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仁元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康莊先生楷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欣赏书法作品的乐趣</p><p class="ql-block">孙振远</p><p class="ql-block">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书法以线条的律动、飞舞、凝神、抽象书写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包涵着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爱好等价值取向,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美的遐思和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大康先生篆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沈明坤先生草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我平时喜欢书法作品、喜爱欣赏书法作品,买了不少书法碑帖和书籍,也结识了一些能写书法作品的朋友,如同学、同事、朋友和书法圈的一些人。这些能书善画、有才能的人,带给我许多快乐。他们有赠送我书法作品的;有应我之请题写我的诗作、对联的;有题写古人诗句或名言金句的……总之,我把书法当作是人生修炼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和美好的业余爱好。</p> <p class="ql-block">江仁元 先生隶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宁蘭智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鸿田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我一直收集并珍藏了他们的不少书法作品。我的这些朋友,虽然不是在全国特别有名气的名家、大家,但在当地来讲,他们也确实是很有影响力的书家。当然,多数的朋友虽然没有多大的名气,但他们仍然还是很有功底、很有特点的书家。他们有的作品,确实有独到之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确有可欣赏之点,让我倍感欣喜和钦佩!我时常拿出来他们的书法作品来观赏、品读一番,确实让我感到这些作品有形质、有风神、有美感!使我观赏之后,产生了许多联想、感悟和回忆……。所以,我整理了一些他们的书法作品,奉献给大家。让观赏者随着我所撰写的“欣赏书法作品的乐趣”一文,一起进入书法艺术美妙的境地……。</p> <p class="ql-block">柳中朝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张君女士隶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张宝军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欣赏书法作品和观赏绘画作品有所不同,虽说有“书画同源”之说,确实书画艺术在起源、用笔、用墨、审美追求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但毕竟还是两种艺术形式,各有各的特色。绘画作品重造型,多数是具象的,形象是明确的,色彩是斑斓的;而书法作品是抽象的,单色的,线条是律动的。所以,欣赏书法作品,要想从中得到想要的乐趣,就必须先了解一些书法艺术的基本特点。</p> <p class="ql-block">曹济民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江振华先生楷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仁超先生草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一、书法作品是由汉字构成的,是由文字美欣赏书法作品和观赏绘画作品有所不同,虽说有“书画同源”之说,确实书画艺术在起源、用笔、用墨、审美追求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但毕竟还是两种艺术形式,各有各的特色。绘画作品重造型,多数是具象的,形象是明确的,色彩是斑斓的;而书法作品是抽象的,单色的,线条是律动的。所以,欣赏书法作品,要想从中得到想要的乐趣,就必须先了解一些书法艺术的基本特点。化而来的。它是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产物。它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性、艺术性、又有使用工具的实用性。</p> <p class="ql-block">胡元田先生楷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德恭先生篆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姜建军先生篆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二、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千百年的流变、探索、变迁、发展,后来形成了主要的几种书体。从春秋战国时代之前出现的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铭文,后世称之为“钟鼎文”、“籀文”、“古文”、“大篆”。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石鼓文。其实,石鼓文也是大篆的一个代表。后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发现了甲骨文。到了秦统一时期,李斯小篆就成了秦统一文字之后的书体。再往后发展,经各朝历代的历史发展与变化就形成了真(楷)、草、篆、隶、行等主要的几种书体。而每一种书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历史的原因和特点。我们只要知道了书体的不同特点,那么欣赏起来,就能直入书山而不迷路!</p> <p class="ql-block">姜彦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金恒珏先生隶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乔乐钦先生篆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诸如,我们对石鼓文不太了解、也不知其特点。那我们看一下康有为对石鼓文的评价和比喻,就很清楚了。康有为曰:“石鼓文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再如,我们常见的主要书体:行书,如行云流水、飘逸、灵动;隶书,古朴雄劲、浑厚奇拙;楷书,端庄规整、镌秀爽利;草书,飞舞灵动、幻化象外;篆书,圆融劲健、古拙俊秀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毛敏女士隶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树疆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林学恒先生隶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书法作品是线条的艺术。是用毛笔写字,是否写得好看、写得有风骨、写得有特点、写得有神韵、写得有法度……这些都是看一幅书法作品好不好的标准或叫作尺度。书法作品的质量就在于线条运作的质量、力度、律动等,用线条构成了汉字,在律动中行成了章法、气韵和风神!说到运用线条,就必然要讲到笔法。说到底,书法的根本在于笔法的运用。古人讲的笔法墨法,就是成就书法作品的重要因素。如黄宾虹先生总结的“五笔六墨”,即五笔“平、圆、留、重、变”;(用笔如金刚杵、锥画沙、屋漏痕等。)六墨“农、淡、破、浸、焦、宿”。他主张用笔贵在刚而能柔,用墨贵在淋漓而不臃肿。</p> <p class="ql-block">居山先生楷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陈靛先生隶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绍继凯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从书法艺术作品中找到乐趣关键在于把握住审美的标准和追求书法艺术的笔墨情趣。说白了,书法就是要好看耐看、有趣好玩、有特点、有韵致。有这些特点的,那就是好的书法作品,就可以给观赏者带来美感和乐趣。</p> <p class="ql-block">任程远先生楷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莊建平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贾才先生草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诸如,我喜欢看隶书作品,看那用笔方拙、古朴苍劲、斩钉截铁、厚重雄浑,很有力度感、体量感;当然,隶书中也有在厚重之中而显灵动秀美的作品;我看行书作品,看到那种笔走龙蛇、随心所欲地挥毫书写,如气贯长虹、如江河奔流、如行云流水,那种用笔用墨,沉着转折、痛快淋漓,真是犹如骏马奔腾于草原,雄鹰翱翔于蓝天,让人的思绪随着笔移字出、句连章成,时而飞舞跳跃,时而如沐春风、润含秋水……令人观之,禁不住要拍案叫绝、思绪飞扬,啧啧赞叹;我观草书作品,主要是看那线条的律动飞舞、变化,有的重笔如山石坠落,轻笔如游丝绕指,以气带笔,启承转合,笔墨交辉,思飞意扬,笔断意连,浑然似飞花满天、似骤雨倾泻,似蛟龙飞舞……自由奔放,潇洒自如…..真是让人喜悦,让人快慰,让人激昂…….。</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9日写于烟台</p> <p class="ql-block">顾亚龙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效东先生隶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杨杰慈先生草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云岐先生行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沈明坤先生草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 <p class="ql-block">孙振远,男,汉族。籍贯:河北省。1960年3月出生于草原钢城——包头。现为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市美术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曾于1992年出版了《地方名胜游思录》(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1994年2月撰写《金胜人的风采》(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心海绿洲》(远方出版社出版)2009年《牟少峰书画艺术访谈录》(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2010年《书画意蕴赏评》(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2013年《孙振远诗文画选集》(中国楹联出版社出版)等著作;在《中国社会发展战略》、《方圆》杂志等报刊上发表业务论文30余篇;先后在《人民日报》、《检察日报》《大众日报》《内蒙古日报》等省市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千余篇;2010年,论文《浅谈促进中国书画艺术跨国际交流发展的新途径》入选《首届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坛文集》; 2017年8月5日在《中国书画报》发表论文“论山水画的荒寒之境”,同年11月13日在《中国文艺》新媒体上发表了“寻找毕加索的历史足迹”。2021年4月14日在《中国书画报》上发表“浅论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发展与当代特征”。2023年4月19日在《中国书画报》上发表论文“浅论中国画文人画的题画诗”评论诗集的论文《生命觉悟中的诗意行走》(——读诗人陆萍诗集《生活过成诗》《玫瑰兀自绽放》)此文被2019年曾发表在《中国建筑报》上,2019年2月被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陆萍诗歌赏析》收录出版。2024年2月28日在文汇出版的书籍和文汇报、《网易》等媒体上发表了《生命花开》——品读陆萍散文集〈吃时间大虫〉的评论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