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随拍(沈阳上)

水上叶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沈阳故宫 </b>是中国现存的两座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过的宫殿。清世祖福临也曾在这里继位,改元“顺治”并于当年入关,统治全中国。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全部建筑计300多间,共组成20多个院落。按其布局,可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大部分。</p><p>本集主要包括皇太极时期所建中路部分的内容。</p> <p>沈阳故宫武功坊牌楼外下馬石(沈阳路正阳街口)。</p> <p>沈阳故宫正门——大清门外也耸立了两座跨街木结构牌坊,东侧为文德坊,西侧对应处为武功坊。两坊样式相同,皆为琉璃瓦顶四柱三楼式,总体呈面阔三间、主间高两次间低的形式。沈阳故宫门前的文德坊、武功坊,俗称“东华门”、“西华门”,但其建筑形式与北京紫禁城东、西华门不同,紫禁城东、西华门均为城门楼构式。</p><p>沈阳皇城文德坊、武功坊的作用有三:一为象征,二为标志,三为中国古代城池风水理论的体现。</p><p>此为武功坊牌楼。</p> <p>大清门是盛京皇宫的正门,俗称午门(午门外为故宫中路第一个院落范围)。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硬山式屋顶,砖木结构建筑。屋顶上铺满黄琉璃瓦,装饰以绿琉璃剪边。中间三间为大门,南北设有台阶;东西稍间有槛墙木窗,是守门官员值班之所。紧贴两侧山墙,各建有四柱小门一座,为东翼门和西翼门。</p><p>沈阳故宫大清门正门进口。</p><p><br></p> <p>大清门</p> <p>大清门与崇政殿间院落(即故宫中路第二个院落)。</p> <p>崇政殿 盛京皇宫正殿,俗称“金銮殿”。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崇德元年(1636)定为今名,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朝会理政、接见外国使臣之处。清迁都北京后,皇帝东巡盛京祭陵礼成,亦于此举行隆重庆典。</p> <p>崇政殿室内的宝座、屏风等陈设,并非清太宗时期的原貌,而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根据皇帝的旨意重新设计制做的,堂陛之内的屏风宝座,是乾隆特命仿北京故宫乾清宫所用加以缩小精心制作的,宝座、屏风各以九条龙做为主要装饰,全部罩以金漆。屏风上的四言十二句铭文,与乾清宫屏风上的完全相同 。陈设在龙椅前后的鹤式烛台、熏炉、塔式香亭、 端、“太平有象”等,都是乾隆年间宫中精制的珐琅礼器。</p> <p>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帝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p><p>此为故宫中路第三个院落内所拍凤凰楼照片。</p> <p>凤凰楼坐落于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始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年),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重檐三滴水、围廊、歇山式建筑。凤凰楼共三层,其建于3.875米人工堆砌的高台上,进深面阔均为5间,整个建筑平面近乎正方形。一层楼身为砖墙围护,两侧廊下有扶手明楼梯,南侧明间辟门,下设24级台阶,里通高台寝宫区域。二三层为木围护,二层东侧廊内有楼梯可登至三层。</p> <p>清宁宫 清宁宫俗称“中宫”,是清太宗皇太极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寝宫和举行萨满祭祀的神堂。清宁宫于东次间开门,俗称“口袋房”,东稍间为暖阁,内分南北二室, 均设火炕,为帝、后起居之处。西侧外间为清宫举办便宴和萨满祭祀之所。按满族风俗,清宁宫外间于南、西、北三面设炕,俗称“万字炕”。满族尚西,西炕设神位、神龛及祭祀用器。清宁宫祭祀名目繁多,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等。入关后,清帝东巡盛京时,均在此举行祭祀活动。</p> <p>清宁宫对面即凤凰楼。</p> <p>关雎宫 关睢宫居四配宫之首,仅次于中宫清宁宫,为皇太极宸妃海兰珠的寝宫。海兰珠26岁时归嫁皇太极,深得宠爱。崇德二年(1637)九月,海兰珠生皇子,皇太极颁诏大赦天下,蒙古各部及朝鲜均派使臣前来祝贺。子以母贵,该皇子几乎被立为太子,后因夭折未果。崇德六年( 1641 )九月,海兰珠病逝,皇太极悲痛欲绝,亲自主持葬礼,祭祀有加,追谥为“敏惠恭和元妃”。</p> <p>沈阳故宫中路第四个院落(高台院落)内诸宫分佈照片。</p> <p>神杆。</p><p>在清宁宫前面的庭院中,立有一根长约3米的木杆,下方固定在近一米高的石座上,杆子顶端套一碗状的锡斗,这就是萨满祭天的索伦杆,又叫索摩杆,汉译名神杆。每当清宁宫杀牲祭神后,都要在室外祭天。即将猪的下水剁碎,拌上米谷,放与神杆上的锡斗里,以饲喜鹊和乌鸦等天神。</p> <p>永福宫 亦称次西宫,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清崇德元年(1636)定名永福,是清太宗皇太极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的寝宫,庄妃为中宫皇后侄女关雎宫宸妃之妹,崇德三年(1638)正月生皇九子福临、即后来继位为君的顺治皇帝。</p> <p>麟趾宫 麟趾宫俗称“西宫”,是皇太极的贵妃娜木钟居住的寝宫。娜木钟原为漠南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的囊囊太后,时称“多罗大福晋”。天聪九年(1635 )林丹汗走死逃亡青海大草滩,其部众纷纷离散,囊囊太后率众归降后金,后被皇太极纳入宫中。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册封后妃时,因其地位尊贵,被封为西宫贵妃。崇德元年,贵妃生皇十一女,崇德六年又生皇十一子,即后来的博穆博果尔亲王。现麟趾宫恢复了贵妃在此居住时的面貌,里间为起居、梳妆和日常休息之处,外间为飨客、用膳和礼佛的场所。</p> <p>后宫的陈设品常陈设于寝室、客厅、书房、佛堂等各处,以凸显其权势地位。陈设品的制作均来自内廷造办处,或为造办处加工、制作陈设物品的苏州、南京等地的作坊;部分来自官绅、传教士等社会阶层的馈礼供奉。沈阳故宫所藏陈设品均为清宫原藏,宫廷御用。种类有寝室用品、各式摆件、文房及佛堂用具等,其材质粹美、雕琢精妙、嵌饰奢华、神韵丰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体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富贵奢华及后妃们高雅脱俗的审美品味。</p><p><br></p> <p>龙头纹银壶</p> <p>提梁长方式银火壶</p> <p>银镀金寿字火碗</p> <p>乾隆款粉彩九龙瓶</p> <p>紫檀边座粉彩山水瓷插屏</p> <p>银多穆壶</p> <p>铜胎画珐琅提梁壶</p> <p>道光款粉彩荷花碗</p> <p>黄漆描金彩绘龙凤双喜纹帽盒</p> <p>乾隆款粉彩镂空冠架</p> <p>红木染牙三多尼卉梳妆盒</p> <p>蓝缎钉绫兰花团寿纹花盒底鞋</p> <p>黑缎点翠串珠花女帽</p> <p>掐絲珐琅寿字如意、画珐琅瓜瓣花卉唾盂、如意式铜香薰</p> <p>在沈阳故宫清宁宫后面的西北角,矗立着一座十分奇特的建筑物,这就是具有浓郁满族风格的烟囱。 在偌大的沈阳故宫,帝后妃们的寝宫绝不止一处,可作为排烟通道的烟囱却只有这么一座,据说有取谐音“一统(筒)天下”的意思。</p> <p>崇漠阁 建于1746年,1748年竣工。储藏清档案的地方。</p> <p>继思斋建于乾隆十三年,它的建筑别具一格,从屋顶看是勾连搭卷棚式,三起三伏很别致,无论从这正面、后面、侧面都无法得知它的内部究竟有几间居室,唯有去掉房顶俯视才能看见这是一座九宫格式的建筑,建筑内部是以井字分隔,前后左右均有三间,这种形似迷宫的奇异建筑形式称为九宫格。继思斋这种建筑样式不仅在沈阳故宫内是独一无二的,就在全国其他建筑群中也十分少见的。</p> <p>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也是乾隆帝、道光帝东巡时随驾嫔妃居住之地。</p> <p>保极宫</p><p>保极宫暖轩中央,设龙纹明黄坐具一副,清帝东巡时,就在此召见亲近王公。坐垫两侧各摆放一具小炕桌。上放书函,以示皇帝勤勉好学。炕桌上方,悬挂着雕漆海天仙境挂屏,制作极为精妙。保极宫的东稍间为皇帝寝宫,它与东间由六扇隔扇门相隔,隔扇上布满清代宫廷书画家戴洪、傅雯、卢湛、马图等人的书画作品,内容多为花鸟、山水。这些画作将隔扇的书卷气渲染得极为浓烈,较之那些庸俗的雕刻隔扇,自是透露出清静儒雅之风。</p> <p>迪光殿</p> <p>迪光殿建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是提供乾隆皇帝东巡盛京时处理政务、召见官员的重要行宫。“迪光”之名为乾隆帝钦定,意为启迪光大祖宗谟烈之光。</p> <p>文德坊牌楼</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氏帅府</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 张氏帅府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名人故居。张氏帅府由东西两院组成,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又有欧式风情的大青楼,以及中西合璧的小青楼、赵四小姐楼。这座清末民初的建筑曾居住着张氏父子两代,曾是东北的政治中心,饱经沧桑,历受磨难,是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p> <p>帅府院门</p> <p>院门外正对的影壁</p> <p>承启处 承启处分设文、武承启官,当年来帅府的文武官员都要经过承启处的通禀、引领,才能受到张作霖的召见。</p> <p>垂花仪门 此木雕垂花门楼,是张作霖接见重要客人和中外使节时,举行隆重仪式的地方,故称仪门。对开的"万蝠(福)流云"门扇,耀眼醒目的楹联、匾额,精致的透雕工艺,尽显帅府建筑的精美,制作的考究。</p> <p>张作霖早期办公场所 二进院正房是张作霖1918~ 1922年办公休息的地方。东屋为办公室和休息室,西屋为书房和议事厅。在此期间,张作霖由奉天督军兼省长升为东三省巡阅使、蒙疆经略使,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p> <p>书房和议事厅</p> <p>帅府藏品一览</p> <p>青花缠枝莲纹赏瓶</p><p>清/咸丰 贡丹先生 捐赠</p> <p>粉彩花卉六方双耳瓶</p><p>清慎德堂 沈阳故宫藏</p> <p>蓝地黄彩云龙纹盘 清/咸丰</p> <p>黄地粉彩百蝶纹渣斗 黄地粉彩梅鹊盅 清/同治 清/同治 沈阳故宫藏</p> <p>粉彩花鸟纹花盆</p><p>清/大雅斋 沈阳故宫藏品</p> <p>青花开光艾叶祥符图茶壶</p><p>清/道光 贡丹先生捐赠</p> <p>霁蓝釉描金四方象耳瓶 清/光绪</p> <p>粉彩九桃纹赏瓶 清/光绪</p> <p>浅绛彩镂空山水纹帽筒 清/同治</p> <p>黄地粉彩龙凤纹碗 清/同治</p> <p>黄地粉彩福寿盘</p> <p>张学良和于凤至居室 三进院西厢房是张学良和于凤至及子女的早期居室(1918~1922 )。北屋为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卧室,南屋为其子女的卧室和书房。1914年,张学良与于凤至结婚,婚后育有一女阊瑛,三子阊珣、间玗、阊琪。</p> <p>院内視频</p> <p>大青楼 建于1922年,建筑面积约2460平方米,共有3层,是当时奉天城的最高点之一,是张作霖、张学良当年的办公和起居场所,是民国时期中西建筑艺术结合的经典之作,是国内现存最好的近代建筑。</p> <p>老虎厅与杨常事件</p><p>老虎厅此房间原为张作霖主政时期的第三会客厅,因曾摆放过老虎标本而得名,它是张氏父子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以"阻挠新政,破坏统一”的罪名,下令将奉系元老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在此处决,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杨常事件。通过杨常事件,张学良稳定了自已在东北的统治地位,老虎厅也因此名扬四海。杨常事件详情如下:</p><p>1929年1月10日下午,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和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相偕来到帅府大青楼老虎厅内晋见张学良,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由常荫槐兼任督办。张学良认为此事涉及外交应先向南京政府请示,但杨、常二人却专断跋扈,俨然以“父执”自居,竞拿出早已拟好的公文逼张学良签字。张学良以晚饭时间已到为由推诿,约他二人饭后再议。杨、常走后,张学良即召警务处长高纪毅进入帅府,对他下达了处死杨、常的命令。当晚19时左右,杨宇霆、常荫槐回到老虎厅等待张学良做出决定,高纪毅和侍卫副官长谭海率领卫士破门而入,将其二人当场处决,史称杨常事件。</p> <p>张学良办公室 此房间是张学良1928年至1931年间的办公室。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励精图治,全身心地投入到东北政治、经济、军事建设之中。当年,办公室张贴着他为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为使人们了解他的办公时间和地点,以便随时接待来访人员、听取汇报和检查工作,张学良特意在“奉天公报”上长时间登载他的作息时间表。</p> <p>上世纪二十年代张氏帅府接送子女上学的专用馬车。</p> <p>小青楼 是张作霖专为五夫人寿氏(名懿)而建。一楼西屋为客厅,东屋是卧室,三楼为张作霖几个较大的女儿居住。寿夫人嫁给张作霖后,生四子学森、学浚、学英、学铨。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在此楼会客厅内弥留、谢世。</p> <p>一层西侧会客厅。</p> <p>寿夫人卧室 此房间为张作霖第五夫人寿氏1918年至1931年的卧室。寿氏( 1898- 1966 ),名寿懿,又名王雅君,是张作霖最宠爱的夫人,1966年病逝于台湾。寿氏聪明机智、遇事有主见,张作霖不在奉期间,帅府多由寿氏主事。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她在此房间沉着应对各方访客,骗过了前来打探消息的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夫人,为张学良回奉奔丧及日后主政东北赢得了时间。</p> <p>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因1929年至1931年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赵一获1927年夏与张学良相识。此后,她在不顾家人的反对,不计较任何名分的情况下毅然来到张学良身边。善良、贤惠、心胸宽阔的于凤至感念她的一片真情,力主将此楼买下并亲自装修。1929年底,赵一获即搬到此楼居住。赵一荻故居占地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内设会客厅、舞厅、琴房、起居室、书房、办公室。整幢小楼装饰精美别致, 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描金彩绘,又有欧式雕塑廊柱,是中西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p> <p>赵一获卧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