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孙儿笔记之四十二》——启蒙教育实录

老实人

<p class="ql-block">时间:二零二四年八月初</p><p class="ql-block">人物:</p><p class="ql-block">一、小孙子球球(六岁十个月)</p><p class="ql-block">二、球球的妈妈</p><p class="ql-block">三、球球的老爸</p><p class="ql-block">四、奶奶</p><p class="ql-block">五、爷爷(本人)</p><p class="ql-block"> 外公外婆也在群里见证了这一过程,只是未及参言而已。</p> <p class="ql-block">  小孙子放暑假了,这是他在幼儿园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这个暑期结束之后,他就要进入小学了,就将成为一个背负着学习任务的学生了,不知道此时的他有没有特别的想法,但他的爸爸和妈妈应该已经有压力了,因而已经考虑在这个假期里面要给他安排一点儿作业做做了,以便尽快适应即将到来的学生生活。</p> <p class="ql-block">  小孙子现在正跟奶奶一起在黑山谷旅游度假区避暑,外公外婆则远在万州老家,我本人因参加原单位组织的体检和镶牙等事务而滞留成都。此时,球球老妈正赶去万州看望外公和外婆,球球老爸则是一个人呆在重庆主城。所以,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只能通过微信群进行交流。</p> <p class="ql-block">  今天,奶奶在我们家庭的微信群里说了一声:球球在黑山谷期间的作息时间表已经制定出来了,每天安排了一两个小时的语文和数学学习时间。他的语文书倒是带到山上来了,他可以自己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自学。但是,数学书没有带来,他让我每天给他出数学题,我没办法给他出题呀,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球球老爸见了微信后说,我这里先给他出两道题吧,有一定难度,但他应该可以完成。</p> <p class="ql-block">题一:</p> <p class="ql-block">题二:新华书店新进一种畅销书若干本,第一天售出了总数的1/2,第2天售出了总数的1/4还多50本,书店现在还剩下200本这种书,请问书店新进了多少本这种书?</p> <p class="ql-block">  见过此题,我感觉难度不小,便立即在群里问到:你们曾引导球球思考过这类题目吗?我感觉三年级以内的学生不一定会做。</p> <p class="ql-block">  球球妈立即回答:图形那道题,球球应该会。后面这一道,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解题方法?</p> <p class="ql-block">  既然曾经有过这方面的训练,我也就不再为小孙子感到为难了。</p> <p class="ql-block">  不多一会儿,奶奶转发了小孙子的语音:“爸爸,你出的第二道题我算出来了,但是,第一道题,我虽然知道思路,但是算到第2022个三角形的时候就有点算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  我赶紧在群里说话:既然他知道思路,就让他慢慢算。不着急,我们期待他获得成功,期待着给他点赞。</p> <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小孙子现在要完成这类题目还是不容易的,他得先学会观察图形变化情况并找出规律,总结归纳成算式以后,才能顺理成章完成这个题目。这道题看起来是图形变化,初看感觉是几何题,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数列问题,是等差数列。这道题的最终答案应该是:1+4×(n-1)</p> <p class="ql-block">  当然,如果他知道了方法,他确实应该能够给出答案,我知道,简单的多位数乘法运算他是可以通过心算完成的,而这道题目用到的数字都很简单。</p> <p class="ql-block">  我接着在群里发表议论:球球说他知道思路,大概是知道了需要4个4个往上加,所以才说加到第2022项时就有点儿加不清楚了,这时候需要稍微启发他一下,让他想一想有没有办法不需要四个四个地一直加到2022项。</p> <p class="ql-block">  他妈妈也马上在群里说:他应该可以完成前面的推导,但后面的乘法运算不知道他会不会感到为难?其实这道题的乘法运算并不难,过程中也不存在进位问题。</p> <p class="ql-block">  我马上回答:就是啊,如果他能够走到这一步,就接近成功了,至于运算结果,咱们等等看吧。</p> <p class="ql-block">  此时,他老爸说话了:其实我是想把2022改成2001的,这样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更小一些,但图片没那么好改,想了想还是算了,计算能力的锻炼也是需要的。</p> <p class="ql-block">  微信群里,球球老爸接着在说:这两道题主要是想看看他是否有解题思路,就当是兴趣题吧。这类题是之前看到的,我顺手收藏起来了。据说是西南师大附小四年级升五年级时,选拔尖子班学生时用到的考题。我选了两道对知识要求没那么多,侧重于考察思路的题。这种题对于4年级的同学来说,应该看完题目就能给出答案。但对球球来说,有解题思路就不错了。数学离不开思路(天赋+努力)和训练(努力)。</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边正在闲聊着,奶奶突然又发了一条微信:我觉得最后得数是8081。</p> <p class="ql-block">  见此情况,我和球球老爸几乎同时回复:不对哟,应该是8085。</p> <p class="ql-block">  “这是球球刚才告诉我的,我自己并不知道应该是多少”,奶奶补充说到。</p> <p class="ql-block">  我急忙艾特奶奶,你让他再仔细想想,看看是哪里被遗漏了。我猜他是把2021的末位数字弄丢后当成零了。4×2020+1确实是8081。</p> <p class="ql-block">  我接着说:看来,他已经把连加转换成乘法了,这是一大进步。他已经清楚了被乘数应该是4,现在我们只需要关注他把乘数取为多少了?他现在取成2020肯定是不对的,直接用2022更是不对,要看一看他是否知道n-1。我看到他最后还知道要加上1,证明他确实经过了我们前面讲到的总结、归纳过程。</p> <p class="ql-block">  由这样一道小学习题为牵引,让我们对于小朋友的启蒙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深感家庭教育是一门艰巨、复杂的深奥学问,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是负有重大责任的,并且,这一责任堪称“任重而道远”。</p>

球球

群里

小孙子

老爸

奶奶

思路

微信

应该

知道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