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 称: 时空踏歌 </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2934948】</p> <p class="ql-block">巍巍井冈,浓浓情愫。今年8月上旬,我带着孙子特意开车来到井冈山,既是避暑,更是让生长在特区都市的孩子,接受一次红色洗礼,也圆了三代人的井冈之梦……</p> <p class="ql-block">在烈日炙烤和马不停蹄地奔波下,祖孙俩相继中暑。但比起血雨腥风中的革命先烈,这又算得了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为了展现当年红军风采,孙子自己用支付宝选购了一套红军服装、一把刻有名字的玩具手枪以及一块怀表。</p> <p class="ql-block">登上火炬广场,我告诉孙子,那星星之火就是从两万八千多生命的血液中燎原起来的,熊熊燃烧之势也是从这里出发的革命火炬。</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黄洋界岁月的战壕中,抚摸着曾经的炮体。</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6年8月儿子在黄洋界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隔不断的目光顺着隆隆炮声的方向,那是东方破晓前诗的绝唱: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p> <p class="ql-block">目睹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的一帧帧发黄的照片、一枝枝泛黄的火药枪、一把把锈迹斑斑的大刀,都收藏了一个个怎样泣血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把理想的信仰和摇篮生成的精神定格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茨坪松柏叠翠、竹林葱郁的北山烈士陵园,纪念碑主碑的造型远望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看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p> <p class="ql-block">八角楼上的那盏油灯,映照着毛泽东沉着冷峻的面孔,思想的烟火,散发着温暖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跳跃的油灯下,指间的香烟,在燃烧灵魂的同时,奋笔疾书的思想,凝结成数篇光辉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龙江书院位于井冈山市龙市镇,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是当年客籍人的最高学府。</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井冈山军官教导队的创办地,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1928年4月底,毛泽东和朱德在龙江书院会面。</p> <p class="ql-block">走进小井红军医院,那段血与火的故事仿佛又浮现在眼前。这所建于1928年冬,由红军官兵们将平时发的伙食尾子募捐出来,自己动手,就地取材而建的上下两层共32间的红军医院。</p> <p class="ql-block">在红军医院旁,有一座小井烈士墓,簇拥着开满新鲜的花朵,脉络着根须深入泥土,告慰九泉之下一百三十多位无名英魂,花蕊里流溢着一种无限的敬仰和追思。</p> <p class="ql-block">大井是红四军军部、医务所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经常居住的地方,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名副其实的“金銮殿”。大井的那块读书石和两棵神树,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与神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5年6月我在井冈山检查工作时在大井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上井村,红军军部将军民们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的大量首饰银器等,运用谢氏花边厂的铸造技术,请谢火龙、谢官龙等谢氏兄弟为师傅,创办了红军造币厂,王佐为主要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象山庵始建于清康熙癸巳年,是湘赣边界的名庵。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这里曾是红军的重要活动场所。如红四军后方留守所、红四军机炮连、湘赣边界特委机关印刷厂均设在此。尤其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婚礼就是在此简朴的庵内举办的。</p> <p class="ql-block">五指峰是井冈山主峰,因山峰并列如五指而得名,海拔1586米。1988年和1992发行的面额一百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就是五指峰。</p> <p class="ql-block">茨坪毛泽东旧居,原是一栋农民的住房。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茨坪就居住在这里。1929年2月这栋房子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61年重新修复,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碑林位于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建于1987年7月,由碑亭、碑廊、碑型等部分组成,因势而构,曲折回环,是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是的,巍巍井冈山,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永远不倒的旗帜。</p> <p class="ql-block">当年鏖战五百里,茨坪、茅坪、大井、小井、五大哨口,每一座山峰,都印记着一段红军英雄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而今,硝烟散尽,岁月的风雨,历史的长河,无情地消融了林海中的呐喊,却幻成辉煌而沉重的历史,永远铭刻在一代代人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怎样才能触摸到你们的灵魂?我们,怎样才能信仰到你们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是啊,井冈山是一部世世代代读不尽的辉煌传奇的史诗,它写满了历史的沉重和庄严,更镌刻了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价而无可替代的启示录,每一个聪慧的华夏子孙,都会永远铭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作者: 万贻平,江西南昌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GPU会员,《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新时代摄影》杂志签约摄影师,《人民摄影报》特约摄影师。从事业余摄影7年多来,致力于人文与风光摄影原创,截止目前,有300余幅摄影作品在国内外发表、入展、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