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浪漫之以日為師

心中的旅神

<p class="ql-block">托赖艰辛探索的十年,祖父当年留学日本的资料荡然无存,直至好友托人从东京故纸堆中找到私立日本大学学生登记册,才将历史的遗憾彻底释然。祖父喻育之,學名喻義,日本大正九年(1920年)留學東京的私立日本大學法律科。</p> <p class="ql-block">「大正」是生來虛弱的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日本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為止的期間稱為「大正時代」。這是日本史上年號使用最短的時代。「大正」本來是出自《易經》第十九卦中的"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p> <p class="ql-block">由学籍溯源,發現大正時期居然是中國人留學日本的第二次高潮,留學生總數達到4萬人左右(不包括台灣和偽滿洲國)。第一次高潮在甲午海戰後逐漸展開,中國需要改弦更張,以日為師推進現代化,這是甲午戰後清朝統治層的共識。千百年歷史的以中為師,出現師生易位,直到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全面升級而戛然而止。留學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方方面面,箇中風雲人物大家耳熟能詳。</p> <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建黨的12名代表,其中有6名留學日本,除了更早期留日的陳獨秀,在大正時期留日的代表還有:李大釗、董必武、李達、李漢俊、周佛海。</p> <p class="ql-block">陳望道,《共產黨宣言》的譯者。據統計,1919年至1923年間,由李漢俊、李達、陳望道等五人翻譯而發表於國內刊物的書籍共約十六部,文章四十餘篇。大量移譯日語文獻成為主要傾向,當時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很少直接翻過來,大多是從日文上看到再被轉譯。</p> <p class="ql-block">中國人認識社會主義理論的過程中,日本著作和留日學生歷史地形成了先導作用,其中亦產生不少早期革命運動實踐家。</p> <p class="ql-block">大正時期的日本文學、藝術及音樂受到中國知識分子的重視,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詞作者——田漢,還是後來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亦或被日本憲兵隊消失的郁達夫,都在那些年遠赴東瀛尋夢。</p> <p class="ql-block">大正時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大約500人,但由於有不少人不能完成學業歸國所以尚無精確數據。清末各省講武堂等軍事學校、民初成立之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以及國共合作產物──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這三者聘任的師資,或多或少都仰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之中國留學生。</p> <p class="ql-block">中國當時處於軍閥混戰和政局不穩的狀態。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培養中國的軍事人才來擴大自身在東亞的影響力。在課程安排和學業要求上,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對中國留學生與日本本國學生基本保持一致,學習的內容包括基礎的軍事戰略、戰術、軍事技術等。在抗日戰爭期間,許多曾留學日本的中國軍官表現出色,只有少數出現投敵情況。</p> <p class="ql-block">申請日本陸軍大學的學生通常已經是現役軍官,必須具備相當的軍事經驗和領導能力,學生一般來自中國國民革命軍中的精英,尤其是經過前期的軍事教育(如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後表現出色的軍官。</p> <p class="ql-block">日本陸軍大學學習的中國學生必須經由中國政府或軍事當局推薦。由於該校培養的是高級軍事領袖,因此入學標準極為嚴格,只有少數佼佼者能夠入學。除了基本的軍事經驗,申請者還需要通過語言考試和其他學術測試,以確保他們能夠理解和應用高級軍事理論。大多數中國留學生在入學前已經接受良好的日語教育。大正時期入讀日本陸軍大學的中國學生人數相對校少,根據歷史記錄,大約有10幾位。</p> <p class="ql-block">大正时期是日本历史上像樱花绽放一般的时期,灿烂而短暂,各种新鲜事物和社会变革涌现,充满活力与希望,但最后却飘零四散,蒼茫茫唯留一声叹息。</p> <p class="ql-block">鈔票上的這位男士,正是日本的大文豪:夏目漱石。現代漢語「浪漫」一詞的由來,最早始於他的《文學論》。大正浪漫(Taisho Roman)這個 用來形容大正時代個人解放思潮和新時代理想氛圍的詞,明顯受到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影響,它包括文學、音樂、藝術和戲劇在內的文化活動蓬勃發展。</p> <p class="ql-block">全日本無人不曉的:竹久夢二,大正浪漫的代名詞,風靡全球的美少女漫畫鼻祖,曾啓蒙豐子愷(1921年赴日留學),催生近代中國漫畫。</p> <p class="ql-block">竹久夢二的作品多描繪夢幻般的美少女和浪漫場景,融合了日本傳統美學和西方藝術風格,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大正時期開始嶄露頭角。大正時期的作品有:《美麗!》、《感情裝飾》、《伊豆舞孃》。</p> <p class="ql-block">芥川龍之介(1892-1927),一位博通漢學、日本文學、英國文學的小說家。因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將他的作品《竹林中》與《羅生門》合而為一,改編為電影《羅生門》而為世人熟知,他的作品以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心理分析著稱。</p> <p class="ql-block">白樺派是日本現代文學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創刊於1910年的文藝刊物《白樺》為中心之作家與美術家形成。該流派主張人道主義、個性解放、新理想浪漫主義的主流。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實篤、有島武郎、有島生馬、志賀直哉、柳宗悅。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兩兄弟翻譯大量相關作品。</p> <p class="ql-block">談當代日本的居家設計巨匠,不少年輕人與中生代,或會想起「柳宗理」(Sori Yanag)。但大家可知道,大師的父親也來頭不少——說的是日本大正時期民藝運動之父「柳宗悅」。他提出跨越各種立場,以「直覺」判斷事物的平凡「美」。</p> <p class="ql-block">全球第一家咖啡連鎖店不是西雅圖的星巴克,而是1909年水野龍的「老聖保羅咖啡館」(Café Paulista),大正元年(1912年)開始全日本拓展分店。咖啡館成為年輕人和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充滿西方風情,象徵著現代都市生活的興起。最能代表大正時代的飲食,大概就是咖哩飯、炸豬排、可樂餅(有時會把蛋包飯算進去)這三種被稱為「大正三大洋食」的料理了!如果再來一杯咖啡或哈密瓜蘇打,那就更時尚了。</p> <p class="ql-block">最早在日本放映的外國動畫是法國人埃米爾·科爾(Émile Cohl)1911年製作的《弗雷特的戰功》(Les Exploits de Feu Follet),於大正元年(1912年)4月15日在東京首映。下川凹天、北山清太郎和幸內純一的作品於大正6年(1917年)成為院線發行的首批日本動畫影片,分別:《清潔工人芋川椋三》、《猿蟹合戰》、《鈍刀》,現世僅存《鈍刀》(如圖)。</p> <p class="ql-block">大正元年(1912年)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简称日活公司)成立,為日本最早的電影公司。</p> <p class="ql-block">大正14年(1925年):日本開始了第一次廣播,東京放送局進行了首次試播,這標誌著廣播媒體時代的開始。1925 年 3 月 22 日,最初的官營電台 — — 東京、大阪、名古屋三間廣播局廣播開始,但講「始終」有些不太準確,因為就只有官營電台。根據當時東京廣播局負責人後藤新平的發言,官營電台設立的目的是:「文化機會均等化」、「家庭生活革新」、「教育社會化」及「活化經濟機能」。1926 年 8 月,上述三間廣播局合併,組成日本放送協會(NHK)</p> <p class="ql-block">大正時期,由於接收廣播需要申請,一開始擁有牌照的只有 3,500 人。</p> <p class="ql-block">日本代表團於大正元年(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首次參加奧運會,成為第一個參加奧運的亞洲國家。</p> <p class="ql-block">寶冢歌劇團(Takarazuka Revue) 成立於大正3年(1914年),以全女性演員陣容聞名,演出內容融合了西方音樂劇、歌舞表演和日本傳統元素,代表了大正時期的時尚和文化融合。</p> <p class="ql-block">前幾年風行一時的漫畫《鬼滅之刃》時代背景就是架空的大正時代。大正時代學生裝,日式傳統服飾搭配西式配件,如「女袴」搭配皮鞋與蝴蝶結、男性身穿和服搭配巴拿馬帽。</p> <p class="ql-block">大正8年(1919年),日本第一個女性權利組織“新婦人協會”成立,倡導婦女參政權和社會改革,女性開始步入社會,做家庭主婦以外的工作並允許討論政治。</p> <p class="ql-block">相比於明治時代女子初等教育的普及,大正女子走讀高等女學校成為了大眾化。</p> <p class="ql-block">摩登女(Moga)是大正時期新興的都市女性形象,她們穿著西式服裝,短髮,接受西方思想,象徵著時代的變遷和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p> <p class="ql-block">大正时期妇女的化妆盒。大正11年(1922年)11月,資生堂開設美容講習所,女子短髮大流行,銷售眼影,發動女性化妝革命。</p> <p class="ql-block">大正時期的服裝設計,特別是結合了西方元素的和服,以及新潮的洋服,成為大正時期美學的重要表現形式。</p> <p class="ql-block">大正時期的建築如東京站(大正3年竣工)和鹿鳴館,融合了西方建築風格與日本傳統元素,體現了大正浪漫對新舊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正9年(1920年)</span>日本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p> <p class="ql-block"> 大正3年(1914年)日本的第一輛國產汽車“DAT Car”由快進公司(後來成為日產公司)製造,開啟了日本汽車工業的歷史。快進社(Kwaishinsha),為日本國產車自製的先河。1914年,快進社推出以田健次郎、青山祿朗、竹內明太郎三位投資者名字的首字母而命名的DAT汽車(脫兔號)</p> <p class="ql-block">  大正14年(1925年)9月27日:東京地鐵開工(淺草-上野段開工),這是日本乃至亞洲的第一條地鐵線路,象徵著都市交通的現代化。</p> <p class="ql-block">函館市的電車,大正7年(1918年)開始在函館街上行走,之後作為除雪用的竹刷電車運行了半個世紀。</p> <p class="ql-block">大正8年(1919年),日本首次進行航空郵政服務,從東京到大阪的航班運送郵件,開創了航空郵政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大正元年(1912年),日本帝國陸軍成立航空兵,初期只有幾架法國進口的小飛機,到大正15年(1926年)日本已經發展有陸軍航空隊和海軍航空隊,分別是10個和6個航空中隊,共擁有約650架飛機,並在大正11年建造完成了日本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p> <p class="ql-block">大正12年(1923年)「關東大地震」,對東京造成廣泛破壞,東京都心的路面電車服務無法恢復,東京向美國福特購入800架卡車,經過改裝加設木製「車廂」,自1924年1月開始,以東京站為起點,提供2條分別去巣鴨、中渋谷的路線,展開日本第1個現代公共巴士服務。</p> <p class="ql-block">日本最早營業的計程車公司為大正元年(1912年)7月10日於東京都千代田區有樂町成立的TAXI自働車公司(タクシー自働車株式会社),一開始於上野車站和新橋車站開業,隨後於東京車站也設立據點並普及全國。</p> <p class="ql-block">原敬,第一位“平民首相”和实现内阁完全政党属性。大正10年(1921年)11月4日成</span><s>为第一位任上被刺殺身亡的日本首相。他還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早反對瓜分中國的日本政治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在當時看來著實可笑的論斷——“瓜分中國,實乃荒謬至極!”</p> <p class="ql-block">大正時期,日本陸軍、海軍各有6名元帥。其中最矚目的就是被奉為海軍戰神的東鄉平八郎,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帝國海軍大破俄羅斯帝國海軍。</p> <p class="ql-block">大正14年(1925年)</span><s>实现日本所有成年男子享有</span><s>选举权<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號稱日本議會之父的尾崎 行雄:一位反對擴軍、擁護平民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政治家為主要推手。</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大正民主主义旗手”的吉野作造,是日本民主主義運動的重要倡導者之一。他強調民權、平等與社會正義。大正5年(1916年)吉野作造在日本國內倡導實行徹底的議會式民主主義的同時,在東亞政策方面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反對帝國主義的立場。他不僅支持1919年3月1日爆發的朝鮮民眾起義,而且在獲知中國爆發五四運動的消息後,馬上通過他過去的學生李大釗,向陳獨秀表明瞭願意與新文化運動合作的意願。</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作為戰勝國加上國內民主運動的發展,國際地位驟然上升,成為國際聯盟的常任理事國。《凡爾賽和約》最終助長了日本在東亞的領土野心。大正8年(1919年)以後,中國的知識分子精英和激進青年愈發憎恨起日本,並感到遭到了美國的背叛。如果說此中有贏家的話,那也許當屬新生的莫斯科布爾什維克政權及其在中國的支持者了。</p> <p class="ql-block">大正15年(1926年)11月發表企劃出版「現代日本文學全集」——明治.大正時期代表作(37卷),後來追加到63卷,讀者只需預付一日圓,可得一冊全集。預購訂單如雪片般飛來(逾30萬人預定),出現空前未有的「一圓書風潮」,這成為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的最後的煙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