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重庆知青博物馆》里存列着一套“千疤衣”,它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重庆女知青,她把这套“千疤衣”保存了近五十年,现成为《重庆知青博物馆》的经典展品,它静静地躺在陈列柜里,仿佛向人们述说着它往日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题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存列在重庆知青博物馆的“千疤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2月20日下午,《重庆知青博物馆》接收到一件经典的、特殊的展品,一套保存了近50年的蓝布衣裤,这套蓝布衣裤疤上重疤,缝了多少个补疤已经无法计算了,它的本色也无法看清,被这无数个补疤掩盖着,它的主人给它取名“千疤衣”,这套“千疤衣”能够被它的主人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可见这套“千疤衣”在它主人心中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记录了它主人那段艰苦的岁月,同时也是很多当年的知青在农村、在边疆艰苦奋斗的缩影,它是知青们那段历史的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千疤衣”的主人叫张学红,是1972年到农村插队落户的女知青,当她得知重庆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要组建《重庆知青博物馆》时,她犹豫了很久,心里虽然有太多的不舍,她还是决定将这套“千疤衣”捐赠给《重庆知青博物馆》,让自已那段鲜为人知的知青经历,展现在知青历史的舞台上,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青的历史和经历,同时也满足了她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心愿,那就是为“千疤衣”找到了一个圆满的归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千疤衣”能够落户《重庆知青博物馆》找到它应有归属,让张学红那颗悬了很久很久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其实在她保存这套“千疤衣”的岁月里,她一直都惦记着它最终的归属,在她以后还有谁能替她保存这套“千疤衣”呢?现在可以放心了,就让“千疤衣”在《重庆知青博物馆》发挥出它最后的光茫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学红出生于1955年5月2日,应该是小学1968年毕业,由于“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起,失学在家三年,1969年与应该在1966年、1967年毕业的小学生统一进入初中,史称“新三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学红初中就读于重庆第八十中学,1971年7月初中毕业,那个时候,初中学制是两年,1972年元月14日,还未满17岁的她,同许多“新三届”毕业生一样到农村去插队落户了,也成为千万知青大军中的一员,开始了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学红近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学红被分配到宜宾市兴文县双河公社东风大队一生产队。那个时代的家庭都是多子女,张学红家四姐妹,其排行老三,大姐已下乡到四川威远落户,二姐因病待业,四妹还在上小学。家庭经济已不堪重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学红下乡时,正是隆冬时节,除了身穿一套蓝布衣裤,还有一件花格布衣、一条再生布长裤、一件很短小旧卡色灯草绒上衣、一件棉线手工织的上衣和一条驼绒长裤,另外,能熬过冬天的是张学红6岁时,姑妈给她做的一件棉衣,这些衣物虽然都是旧的,但毕竟没有一个补丁,张学红已经是很满足了!这些就是张学红下乡时的全部家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当知青的日子里,张学红就靠着这些衣裤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衣裤渐渐地破烂了,但她总是想起妈妈经常念叨的嘱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她每次都学着妈妈补衣的样子,心和气静,认认真真地缝好每一个补丁,认为这些都是属于女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在农村三年过去了,由于常年劳作,衣裤也不堪重负,破洞接二连三,最后连补衣裤的布也没有了,她就去邻近老乡家要布来补衣服。就这样张学红靠着缝缝补补度过四年的知青生活,在这四年中她从未添过一件新衣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新穿上“千疤衣”的张学红,还是那样贤淑美丽,展示着昔日的风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5年11月,张学红被推荐进入四川资中师范学校学习,终于结束了她的知青生活。当时,根据学校要求,报名的学生需带锄头、扁担、箩筐一套以备学农用,踏进师范学校那天,张学红穿着仅有的一套衣裤“千疤衣”,挑着萝筐,装上“极简”的行李到学校报到。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画面:上世纪70年代,在四川资中师范学校大门口,一个重庆妹儿,迎着午后的阳光,挑着一副萝筐,穿着一身惹人注目补疤衣,这身补疤衣,不是一般的补了几个疤的衣裤,而是衣裤的全身上下都缝满了补丁,已失去了原来的本色,然而身穿补疤衣的姑娘,丝豪没有受到衣着的影响,还是那样美丽,充满阳光的走进了学校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很快,张学红的父母得知女儿进入师范学校读书的消息,家里的亲人们都知道,这四年来没有为女儿做过一样新衣服,当知青时带去的衣裤已经不成样子了,立即为将成为教师的女儿寄来了两套新衣服,这时张学红已是年芳二十的大姑娘了,终于旧貌换新颜。但张学红并没有忘记那段艰苦心酸的日子,她小心地将“千疤衣”保存下来,在后来几十年的岁月里张学红不管经历了什么,她都没有忘记这套留有时代印痕的“千疤衣”,每到盛夏,她都要将“千疤衣”拿出来晒太阳,防止它霉变,使“千疤衣”得以保存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千疤衣”是张学红知青岁月的记忆,这里边记录了她是怎样走过那段心酸的岁月,每当看到它,张学红的内心都会掀起阵阵涟漪!虽然“千疤衣”的岁月一去不能再复返了,但在张学红的心灵深处,她是不会忘记“千疤衣”所记录的那段刻苦铭心的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近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女知青的“千疤衣”》是根据张学红发表在《重庆知青》杂志上的一篇短文“我和我的千疤衣”改写,由于无法采访到“千疤衣”的主人,对她几十年精心保存“千疤衣”的情怀也就无法更深入的了解,原文只是简单介绍了“千疤衣”形成的经过,没有描写出“千疤衣”背后心酸的故事和对“千疤衣”深厚的感情,我也只能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尽量把《女知青的“千疤衣”》写得更完美一点,不想让这么感人的故事沉默在展览馆里,所以把它编辑成美篇,让更多的人了解“千疤衣”的故事。在这里要感谢“千疤衣”的主人张学红战友!我是云南兵团知青,与你同是“新三届”,有着相同的经历,愿天下所有的知青身体健康!老年幸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