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11、“苏轼做错了,也要批评”读郭国谦《自在与通透——宋人笔记选读》随想(十一)

浩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陈少禹 朗读|浩海</span></p> <p class="ql-block">《东坡志林》载有《论贫士》一篇笔记。这篇笔记重点说了三个故事:一个故事说,有个穷书生进入官库,看见钱不认识。有人感到奇怪而问他,书生回答说我本来知道这是钱,只是奇怪它为什么不在纸中包裹罢了。第二个,苏轼由此引出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记载“满屋小孩子,瓶里没粮食”的故事,并推测这可能是有凭据的。第三个,复述“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并说聊为好事者一笑。</p> <p class="ql-block">作者感慨良多:“不但笑不出来,而且有一种苦涩的感觉充满心头。穷人之难,不但难在日子过得紧吧,更难在人上不了台面,常常担心被人耻笑。”作者话锋一转,对苏轼提出了少见的批评:尽管苏轼还算是一个厚道人,但因为出身世家,他对穷人还是具有极强的优越感。嘲笑陶渊明只见过瓶中之粟;拿饥民何不食肉糜这个典故说事,实质上还是拿穷人开涮。最后总结道,他这笔记有意无意又往穷人心头插了一把刀。</p> <p class="ql-block">对此,我深表赞同!从本书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作者对苏轼是何等的敬仰乃至崇拜,因心痛苏轼一顿饱饭不得而热泪盈眶;对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赞不绝口。可以说作者就是苏轼的隔代知音。但对苏轼某些时候表现的世俗之气,也并不是一味地护短。还可以再举一例。</p> <p class="ql-block">《东坡志林》记载:苏轼与几个朋友谈养生之道说“难在去欲”。大家深表同感。其中黄州通判张公归拿苏武为例说,苏武受尽匈奴欺凌而不屈服,可谓是处在生死存亡之际,但是,仍然与胡族的妇女生了孩子。可见去欲之难。说罢,“众客皆大笑。”苏轼当然也在笑客之中,并且认为有道理,所以,才有了这则笔记。</p> <p class="ql-block">作者对此表现出少有的愤慨,“难道就因为苏武没有抗拒住人性中最普通的情欲,就因为他娶的是胡族的妇女,就可以作为张公归他们取笑打趣的理由?苏武身体力行,做到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管是谁,拿胡妇生子这件事在苏武跟前说事,我都不高兴。”</p> <p class="ql-block">好一个“张公归他们”,作者的春秋笔法真是炉火纯青啊!这不是在给苏轼留足面子吗!张公归算老几,谁认得?一贯敬仰苏轼的作者,这次,就差跟苏轼直接翻脸了!</p><p class="ql-block">如果说苏轼取笑穷人属于世俗级别,那么,聚众嘲讽苏武胡妇生子就近乎庸俗了。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与苏轼一生大爱无疆、超凡脱俗的主流相比,这只能是白璧之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片来自谷雨影像工作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