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趁假期,将自己置于偌大却无比安静的校园,关了电话,翻开书本,静静地安顿,自六月初起,因劳累,因烦躁,因未知,因纠结,因无助,因无奈,而过度消耗的精气神,落下的阅读任务,无处安放的情绪、身心与灵魂。</p><p class="ql-block"> 两本书的得来都有些小小的意外,而意外总会伴随着突如其来的惊喜与无与伦比的幸运。</p> 一 <p class="ql-block"> 《宣纸上的记忆》是在课间巡班时,路过初三备课室于余老师桌面发现,随手翻开便不舍放下。常购的几家小店均觅而不得,终还是京东工作人员在京郊一家老书店找到,已泛黄且有勾画痕迹的一本旧书。同事笑我,如此曲折,借来一读又如何。只自己知道,阅读间随手写写画画的毛病,借不得别人书,也绝不将书借于人的习惯久而有之。</p><p class="ql-block"> 身边有很多习书法、敬书法、精书法的老友,被影响,被感染,被熏陶,被带入,三番几次地拉开架势也想习得一二,可终不得其道,半途弃之。钟情于这本书,大坻还是被“记忆”二字所打动,自己更热衷,更擅长的,是在所有的事与物间,找回忆,找故事,找文化,找历史,找链接。而它,满足了我的所有愿与欲。</p><p class="ql-block"> 永和九年暮春的那场聚会,成就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成就了书圣王羲之,成就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几十位风流雅士,更成就了那个追求个性的自由与解放,尊重人生自我价值的朝代。</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习书必少不得一间雅室,更会在笔、墨、宣、砚的刻意间彰显自己的专业与个性,唐人的书法则更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包容、开放、自信、张扬,一粉墙,一书壁,一壶酒,一场酣畅淋漓的恣意挥洒,便可显其能,便可成其绝。</p><p class="ql-block"> 颜体的特点是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若想深悟,必绕不过那倒下去的大唐雄风和颜真卿傲然挺立着的悲剧英雄般生命雕像。</p><p class="ql-block"> 阅过千人千事,终发现,自己还是更钟情于苏东坡,他的字,就是消遣,就是取乐,就是玩耍,就是舒展一下筋骨放松一下情绪,就是与心、与纸笔、与天地万物的一次毫无拘束的交谈对话,不用正襟危坐,不用焚香沐手,信笔一挥,不计工拙,更不在乎世人好之、恶之、宝之、弃之……</p><p class="ql-block"> 作者说: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以气作文,文如其人,以气作字,字如其人,是一种表征,也是一种气象。字的背后是道,是哲学,是人的精神世界,更是整个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而我,翻看着书,遥望着一位位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挺立的大家,以及他们的时代,他们的风骨,他们的风流。触摸着纸,也触摸着心灵,更复活着一个篇章又一个篇章的记忆。</p> 二 <p class="ql-block"> 《沈从文讲中式美学》,是那天陪丫头理发,常去小坐的一间樊登读书旗下兼阅读与自习室的小店,宣告八月中旬闭店,新旧图书一律低价处置。可美坏了这只见到书便走不动道儿的骨灰级书虫,流连忘返间,这本显然是书店刻意塑封,供读者阅览的样书,连同几套自己一直想收存的老版本名著,便被收入囊中。</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品读,在对《边城》文字与故事的回忆中,我又接连找到《沈丛文散文集》《向阳而美》多本丛书,试图更加靠近这个细腻而多情的文人,试图从他不同角度的文字叙述中找到,他与这些古老而冰冷的器物间热气腾腾的美学信仰。</p><p class="ql-block"> 蒋勋说,纵观沈从文的生平,品尝过贫贱辛酸,也经历过纷飞炮火,甚至充满了无奈和遗憾。但也是动荡时代的这些不完美,让后人品读这份感情时,愈发觉得珍贵和唏嘘。这或许便是李商隐所说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吧。历史的时空,成就了爱情的佳话,也织就了大师。汪曾祺以“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为题为这本书题写了推荐序,读之方晓得,这八个字摘自四妹张充和为其三姐夫沈二哥题写挽辞。序中还提到他在沈先生八十岁生日时赠过一联: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林上种种,大坻都能让我们找到更加鲜活,更加立体,更加生动和顺畅的,那个熟悉的乡土文人去撰写中国美学的渊源与根基。</p><p class="ql-block"> 书中以衣之美、闲之美、礼之美、雅之美、日常之美、工艺之美和匠心之美,讲古人的穿衣打扮、诗画雅集、辇舆、建筑、配玉、镜扇漆工等等,有考校资料、有史论辩驳、更有60余幅传世名画的穿插呈现,让人在文字与图片的相互映衬间找到视觉与感官上的艺术美感,更让人在古人的生活片段中找到传统美学的存世记忆,以及,作者终想表达的,中国人衣食住行间的气韵与文化品格。</p><p class="ql-block"> 沈先生说:不为生活厌烦而有所逃循,不论艺术或人生,一切都应该美一些!</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乡土文学,还是中式美学,先生一直在表达自己的态度,以及专属于他的中式浪漫。</p> 三 <p class="ql-block"> 8月1日,受邀参观了李养实先生个人文藏馆,颇为震撼,更多的是感动和崇敬。</p><p class="ql-block"> 文藏馆位于庞光街道四府村,一幢六间四层仿古建筑内,停车,第一眼便被吸引,大气、精巧的建筑风格,耸在那里,便是一道奇异的风景,气场强大,孑然独立。一、二楼是传统文化展区,陈列着主人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古床、书画、雕塑、匾额;三楼是历史文化展区,从人类起源一直到改革开放,图文并茂,资料详实,中间区域是主人专为八一建军节设置的主题展;四楼则是专设的牌匾展区,配以主人精心设计的微缩版中式建筑,让藏品上的斑驳和沧桑与历史的厚重、建筑技艺的精致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 李养实先生是一位退休干部,藏馆的建设始于兴趣,成于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信仰。在主人热情且熟稔的介绍中,深刻感受到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中国历史发自内心的敬仰,对于这份他从兴趣出发,坚守、独行了四十载,呕心沥血、逐渐丰盈但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遗憾,以及迫切希望得到关注和帮助,使其发扬光大的那份雄心与大爱。</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搜索关于这座个人文藏馆的资料,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客观而中肯的描述了李先生其人,其事。一个平凡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工作之余,把家办成了一个小博物馆,伟大之处可见一斑。背后的辛苦付出,常人难以理解。他的执着以及高瞻远瞩,为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做到极致,即便有憾,也足够了。</p> 四 <p class="ql-block"> 最近在看奥运,除了00后更加精湛的技艺,更加张扬的个性,更加坚定的自我认知之外,我更关注以另外一种身份站在场上的郭晶晶和王皓。他们以自己散发着独特魄力的姿态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很短,短到25岁就算高龄选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可以很长,长到一辈子都站在场上。喜欢看到郭晶晶职场专业范儿以及与全红婵充满爱意的互动,更喜欢看到樊振东夺冠,王皓激动的冲进场内,眼含热泪抱起弟子,就像他用了20年时间,终于举起的奥运金牌。</p><p class="ql-block"> 崔璀老师说:时间带来的不止焦虑,还有嘉奖。低谷期的沉淀,顶峰时的历练,都成就了后来的我们。我们都要对时间做更长时间的准备。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岁有一岁的味道,未来是年轻人的,也必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