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南初云

<p class="ql-block"> 清风降暑热,不觉秋已至。名师优课——2024年教师核心能力深度训练营(小学语文贵阳站)进行到第四天,大家的学习热情依旧高涨,精彩的课堂展示和激烈的思想碰撞仍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  吴静老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与谢尔大叔相遇》,课堂由作家谢尔的一首幽默小诗《作业机》引出他的诗集《阁楼上的光》,然后呈现谢尔的七首诗歌,孩子们人手一张“诗纸”,开始读这些浅显易懂而又无比好玩的诗歌。而后通过赏读作家谢尔的作品《一只会开枪的狮子》《失落的一角》《爱心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谢尔作品中传达出的不同情感。</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设计巧妙,精心引导,层层递进,学生的阅读情感经历了多次变化,从轻松快乐到简单深刻,再到感动深情,最后作家的形象便立体地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  孙双金老师为大家执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好的故事》。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最难的课文之一,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面临相当的挑战。孙老师延续“情智教学”的主张,通过破解题目、简介时代背景、对比阅读、体悟有特点的句子等方法,有效引导,有效追问,条理清晰,简简单单,让学生轻松感知鲁迅先生“梦”中的如锦如星、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也感受到了他处于特殊的时代背景的无奈与期望。</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孙老师始终坚持学生视角,不断和学生交流,语言风趣,角度多样,学生们的眼神从困惑到自信,从自信到笃定,使得“梦境”不再凌乱,阅读不再困难。如此教学,简简单单,条理清晰着实是一堂精彩的好课。</p> <p class="ql-block">  林春曹老师从《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切入,带领培训老师们深入解读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林老师个性化地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解读为“三部曲”与“四元素”。“三部曲”让老师们更加关注到关键词“积累”“建构”“运用”,三者是一个历时性、彼此接续、螺旋进阶的过程。林老师结合三个学段不同文本,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实践方法,如何从积累走向建构,如何从建构走向运用。“四元素”让老师们对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的关系有了更精准的把握。林老师将这四个方面定位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顶层元素、硬核元素、智慧元素、品质元素。林老师的讲座让老师们领悟到只有深入解读文本,为学生搭建支架,使学生从获得语言感性经验走向形成语言的个性经验,语言才能产生育人价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真正提升。</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课,由吴静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了六年级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开课点题,讲述科技背景,点明作者的写作视角。初读环节,吴老师为学生搭建了表格式支架,帮助学生快速梳理信息,整体感知“那时候”的学校和2155年的学校在六个方面的不同。再此基础上,聚焦文本中的“有趣”,品读对话,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深入思考在2155年和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之间,你会选择哪一种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未来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文体特点突出,环节紧凑,让学生获得了个性化的审美体验。</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执教的《穷人》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具体的课堂呈现都非常的大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板块非常简约,教学有弹性;2、教师引导非常有智慧,教学有活性;3、在学生探究非常充分,教学有灵性。</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对于这篇课文核心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有一个,那就是关注情节与环境,聚焦人物的动作心理与对话,感受穷人的善良品行。学生不仅全面完整的理解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构建一个大气的教学格局,在情节演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瞻前顾后,发现纵向的因果关系,左顾右盼,觉察横向的相互影响,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思考,在表达中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p> <p class="ql-block">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虽然一天的学习已经结束,但它所激发的思考却如同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我们反思所学,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在夜深人静之时,这些思考如同星光,指引我们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p><p class="ql-block">第七小组 潘燕玲 陈肇洁 余楠 李继雁 王棽</p>

学生

老师

教学

谢尔

素养

语文

元素

核心

课堂

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