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英国看看(一)

顾睁

<p class="ql-block">第一节</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王子的风流之地</p><p class="ql-block">——看看南部海滨城市布莱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从小就知道英国有女王,米字国旗,首都是伦敦。读中学时学习地理知道英国是西欧岛国,与欧洲隔海相望,学历史知道工业革命发源地,学语文知道莎士比亚、狄更斯,学物理知道牛顿、瓦特……,想不到年近八十,真的来到英国。</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8日,我们全家一行8人,搭乘国航CA847凌晨航班前往伦敦。</p><p class="ql-block">所谓“英伦三岛”源于清末,在地理上并不准确,其实只有两个大岛,一个是大不列颠岛,有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另一个是爱尔兰岛,一战后爱尔兰独立,只有北爱尔兰属于英国。英国米字旗是由三个区的区旗重叠而成——英格兰白底红十字旗、苏格兰蓝底白斜十字和北爱尔兰白底红斜十字旗。</p><p class="ql-block">英国在北纬50—58度之间,相当于黑龙江和内蒙古,尽管英国纬度与中国东北相似,但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气候相对温暖,没有酷暑,冬季气温不会像东北那样低至零下三十度,气候宜人。</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机场休息室吃一点干粮和水果后,进入空客350商务舱,赶紧准备睡觉,调节座椅成为一个小床,正好躺平,不一会飞机发动机隆隆声响,机身腾空而起,这时已经是北京时间18日凌晨2点钟。</p><p class="ql-block">在飞机上我们手机的芯片卡都换了英国的,可以上网使用微信,有效期一个月,每个100多元。记得2013年到西欧时手机要开通漫游功能,价格昂贵;2017年到美国、2018年到北欧都要租用WiFi一个小圆盘,在浦东机场租借和归还,现在更方便了。</p><p class="ql-block">让我们钩沉大英首都的前世今生。公元43年,罗马人征服了不列颠,在泰晤士河畔建立了伦底纽(Londinium),这是伦敦的雏形。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加冕,威廉于城东南角建造伦敦塔(游程安排最后一天去参观)。1348年“黑死病”夺走3万人,1665年大瘟疫死亡近10万。19世纪后半期,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通。二战时伦敦遭到纳粹猛烈轰炸,逾5万市民丧生。1952年12月6日大雾死亡4,000人。自1688年建立金融城以来,全球最大的保险机构、第一家中央银行、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皆在此地。还有100多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伦敦有两大机场,希思罗机场最大,飞机在伦敦时间7月18日上午7点钟到达第二大机场盖特威克机场,机场离开布莱顿不到1小时车程,所以先游览英国东南部,游程最后5天才回到伦敦观光。上海高温35度,伦敦21度,我加了一件毛衣。</p><p class="ql-block">来接机的导游刘先生是沈阳人,中年结实,面带微笑。他一边介绍,一边等来了白色奔驰14座中巴,行李放在大大的后背箱,有板材与乘客隔开。驾驶员周先生是上海人,70出头,文质彬彬,也是我老爱人民立中学的校友,我们10个人的group将一起度过18天。</p><p class="ql-block">中巴车带我们来到第一个景点英吉利海峡边小城布莱顿(Brighton),这是英国“晴天最多”的城市,有阳光碧海,不是沙滩而是漂亮的鹅卵石海滩,这里曾是王子的风流之地而出名。建于1891年的码头拥有巨大的拱廊和一个音乐厅,旧的Brighton Pier二战其间被炸毁,这是新的。岸边海鸟在我们头顶飞翔,我看到几张音乐节海报,每年有好几场嘉年华,这里许多俱乐部都熙熙攘攘,是音乐制作人、演奏者、演员聚集的地方,他们喝酒、跳舞、唱歌,狂欢通宵。英国富人喜欢在此地购买海景房,中国影星李连杰、范冰冰也拥有海边别墅。</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不远处的布莱顿标志性建筑英皇阁(Royal Pavilion),又称皇家穹顶宫,1815年为方便当时的里根特王子与他的情妇幽会而建造的。一次大战期间曾用作印度伤兵医院,19世纪摄政王、后来的英国国王乔治四世的海边隐居地。洋葱头屋顶和四根短圆柱子具有印度伊斯兰建筑风格,有点像泰姬陵。</p><p class="ql-block">乔治四世(George IV,1762-1830),1762年被立为王储并封威尔士亲王,其父乔治三世患精神病无法执政,乔治兼任摄政王,父王驾崩,他即位为乔治四世。</p><p class="ql-block">当年乔治来到布莱顿住在一间简陋的农舍,很快他决定以他的身份和地位需要豪华住所,35年里小农舍逐渐变成一座皇家行宫,印度式尖塔、圆顶和中国式内装修,增添了无限的唯美和浪漫。</p><p class="ql-block">乔治四世平生沉醉奢华生活,将布莱顿视为一个逃离伦敦那些马屁精们的理想“避难所”。当王子决定选择布莱顿作为其度假地以后,其他人纷纷向往,结果在当地留下了很多乔治风格的建筑,他背上了过于奢靡的名声。</p><p class="ql-block">乔治四世不仅与父王交恶,与发妻卡罗琳的婚姻关系更是如同灾难。1820年他想发布《痛苦和刑罚草案》,企图与卡罗琳离婚,结果不但失败,还广受抨击。他在1821年加冕时下令禁制卡罗琳出席大典。</p><p class="ql-block">走进国王行宫、现在的布莱顿历史和艺术博物馆,这里曾经的辉煌可以从豪华的宴会厅想像得到,正中穹顶悬吊一个重达一吨的水晶吊灯,餐桌上摆满银质餐具、高低玻璃酒杯和细腻瓷器。行宫里的舞会永远奢华精致到可以取悦每一位社会名流和贵族宾客。博物馆外部呈现印度风格,内部装潢装饰带有中国元素,描写清朝时期的人物和风景油画挂满厅堂,还有头部可以摇晃的中国玩偶,国王宴请时先拨动一下,达官贵人进门看到后觉得诧异“难道是活人吗? ” 御膳房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铜质炊具,配菜长桌上面有烤兔子、烤鸡、烤乳猪、蛋糕和美酒。</p><p class="ql-block">乔治四世因为浪荡不羁而欠下累累情债,他的晚年更是因为身形变得肥硕而羞于见人,体重245磅,腰围130厘米,唯一的女儿死去使得这个风流国王孤单此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午餐在布莱顿热闹小街吃披萨和意面,9个人消费122镑,平均一个披萨14镑。用银联卡,按即时汇率支付人民币,大约1英镑兑换9.1人民币,商家收到的是英镑。</p><p class="ql-block">英国人均月收入2500-3500镑,而基础职业如服务员和洗碗工的月薪大约在1,500至1,600镑,相当于人民币13,000至14,000元;医生和律师这类高收入职业的年薪则超过10万英镑。年收入在1.25万至5万英镑的部分按20%征税,5万至15万镑征40%,超过15万镑为45%。如果年收入低于1.25万英镑,则免所得税。</p><p class="ql-block">午餐后听到不远处酒店门口有放彩花炮声,看到新人在拍集体照,我们走过去边看边拍,新娘走过来看儿子相机中照片,想要照片,还互留了Face book。</p><p class="ql-block">下午到第二个景点“七姐妹白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白崖可以追溯到1亿3千万年前</p><p class="ql-block">——看看白崖和3个小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英国游第一天下午,离开布莱顿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位于英国南唐斯国家公园的断崖海岸线,有七座主要的白垩断崖(White Cliffs)相连,紧临英吉利海峡,故名为“七姐妹白崖”。175米高的悬崖峭壁令人敬畏万分,与海滩几乎成90°夹角。这个自然景观可以追溯到1亿3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是由海洋微生物以每年0.015毫米的速度沉积而成的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白色崖壁如同被垂直切开,绵延几十公里,美丽壮观,用无人机拍摄能够看到绵延的白崖。</p><p class="ql-block">2012年3月因极端天气发生大面积坍塌,重约数千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巨大石灰石掉进海中。</p><p class="ql-block">英国二战时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名叫《There’ll Be Bluebirds Over 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白崖上蓝色的鸟),当年英国海军出征时看到的最后一眼家乡,也是回来时回家的起点。</p><p class="ql-block">有好几部影片把白崖作为取景地,特别是描写二战英国出兵参战和凯旋归来,都会来此地拍摄,比如,2007年获得奥斯卡奖的英国故事片《赎罪》。</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第三个景点是滨临英吉利海峡的小镇黑斯廷斯Hastings,她的出名源自于英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时间节点——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1028—1087)率兵入侵英国就是从这里登陆的,英军战败,伦敦城不战而降,威廉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后被称为“征服者”,伦敦从此慢慢走向繁荣。从威廉公爵再往前追溯呢?说起来就有些不光彩了,他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维京海盗(Viking)首领。</p><p class="ql-block">小镇的英吉利海滩长达数英里,不是沙滩而是美丽的鹅卵石滩,有粉色、白色、褐色等,我们两位小朋友在石滩上玩耍,那里有许多游客或当地人,岸边长凳上一些老人一边休息一边观海,还有几座战争英雄纪念碑,一战时这里是激烈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英伦游第一天第4个景点是”离天堂最近”的小镇——拉伊Rye。这个小镇曾被海盗占领,遭受炮火轰炸,但小镇仍保持着美丽。她不是靠自然景观获得人心的,而是凭借小镇的建设和历史而被众人喜爱。人们发现这里的每条小路都很短,狭窄又陡的台阶石板路弯弯绕绕,有的小路是鹅卵石铺成的,房子并排而立,房屋前或窗台是各种美丽的花,可以看出主人是精心装饰的。在一条夹弄的墙壁上有一只开口的小木箱,里面放了好几本书,箱子上面写:“Please use at your peril.请负责地使用。”</p><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一条街是美人鱼街,建造物从中世纪就存在了,据说其中一栋还是给海盗住的。美人鱼街有坡度,往上走的时候像是在一步步走向天空,这样的感觉很美好。在美人鱼街的尽头,就是古老庄重的圣玛丽大教堂。如果有体力可以爬到大教堂的顶端,不远处是宝石一样的湖泊,可惜我们爬不动了。</p> <p class="ql-block">首日最后一个景点是坎特布雷小城(Christchurch-Canterbury),其特色为“基督教信仰的摇篮”。6世纪末,罗马教皇派遣传教士圣·奥古斯丁前往传教,选择了废弃了一百余年的坎特伯雷作为教堂选址地,教堂建成后成,圣·奥古斯都是第一位大主教,并开始把基督教传播到整个英格兰。可惜那天大教堂在大修。英国史上著名的文学大家,如:乔叟、马洛、笛福、狄更斯、毛姆等的文学活动都与坎特伯雷有交集,街上有乔叟的雕像。杰弗雷·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3年—1400年)是英国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体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乔叟于1400年在伦敦去世,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之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下榻坎特布雷的洞穴酒店Cave Hotel,坐落在高尔夫度假村内,早晨看到许多老人有的在打高尔夫,有的在休息室喝咖啡,早上有点冷,球场内一碧千里,绿草如茵,苍翠欲滴,风景独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p><p class="ql-block">——看看利兹堡和剑桥大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一天游览了5个景点,有点累,第二天两个景点:利兹城堡和剑桥大学。中巴车在英国东部沿着英吉利海峡朝北行驶,先到利兹城堡。</p><p class="ql-block">利兹堡Leeds Castle建于9世纪,主楼三层,两边是两层建筑,4个六边形城堡塔,外墙是褐色花岗岩。这里有一个皇室的传统,国王都会把这座城堡送给新任的王后作为礼物,人们也美其名为“女王的堡垒”。先后共有六位王后来到这里,一路上我看到地上分别镶嵌六块铜牌,上面刻写每一位王后的姓名。英格兰历史上有名的都铎王朝亨利八世,为了凯瑟琳王后可以好好享受这座城堡,花了大功夫改造成了宫殿。</p><p class="ql-block">真正能让利兹城堡保留至今的最重要的人物其实是一位富婆贝利夫人,她在城堡主人濒临破产的时候买下了城堡。贝利夫人经常邀请社会名流,从她接待过的名人照片中我能认出美国总统肯尼迪。</p><p class="ql-block">利兹城堡位于湖水中央的小半岛上,也许千年前是为了防御而设计的,但与许多城堡阴森冷清的氛围不同,三面环湖,充分享受阳光照耀,宁静湖面给利堡增添了不少可爱与秀气。</p><p class="ql-block">城堡规模不大,不像后来我们参观的温莎城堡那样的恢弘与丰富,可以称得上迷你皇宫。女王的会客厅和寝室看上去并不极尽奢华,书房书柜藏书数量不多,盥洗室的浴缸台盆和餐厅餐具皆为平常。游弋在湖面的野鸭和黑天鹅给城堡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线,英国法律规定天鹅属于王室所有神圣不可侵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利兹堡到剑桥大学需要4个小时车程,到达剑桥已经超过5点钟,国王学院停止参观,只能预约第二天上午,门票共174镑。</p><p class="ql-block">剑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那么第一古老是哪所大学呢?人们说“牛津大学是剑桥大学之父”,为何?原来两所名校有渊源。1209年,牛津大学的两名经院派哲学家被控谋杀了一名妓女,牛津郡法庭将他们判处绞刑。为了表示抗议,牛津教师们停止授课,纷纷离去,其中一部分人来到了剑桥郡,创建了剑桥大学。</p><p class="ql-block">哲学家培根(他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经济学家凯恩斯、物理学家牛顿、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生物学家达尔文都曾负笈剑桥终成泰斗。该校的弥尔顿、拜伦、丁尼生更是诗国的骄子,剑桥还哺育丘吉尔、撒切尔夫人等七名首相。徐志摩、金庸、萧乾、华罗庚留学剑桥。</p><p class="ql-block">‌剑桥大学没有围墙,没有校牌,有31个学院college,毕业文凭皆为剑桥大学,每个学院有围墙,并高度自治,其中,彼得学院是最古老的学院,始建于1284年,而成立最晚的学院是罗宾森学院,建于1977年。我们只能在校外拍照,期待第二天参观国王学院。校门口有许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世界青年学子,还看到新东方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剑桥大学周边马路上行人熙熙攘攘,不乏来游学的中国中小学生,很多商店是为学生服务的,如书店、文具用品店,餐馆也来自全球,印度馆、阿拉伯馆、香港馆等。</p><p class="ql-block">剑桥大学的许多学院有故事,比如,建于1350年的圣三一堂学院,最初是律师和教士躲避黑死病的避难所。最古老(1284年)且最小的彼得学院出培养了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叔祖父(祖父的弟弟)戈德弗雷·华盛顿,并有雕像。建于16世纪的伊曼纽尔学院有一块纪念碑,纪念1632年获得文学学士的约翰·哈佛,后来他来到新大陆北美洲,殖民地议会决定仿照剑桥大学,筹建一所大学,每年拨款400英镑,学校初名“新学院New College”。1638年牧师约翰•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的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学校。同年开学,第一届学生仅9人。那年哈佛先生患伤寒去世仅32岁。1639年为纪念牧师更名为“哈佛学院”。哈佛成立140年后美国才诞生。</p><p class="ql-block">三一学院大门左边有一棵瘦小的树,许多人在拍照,原来是赫赫有名的“牛顿苹果树”,美丽的传奇故事在科学史上广为流传:1665年的夏天,英国科学巨匠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短短几秒里,闪过了关于“万有引力”的灵感,也照亮了人类此后数百年的科学探索之路。其实三一学院的苹果树并不是“原版”,而是从牛顿故乡引种移植的,于是,复旦大学原校长、物理学家杨福家萌生把“牛顿苹果树”枝条嫁接到上海科学会堂的想法,现在上海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牛顿苹果树”了。</p><p class="ql-block">刘导带我们去体验康河泛舟,让我想起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为徐志摩立了一块碑,刻上这首著名的诗,国王学院每年举行诗歌节纪念他。</p><p class="ql-block">我们9人租一条船,船工是一位年轻人,他说他父亲毕业于剑桥,还是书香门第,他撑船不用竹竿用铝合金杆。康河很浅,两岸风景秀丽,芳草青青,看到一位女士坐在草地上看书。河上有许多造型美观的桥,其中以叹息桥、克莱尔桥和数学桥最为著名。康河长60多公里,其中下游把几所著名学院串成糖葫芦,每所学院都有桥,乘船看桥看学院建筑最佳。徐志摩把cam音译为“康”,就如他把佛罗伦萨翻译为“翡冷翠”一样有美感。</p><p class="ql-block">在圣约翰街我们看到了剑桥古老的圆形教堂,从罗马大道上分岔开来的地方,有一座古意盎然的圆形教堂,称为圣母教堂,由当地圣墓兄弟会的一位成员修建于1103年,是剑桥的重要地标,也是英格兰仅存的四座圆形教堂之一,占据了剑桥大学的一块宝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一家老鹰Eagle餐馆不简单,门面不大但名气很响,门口墙上有一块蓝色圆形铭牌,记载着1953年,在剑桥大学进修的年仅25岁的美国科学家沃森和他的同事克里克在这家餐馆产生了灵感,发现人类遗传物质基础DNA是双螺旋结构,并且在餐馆正式宣布这一重大发现。此项科学发现与相对论、量子力学一起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三大科学发现。从这个餐馆走出去的人当中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包括沃森和克里克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家餐馆的天花板上写满了科学家的演算公式的草稿。二战时期英国空军和美国空军飞行员皆喜欢到此地喝酒,现在餐馆里还保存着吧台蜡烛盘、打火机、牙签盒上军人签字和部队番号,墙壁上有军徽、奖章和照片。餐馆供应的带有微甜的啤酒品牌DNA很出名,我们全家决定在此享用晚餐,向伟大的科学家学习、致敬。</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国王大道与本笃街交汇的路口的橱窗里看到一个奇怪的大钟,一张金色大饼上趴着一只巨型机械蚱蜢,不停地用前肢拨动身下的齿轮,只有最下方的钟摆让它看上去像只钟表。这是英国发明家约翰·泰勒(John Taylor,1936-)耗资百万英镑,历时五年制作完成的。2008年请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2018)为其揭幕。泰勒毕业于剑桥基督圣体学院,故将此钟命名为“圣体钟”并献给母校。此橱窗所在的建筑便是该院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泰勒图书馆,钟摆下方的那个精致的鹈鹕与三朵百合花盾徽是基督圣体学院的校徽。怪钟它不靠指针或数字计时,而是一只形态丑陋的机械昆虫“吞噬”分秒,设计者称之为“吞噬时间钟Time Eater clock”,意在提醒人们时间易逝,光阴不再。这只奇怪的钟,每隔5分钟才是正确时间,5分钟之内,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停,寓意了什么道理呢?世界无常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住在剑桥郡市区的属于希尔顿集团的剑桥研究员之家The Fellows House Cambridge。期待明天继续参观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四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校院建筑花了100年</p><p class="ql-block">——看看国王学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昨天因过时改为今天(7月20日)上午参观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剑桥大学31个学院中最著名的学院莫过于她,1441年由国王亨利六世创建,因而得名“国王”学院。最初只有1名院长和70名学生,全部来自伊顿公学,一所英国贵族中学,位于温莎城堡对面,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20位英国首相的母校。为了显示国王的雄厚财力,国王学院建立之初就追求宏伟壮观的建筑,而其建筑群中最著名的当属国王学院礼拜堂,它耸入云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筑风格已经成为整个剑桥市的标志和荣耀。国王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计算机之父”图灵、创立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的凯恩斯、中国诗人徐志摩等。</p><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前后落成花了近一百年时间!最早这里曾是一个河边繁荣的集市,亨利六世看中了这块风水,决心将河岸的房主强制搬离,又是武力威胁,又是金钱利诱,花了三年时间总算盘剥下这块地,这可能是英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旧改项目”了。</p><p class="ql-block">国王学院礼拜堂无疑是剑桥最醒目的建造物,在亲眼目睹这座宏伟建筑之前,我已经在明信片、唱诗班视频中已经无数次领略过她的雄姿了,一旦真正面对她时我仍然感到震震撼。富丽堂皇的扇形拱顶天花板,错综复杂的花式窗格往上延伸,直到与烟花石雕融为一体。两侧彩绘玻璃窗仍然保持最初玻璃,成功躲过了好几场战争。教堂的门厅和唱诗班席位中间是一道雕工精致的木刻屏风,我们走到屏风处,上面是巨大的蝙蝠翼形的管风琴。穿过屏风看到祭坛上面一幅17世纪比利时画家鲁本斯的名画《博士来拜》,祭坛左边的房间里有展示建造礼拜堂的设计图和建筑过程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国王学院提供广泛的本科(三年制)和研究生(一年制)课程,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学生可以参与戏剧表演、音乐会、辩论比赛和各种球类运动。</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来看看国王学院一位研究生一天的流程安排,她写道:“我早上7点起床,洗漱完第一件事情就是看邮箱,早餐,8点女管理员来处理垃圾并交流,9点骑车往教室,争取坐在前排。10点上课,听懂70%,做笔记格外重要。11点下课,喝咖啡,12点再上课,1点午餐。2点到实验室,5点半晚餐和文体活动。8点到图书馆复习,11点睡觉,睡前再看邮箱,所有通知信息,不看耽误自负。” 我想国内就会用微信朋友圈发信息。</p><p class="ql-block">国王学院以敢于创新闻名,据说在正式的晚宴上无须穿黑色学袍,也没有专为导师们设立的高桌,也无须在导师们入场时起立肃穆,因为人们认为,这些导师所值得人尊敬的是他们的学问,而不是他们的服饰和虚礼。</p><p class="ql-block">每年7月是剑桥大学莘莘学子收获的季节,不分贵贱不分肤色,从世界各地不远万里来求学,一人毕业家族荣耀,我们旁观者也被深深感染。上午9点钟不到,我们走过圣约翰学院,正巧看到许多身穿黑色学袍、白色衬衣的毕业生走出来,路人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也许毕业生的亲朋好友也在其中。三一学院门口许多毕业生在排队等待入场。</p><p class="ql-block">在国王学院出口处,又遇到一支毕业生队伍走进来,我们挥手鼓掌向他们祝贺致敬,领队的白发教授脱帽表示还礼,我们为邂逅如此美丽场景而激动兴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五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曾经对犹太人进行种族清洗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看看林肯和约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奔驰中巴继续沿着英国东部朝北行驶,第三天上午游览国王学院,下午有两个目的地:林肯市和约克市。</p><p class="ql-block">拥有12万人的小城林肯Lincoln被评为英国最幸福的城市之一,获得第五名,排在林肯之前的四座城市分别为:布莱顿、斯旺西、格拉斯哥和约克。除了斯旺西,均列在我们游程中。</p><p class="ql-block">建于公元11世纪的林肯大教堂,高160米,在200多年内都保持着世界最高建筑的头衔。林肯大学每年的毕业典礼都会在此举行,洪亮有力的管风琴演奏,奏响了只属于每位毕业生的“林肯记忆”。可惜我们没有时间进入教堂。</p><p class="ql-block">林肯大教堂旁边便是林肯城堡了,站在视觉高点瞭望塔可以俯瞰城市美景,士欣和两个小朋友没有走台阶就直接沿着斜坡草地走上去了。城堡地下室展出两个罕见的文件,可以追溯到13世纪初,林肯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在同一个地方看到大宪章(1215年)和森林宪章(1217年)原版的地方。1215年金雀花王朝国王约翰王(1199—1216在位)签署英国大宪章,该文件把王权限制在法律之下,确立了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的原则。1217年森林宪章把自由更有效地授予英格兰人民。</p><p class="ql-block">历史上英格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犹太人进行种族清洗的国家,今天看到的林肯和约克的犹太族群几乎被连根铲除。1086年诺曼人来到林肯,开始修建城堡和大教堂,大批犹太人因工程来到林肯,发展成第三大犹太社区(另外两个是伦敦和约克)。13世纪,冷血无情的国王爱德华一世发动威尔士战争,很快陷入了财政危机,以放贷为生的犹太人便成了国王的眼中钉。他禁止借贷交易,大量犹太人破产,他又把犹太人界定为下等民族,强迫犹太人佩戴黄色毛毡徽章以标识身份。1276年,爱德华一世逮捕了所有犹太家庭的户主,在伦敦塔吊死了近300人,到1290年,他又下令把全部犹太族群逐出英格兰。看了这段历史我才知道《辛德勒的名单》里那些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手法其实并不是纳粹原创,想起“英国人发明了一切”的命题,忽然觉得有点讽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林肯老城里唯一的一条微微斜坡的街Steep Hill,附近保留下来的房子,有一些可以追溯到12世纪。这条街被选为英国最好看的街道(Britain's Best Street)。路边的石头房子记载着一段带血的历史。现在沿街林立着各类神秘而独特的茶室和商店,有特色糕饼、复古服装、旧书店和哈利波特店,游客们时常能够在此淘到心仪小物,以此承载自己旅途的“林肯印象”记忆。那天是周六,集市喧嚣,拉提琴的,唱歌的,看到一个摊位上出售木制罐盆壶器具,很有特色。最让我好奇的是老爷车聚会,老年人车主坐在旁边,征得同意后我与一位老年车主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离开林肯驱车一个小时来到约克。2017年我们全家去过美国纽约New York,新的约克。有新就有老,那么新老约克有故事吗?纽约的历史源远流长,1626年荷兰人从当地印第安人手中廉价买下曼哈顿岛,把城市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英国舰队到纽约,新阿姆斯特丹便拱手相让给英国,思念故乡的英国将士们纷纷用故乡小镇的名字来命名新大陆的一个个定居点,将此地改名为“新的约克——纽约”。当时我想,何时能够到“老的约克”看看?想不到7年后真的来到英国约克。</p><p class="ql-block">英格兰东北部的约克起初为盖尔人的据点,在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约克一直是北英格兰的首府,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伦敦。</p><p class="ql-block">教堂最初始建于公元627年,当时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建筑,后来在内战中被战火摧毁。1060年,诺曼人攻占了约克,建造了第一座诺曼人教堂,至今仍可以看到这个教堂的基石和地下室。</p><p class="ql-block">约克大教堂York Minster,Minster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术语,指为了传播基督教而建立的社区,除了York Minster,还有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 minster(安排最后几天参观)仍然保留这一称号。她是欧洲目前最大的中世纪哥特式教堂(不是最大的教堂,最大的教堂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堂),现在的教堂建筑于1220年开始兴建,250年后完工,塔高60米,长却有160米,教堂外观非常的雄伟威严。在教堂外侧有罗马时期康斯坦丁大帝的雕像,雕像前的柱子就是著名的罗马柱。教堂正面左边墙上有一座雕像看上去颜色比较浅,好像最近安放上去的,刘导说是的,就是2022年去世的伊丽莎白二世。</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教堂广场看到几名警察抓到一名年轻人,并给他戴上手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p><p class="ql-block">约克的克利福德塔是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对称的四叶型建筑物,在英国也是绝无仅有。1190年,克利福德塔发生了一起暴动事件,基督徒商人为了抵赖所欠的犹太银行的债务,摧毁犹太社区,150名犹太人逃到克利福德塔后,最终被迫在此自杀。可惜我们来不及去参观这个遗址。</p><p class="ql-block">我们用City walk方式浏览市容市貌。乌斯河如同上海苏州河,是约克的母亲河,河的两岸有许多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子,还有一段威廉时代的老城墙,城市雕塑记录人们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约克是一座出名的鬼城,据说是“万圣节”的发源地,阳光下的约克,完全是一派辉煌壮观的景象,但夜里鬼气森森,处处鬼影重重。约克鬼城内流传着数百年的幽灵故事,所以约克小鬼会成为游客纪念品的首选。“约克小鬼店”全球仅此一家,据说每一只鬼都是独一无二的,长得不一样,你带回去的每一只都是专属于你自己的,不过必须排队等候至少一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我们是游览了国王学院、林肯后,到达约克已经下午4点半,只能匆匆浏览。克利福德塔、约维克维京中心</p><p class="ql-block">JORVIK VIKING CENTRE、博物馆花园、肉铺街、女王到访过的百年老店贝蒂茶室BETTY'S CAFE TEA ROOMS、约克巧克力工厂YORK'S CHOCOLATE STORY、顾客络绎不绝的网红小店SHAMBLES KITCHEN等留待以后重游约克时补偿遗憾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住在约克大酒店The Grand Hotel,这家酒店老派十足,可以追溯到1906年,原本是英国东北铁路公司总部,外观上具有对称结构,白色窗框,小格子玻璃,红砖和石材结合的外立面,典雅而庄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六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斯卡布罗集市》带来古老的苏格兰气息</p><p class="ql-block">——看看斯卡布罗小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离开约克大酒店中巴车继续朝东北方向稳稳向前,车厢里传来了熟悉的旋律,原来刘导手机正在播放《斯卡布罗集市》。随着悠远的前奏,高昂的女声带来了遥远苏格兰的气息,那是肇始于维京人和凯尔特人的古老歌谣,古代野蛮人有着与我们同样纤弱的灵魂,充盈着绵绵诗意和微妙幽怨的曲调,引领我们走向歌中的世界——斯卡布罗集市。</p><p class="ql-block">回到现实中,第四天上午我们真的来到北海边小镇斯卡布罗(Scarborough),斯卡布罗小镇与《斯卡布罗集市》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p><p class="ql-block">歌曲最初是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民歌,作于十三世纪,这首歌曲很可能受到了野蛮民族维京人和凯尔特人的影响。小镇在历史上也与维京人有深厚的联系,维京人入侵后设立贸易点,海盗传奇附会于这首情歌的历史背景中,在小镇还可以看到海盗的塑像。小镇的名字和集市的历史,都为歌曲的创作和传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比如歌词中充满了对小镇景象和情感的描绘,如“香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等植物,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歌曲的画面感,也让人联想到斯卡布罗小镇的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北海海滨小镇斯卡布罗的海滩,是一幅宁静而迷人的画卷。蓝天上点缀几丝白云,阳光轻轻洒落在一大片细腻柔软的金黄色沙滩上,海风带着微微的咸味和海洋的清新,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一丝丝凉爽与惬意。远处北海碧波万顷,与蓝天相接,没有海浪,平静如镜。老人陪同孩子在沙滩上嬉戏玩耍,建造着属于他们的城堡和沙雕,情侣们手牵手漫步在海边,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浪漫与宁静。而一些热爱运动的游客,则选择在海浪中冲浪。正好退潮,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贝壳、海螺等海洋生物遗留在沙滩上,还能见到海鸟在海边翱翔觅食,为这幅美丽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p><p class="ql-block">矗立在北海边的大斯卡伯勒酒店建于1863年,酒店是以时间为主题的设计,4座楼塔,12楼层,52根烟囱以及最初的365间客房,分别象征着季节,月份,星期数以及一年天数。</p><p class="ql-block">士欣放飞无人机,让我们俯瞰海滨小镇和美丽的海滩全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站在沙滩上可以看到远处山坡上五颜六色的房子和古城堡,无人机也拍摄了全景。斯卡布罗城堡建于12世纪,山顶上的城堡就是这座文明古城的遗迹,大家应该没想到,这座古城已经坐落在这里超过1000年了,虽然经历过几次重建,毁坏,又重建,从刚开始的木质城堡,变成了后来的石质城堡。它见证了斯卡布罗千年历史,从古代重要的通商港口,到抵御敌人的防御要塞,到囚禁犯人的监狱,到秘密的监听站。这座城堡和这座城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直到一战期间,它还拼命的去抵抗德国军队,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已经面目全非的城堡,依然能够看到当时留下的一些历史的证据。残缺的监狱,倾倒的炮台,仿佛历史在眼前重演。</p><p class="ql-block">城堡旁不远处,同样建于12世纪的圣玛丽教堂与之相伴,教堂旁的墓地中安息着一位名人,著名的英国三姐妹作家之一安妮·勃朗特,面朝小城与大海,永远地留在了她爱过的地方。安妮·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她在后世的名气远不如创作《简·爱》的夏洛蒂·勃朗特和创作《呼啸山庄》的艾米莉·勃朗特,她几乎被人遗忘。研究者认为她的两部小说《艾格妮丝·格雷》和《威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在英国文学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南有布莱顿(我们游程的第一天景点),北有斯卡布罗(第四天景点),共同点是两者皆为海滨小城。在中世纪斯卡布罗是来自全英格兰,甚至欧洲商人经常聚集的一个海边重镇。英王亨利二世在此设立贸易点,便是闻名于世的斯卡布罗集市,也有说法是维京人海盗上岸交易的地方。从每年的8月15日开始延续45天的交易集市,在那个年代持续如此之长的集市是很少见的。后来港口的地位不再重要,这个集市逐渐衰退。</p><p class="ql-block">歌声中唱:“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香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请代我问候住在那里的一个人/她曾经是我的真爱。”</p><p class="ql-block">美国歌手保罗·西蒙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时学会了这首歌,再创造性地把自己写的一首反战歌曲《山坡上》作为副歌和这首歌混在一起。1968年,这首歌作为电影《毕业生》的插曲,风靡一时。不过,历史上的斯卡布罗集市并不浪漫,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这里成为保皇党人与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对垒的战场。两次围城、七度易手,内战结束后的集市只剩一片废墟。</p><p class="ql-block">好在斯卡布罗集市没落未久,旅行者在这里发现了温泉。伴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财富聚集,英国最早的海滨温泉度假区就此出现。1845年斯卡布罗铁路通车,经约克镇与伦敦北方铁路相连。1863年,宏伟的斯卡布罗大酒店在南湾建成,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象征一直矗立至今。</p><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今天的“斯卡布罗集市”——斯卡布罗市场显得有些萧条,一楼的果蔬和鱼肉市场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光顾,倒是放满胶木唱片和CD光盘的摊位很多人在挑选,大楼的地下层则挤满了旧书店、古董店和一些稀奇古怪的小铺子,有点像上海的城隍庙小商品市场,顾客稀落,看不到熙熙攘攘的“集市”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七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库克船长出道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看看惠特比小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午离开斯卡布罗驱车往北来到惠特比小镇。惠特比Whitby 是英格兰北部海滩的一个港口小镇,比较小众的旅游地,这里也是英国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库克船长开始学徒生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这是英格兰北部最吸引人的海滩旅游胜地,上午我们刚游览了斯卡布罗海滩,下午就不去惠特比海滩了。北海的惠特比港口就在不远处,一条河流流经小镇,河里挤满了彩色渔船和漂亮的游艇。中巴停在桥的一边,桥的两边站满了要过桥的人,这是一座中间可以电动开合的铁桥,桥正好打开,只见有高高桅杆的渔船和白色游艇,一艘接着一艘朝北海驶去。十几分钟后桥梁合拢,两岸行人和车辆可以通行了,我们随着人群走到对岸,沿河是一条小镇最繁华的马路,两边都是商店和餐馆,大多是吃海鲜的餐馆和出售捕鱼工具的商店,路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惠特比出了两个历史人物,一是英国航海探险家库克,二是创作“吸血鬼”的作家。</p><p class="ql-block">我读中学时就知道库克船长探险的故事发生在英国,想不到快80岁时真实来到库克船长的故乡。1728年,库克并不是出生在惠特比,而是北约克郡申尔的一个小村庄里,17岁他到惠特比打工,第一次看到大海,18岁开始他的航海探险生涯。</p><p class="ql-block">18世纪是英国疯狂对外扩张、掠夺殖民地时期,库克三次完成海上环球探险,发现了许多土著人领地和新的岛屿,并把这些领地、岛屿划进归入英国版图。比如,1769年11月15日,库克宣布新西兰属于不列颠的版图。由两个岛组成的新西兰比大不列颠大得多,他还把两岛之间的海峡名命为库克海峡。1770年6月,他在他称为约克的一个海岛上升起一面英国国旗,宣布把自南纬10°至38°他所发现的地区统统划为英国的领地。1778年6月库克驶进了白令海,他是把布里斯托尔湾标入英国版图的第一个人。</p><p class="ql-block">库克为“日不落帝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下场可悲。 1779年1月,库克第二次访问夏威夷群岛时,冲突和悲剧终于发生了,因船上的一件东西被偷,库克带人逮捕了老酋长和他的儿子们,成群结队的土著人携带弓箭,紧跟老酋长不放,在库克和士兵开枪的同时,土著人冲上来把他们杀死了。库克的尸体被砍成数块,分送给岛民和酋长们食用。库克死于正当壮年的51岁。</p><p class="ql-block">然而,另一个让惠特比闻名的则是这里的吸血鬼文化,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吸血鬼“德古拉”诞生的地方,曾经是“吸血鬼”的灵感来源。</p><p class="ql-block">德古拉Dracula是出自苏格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的1897年哥特式恐怖小说《德古拉》和短篇故事《德古拉的客人》的一位吸血鬼,被认为是全球最知名的吸血鬼。在小说中,德古拉是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中西部地区)的一位伯爵,不仅优雅高贵,而且开朗健谈,但他软禁了前来协助处理不动产事务的年轻书记乔纳森·哈克,而哈克在被幽禁的日子中出现的各种诡异现象,渐渐推断出德古拉是一个昼伏夜出的吸血鬼。双方展开了一次次斗争,德古拉控制了哈克的未婚妻威廉·米娜,并杀死其好友露西·韦斯特拉,最后,约翰·西沃德医生请来高强的吸血鬼猎人,荷兰的亚伯拉罕·范·赫辛和美国人昆西·莫里斯,莫里斯用匕首刺穿德库拉的心脏,使他化为灰烬,解救了米娜。</p><p class="ql-block">《德古拉》被公认为是经典,不但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还多次被改编成舞台剧、电影及电视剧,影响了几代人。那它与英国小镇惠特比Whitby又有什么样的渊源呢?传说当时《德古拉》的作者看到Whitby山坡上废弃的修道院、教堂,墓碑林立的墓地给了他无限的灵感,在此写出流芳历史的吸血鬼小说,于是惠特比才有了今日“吸血鬼故乡”的称号。</p><p class="ql-block">我走过一家“吸血鬼物品店”,门口招牌写“Dracula”,看到褐灰色墙壁,红色拱形门框里面灯光幽暗,隐约中有一位潇洒绅士模型人,身穿黑色皮夹克,戴棕色玻璃眼镜,背着小麦克风里在念台词,猜想大概是扮演电影《吸血鬼》中的主角德古拉吧。</p><p class="ql-block">惠特比有号称全英最好吃的“炸鱼薯条”,我们在一家“QUAYSIDE”用午餐,点了炸鳕鱼、牛排派、黑线鳕鱼、鲈鱼片和薯条、鸡肉色拉和薯条、蟹肉色拉和薯条、蔬菜色拉、啤酒、饮料,9人消费148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下午还有一个景点惠特比修道院Whitby Abbey,位于惠特比镇东崖之上的古老修道院遗址,始建于7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时期,创立了双寺院制度,欢迎男性和女性加入,首任院长来头很大,是英国皇家公主Hild,她后来被尊崇为圣人。修道院命运多舛,被维京人破坏100多年后由法国诺曼男爵重建,16世纪亨利八世下令解散修道院,以剥夺教会的财产和土地归王室。此后,废墟被卖给了一位贵族,他们在废墟一旁修建了大宅子。一战期间又遭到炮火攻击,最终只剩下残垣断壁。</p><p class="ql-block">从残存的建造物轮廓可以看出修道院规模宏大,拥有巨大的稳定柱子,哥特式尖顶,高耸的拱门和宽大的窗户,与北海上空的蓝天相映成趣。教堂内的边廊轮廓并不与地面平行,长凳也显得歪歪扭扭,为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p><p class="ql-block">修道院因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而成为了众多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布拉姆·斯托克创作的吸血鬼小说《德古拉伯爵的故事》,故事场景就发生在惠特比小镇,修道院是德古拉的领地。</p><p class="ql-block">修道院门票6.2镑,要到达修道院,需要踩着著名的199级台阶,沿着悬崖的一侧而上,我们老人爬不动了,在周边看看外景吧。士欣放无人机拍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晚上我们选在苏格兰凯尔索(Kelso)一座乡村别墅施洛斯罗克斯堡酒店(Schloss Roxburghe),隶属于凯悦Hyatt集团。中巴在乡村三级、四级公路上曲曲弯弯开了2个小时才到。这座躲在树林中的苏格兰公爵城堡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两层建筑,浅色大理石外墙,哥特式尖顶,前后皆为大片绿茵茵草地,古老大树冠盖遮天,酒店含有一个高尔夫球场,另外扩建了二十多幢小别墅,儿子一家4人就住在走过去7、8分钟的一套别墅里。酒店客房钥匙并不采用电子卡片,而是传统的金属齿形钥匙,突显老派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明天上午参观有900年历史的阿尼克城堡,下午将越过英格兰和苏格兰交界线,赶往爱丁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册完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