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0年前那个炎热的8月,我跨入苏州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大门,成为了一名中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校位于小巷范庄前内,外表看着很普通,但办学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名相范仲淹1049年捐祖宅开办的义庄和义学,1346年,范氏后人以义学为本开办了文正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朝顽强存续下来。1938年起,基于义庄的地先后开办了私立崇范中学和私立景范中学,1956年政府接办学校,校名几经变化后定为苏州市第二十二中学。1989年范仲淹千年诞辰之际,校名更改为苏州市景范中学,并延用至今。 </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景范中学大门</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这段历史我是后来才知道的。我们进入二十二中学时正值文革后期,对于学校的历史根本无从知晓,老师们也都讳莫如深,生怕一不小心沾上了“封资修”的包。千年义学积淀的不可多得的丰厚文脉和文化底蕴,本来应该是学校引以为骄傲的宝贵资源,现实中却要极力掩盖起来,也是莫名的遗憾了。</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范文正公像</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文正书院图</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的景范中学相比当年的二十二中学变化很大。校园向西扩展到了河沿下塘,隔着王天井巷又征了一块地作为西校区,总面积扩大了一倍多(金阊新城还有一个校区,手笔更大,后来成了独立分校)。运动场面积增加了许多,跑道长度差不多有300米,而我们在校时操场的跑道不到200米,百米短跑需要跑大半圈。今天校园里的范仲淹史迹陈列馆是一座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但我们在校时它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拆除了南墙向前接出很大一片屋面,与南边的平房相连作为大礼堂(终日黑咕隆咚的😀),1995年才恢复古建筑原貌,成了纪念范仲淹的史迹陈列馆,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当年的二十二中学</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景范中学版图</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范仲淹史迹陈列馆。母校今天既是学堂,也是庙堂</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照常理中学分初中和高中,但我的中学既没有初中也没有高中,而是一口气从中一读到中五,这也是那个年代的特色了。由于形势的变化,中学的后两年与前三年差别很大,客观上成了高中和初中的分界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二十二中学的前三年,学校沿用过去的办学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并不是特别重视,我们的功课比较轻松。教学的内容要求紧密结合政治形势和生产生活实际,对深度和水平的要求则不太高,如语文课基本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仅有的几篇古文也都是围绕“儒法斗争”的;化学课讲燃烧原理时,教材上写的是大丰灶、老灶改建省草灶;生物课程的名称直接叫农业基础知识;而物理课则是请工宣队的老师傅上的。相比之下数学课学到的知识还比较实在,李福棠、顾和祥老师教得很认真,答疑也非常耐心,顾老师比较年轻,我课后经常向他讨教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校的课外活动很多,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到工厂、农村参观见学,每年还有专门的时间要参加学工学农劳动,与工人农民“打成一片”。班主任叶寿元老师带我们去郊区生产队参加过秋收劳动,我们要用双手把农民伯伯挑到田里的一堆堆沤肥扒开,均匀撒到各处,俗称“握S丢烂泥”,同学们也由此对农业生产劳动有了体验。中二的春季到越溪公社参加了半个月的学农劳动,睡的是地铺,吃的是缺少油水的大锅菜,劳动强度比较大,但我们年纪轻并没觉得很苦,闲暇时工宣队长周师傅还带我们去爬山看野景,大家都很开心。唐豪同学后来写了一篇文情并茂的作文,被老师作为范文当堂诵读,成为一时的佳话。</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越溪街道,当年的越溪公社</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校有自己的小工厂,加工生产碳膜和金属膜的电阻。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去参加一两周的劳动,要用镊子将一个镀过膜的细瓷棒和两个镀银金属帽小心地放置在相应的工件台上,然后转动手柄,把三个部件挤压成一个完整的电阻。工作看似简单,但做好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压碎电阻棒,或挤歪电阻帽,需要非常细心。一个小时大约能生产一两多电阻,每人一天要做八两,最快的能做一斤多,手速慢的还很难完成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金属膜电阻,比碳膜电阻阻值范围更大、性能更稳定</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也到工厂参加过正式的学工劳动。有一年夏天去农业药械厂劳动了半个月,我分在喷漆车间,油漆气味非常重,戴口罩也没用,使我对工人们的辛苦劳作有了切身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参加很多其他活动。记得中二时在校内参加过一周的军训,有枪无弹,请了两个民兵当教官,谈不上什么正规性和技术含量,算是完整走了个过场。每年冬季学校都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晨跑,并在校门口公布各班当天的参加人数和里程数,我们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冒着严寒赶到集合地点开跑,苏州护城河以内的大街小巷都跑了个遍,班级总里程数蹭蹭地往上涨,半个月就跑到了北京😂。每年的知青下乡季学校还会组织我们低年级同学到景德路,列队欢送大客车里胸戴大红花的学长们,后来上山下乡运动终止,我们自己就不需要别人欢送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中学前面两年所受的教育强调接地气,比较容易与社会生活接轨,但也明显缺乏高度和深度,不太利于支撑起更大的人生发展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苏州老地图</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6年秋季开始是我们的中三,这一年的变化非常大,政治生态的改变很快反映到校园里面。过去被禁的一些优秀电影和歌曲开了禁,学校的高音喇叭天天播放《洪湖赤卫队》的唱段和《绣金匾》等歌曲,校广播台每周还要教大家唱这些歌。教学方面的变化也不小,教育要为四个现代化培养人才已经形成共识,但具体目标是什么还比较迷茫,直到中三末期,老师们喜形于色地传达了教育局的最新精神:中学教育可以以高考升学率为目标。中学生为高考而战在今天是理所当然、与时俱卷的话题了,但对于当年的我们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多少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两年学校教学秩序很快走上正轨,中五还重新分了班。老师们精神焕发、浑身是劲,恨不能让压抑了多年的教学积极性一下子全释放出来,拚命想给我们多教点知识。由于教材跟不上,很多新内容都是发的油印材料,如周天一老师上的语文课,补充了《岳阳楼记》《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等古典文学名篇,材料都是周老师加班加点亲自刻钢板油印出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范仲淹史迹陈列馆内的雕屏《岳阳楼记》</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冯大善老师执教我们的高中数学,他对教学非常热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从来不知道疲劳。冯老师备课极为认真,每次讲授的内容都精心准备,对难题总是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一道典型例题往往会准备好几种解法,借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方式。尽管冯老师讲的内容比较难,但我们听课从来不会觉得累。</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前右:冯大善老师;前左:周天一老师</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我们化学课的是沈佩衡老师,她教学经验非常丰富,针对化学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首先要求我们牢牢记住基本的元素符号和分子式,这一招非常灵,当大家把钾钠钙镁铝锌铁锡铅背得滾瓜烂熟以后,发现原本半生不熟的化学方程式一下子变得熟悉起来,再往下学也就有了信心。记得有一位姓孙的女同学是外地转学过来的,以前从未学过化学,在沈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进步很快,期末竟然考了100分!沈老师的教学方法顿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校园一角</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五这一年最难忘,班主任是教我们物理的赵旭老师。赵老师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他经常用伽里略、牛顿、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的故事教育我们,唤起我们发奋学习的动力,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一流的课程思政。赵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特别强调基本概念,将物理概念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辨析,帮助我们加深理解。他对能量守恒等物理定律的准确运用也使我们养成了从整体上把握物体运动特点的习惯,我高考物理考得不错就得益于此。赵老师为了让我们学得更扎实,加班加点延迟放学是常事,好几次师母来到学校催他回家吃饭,而他岿然不动坚持把课讲完。在老师们言传身教精心指导下,我们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持续上升,赵老师也由衷为我们的进步感到高兴。毕业几年后我回到母校,赵老师说起在校生的学习积极性比我们当年差了不少,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变相表扬😀。中五除了有紧张的学习,也有快乐的郊游,赵老师带着我们忙里偷闲去鼋头渚欣赏过太湖的万顷波涛,到天平山爬过陡峭的一线天,让我们消除了连续苦战的疲倦,亲身体会到了劳逸结合对于紧张学习的助益。</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理科班天平山团日活动合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与赵老师在范仲淹史迹陈列馆前合影</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年里教过我们的老师很多,还有物理课蒋老师,化学课任老师,外语课方老师、袁老师,政治课张老师,农基课王老师,体育课郑老师等等,还有的如包信庆、屠心危、徐敏、孙国平等老师,虽然没有直接给我上过课,但平时接触较多,对我们的教育影响很大。母校的老师们帮助我们打下了重要的知识基础,指导我们构建了正确的人生观,我们永远铭记于心。也正是因为老师们的辛劳付出,我们对母校的记忆才更加丰富、更加具体、更加鲜活生动。</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前左:包信庆老师;前中:屠心危老师</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年中学生涯结束,同学们羽翼渐丰各奔前程。有的进大学继续深造,有的参军入伍,有的上技校学习专门技能,很多人直接参加了工作,后来还有不少同学下海创业。考上大学的同学虽然不是太多,但院校类型很有代表性,有工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和军工院校,还有同学从部队考入了军校。不管毕业后具体干的是什么工作,大家始终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用辛勤的汗水创造美好生活、回报国家社会。</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理科班毕业合影</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首前尘,二十二中学的校领导和学长们同样令我难忘。特殊时期,学校的领导班子由党支部书记俞锡良、工宣队长周师傅、教导主任蒯炎辉等组成。俞书记是个老干部,开会念文件时夹杂着浓重的苏北口音,文化程度虽然不是很高,但对年轻学生很关心。周师傅是学校的责任建设单位农业药械厂的工人,被工厂派过来参加学校的管理,他是抗美援朝老兵,直性子、大嗓门,喜欢与同学们一起打球,经常给我们讲朝鲜战场上的故事。蒯老师是真正的教育专家,在苏州多所中学从事过教学和管理工作,平时校内教学方面事无巨细他都管,后期主导制定了不少促进教学、鼓励成才的好政策,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校园一角</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年级学长中间有不少牛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有一位学兄叫周念宇,名气挺大,是学生干部,经常在全校大会上发言,讲的什么内容记不得了,但慷慨激昂的声音、潇洒自信的身影几十年来如在眼前,他平时常在学校墙报上发表原创的诗词散文作品,吸引了许多迷弟迷妹崇拜的目光。还有一位精干泼辣的学姐叫曲雁,跟我邻居是同学,运动成绩突出,学校田径赛中长跑项目常拿冠军,管理能力也很强,1976年10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上街游行,她作为组织者在队伍旁跑前跑后维持秩序,还不时举着小旗子带领我们喊口号: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借用现在年轻人的话,那也是又美又飒的存在😀。巧的是,她还是我大学的学长,尽管不在同一个系,但给过我不少帮助,多年后当了上海航天八院的领导,还带队来长沙与我们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国庆期间,我们曾相聚母校隆重纪念毕业40周年。在这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校园里,往日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逝去的青春年华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大家回忆起那些年在这里经历过的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我们在这一次次的悲欢中逐渐成长,开始对社会、对人生有了自己的认知。我们明白了个人的成长与时代的大潮密切相关,懂得了努力奋斗的真正价值,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对老师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母校的热爱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回到母校,是青春记忆的重拾,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中学毕业40周年大聚会</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赵旭老师作主旨讲演</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周天一老师又一次给同学们“训话”</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秦钢代表同学们作汇报发言</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向老师献花。捧花老师右起:徐敏、包信庆、周天一、冯大善、赵旭、屠心危</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往事如烟,半个世纪过去,弹指一挥间。加盟二十二中学已经整整50年,毕业离校也是45年前的事了,几十年来母校在我心中的份量丝毫没有衰减,她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是我们人生航船起锚远行的出发地,值得我们永久珍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谨以5年前聚会时的旧作作为本文的结尾,祝母校越办越好🌹!祝各位老师永远健康🌹!祝老同学们快乐吉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毕业40周年聚会有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校一别四十年,今朝重聚喜空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满堂笑脸半不识,问姓通名忆旧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无情催人老,四十春秋弹指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唯有同学情最真,纯净无尘耐久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忆昔初入廿二中,懵懂天真一少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园丁辛劳精心育,小苗长成树参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日又睹尊师容,满头华发步履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恩深如海难为报,唯愿老师永康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校园菁菁焕新貌,粉墙黛瓦草木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假山玲珑沁丹桂,高殿巍峨卷飞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范公史迹堂上列,先忧后乐真大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绵延文脉泽后世,浩气长留天地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