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稿新发:《小姑娘,你在哪里?》

云龙牧鹤

<p class="ql-block">  师范毕业后,我在铜山县侯集中学教初一语文。1982年9月,开学后布置的第一篇作文的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收回作文簿一看傻了眼:多数是从《中学生作文选》里抄来的。</p><p class="ql-block"> 侯集中学是江苏省第一批省重点,面向全县招生。按要求,老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定比例的面批,就是分类型将部分学生叫到办公室当面指出其优缺点。在给第二拨学生面批时,我强调这篇作文就是写平日里自己感觉最有意思的事,或者说很好玩的事,要求把这件事说清楚,平铺直叙即可;还有就是作文选是供你参考的,是提供思路的,绝不能图省事照抄人家的。面批结束后,学生董小茹一个笑话把我吓了一大跳:“时老师,上周六俺班同学王素芹丢了。”咋回事呢?</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生活艰苦,乡下小孩上学每周都要回家拿吃的。王素芹家住紫庄公社,离校20多公里。开学第一周的周六下午放学后,王素芹从学校门前乘坐农村班车,到4公里外的前王大队换乘公交车回家。不巧的是,由于时间太晚,公交车已经停运。夜幕即将降临,这个点既到不了家也回不了校,只有十一二岁大的王素芹急得哭了起来。此时,有位头戴安全帽的小姑娘骑车路过,看到王素芹孤孤单单地在路边哭泣,便赶紧下车询问。得悉缘由后,小姑娘说:“别哭了,上车跟我走吧,正好顺路。”途中方知小姑娘家在大吴公社,侯集中学毕业后在大黄山煤矿工作,正好下班回家路过这里。大吴位于学校与紫庄间,天太晚,当天不能送王素芹回家,小姑娘就把她带回自己家。进家就喊:“妈!我拾了个小妹妹。”她妈又是炒菜做饭,又是宽慰小丫头,让王素芹吃好睡好明天再走。</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饭后,小姑娘骑车送王素芹回家。一进家门,六七天没沾家的王素芹抱着妈妈就哭,哭够了才想起站在门口的小姑娘,抹了把眼泪回过头来:“谢谢你,我到家了。”小姑娘笑了笑,开心地挥挥手:“我走啦!”</p><p class="ql-block"> 听完故事,我把钢笔往桌上一拍:“这件事多有意思!你咋不写呢?”又问那学雷锋的小姑娘叫啥、住哪里,回答是王素芹忘问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校的叶校长治学严谨,教学严格,要求语文老师布置作文时自己也要写范文。据此,我就写了一篇《小姑娘,你在哪里?》刻了钢板油印发给学生,并跟他们说:这就是发生在你们身边的真实故事,你觉得有意义吗?</p><p class="ql-block"> 一晃36年过去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民族团结向上、踔厉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大吴小姑娘的往事时常在我脑海回放。我在想,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砥砺奋进奔小康的征程中,时代期待着更多这样的小姑娘,我在心底里也一直在呼唤:小姑娘,你在哪里?</p><p class="ql-block">(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p> <p class="ql-block">  【画外音】6年前的一个冬日,一场大病差点要了我的小命。在鬼门关里转了一圈,死里逃生后就是天天打吊水,每天11瓶,从早打到深夜,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很是厌烦。几天后的一个合适场景下,弱弱地问管床医生:“还得打几天?”医生说:“早着呢!”闻听此言反倒不躁了,那得换个法儿呆下去。</p><p class="ql-block"> 下一步怎么呆?反正不能天天瞅屋笆。哎,脚不能下床,手不是能动吗?那就用手机写点东西吧,人家保尔.柯察金就是躺在病床上写出了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咱没那本事,那就写个豆腐块吧。</p><p class="ql-block"> 思来想去,脑海里不时浮现出30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对,就写她,这位无名英雄!</p><p class="ql-block"> 附诸行动也不易。手腕上扎着输液管,举着手机写东西,疲劳了总得左右翻动身子,但又担心扯掉针头。求护士把输液管扎在脚上,腾出手来好活动。</p><p class="ql-block"> 故事情节很简单,写就后发给几位好友看看,一致认为正能量,可发表,便投给了《徐州日报》。</p><p class="ql-block"> 没几天的一个上午,突然接到市委宣传部老部长司云胜老领导电话,问我“今天徐州日报登载的《小姑娘,你在哪里?》是你写的吗?真没想到你的文笔这么好!”</p><p class="ql-block"> 放下电话,让夫人赶紧去找当天的报纸,这天是2018年11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