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

清影

<p class="ql-block">又至周末,前天忽然看到提示“立秋”。一下惊觉夏未感,秋已至的惶恐,按理说自己已经到了从容不惊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原来在岁月未能静好的时光中,也能感受光阴如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圈里开始流行2个词儿:金融反身性,祛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融反身性因为学金融从事金融,倒是一看就能理解,“祛魅”二字融到金融圈子里就觉得挺有意思。</p><p class="ql-block">不过仔细了解“反身性”和“祛魅”二词的由来,会觉得这几年出现的各种投资幻想此时同时出现,这两个词语倒有了像量子一样的互相纠缠而且十分生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反身性这个概念在1920年代就被提出了,意思是对于事物的运行,如果人们相信某种预期,并且采取一系列的行动,那么这种预期就会成为现实。</p><p class="ql-block">有一个例子,90年代有两个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对全体学生做智力测验,挑选出了前20%的学生,然后告诉老师们,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同学,他们更有可能取得好成绩。但其实呢,这20%的人是随机挑选的,也没有参照智力测验的结果。半年后,这两位心理学家发现当初那些随机挑选出来的学生真的取得了高于其他同学的成绩,那个编造出来的预言,成为了现实。</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祛魅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这个概念源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汉语也可译作“去魅”、“去魔”、“解魅”、“解咒”。</p><p class="ql-block">祛魅的过程涉及到对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这既是现代科学的依据,又是现代科学产生的先决条件,并几乎被一致认为是科学本身的结果和前提。在现代社会中,祛魅就是用理性的力量驱散对他人的过分崇拜,逐渐打破对表面上光鲜事物的滤镜,戳破彩色泡泡,让自己内核变稳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去除非本质的光环,还原其本真状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索罗斯是利用金融反身性最好的投资人。如果人人都有祛魅能力,是不是索罗斯就不会成功呢?希望中国和中国人民未来都是被向上反身,而不要被向下反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去经常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其实觉得应该是:所有玄学的尽头都是科学。之所以成为玄学,一种可能因为某一些专业人士深度专研一个领域后成为超越一般人认知的人,但可能这些能人志士掩盖起科学逻辑对别人自我解读为玄学;另一种是因为我们普通人未通达到科学的那层,自己无法解释领悟和别人说那是玄学。第一种人也许后来会把自己所能泛华,在其他领域编造一些玄学现象,供别人信奉。第二种人可能就要成为努力祛魅的人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逛论坛,有观点如下:“没必要和别人争论,他说1+1等于17,你都要说对的。”;“不要把自己的气场被别人坏了”;“越来越少提供情绪价值了,提供情绪价值是很贵的”。。。</p><p class="ql-block">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这种反身性力量尤甚,对祛魅能力的要求得多大啊,心之戚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天继续徒步。也许多走一片山水,就有东坡居士那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淡然和不以为意。去听下大自然的风和看下蓝天中的云,就能集聚祛魅的能量和气场。</p><p class="ql-block">会不会生活中也有如仙侠剧一样又美又善的魅呢,我要有仙侠剧里面的绝世神功就好了。</p><p class="ql-block">晚上做梦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