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本集内容为以东门(长乐门)为代表的明城墙、古城内钟鼓楼以及回民巷、永兴坊等街景。</h3> <h3> 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 在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向东、北面扩建而成的,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墙体外侧建有马面,墙体之上建有垛墙、敌楼、角楼等附属建筑。明清时期在城的四面开有四座带有瓮城的城门,其上建有城楼、箭楼和闸楼。城外有护城河环绕。</h3><h3>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h3><h3>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h3><h3> 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h3><h3> </h3><h3> </h3> <h3>长乐门,西安城墙的正东门,位于东城墙中部偏南。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年至1378年),扩建西安府城时新建长乐门,后历清代、民国,沿袭至今。今长乐门存瓮城、箭楼、正楼及二重门洞,另于城门两侧各开辟三个券洞,供车辆行人通行。</h3><h3> 长乐门瓮城内东、北、南三面开有出城通道。城楼曾在李自成攻陷西安时被毁,清顺治年间复建。现在城上的箭楼、城楼经过维修,保存较为完整。</h3> <h3>明城墙的墙砖。</h3> <h3>钟,作为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报时、警示等。因功用不同,钟身常被铸上相关铭文和纹饰。西安城墙长乐门古钟为明隆庆元年(1567年) 所铸,高1.5米,口径1.17米,钟声洪亮,悠远绵长,在古城西安城防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西安城墙历史文化重要组成内容,长乐门古钟延续守护古城使命,奏响祈福古城乐章。</h3> <h3>长乐门城墙顶部朝北远景,右侧为敌楼。</h3> <h3>环城东路望长乐门箭楼。</h3> <h3>长乐门箭楼</h3> <h3>长乐门与北临敌楼间的三个券门,用于人车通行。</h3> <h3>长乐门城楼北侧垛口远看右前方箭楼。</h3> <h3>箭楼进口“长乐阁”。</h3> <h3>箭楼内的箭窗。</h3> <h3>长乐门城楼与箭楼间的瓮城。</h3> <h3>长乐门城楼及门洞。</h3> <h3>长乐门箭楼及门洞。</h3> <h3>长乐门城楼下门洞往东远景是箭楼下门洞及两洞间的瓮城区域。</h3> <h3>城墙顶垛口。</h3> <h3>永宁门(南门)亱景,由远至近为城楼、箭楼及闸楼。</h3> <h3>沿南城墙的敌楼及环城墙的护城河亱景。</h3> <h3>东南角楼</h3> <h3>东南角楼外的护城河</h3> <h3>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h3><h3>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h3><h3>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钟楼顶层</h3> <h3>顶层楼顶正中央。</h3> <h3>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而得名。钟高247厘米,腹围486厘米,口径165厘米,重约6吨。钟体用铜锡合金铸成,铸造时分为5段,共26块铸模。钟形上锐下侈,口为六角弧形。钟身有钟乳32枚,周围铸有纹饰,自上而下分为3层,每层用蔓草纹带分为6格,格内分别铸有飞天、翔鹤、走狮、腾龙、朱雀等图案,四角各有4朵祥云。钟身正面有骈体铭文一段,为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h3> <h3>钟楼俯視南大街,远景为南门(永宁门)。</h3> <h3>位于钟楼东南的开元商城</h3> <h3>钟楼西南的钟楼饭店</h3> <h3>钟楼通往鼓楼的路上</h3> <h3>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h3><h3>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h3><h3> </h3> <h3>鼓楼内的鼓文化展。</h3> <h3>鼓楼灯光夜景。</h3> <h3> 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是西安小吃街区。回民街所在北院门,为清代官署区,因陕西巡抚衙门在鼓楼之北,故名北院。1990年代末,部分回民在此街租房经营餐饮,莲湖区遂改向餐饮街方向改造,北院门遂成为回民街。</h3><h3>西安回民街作为西安风情的代表之一,是回民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在钟鼓楼后。</h3> <h3> 西安高家大院(高岳崧故居),位于西安北院门清真小吃街144号民居,占地4.2亩,总居住面积2517平方米,房屋86间,其中现对外开放56间。此院属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其主体是明崇祯年间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明崇祯年间曾中榜眼,后官至太司,从崇祯皇帝手中受赐此宅。清同治十年,子嗣参加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榜眼,得御赐“榜眼及第”牌匾。从明崇祯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为官。</h3> <h3> 永兴坊,原地为唐朝魏征府邸旧址,是西安市为了继续完善顺城巷历史风貌,充分彰显古城历史底蕴,扩大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2007年在原址上建造的,为古城再添了一个“坊”式的精品项目。项目总占地15亩,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8米,按规划设计拟建仿古“坊、肆”建筑群、牌楼、休闲绿化广场、内街、井房以及建筑物外墙仿古装饰等等,主要以关中牌坊和具有民间传统的建筑群组合,形成古里坊式布局,展示古长安城的街坊式形态和历史生活气息,以及传统民俗生活空间。依托古城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传承历史、彰显人文,进出有序、错落有致,内涵丰厚、做旧如旧,内敛外聚、动静分离等风格特色上,实现与古城墙历史景观系统的高度和谐,不仅将里坊文化的建筑作为保护重点,更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的城市人文精神作为发掘和保护的核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