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u>此文献给热爱生活的</u></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六 九 工 友</b></p> <p class="ql-block"> 九年前,还不到三岁的小外孙女在我家生活时,有一天翻到了牛郎和织女的儿童读物画报,但有的字她还不认识,举着书好奇地问我这是什么故事?我就照本宣科给他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故事她很爱听,但听后她很可怜那两个留在人间的小孩。</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为了写作查询了很多关于七夕节的来历及七夕情人节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印证了七夕节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那个美丽动人的天仙配故事更在民间广为传颂。这里我除了给朋友们提供七夕节的历史渊源及中国情人节的形成,也应牢记: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文脉,为升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咏颂。</p><p class="ql-block"> 编 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中国七夕节的由来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紧密相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鼎盛于宋元,丰富于明清。这个节日最初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妇女们在这一天会相约穿针乞巧,投针验巧,祈求得到智慧,变得心灵手巧。七夕节的习俗包括喜珠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种生求子等。这些习俗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崇拜,以及对数字“七”的特殊情感。节日中的许多习俗和活动都是围绕牛郎织女的传说展开的,这个传说讲述了牛郎和织女因为相爱被迫分离,但每年七夕之夜,他们可以在鹊桥上相会的故事。这个传说不仅丰富了七夕节的内涵,也使其成为一个充满爱情和浪漫色彩的节日。</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七夕节”的起源与具体节俗</span></p> <p class="ql-block"> 七夕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起源很早,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的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典籍中,诞生于西周时期的《小雅大东》写道:<b style="font-size:20px;">“为天有汉,坚亦有光,知彼织女,终日七襄,不成报亲,晥彼牵牛,不以服箱。”</b>大概意思是织女星每天七次运转,牵牛星闪闪发光,这是牵牛星与织女星二者第一次出现在典籍中。</p> <p class="ql-block"> 如今,很多商家总是会把七夕节跟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在一起,以此来证明它是中国传统情人节的重要佐证。</p><p class="ql-block"> 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对史籍的考证不难发现,历史上七夕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不是纠缠在一起的。西周时期的织女和牵牛还没有谈恋爱,他们本质上还是两颗星辰。</p><p class="ql-block">牵牛和织女发生情感交集,最早有关文献记载是在战国末期秦朝初年。<b style="font-size:20px;">《秦简.日书.甲种》“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所以这个时候还没有关于牛郎织女相会日的记载和传说,戊申、己酉是几月?都没有记载,不太可能有明确的七月七日之说。。</span></p> <p class="ql-block"> 到了秦汉以后,对相隔银河的织女星和牵牛星,人们附会了不少神话传说,产生了许多与之有关的民间故事。</p><p class="ql-block"> 魏晋南北朝时,宗懔所著的《晋楚岁时记》明确记载:<b style="font-size:20px;">“7月7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b><span style="font-size:18px;">值得注意的是,七夕节在我国传统古称是“乞巧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社会里,纺织是妇女们为家庭经济生产中做出贡献的主要手段。为"乞巧"习俗的盛行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乞巧节已经转变成七夕节及活动内容日益丰富。</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的牛郎织女不是两颗星辰,而是一对苦难的夫妻,每年相会的日期已确定,是在七月七日。</p><p class="ql-block"> 至于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为什么确定在七月七日,可能是源于人们对七这个数字与重数的崇拜,就像二月初二、三月初三、五月初五等。更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人们确定牛郎织女在七月七日相会之后,却只是祭拜一下织女,然后年轻女子们就去穿针乞巧,祈愿在七夕节的祈祷活动中织女是核心形象,七夕节的主角也支持女子们,并没有男子,更没有天上牛郎的织女相会,地上男女情人相会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夕节是如何变为中国的情人节?</b></p> <p class="ql-block"> 通过以上文献资料与相关分析,印证了本文开始提出的观点。七夕节的核心是乞巧,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只是后来人演义上去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七夕节诞生的源头就是古代的女性,找个理由聚在一起,把每年的七月七日定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大家聚在一起的核心是乞巧。后来慢慢的造成了一个假象,好像是因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才出现了七夕及各种习俗,这或许是人们把七夕节当成情人节的主要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因此,中国古代是先有七巧节,再有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并且牛郎织女的故事开始于七夕,后来才融入七夕。</span></p> <p class="ql-block"> 既然牛郎织女传说于七夕节发生联系,是在七夕节形成之后,关于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看法,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了。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从七夕节产生之日起,直到近代不管其习俗,内容变得如何丰富,女子乞巧始终是核心,并没有男女情人相会的习俗和情节。</p><p class="ql-block"> 在七夕,女孩子们聚集在一起乞子、乞富、乞寿等各种祈愿。</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还有晒书,斗巧等习俗,唯独没有思念情人,没有许愿爱情如意,这样的节日又怎么能称为情人节呢?</p> <p class="ql-block"> 称七夕节为情人节,无非是两个目的:第一回应西方文化冲击复兴传统文化。第二,经济上利用七夕情人节概念进行促销,形成浪漫经济。</p><p class="ql-block"> 七夕情人节的概念是外来文化的模仿。每年的阳历2月14日即为西方情人节,它是舶来品。最初源于宗教,反映了西方人追求个人情感自由的个人主义思想,节俗活动的核心就是男女表达情感。 中国七夕节起源于农业耕织生活,参与者主要是女性,节俗活动的核心是女性朋友心灵手巧。所以说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节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夕节就是七夕节,它有其文化内涵,中国人的爱情不只是浪漫的,更有生活气,有家庭责任。</span></p> <p class="ql-block"> 所以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和阳历2月14日,我们应该去具体区分这两种节日的不同点,咱们要做的是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采取迎合时代潮流的方式传承文化。不是简简单单的把西方情人节等一系列不相干的因素,硬生生的套到中国传统节日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参考文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刘宗地七夕故事考,民间文化论坛,2006(6):17~23</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夕节到底是不是情人节?</b></p><p class="ql-block"> 七夕,在现代是情人节,但是在古代是七巧节。</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现在将七夕看作是中国的情人节,但实际上在古代它并不是所谓的情人节,而是一个和劳动有关的节日。因为在这一天,古代的女子会制作绣品,用来比较谁的技艺更高超一点,并且会向七娘娘许愿,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子。</p><p class="ql-block"> 在现如今,七巧节被看作情人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节日与牛郎织女这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有关,因此它被赋予了爱情的含义,也被年轻人认为是一个极具浪漫的色彩的日子,慢慢的被广为流传,就成为了现在的中国情人节。</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七夕和情人节有什么区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七夕和情人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他们在文化背景起源和庆祝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1. 起源和文化背景:七夕也称为中国情人节或牛郎织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牛郎织女在这一天相会的故事。情人节则是起源于西方,最初是基督教圣人瓦伦丁的纪念日,后来逐渐演变成表达爱意和感情的节日。</span></p> <p class="ql-block"> 2. 时间:七夕日期固定在农历七月初七,通常落在八月中旬至九月中旬之间;而情节固定在每年公历2月14日。</p> <p class="ql-block"> 3. 庆祝方式:在中国七夕通常以浪漫和爱情为主题,人们会祈求爱情、写信传情、赏月等,也有一些地方会举办牛郎织女的传统活动。情人节则更加西式化,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人们会互赠礼物、发送贺卡、用鲜花表达情感,或者共性浪漫的晚餐。</p> <p class="ql-block"> 4. 文化影响:情人节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庆祝的节日,在商业化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七夕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年轻人之间,仍然有着浓厚的情感和传统价值。</p> <p class="ql-block"> 总的说来,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表达爱情与感情方面有着不同;在起源和时间及庆祝方式上,存在着差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摘自《小C谈美学》2023年12月13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呜谢为此提供资资料的筆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