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环线(一)河西走廊

之平

<p class="ql-block">  女儿一家要去青甘大环线自驾游,我和老伴决定加入,乘还没变老,趁阳光正好……</p> <p class="ql-block">7月2日,</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兰州下飞机乘上去市区的大巴,计划在兰州玩两天,再去西宁与女儿一家会合。一起奔赴甘肃青海各地景点,欣赏祁连山脉南北两侧的大漠孤烟、戈壁石窟、雅丹丹霞、盐湖湖泊、草原花海等美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有4百多万人口,是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即汉昭帝始元元年,因为被群山环抱,取名“金城,喻其坚固,到隋朝改为兰州,沿用至今。 </p><p class="ql-block"> 唐代,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兰州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在此交融,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使得兰州有了较大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7月3日 </p><p class="ql-block"> 游览了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桥上的景色壮观,吸引不少游客拍照。站在桥上,面对上游,滚滚黄河水飞速向你涌来,顿感“黄河之水天上来”。</p><p class="ql-block"> 此桥已有百年的历史了,是黄河上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现代钢架梁桥,它是兰州市的一张经典的名片。</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技术指导,将原有的浮桥改建为铁桥,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国家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而且还绚丽壮观。</p> <p class="ql-block">  黄河之水从上游青海到甘肃 “两进两出”,最后在西宁南部流入甘南到兰州,几千年来一直滋养了世世代代的兰州人。</p> <p class="ql-block">  黄河水穿兰州城而过,河两岸有两条数十余公里路面宽阔的滨河路。</p> <p class="ql-block">  白塔山公园就坐落在黄河北岸滨河路1号。白塔山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山下是兰州城。山上有三台建筑群,飞檐红柱,参差在绿树丛中。</p> <p class="ql-block">  踏进公园,亭榭里几十人在合唱,歌声婉转动听,时而高亢,时而悠扬,优美动人的旋律让人沉醉。回廊上八九人在跳舞,舞者非常投入,激情飞扬,全身每一细胞都在舞动,脸部的表情丰富自然,柔软协调的肢体语言表达出了真情实感。不由惊叹大西北人民的能歌善舞和对艺术酷爱。</p> <p class="ql-block">  山上峰峦叠嶂,形势险要,为古代军事要冲。山顶上有一座白塔寺,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至今保存较好。</p><p class="ql-block"> 寺中白塔高达十七米,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塔基,为实心砖塔。塔的外表垩饰如雪,挺拔秀丽。</p><p class="ql-block"> 我俩一步三息地爬上山顶,在一片树荫下向山下眺望。</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五泉山隐隐约约,近处的兰州城高楼林立 。</p><p class="ql-block"> 脚下一桥飞架南北,滔滔黄河从桥下穿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一路向东而去。</p> <p class="ql-block">  在繁华的中山路上逛街。早餐先想到的是兰州拉面,提到兰州拉面国人谁不知到呀,来兰州前我就想好了,如果吃不惯北方面食,我就只吃兰州拉面。</p><p class="ql-block"> 于是找到了一家生意很好的牛肉面馆,来一碗正中的兰州牛肉拉面。可一到嘴里感觉面条没劲道,牛肉汤也没有浓郁的咖喱的香味,不如上海的兰州拉面好吃。看来口味这东西还是与地域、风俗、文化分不开的。正中的兰州拉面只适合正中的兰州人口味,各地的“兰州拉面”是加入了各地方人喜欢的元素的。</p> <p class="ql-block">  中午饭,向年青人那样在网上找到一家名叫“再回首”的网红店。果然人气很旺,有叫“荞麦酿皮”和“醪糟”的食物从没听说过,吃的人却很多。学着当地人依样画葫芦各来一份,没想到“孃皮”还真是好吃。此后几天里每餐几乎都点“酿皮”。</p><p class="ql-block"> “酿皮”其实就是将做面筋后剩下的淀粉糊蒸熟,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p> <p class="ql-block">  南滨河东路520号是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大楼。</p><p class="ql-block"> 年青时候曾爱不释手,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的《读者文摘》就诞生在这里。如今《读者文摘》已改名《读者》,2020年入选了《世界媒体500强》。</p> <p class="ql-block">7月4日</p><p class="ql-block"> 乘高铁从兰州到西宁。西宁属青海省省会,2百多万人口。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是古“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其历史文化渊远流长。西宁也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夏天平均气温只有19度,非常适合避暑,有“中国夏都”之称。</p><p class="ql-block"> 因降暴雨飞机延迟抵达。直到晚上九点,我们和女儿一家才会合在异乡酒店里。饥肠辘辘的外孙一口气几乎吃完了一大包西北白切羊肉,女儿也连连说:“西北的羊肉确实好吃!”</p> <p class="ql-block">7月5日</p><p class="ql-block"> 女儿租了一辆长城5座越野车。今天的目的地是去西宁市北端47公里处的鹞子沟森林公园。公园位于祁连山南麓有名的达坂山东峡水源涵养林区。</p> <p class="ql-block">  这里群峰竟秀,绿荫浓郁,生长着地球上古老的植物——云杉。独具原始自然风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走一路找鸟,这里可以见到上海很难见到的鸟种。有旋木雀、灰头鸫、褐头山雀、白眉朱雀、棕背黑头鸫、甘肃柳莺、曙红朱雀。</p><p class="ql-block"> 一旦发现目标,我和老伴、外孙三台相机从三个角度对准开火,很难有漏网之鱼。三人一字排开扫荡,又分兵三路各个击破。很快就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在小溪旁,一只泛着红色光泽的白喉红尾鴝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快速地把她捕入我的储存卡中。外孙和老伴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 这鸟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其橙色臀部和深色尾巴为独特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带了自热米饭,找到一块空地,铺开地毯,打开米包正准备加热,云杉大树旁的外孙有了新的发现,一只嘴里衔着小虫的白脸䴓突然飞到树干的裂缝里,不一会儿白脸䴓又小心地从裂缝中探头出来,嘴里小虫已不见了,然后她又急速飞走了。几分钟后,白脸䴓又会带衔着食物飞回树缝里。来来去去好几回,始终没有离开过这棵树。</p> <p class="ql-block">  白脸䴓分布在我国青海、甘肃、西藏少数地区的鸟。大家都很兴奋,用望远镜仔细观看,发现树缝中有一洞,好像里面有雏鸟在等着喂食。我们不敢打扰它们宁静的生活,只是远远地守候拍摄,却始终没拍到小雏鸟。</p> <p class="ql-block">  起步回程时,夕阳余晖下灌木丛中,一只漂亮的灰头灰雀正注视着我,我俩四目相对,没等到她惊飞,一瞬间我抬起了相机留下了她靓丽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灰头灰雀也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高山地带。</p> <p class="ql-block">7月6日</p><p class="ql-block"> 随着高速路公路越来越方便,甘肃和青海组成的青甘大环线游,这些年来声名鹊起。</p><p class="ql-block"> 从今天起我们的车将沿着大环线的重要路段河西走廊向西而行。</p><p class="ql-block"> 祁连山里的风景真美,门源公路两旁金黄色的油菜花海,悄无声息地铺满了我的视野,我不忍独自享受绚烂的美景,不断按下快门,留下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两旁的草原上,肥硕的高原鼠兔不时探出洞来,晒晒太阳,伸伸懒腰,一有动静就快速跑动或钻进洞里,草地上又恢复平静。</p> <p class="ql-block">  憨态可掬的白腰雪雀时不时停留在草坪上,寻找着食物,眼睛周围黑色斑块和胖乎乎的白色身体,十分惹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  进入了达板山地区虽然路况不错,但弯多路急。出了长长的隧道,来到了海拔3792米的达坂山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山上好冷,穿上外套还加内胆才抵住了寒气。可是风景很美,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羊群星星点点,就像天上撒落的珍珠在滚动。</p> <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远山连绵起伏。</p> <p class="ql-block">  远远可看到岗什卡雪峰。</p> <p class="ql-block">  在岗什卡雪峰停车场下车休息,追着鸟儿往高处走。</p> <p class="ql-block">  徒步了几公里,转过一个山腰,眼前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张掖,张掖市有人口100万,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北接内蒙,南邻青海,西接酒泉、嘉峪关。西汉时设立张掖郡,东晋时属北凉国。</p><p class="ql-block"> 到了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河西走廊常常受到吐谷浑的入侵。公元609年,隋炀帝率领十万大军亲征。彻底摧毁了吐谷浑的军事力量,其疆域远远超过了汉武帝时期。为了扩大胜利果实、稳固边陲和团结更多的西域国家,隋炀帝在张掖焉支山下举行了盛大宴会,会见西域诸国国王及使者。盛会之后,丝绸之路进入了最辉煌的阶段。</p> <p class="ql-block">7月7日</p><p class="ql-block"> 张掖有个七彩丹霞,是个如诗如画的奇幻世界,地貌的起伏,色彩的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峰、山谷、峭壁,每一个角落都经涂抹上色,仿佛是上帝的画笔在这里随意挥洒过。</p> <p class="ql-block">  我就像尼尔斯掉入了调色盘里。在斑斓色块中走动,满眼是多彩颜色。</p> <p class="ql-block">  丹霞地貌的形成其实是大自然长期作用的结果,包括风化、侵蚀、地壳运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p> <p class="ql-block">  由于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了山峰和奇岩怪石。</p> <p class="ql-block">  经历了寒冷干旱期和温暖湿润期的不断交替,使得不断沉积的铁元素形成了不同颜色的铁离子。最终形成了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此外,地壳抬升使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形成了波浪起伏的彩色丘陵。</p> <p class="ql-block">  七彩丹霞也叫世界地质公园。在欣赏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在经历一次地质学实地考察,领略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下午到了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嘉峪关建于明朝1372年,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据史书讲,明朝时期对西域的控制力量变弱,边疆的范围逐渐缩小,故退守至酒泉附近修建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雄踞在狭窄的山谷中。站在城楼上,看关内绿树成荫,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  望关外茫茫戈壁,一片苍凉;几头骆驼在走动,远处漫天风沙,大漠无际。</p> <p class="ql-block">  耳边仿佛响起了古丝绸之路上清脆的驼铃声。又好像听到了远古守城将士抵御外敌的厮杀声。古老城墙留下斑驳的痕迹见证了历史沧桑和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7月8日</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它是沙漠中的卢浮宫,也是历史的绝佳目击者</p><p class="ql-block"> 本来已经被时间遗忘于风沙之外,被唤醒那一刻,却几乎遭遇灭顶之灾。</p><p class="ql-block"> 走进敦煌,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苍凉,与神秘岁月的流岚、千年的风沙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有文化,有历史,有沧桑,有艺术。735个洞窟,492个塑画,3990身彩塑,汇集10个朝代的匠人,时光的变迁中,她刻下了历史的厚度,纵使色彩已斑驳,却依然涌动着道不尽的神秘与繁盛。</p> <p class="ql-block">  观看了“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的影片后,从讲解员那里领到了一个耳机,跟随她一起观看了2个必看窟和8个普通窟。</p> <p class="ql-block">  17窟是必看窟,是藏经洞所在窟。</p><p class="ql-block"> 藏经洞的发现,被认为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 1892年,道士王圆箓来到莫高窟,竭尽全力想要重振莫高窟昔日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1900年5月26日,他在清除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这个不足7平米的方形窟室里像小山一样堆满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数万件经书典籍、刺绣、绢画等宝物)</span>。随即他将这个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报告了官府。但当时清政府无力、也无心将这些宝物妥善保护,只是命王小心保存。</p><p class="ql-block"> 1909年,虽然朝廷命令陕甘总督将藏经洞中文物,押运到北京。可在押运之前和押运过程中(1907年—1924年期间),这些文物大部分被洗劫,流散到民间和运到国外。</p> <p class="ql-block">  96窟也是必看窟。</p><p class="ql-block"> 开凿于初唐,里面端坐着一尊高35.5米的弥勒佛坐像,是莫高窟最大的佛像,也是世界最大的“石胎泥塑像”。</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当政时借助了有些和尚说她是弥勒佛转世的传闻。她称帝后就大造佛像。这个大弥勒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塑造的。不过大佛也客观表显了大唐的盛世和繁荣的社会生活。</p> <p class="ql-block">  45窟是世界公认最美雕塑组合。</p><p class="ql-block"> 正壁龛内 ,中间阿咪陀佛,两侧按身份等级侍列成对弟子:左边阿南右边是迦叶;外层站着身着纱裙的俩个菩萨;再外层是俩个挺凶的天王。每个人物的表情和气质也截然有别。造成有静有动、文武并俱的活跃气氛。是唐代雕塑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61窟是五代时期曹元忠主持开凿的曹氏家窟。窟中主尊供奉文殊菩萨。</p><p class="ql-block"> 正壁的巨幅《五台山图》,画中有一座叫“大佛光之寺”,曾据此,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山西忻州市五台县的豆村镇,找到了佛光大寺,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五座唐代遗构之一。</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图》详细描绘了东起河北,西至山西太原,方圆五百里的山川地形及社会风情。绘有城郭、寺庙、楼台、亭阁、佛塔、草庐、桥梁等各类建筑一百七十多处,是十分珍贵的古代建筑史料。</p><p class="ql-block"> 东壁和南北壁东侧下方分别绘有回鹘公主、于阗公主、曹氏女供养人像。可见当时曹家为了家族的利益,采取东结回鹘,西联于阗的政治联姻策略,也证实了当时河西走廊各民族之间相处的实际状况。</p> <p class="ql-block">  390窟建于隋晚期,其供养人像多达百拾身。</p><p class="ql-block"> 供养人指的是提供资金、制作圣像、开凿石窟的虔诚信徒。莫高窟早期洞窟中的供养人画像都是单一呆板,而缺乏人间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隋唐时,莫高窟石窟中的供养人画像进入了鼎盛期。而390窟中的供养人画像最富有生活气息,整个洞窟中合计画有供养人约240余身,是莫高窟隋末唐初供养人画像最多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  此窟飞天数量也很多,描绘出色。四壁上沿画有飞天绕窟一周,飞天在飘带和衣裙的烘托下表现出轻捷、快速、飘逸、秀美的形态,还有奏乐、散花、舞蹈、礼拜的姿态变化过程。这些画保存得相当完好。</p> <p class="ql-block">  407窟建于隋朝。窟中顶部藻井中央为四层莲花花瓣,莲花中央为三兔连耳图案,三只逆时针方向奔跑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单独看每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构思十分巧妙。</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中国,兔一直被认为是瑞兽,十二生肖有卯兔,月宫传说有玉兔,这个图应该就是敦煌壁画中最出名的《三兔共耳图》吧?</p><p class="ql-block"> 史学界认为三兔共耳图案,最早出现在距今约1400年前的隋朝。同时,在世界各地都发现过三兔共耳图案。这个神奇的图案不仅出现在德国的教堂里,也出现在古格王朝的寺庙内,伊朗的古铜盘中,古埃及的陶器碎片上。</p> <p class="ql-block">  259窟北魏早期建,宋代重修。北壁东侧的禅定佛像是莫高窟塑像中的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尊塑像面容清秀,双目垂敛,脸带微笑,双手交握于腹前,坐姿微微前倾,视觉角度正好能够与佛龛外的观像者达成平衡,如同佛陀正在仔细聆听众生的心声。工匠利用面部表情的细微塑造,赋予佛像慈悲祥和的美感,使其成为莫高窟北朝时期塑像艺术的精华之作。</p> <p class="ql-block">  北魏时期重禅定,这身禅定佛正是坐禅者的一个典范。坐禅达到一定境界时,内心生出一种喜悦的感受称之为“禅悦”。这身坐佛像正是在表达进入禅悦的状态。佛的嘴角微微上翘,浮现出一种含蓄的发自内心的满足的微笑。刻画的如此到位又带有几分神秘感,难怪被众多游客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  428窟开凿于北魏时期,南北壁绘有四幅佛本生故事画。其中一幅便是舍身饲虎故事,讲述的是古印度宝典国国王的三个儿子出游,三儿子萨埵看到一只要吃掉自己幼崽的母虎,为了救幼虎,他刺破自己的喉咙、跃下山崖跌落虎旁,让这只饥饿的母虎把他吃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昔日的萨埵,就是今日的释迦牟尼,这些叙述佛的前生事迹的故事就叫本生故事。</p><p class="ql-block"> 舍身饲虎的图像分布广泛,西域的龟兹石窟,麦积山、洛阳、江浙地区,甚至日本奈良都有发现。</p> <p class="ql-block">  我触摸当年的盛世和繁华,近距离感受这些塑像和壁画真品的魅力,倾听他们的呼吸。我看到了千年前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才情。一幕幕生动而真实的画面,在眼前展开,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走入那遥远的古代。</p> <p class="ql-block">  敦煌艺术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让我了解了古人的信仰和追求,看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p><p class="ql-block"> 拯救敦煌——第一个来的是常书鸿,他带着同事,治理风沙,修整围墙、维护洞窟,一生和敦煌紧紧相依。还有樊锦诗,她走得比前辈更远,倾尽一生的时间守护。她把洞窟数字化,走遍七百三十五个石窟,每尊佛,每副画,都留下数字的痕迹,让莫高窟获得永生。</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总有一天会消失,因为它太老了,终究抵不过时间,也抵不过风沙。</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敦煌境内除了赫赫有名的莫高窟还有享誉世界的鸣沙山月牙泉。它距离敦煌城区5公里。从古到今就“山泉共处,沙水共生”,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p> <p class="ql-block">世间最难以相处的沙和泉,如同一对情侣,相依相偎了千百载,沙山多情的呵护,泉水柔情的相伴,才有了如此动人的韵味和风姿。</p> <p class="ql-block">  夕阳余晖下,站在沙山上面对着一弯泉水,月牙泉就像天的镜子沙漠的眼睛,星星沐浴的乐园,我感叹造物者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  骑上骆驼穿行在荒凉苍茫的风景中,碧蓝如洗的天空下尽是黄沙,除了金黄,还是金黄。微风吹来,沙子轻轻飘落,抹平了浅浅的脚印。抹了一遍,又是一遍。</p> <p class="ql-block">  在月牙泉旁,静静地站着一棵胡杨树,夕阳下留下它倔强的身影。它默默承受寂寞和孤独,经历过无数次风暴,在生命禁区,勇敢顽强的生长,它使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生命的顽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