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下,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是湖南大学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大门</p><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由古老书院到现代大学一脉相承,有“千年学府”之誉。</p><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自创立时起即以培育人才和传播学术而闻名于世。北宋时期真宗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南宋时期理学家张栻掌教书院,朱熹来访,留下“朱张会讲”佳话。岳麓书院极盛时成为湖湘学派重镇。从岳麓书院走出的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大批彪炳史册的经世致用之才,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匾额是宋真宗御赐</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第二道门</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讲堂 </p><p class="ql-block">讲 堂前的匾额《实事求是》为院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p> <p class="ql-block">讲堂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p> <p class="ql-block">讲堂正中央巨幅匾额“学达性天”是康熙御笔</p> <p class="ql-block">讲堂中央下方巨幅匾额“道南正脉”是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讲堂两侧墙上的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p><p class="ql-block">下联: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p> <p class="ql-block">位于讲堂左侧墙面的石刻是书院的学规</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位于讲堂后面)是岳麓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现有藏书五万余冊。</p> <p class="ql-block">在讲堂左右两侧长长的“教学斋”、“半学斋”,是师生办公、学习、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学斋中间有天井,天井两侧的走廊连接各房间</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半学斋的寓室</p><p class="ql-block">毛泽东虽不是岳麓书院学生,但他同岳麓书院的渊源颇深。毛泽东于1916一1919年三次来此寓居,《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有较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杨昌济的办公室</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后为岳父)在岳麓书院筹建湖南大学期间的办公室在毛泽东寓所对面</p> <p class="ql-block">青年毛泽东在岳麓书院结识一批良师益友</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题写“湖南大学”</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历史沿革</p> <p class="ql-block">南宋理学家张栻曾经掌教岳麓书院</p> <p class="ql-block">元明时期重建岳麓书院</p> <p class="ql-block">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青年时期就读于岳麓书院,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岳麓书院及其后世的认可和尊敬。</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为毛泽东手书</p> <p class="ql-block">亭内挂有毛泽东“沁园春.长沙”</p> <p class="ql-block">在岳麓山上向东府瞰:近处是湖南大学及岳麓书院、中间是湘江、江心是橘子洲、远处是长沙市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