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回老家。在南屋粮缸的青石板上放着的一个物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个搪瓷缸子。</p><p class="ql-block"> 那不是我用过的缸子吗?我问娘。</p><p class="ql-block"> 嗯!你上初中时用的,现在用来搲粮食。娘说。</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的生活还比较拮据。到乡里上中学,我们都是骑着自行车,背着煎饼、馒头和辣疙瘩咸菜。那时,父母都会给我们买上一个搪瓷缸子。女生的,口径一般小一些。男生的,大一些。</p><p class="ql-block"> 搪瓷缸子,主要是用来喝水的。平常一般和个人的饭包(那时都用“上海”牌人造革书包)一起都放在教室最后排的桌子上。通常一个班的缸子都摆放整齐的一排,如同列阵的兵。</p><p class="ql-block"> 每到饭点,大家争先恐后地从值日生抬来的铁筲中用搪瓷缸子舀开水喝。你来我往,男女皆如此。</p><p class="ql-block"> 除了喝水,搪瓷缸子最大的用处是泡馒头。因为那时,每三天回家拿一次饭,有些不爱吃煎饼的孩子,比如我,母亲便给我们蒸馒头或者是烙火烧(即:烧饼),天热的季节,馒头必须把皮晾干,才能装包。到学校后,还得敞开口,防止长毛。更有甚至,常常把馒头放在窗台上晾晒干。因此,用搪瓷缸子舀上开水泡干巴馒头是我们那时经常吃的伙食。</p><p class="ql-block"> 把馒头掰开几大瓣,往开水里一塞,然后筷子夹上两抄咸菜条子,把缸子盖盖上,略微一焖。然后,掀开盖子,麦香扑鼻,满嘴的哈喇子。尤其是在上了半天课的中午和晚上,这样的饭甭提有多香甜了。时至今日,我还会经常用大碗来上一顿这样的美食。孩子们自是不懂,那时一直吃煎饼的爱人,也不会懂个中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比我矮一级的一个同学,五大三粗,十四五岁就已经胡子拉碴,很老相。他那时最为传奇的事情就是,他很能吃。听曾在一起挤过通铺的学弟说,那个同学一顿饭能吃上四五个干巴馒头。每次吃饭,他的馒头不用掰,直接独孤零零地一个整的,用手指一顶,馒头被塞进搪瓷缸子里。稍等片刻,便会用手指抄起馒头,俯下身去啃着吃,因为着了水的缘故,馒头不再生硬,而是变得蓬松起来,甚是好咬。我完全能想象得到他当时的吃像,笨拙的身子,灵巧的唇齿,狼吞虎咽的表情,憨态可掬。那个年代的少年,大都如此,我也是。</p><p class="ql-block"> 上了高中,小搪瓷缸子换成了快餐杯,不过材质还是搪瓷的。那个年代,不锈钢的一般买不到。</p><p class="ql-block"> 因为离家远了,一个月才回一次,父母大都每周末往学校送一次饭。煎饼、馒头、火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不过,我们可以跑到食堂买上一份大锅菜。五毛钱,大半快餐杯。长豆角、土豆、白菜、茄子,油水不大,肉,基本看不到。能吃上菜的,算是好的,大都还是煎饼卷咸菜。我的一个同学,每次都会扛上一大编织袋的煎饼,坐车从山里到学校。那时我觉得他的那袋煎饼,比他的身体都重。他扛着进宿舍时,身子总是晃晃悠悠,仿佛要轰然倒下。</p><p class="ql-block"> 那时,为了省钱,我们一般是逢周六外出的时候,出校门到街上买最有名的口镇咸菜,一般是辣疙瘩的多,便宜,省钱。</p><p class="ql-block"> 搪瓷缸子还有一个功用就是泡方便面。那时,方便面才刚刚兴起不久。泡上一包5毛钱的方便面,掀开盖子,能引来旁边宿舍的同学。一包泡面,一般都是整个宿舍轮着吃,“给我留点汤,我要泡煎饼吃。”这是同学们争相发出的指令。最后,搪瓷缸子被吃得空空如也,锃明瓦亮......</p><p class="ql-block"> 现在,跟孩子们讲起这些来,他们很不解。他们有时会发问,为啥不吃肯德基?为啥不去点外卖?</p><p class="ql-block"> 我只能跟他们说,我们,比你爷爷那个年代好得多。至少可以吃得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