军在京逝世。黄老生前留下遗愿:“生前追随刘伯承元帅挥师太行,浴血奋战;死而心系老区人民,伴随刘帅遗骨回归太行,世世代代同老区人民在一起”。根据他的遗愿,1990年元月14日,他的全部骨灰由其子女护送,安放在将军岭上刘帅纪念亭左后侧。</p> <p class="ql-block">  石砌的平台中央立有黄镇将军半身花岗岩雕像。左侧石碑上刻着邓小平所题:“将军不辱使命”,背面刻着江泽民所题:“为党为民忠心耿耿,无私无畏正气长存”。像座的四面刻着黄镇将军的生平简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徐向前墓</b> </p><p class="ql-block">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在京逝世。遵照他生前遗嘱,11月9日,他的部分骨灰由直升飞机撒放在将军岭第二个129台阶处。徐帅全身站像立于平台中央,手持望远镜,遥望太行群峰,好似尚在指挥千军万马,奔驰疆场,与敌对垒。</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李达墓</b> </p><p class="ql-block"> 1993年2月1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一二九师参谋长李达将军在京逝世,根据他生前遗愿,9月8日他的全部骨灰由子女护送,安放在将军岭上黄镇将军墓地右侧。</p> <p class="ql-block">  将军岭的最高处,耸立着邓小平的全身汉白玉雕像。</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刘建勋墓</b></p><p class="ql-block"> 在将军岭安葬将帅名录上,发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曾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刘建勋。</p><p class="ql-block"> 刘建勋,河北沧县人,抗战时期曾任中共太行区武乡、榆社县委书记、太行三区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等职,1946年参加国共和谈军调组太原执行组,被中央临时任命为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省委第一书记,1961年7月接替原主政河南造成严重浮夸风和反右扩大化的吴芝圃,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 1966年10调任华北局、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1968年1月 接替文敏生又回河南任省革委会主任、省委第一书记兼武汉军区政委、省政协主席,1978年卸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1945年3月,刘建勋、陈舜英夫妇在涉县赤岸村合影。</b></p><p class="ql-block"> 陈舜英时任太行山区左权县、榆社县委书记等职。刘建勋妻妹陈舜瑶,时任中共南方局宣传部长和周恩来宣传秘书等职,陈舜瑶丈夫是曾任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现已107岁高龄的宋平。</p> <p class="ql-block">  刘建勋两次主政河南长达17年,为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殚精竭虑。河南在他带领下度过了六十年代初的灾荒,树立了红旗渠、焦裕禄等典型。1983年4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70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2006年6月24日,经组织批准,刘建勋和妻子陈舜英的部分骨灰安放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赤岸将军岭。</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一二九师陈列馆</b></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位于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北面将军岭北侧,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馆内陈列的多是一二九师将士浴血太行的实物和文字图片资料,再现了一二九师在太行山区抗战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馆内以时间为顺序,采取图、表、沙盘、雕塑、及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抗日战争爆发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一二九师将士浴血太行的革命事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向广大观众形象地再现了一二九师将士当年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参与战斗</b></p><p class="ql-block"> 黄崖底重叠伏击战斗、井陉长生口战斗、潞城神头岭战斗、涉县响堂铺战斗、阳明堡战斗、七亘村战斗、长乐村战斗、香城固战斗、百团大战……</p> <p class="ql-block">  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位上将、48位中将、295位少将,先后有近百名一二九师老领导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这块红色热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