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印象(三)——兰州博物馆

Liuyans

<p class="ql-block">7月2日 兰州博物馆~返家</p><p class="ql-block"> 兰州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240号白衣寺院内,成立于1984年,依明代白衣寺旧址而建,博物馆本身就是文物。</p><p class="ql-block"> 与有众多网红文物的甘肃博物馆相比,这里就显得冷清了许多,不用排队,也不用提前预约,在二楼展厅里我都是一个人VIP看展。不过这里以马家窑文化为主的彩陶,白衣寺塔藏文物、半山彩陶鼓、明代首饰工艺品均为同类文物中的精品。院中的罕见的十二层密檐白衣塔,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值得一览。</p> <p class="ql-block">【内彩旋涡纹陶盆】</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前2700年)</p> <p class="ql-block">【旋涡纹三联彩陶杯】</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前2700年)</p> <p class="ql-block">【旋涡纹双耳彩陶壶】</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前2700年)</p> <p class="ql-block">【赤鹿头骨标本】</p><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万年)</p><p class="ql-block">1994年3月皋兰县水阜乡出土</p><p class="ql-block"> 赤鹿为鹿属马鹿亚属,角长80厘米,个体大,是研究兰州地区古地理环境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双耳绳纹红陶尖底瓶】</p><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p><p class="ql-block">2016年兰州市征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旋纹彩陶壶】</p><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约公元前3800年~前3300年)</p> <p class="ql-block">【内彩旋涡纹陶盆】</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前2700年)</p> <p class="ql-block">【内外彩羽状纹垂弧纹陶钵】</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前2700年)</p> <p class="ql-block">【内外彩水波纹陶盆】</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前2700年)</p> <p class="ql-block">【黑白彩水波纹彩陶豆】</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前2700年)</p> <p class="ql-block">【内彩旋涡纹双耳彩陶盆】</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前2700年)</p> <p class="ql-block">【内彩旋涡纹陶勺】</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前2700年)</p> <p class="ql-block">【圆圈内菱格圆点纹双耳彩陶鸟形壶】</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约公元前2650年~前2350年)</p> <p class="ql-block">【垂弧纹双耳彩陶罐】</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约公元前2650年~前2350年)</p> <p class="ql-block">【旋涡锯齿纹双耳彩陶罐】</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约公元前2650年~前2350年)</p><p class="ql-block">1981年兰州市城关区营盘岭出土</p> <p class="ql-block">【宽带折线纹双耳彩陶鼓】</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350年~前2050年)</p> <p class="ql-block">【锯齿旋涡纹双耳彩陶鼓】</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约公元前2650年~前2350年)</p> <p class="ql-block">【神人纹双耳彩陶瓮】</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350年~前2050年)</p> <p class="ql-block">【内彩折线纹彩陶钵】</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350年~前2050年)</p> <p class="ql-block">【内彩回纹双耳彩陶盆】</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350年~前2050年)</p> <p class="ql-block">【折线纹高低耳彩陶壶】</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350年~前2050年)</p> <p class="ql-block">【内彩菱格纹彩陶豆】</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350年~前2050年)</p> <p class="ql-block">【内彩折线纹四系陶盏】</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350年~前2050年)</p> <p class="ql-block">【“x”纹彩陶壶】</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公元前2200年~前1600年)</p> <p class="ql-block">【细泥红陶岙】</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公元前2200年~前1600年)</p> <p class="ql-block">【折线纹双耳圜底罐】</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公元前2200年~前1600年)</p> <p class="ql-block">【细泥红陶拍】</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公元前2200年~前1600年)</p> <p class="ql-block">【绳纹双耳泥质红陶敞口尊】</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公元前2200年~前1600年)</p> <p class="ql-block">【夹砂红陶双耳圜底缸】</p><p class="ql-block">辛店文化(约公元前1400年~前700年)</p> <p class="ql-block">【双耳圜底夹砂红陶罐】</p><p class="ql-block">辛店文化(约公元前1400年~前700年)</p> <p class="ql-block">【双勾纹双耳彩陶壶】</p><p class="ql-block">辛店文化(约公元前1400年~前700年)</p> <p class="ql-block">【单耳夹砂陶鬲】</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公元前2200年~前1600年)</p> <p class="ql-block">【双勾纹双耳彩陶壶】</p><p class="ql-block">辛店文化(约公元前1400年~前700年)</p> <p class="ql-block">【马鞍口双耳红陶罐】</p><p class="ql-block">寺洼文化(约公元前1400年~前700年)</p> <p class="ql-block">【马鞍口双耳灰陶罐】</p><p class="ql-block">寺洼文化(约公元前1400年~前700年)</p> <p class="ql-block">【马鞍口双耳红陶罐】</p><p class="ql-block">寺洼文化(约公元前1400年~前700年)</p> <p class="ql-block">【青铜鼎】</p><p class="ql-block">战国(约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青铜剑】</p><p class="ql-block">战国(约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铜带钩】</p><p class="ql-block">战国(约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青铜车書】</p><p class="ql-block">战国(约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西周青铜甗】</p><p class="ql-block"> 此件青铜甗通高37厘米,铜质。甗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甑,下部为鬲,两部分之间有箅以通水蒸气。甑为侈口,腹壁斜直,腹较深,两耳直立于器口沿上,颈部饰细兽面纹;鬲为分裆,下有蹄形足。鬲腹圆鼓,饰三组大的兽面纹。兽面纹的口、耳、眼极为分明。</p><p class="ql-block"> 甗是一种炊蒸器。青铜甗在商代早期出现,但数量很少,到商晚期有所增加。商甗多为甑鬲合铸,连为一体。西周时期,除了圆甗,还出现了方甗,并开始出现甗鬲分体的甗。到春秋以后,铜甗无论方圆,几乎全为分体式,甑底开孔为箅,使用时套合。</p> <p class="ql-block">【青铜銮铃】</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夔涡纹青铜鼎】</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蜗身兽纹青铜簋】</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西周青铜盉】</p><p class="ql-block"> 此件青铜盉通高22.5厘米,铜质。侈口,束颈,垂腹,圆底,下承三棱锥足,足外辙。兽首鋬,有盖,器盖与器身套铸在一起,肩部有柱状流。器表纹饰位于盖上、颈部和流部,盖上及颈部饰一周夔涡纹,并以云雷纹衬底,流上以蕉叶纹装饰。在鋬处的器壁上有铭文,为“□□祖癸乙“五字。</p><p class="ql-block"> 青铜盉是水器,也作为温酒器使用。青铜盉自商代出现以来,一直沿用的春秋战国时期。盉的基本形状为有流、鋬、三足或四足,带盖。大约到春秋晚期出现了提梁盉。</p> <p class="ql-block">【兽形铜灶】</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铭文铜镜】</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长生无极”瓦当】</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钟】</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铜蒜头瓶】</p><p class="ql-block">汉代(会元前202年-0元320年)</p> <p class="ql-block">【双铺首衔环铜纺】</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双铺首街环铜鍾】</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陂池】</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双环弦紋铜壶】</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井】</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楼】</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三兽足模印釉陶奁】</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军司马印”铜印】</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灰陶执壶】</p><p class="ql-block">唐代(公元618年~907年)</p> <p class="ql-block">【海兽葡萄纹铜镜】</p><p class="ql-block">唐代(公元618年~907年)</p> <p class="ql-block">【双鸾菱花铜镜】</p><p class="ql-block">唐代(公元618年~907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褐花纹瓷瓶】</p><p class="ql-block">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三彩元宝瓷枕】</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15年~1234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斗笠瓷碗】</p><p class="ql-block">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泥塑罗汉头】</p><p class="ql-block">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铜塔 】</p><p class="ql-block">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p> <p class="ql-block">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品种,起源于隋唐,最初只是用于陪葬,唐代中后期多为医用脉枕,形小体轻。入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特性,从而开始把它作为驱火明目、延年益寿的夏令寝具,于是各大瓷窑大量生产,形体变大。瓷枕的形式有长方形、腰圆形、如意头形、八方形、六角形、人形、虎形、狮形、花瓣形、鸡心形、银锭形等。宋瓷枕的装饰纹样极其丰富,有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游鱼、警言诗句,有的还题写宋金两代流行的“词牌”、“曲牌”。此时期的瓷枕基本为民间生产,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为研究当时的工艺美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白釉剔花八角元宝瓷枕】</p><p class="ql-block">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皈依瓶】</p><p class="ql-block">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p> <p class="ql-block">【黄釉“寿”字纹双系瓷扁壶】</p><p class="ql-block">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p> <p class="ql-block">西夏文“首领”铜印</p> <p class="ql-block">【老子骑牛铜造像】</p><p class="ql-block">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白衣寺</p><p class="ql-block"> 白衣寺院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因寺内大殿绘有白衣大士像而得名。寺院坐北朝南,正面是大门,门内为白衣菩萨大殿,殿后为多子塔(又名白衣寺塔),塔后是二层楼的观音阁(一楼)、文昌宫(二楼)。东侧由南向北依次是伽蓝祠、送子将军祠、送子催生子孙三慈母宫。西侧由南向北依次是土地祠、厕所,旃檀神王庙、眼光痘疹庙三慈母宫。后经多次战乱,致使僧去寺毁,只有白衣寺塔幸存至今。建国以后,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9月10日将白衣寺塔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政府部门拨出专款,对白衣寺塔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维修工程。维修过程中,在塔顶内部发现了金铜佛像一尊,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若干,以及金簪、银簪、玉簪等珍贵文物,还有大量的保存完好无缺的经书若干本。此塔现已成为兰州市区的一大景观。现址为兰州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佛造像】</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p class="ql-block">1987年白衣寺多子塔塔刹出土</p> <p class="ql-block">【银箔“福寿”压胜钱】</p><p class="ql-block">【金箔“永远之宝”压胜钱】</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p class="ql-block">1987年白衣寺多子塔塔刹出土</p> <p class="ql-block">【金丝葫芦形耳坠】</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金累丝嵌青玉抱子观音簪】</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金累丝嵌白玉观音簪】</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印金花丝绸手巾】</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印金花丝绸手巾】</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印金花丝绸包袱】</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哈达】</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哈达】</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p class="ql-block">1987年白衣寺多子塔塔刹出土</p> <p class="ql-block">【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谶法卷(一套)】</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王”字狮钮形疆形铜炉】</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p class="ql-block">榆中来紫堡乡肃王墓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公元1866年,原闽浙总督左宗棠被调任陕甘总督,洋务运动随之发展到西北,兰州成为洋务运动在西北的中心地区。曾先后创办了兰州机器制造局和兰州机器织呢局。同时,左宗棠对近代西北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倡导兴办新书院,重建旧书院,而且还重视启蒙教育,命令地方一律义学。从1874年起到1880年左宗棠离任止.甘肃省城地区兴办的义学有16处.外县办的义学有184处私塾。</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菩萨造像】、【铜鎏金喜金刚】、【菩萨铜造像】、【菩萨铜坐像】、【菩萨铜坐像】</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佛造像</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红铜佛坐像】</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菩萨铜造像】</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胜乐金刚】.</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绿度母】</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嵌绿松石铜塔】</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铜佛范】</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象耳平底铜炉】</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喜金刚】</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人物瓷盖罐】</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瓷犀角杯】</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木门饰件】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木窗饰件】</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木门饰件】</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祖先堂</p><p class="ql-block"> 1992年征集于兰州市拱星墩,通高2.25米,桌长2.15米,宽1.17米,高0.85米。建筑制式为清代兰州典型的·”破五间”双坡悬山顶出檐结构,额枋上座七踩“品”字科斗拱九攒,额枋间饰以“荷叶”隔架墩,柱间饰“雀替”。明间、次间安装六扇门,稍间为“棋盘芯”槛窗。建筑座落在雕花须弥座上,做工精细,是研究地方民居不可多得的建筑标本。</p> <p class="ql-block">【仿哥釉瓷罐】</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豆青釉青花人物瓷瓶】</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麟凤纹大瓷盘】</p><p class="ql-block">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白衣寺塔</p><p class="ql-block"> 白衣寺塔属实心砖塔,高约三十米。塔基为错牙正方形,长、宽各约七米,高约二点八米,四面刻青砖花卉图案。塔身下部呈覆钵状,高约八米,最大直径约六米。正面与塔基连结处开有一个佛龛。龛内原供佛像三尊,现已无存。龛外两侧嵌有砖雕对联一副,对联是:“玉柱玲珑通帝座;金城保障永皇图”,横额是:“耸瞻震旦”。塔身上部呈八角形锥体,高约十八点五米,共做密檐十二层,每层每面各开佛龛一个,内塑佛像一尊,共计九十六尊;每层每角悬挂风铃一个,共计九十六个。塔刹高约一米,形若宝瓶,用外面镀铜的金属制作。按照惯例,佛塔的层数,从一层到十五层,多为奇数。而白衣寺塔的层数却是偶数,这种情况在佛塔中比较少见。白衣寺塔建成后,经受了将近四百余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摇撼,特别是公元1939年东关火药库大爆炸的震动,至令仍孤标独秀,玉立无倾,真可谓兰州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清乾隆时期所建大门上憨态可掬的绿毛狮子。兰脸红嘴绿毛,憨态可掬,是兰州博物馆的吉祥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告别兰州博物馆,就要踏上回家的路,有点遗憾兰州还有甘肃简牍博物馆,兰州地震博物馆、兰州自行车博物馆,时间关系不能一一都去,留点念想,是为了下一次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出行半月,饱览了甘南如画的风光,领略了藏地风土人情,最过瘾的是一路之上北京智化寺、贺兰山岩画、宁夏博物馆、西夏王陵博物馆、承天寺塔、海宁塔,到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读者博物馆、白塔寺塔、敦煌艺术馆、再到此行的最后一站兰州博物馆,看展上瘾的我实实过了把瘾,看展的路就在前方,下一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