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性喜水,无论其呈现为何种形状。或雪,纷纷扬扬,洁白无暇;或冰,棱角分明,晶莹剔透。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水的常态:九曲十八弯的温柔,一泄千里的奔放,水波不兴的宁静与海纳百川的宽广,都是一种美的享受。而当水从势能转化为动能、以瀑布的形态出现时,则是又一番模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这次的美加之行,除了黄石公园与科罗拉多峡谷外,我们最想去的就是尼亚加拉瀑布了。由于该瀑布极大,分属美加两个国家,因此,来过的游客往往有不同的感受。有的说,美国一侧能看得细,可以通过风洞,到瀑布底下仰视。也有的说,加拿大一侧视野广,可将大瀑布(细分为美国瀑布、新娘面纱瀑布与马蹄瀑布)的全貌一览无余。而我们贪心,当初之所以报美加团,就是两边都不想放过,以便能看得更周全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起,从美国一侧的小镇出发,赶奔瀑布而来。之前,我们的运气一直不错。在黄石公园,头天下雪,次日游玩的时候已然雪住。去科罗拉多峡谷,也是一路晴天。岂料,到了尼亚加拉,却是时阴时雨。难道,是因为瀑布在作怪吗?可也没有这般待客的道理呀!只好阿Q 一把,阴雨天气,朦朦胧胧,不是更具湿(诗)意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远地就能看到连接美、加两国的彩虹桥了。那些只办了美国签证的游客是一定要上去走一遭的。毕竟桥上的视野要开阔些。而我们则是在导游的带领下,急奔附近的瞭望塔观景台(Observation Tower Prospect Point),坐电梯下到“雾中少女号”游船的码头。在此,每人领到一件蓝色雨衣后即登上游船。个个长枪短炮在手,挤站在左右两侧的船舷边严阵以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啊!传说中的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已在视野之内。顿时,相机的快门声响成一片。从游船上遥看,水气弥天,其场面已足够壮观。待到接近瀑布正面时,第二轮的抢拍、快拍又开始了。只是,那相机的快门声早已被50米高处直泻而下的飞瀑的轰鸣声所淹没。此时,脚下的游船加大了摇摆的幅度,飞溅的水花扑面而来,如同瓢泼的骤雨。这是个难得的瞬间,无论中外、男女,船上的游客都如同少儿般欢喜雀跃,任凭水花从领口灌入,依旧仰着头观望,不肯耽误一秒钟。至于拍摄的狂热,只得有所收敛。因为水雾弥漫,冒着损坏相机的风险也几乎照不出什么来。那就更多地体验、拼命地观看,让眼前的景象、殊异的感受,尽可能多而深地烙印在脑海中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正面看过去,位于美国瀑布右侧的新娘面纱瀑布(Veil of the Bride Falls)似要温和一些。窄窄的一条,垂落而下。其实,也不算小,只是在300多米宽的美国瀑布旁边,80米宽的面纱瀑布才显得狭窄了。至于用“新娘面纱”来命名、并加以形容,许是因为水花飞溅、雾气弥漫,给人以朦胧、飘逸的感觉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船继续前行,眼前顿时一亮。其宽度两倍于美国瀑布的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给人以更大的震撼。按惯例,游船要尽可能地抵近瀑布,让游客更多地感受瀑布从天而降的威力。但水流下泻、波翻浪涌,使得游船即使开足马力,仍只能稍稍地靠近。然后,在人们还未看过瘾时,就不得不掉头了。此时再经过美国瀑布时,因为拉开了距离,不受水花的影响,反倒能够拍到它的全景。遗憾的是细雨蒙蒙,不很清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时30分钟的水上之旅后,重返码头,见右侧有一小径,可上行一段距离,至更贴近瀑布中部的位置。相信从那里上可仰视飞降的水流,下可触摸溅起的水花,完全地置身于水雾之中,必是一种更加震撼的感受。然而雨天湿滑,为安全起见,临时有围栏隔阻,不让通行。我们只好不无遗憾地直接坐电梯返回到高岸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瞭望塔没走几步,就来到了瀑布岸边。这是美国一侧从陆上观赏美国瀑布的最佳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刚才在游船上,主要是体验亲近瀑布的感受,接受尼亚加拉河水的洗礼;那么此刻,就可用平视与俯视的角度从容地观赏,并与之合影留念了。当然,手持高级相机的摄影发烧友们是不甘平庸的,他们奔前跑后,寻觅最佳角度,准备拍几张大片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是,远处的马蹄瀑布被向河面延伸的山羊岛挡住了视线,加之水雾弥漫,既瞧不周全,又看不清晰。而河对岸的加拿大,林立的高楼倒是不为水雾遮挡。如果说,这些现代建筑是人类智慧的成果;那么奔涌的河流、飞泻的瀑布,则是大自然伟力的体现。此时再看水面上、波涛中,颠簸的我们刚刚坐过的游船,显得多么渺小、孱弱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阵激动与忙乱之后,我们就去吃午饭。随之,驱车越界,赶到加拿大一侧再对大瀑布观赏一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岸都是观景步道,那就先从瀑布的侧后方看起。从上游奔流而来的尼亚加拉河十分宽阔,远远看去,似乎较为平静。然而趋近细看,就会发现,河水的流速其实很快,遇有河道中的突起、树丛,便会激起滚滚波浪。一旦流至这里的断崖处,陡然下跌五六十米,可以想见,由此形成的瀑布该是多么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果然,沿步道前行,先是看到断崖处的一个侧面。渐渐地,瀑布向内凹进去的部分也映入眼帘。从整体看,呈半圆形的马蹄状。“马蹄瀑布”的名称,果然是名副其实。由于水都往中间汇集、下泻,所以溅起的水花高达数十米,形成的巨大水雾,直冲云霄,愈发衬托出众多海鸥翻飞翱翔的英姿。但同时,白茫茫一片的水雾,仍对瀑布的全貌有所遮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来,要想清晰地看清,保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是必要的。据说,在美国一侧近距离观看马蹄瀑布的最佳观赏点位于山羊岛(Goat Island)的突出部——大龟背观景台(但仍然看不全)。而加拿大一侧呢,这样的观景点就比较多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施格林塔(Skylon Tower),顶部为陀螺状,高达160米,是瀑布区最高的建筑物。塔内有两个高空观景台(室内和室外),乘坐塔身外的黄色胶囊电梯仅需52秒即可到达塔顶。或者米诺达塔(Minolta Tower),隶属于大瀑布观景酒店(Niagara Falls Marriott Fallsview Hotel )。虽然比施格林塔矮(99米高),但距马蹄瀑布只有200米。其顶部是一座9米高、钢六边柱形、共七层的皇冠状全景观景台。显然,站在这两个足够高的观景台上,是可以从高处同时将三个瀑布尽收眼底,而又不为水雾所干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已不早,还要赶往多伦多。这不,车已到位,即使再不舍,也要与大瀑布挥手告别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在旅游大巴上,回想此前我所见识过的瀑布,真是各有千秋。山西的壶口瀑布,雄浑,金黄色的河水奔流而下,具有排山倒海之势;贵州的黄果树,独特,能从瀑布后面的水帘洞中穿行,观望,堪称一绝。但论规模之大,还是要让尼亚加拉几分的。不过,天外有天。听说在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的维多利亚瀑布,无论是高度还是宽度,都两倍于尼亚加拉瀑布。而跨越阿根廷和巴西国界的伊瓜苏瀑布更以宽度取胜,竟达4千米,为世界第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题是,天下美景多得很,怎么可能都去呢?还是量力而行吧,适可而止未尝不是应取的一种人生态度啊!</p><p class="ql-block"> (说明:附图一“示意图”系下载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