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许多的叫卖声中,唯有一种只用一个汤匙与一只瓷碗摇晃发出的声音,令我垂涎三尺。那就是我们福州西乡一带卖鱼丸和鱼汤的声音。这声音不是用嘴巴吆喝就知道的讯息。卖鱼丸人挑着担子,担子的一头底下放着木炭的炉子,炉子上面放着平底隔着两半的铁锅。一半是鱼丸,另一半是高汤。铁锅的周边分别摆放着各种调料,有葱花,胡椒粉,虾油,食油,味精和香醋。担子的另一头则是放瓷碗和汤匙以及未卖的鱼丸鱼汤的材料,还有一小桶水,用来清洁碗和汤匙的。担子很沉。吃的人都是站在担子边津津有味地品着。</p><p class="ql-block">卖鱼丸的人一边缓慢地迈着步伐,一另手摇晃着汤匙放在瓷碗里互相轻微碰撞的声音。我们未见其人,先听其声,再寻声闻着那种伴随着葱花胡椒粉的香味。这味道飘浮在乡间里弄,飘浮在我幼小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鱼丸是福州一带独有的风味小吃。也是酒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师傅很精明,物尽其用,把制作鱼丸的下脚料再次加工,成了可口的鱼汤材料,所以鱼丸和鱼汤是一对孳生兄弟。虽然这鱼汤的鱼块只有一丁点鱼肉夹粘在鱼骨里,但咀嚼着带骨头的鱼肉还真是别有一番味道,站着担子边端着碗真是妙不可言!鱼汤里的香醋胡椒粉和葱花混合的味道,在酒家饭店很难尝到。</p><p class="ql-block">在过去,这些卖鱼丸鱼汤的人,他的脚步伴随着叮当响的诱人声音,每天都能听到和看到闻到,乡间小路,里弄巷子,他迈着骄健的步伐,丈量着乡间四邻家家户户的距离。这熟悉的声音伴随着我从童年走向中年,后来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里,再也听不到了。</p><p class="ql-block">改开后,这声音又重新在大街小巷传了出来。但是,今非昔比,不是以前挑担子而是用自行车载着。再后来,用上了电动三轮车。交通工具变了,不变的还是那种声音和味道。而且传了越来越远。卖鱼丸的很有经商之道,他知道哪个地方需要,他都会放慢速度,用这种特有的响声,引来食客。</p><p class="ql-block">我们福州西乡一带很看重鱼丸,酒席上和太平蛋一起成了喝酒后的"酒包"拿回家与家人分享喜庆的喜悦。鱼丸,鱼汤就像福州的锅边糊肉燕一样,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味道和声音从远古响到现在,必将走向未来!不管有多好的山珍海味,这种味道始终留在味蕾里,成了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鱼丸声声,鱼汤香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