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微光》19班 徐熙

沧海墨龙

<p class="ql-block">  敦煌,一个神秘又古老的地方。它曾是中原腹地,又被称为"文明交流的典范″。这一称号并非空穴来风,它是由无数个像文保学者樊锦诗一样的人用一生造就出的。</p><p class="ql-block"> 樊锦诗,1963年北大毕业后,她没有和其他人一样选择高薪工作,而是满腔热血来到敦煌,自此,她开始了坚守敦煌长达半个世纪。</p><p class="ql-block">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从青丝到白发的这段光阴里日新月异,唯有她对敦煌的真诚与热爱亘古不变。莹莹之光,灼灼其华。</p><p class="ql-block"> 追溯到上世纪,位于大漠中的敦煌,不仅气候极其恶劣,住房也都极破旧。彼时,25岁的樊锦诗与其他青年人在沙土飞扬的环境中开辟了一席生存之地。在城市中生活惯的她非但没有对这艰苦的环境嫌弃,还为洞窟亲手清沙,面对缺电缺水的现状,她点油灯、喝咸水。而冬天气温极低,她就只能凿冰取水。</p><p class="ql-block"> 生活虽然如此之苦,但她几十年来从没放弃。甚至说:"如果有下一生,还是那句话,我为敦煌奉献一辈子是值得的,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从此,新中国的青年们在敦煌站稳脚根,几十年来,稳扎稳打,让敦煌的底蕴、文化、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成就了大漠丝绸入画来,碧瓦朱檐映晚霞之景。莹莹之光,灼灼其华。</p><p class="ql-block"> 那敦煌又是因何让樊锦诗坚守一生?</p><p class="ql-block"> 千年前,在敦煌鼎盛之时,它曾见证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雕阑玉砌的古城与金碧辉煌的壁画记录的是它曾经的光鲜亮丽。</p><p class="ql-block"> 百年前,历尽千帆的它再次归来之时,早已被烧杀抢掠折磨地憔悴不堪,昔日的富丽堂皇更是没落。因此樊锦诗选择用一生驻守敦煌。她以微小身躯照亮了暗无天日的敦煌,它不再在永夜中迷茫,因为有了那束暖暖的微光。</p><p class="ql-block"> 萤火虽微,愿为其芒。不啻微光,造炬成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