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虔【诫子书】

满天飞雪

<p class="ql-block">王僧虔(426—485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南齐大臣、书法家,出身“琅邪王氏”,为东晋丞相王导玄孙、侍中王昙首之子。王僧虔是宋齐名臣,也是一位慈父。他的《诫子书》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体现了一位父亲的慈爱之心,包含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值得每个人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我的学识不精,所以没有训诫你的凭据。然而帝舜(重华为其美称)没有严厉的父亲,帝尧(号放勋)没有好的儿子,也是各自命运的安排。你们这些人私自议论也可能这么说:“哪天不在学习?在天地之间可以用来嬉戏,为什么忽然让自己为难?就这样从年轻一直到老,也未必有什么不好啊?”你见到的只是其中之一,不是全面的。如果我的学识像马融、郑玄,那么情况一定比现在更强;如果我的学识不到现在的一半,结果也一定会大不如今,凡事招致的结果都有它的缘由,原因则是发生在自身了。你现在正值壮年,自己勤奋努力数倍,大概也能和我差不多了。世间相似的例子放眼看去都是这样的,你应该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我就不再具体地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世上,虽说缺乏德行,但是如果要在人间往后推几十年,估计就是一件古董,人们或许会将我们父子放到一起来议论。我逝世之后,如果自己没有一定安排,谁又能知道你们的事情呢?宗族中也有在少年时期就背有美好声名而在弱冠之时就越级担任显贵官职的人,现在我王氏门之中,优秀的则称龙称凤,庸劣的尚且称虎称豹,丧失了祖先的荫庇之后,难道还有成龙成虎之说吗?况且我不能为你们提供荫庇,正是应该你们各自努力的时候了。有的人曾经身为三公,默然之间就没有听到他们了;有的人出自布衣寒素,却是卿相的贵体暂且委屈。有的虽为父子却贵贱悬殊,同为兄弟却声名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就在于践行了所读的几百卷经典的区别。我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利用前车之事来告诫你们后车啊。你已到三十而立的时候,刚刚应召当官,并且有家室的拖累牵制性情的发展,哪里能够再次拉下帷幕像年轻时一样专心读书呢?只可以在世事中学习,以此度过一生了。请尝试再次考虑再三,不要回避我说过的话。犹如鞭策王志那辈人,希望或是万分之一,但是在我未死之时,盼望有所成就,不知道对你们是否有益?事情关乎你们自身的利益,难道还能关联到我吗?成为鬼神以后只知道墓地旁的松荫茂柏,怎么知道子弟名声的好坏呢!趁着对你有所感触,所以大概地抒发我胸中的感慨。(南齐书卷三十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吾不学,无以为训。然重华无严父,放勋无令子,亦各由己耳。汝辈窃议亦当云:“何日不学,在天地间可嬉戏,何忽自课谪?幸及盛时逐岁暮,何必有所减?”汝见其一耳,不全尔也。设令吾学如马、郑,亦必甚胜;复倍不如今,亦必大减。致之有由,从身上来也。汝今壮年,自勤数倍,许胜,劣及吾耳。世中比例举眼是,汝足知此,不复具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吾在世,虽乏德素,要复推排人间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人或以比数汝等耳。即化之后,若自无调度,谁复知汝事者?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越超清级者,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失荫之后,岂龙虎之议?况吾不能为汝荫,政应各自努力耳。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汝年入立境,方应从官,兼有室累,牵役情性,何处复得下帷如王郎时邪?为可作世中学,取过一生耳。试复三思,勿讳吾言。犹捶挞志辈,冀脱万一,未死之间,望有成就者,不知当有益否?各在尔身己切,岂复关吾邪?鬼唯知爱深松茂柏,宁知子弟毁誉事!因汝有感,故略叙胸怀矣。(南齐书卷三十三)</p> <p class="ql-block">  《诫子书》</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p><p class="ql-block">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