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品读时光分享音频</b></p> <p class="ql-block">🕰️每天十点 “品读时光”</p><p class="ql-block">🌼深深的爱,淡淡的美。</p><p class="ql-block">🌸阅读,让生命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今天我们共读的内容依然是张文质老师的著作《奶蜜盐2》书中的段落:</b></p><p class="ql-block"><b>20240810《奶蜜盐2》第三章:爱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不要在孩子发怒的时候沟通①p143</b></p><p class="ql-block"><b>周六共读:</b></p><p class="ql-block"><b>有一位父亲给我留言,说他读三年级的儿子动不动就在家里大喊大叫,问我该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b>我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问他:“那你对孩子的这种情况是怎么应对的呢?”他说:“我当然也会很生气,有时候我也会对着他乱吼。但我看得出来,当我对他乱吼的时候,这孩子的眼神有点可怕!</b></p><p class="ql-block"><b>我说:“是不是他也特别愤怒?”“是的,”他回答说,“我从孩子的眼神里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形象。”我说:“你的童年?你的父亲是不是也经常在制止你大喊大叫时把你暴打一顿?”他说:“是啊!有时候打得特别狠!我觉得我父亲对我的教育好像给我留下了非常不好的生命履历。每当看到孩子大吼大叫时,我就自然而然地也很容易生气,对孩子大吼,然后两个人的情绪都非常不好。”</b></p> <p class="ql-block"><b>[贞融手记]</b></p><p class="ql-block"><b>梦想因共读而生,伴随着奶蜜盐优美的会歌旋律,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开启了今天我们的品读时光。</b></p><p class="ql-block"><b>今天品读时光的品读者,因为临时有事,所以今天也就由我来和蜜友们共读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阅读,无限接近真正的教育。</b><b>今天我们共读的内容是《奶蜜盐2》第三章“爱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最后的一个小章节“不要在孩子发怒的时候沟通”首先我们一起来共读一下今天的共读内容。</b></p><p class="ql-block"><b>刚刚我们共读了今天的共读内容,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在第三章里面,前面每一个章节里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张老师他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那就是父母要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b></p><p class="ql-block"><b>张老师也是在第三章里面提到说,和孩子我们应该要就事论事的沟通,真正的教育才能够发生。这也让我想到了张老师曾经同样说过这样的一些话,他说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各是各的意识,就是要分清楚每件事情的原因和责任之所在。既不能够“数罪并罚”,更不能够让孩子承担他不能承担的责任。那在今天的共读内容中,张老师的这句是不是他也特别愤怒?是不是你的童年,你的父亲也是经常在这样制止你大喊大叫时,会把你暴打一顿。</b></p><p class="ql-block"><b>我们在品读时,</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是不是立刻也会去回溯自己的童年?</b><b>是否也会在不同程度的留下这样的一些生物疤痕?我们是否也在复制着父辈们的教育理念?但是我想说的是,亲爱的蜜友们,我们真的别忘了,每个孩子他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自身因为某件事在愤怒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先要克制一下我们自己的情绪,即便你觉得非常有必要批评或者是惩罚他,我们都要学会克制,因为克制可以避免犯错,让我们变从容、理智,这些其实都是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做到最不坏。</b></p><p class="ql-block"><b>好啦,亲爱的蜜友们,非常荣幸的是我们能够在奶蜜盐的共读群里相遇,我们也一起在开始、坚持、重复我们每天的品读,是想要和张文质老师的文字有深度的链接。只有当我们有深度的链接,不断去回溯还原中,我们才会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才会学会接纳我们的孩子,包容孩子。</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请不要在孩子发怒的时候与他去沟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