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环游之(敦煌篇)(2024年6月19日)

姜铁均

<p class="ql-block">敦煌市,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点,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中国西北边陲的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今天在敦煌一日游,依次游览【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莫高窟】景区、【阳关遗址】景区,做一敦煌游美篇:</p> <p class="ql-block">一早(5点钟)出发,就为了登鸣沙山看日出,据说敦煌市一年有330天是晴天,很遗憾我们就碰上了阴天,当然也有好处,不用晒太阳而且游客要少了很多,等离开景区时,这时候人是乌泱乌泱的进入。</p><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泉】:是一个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奇妙景观而著称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鸣沙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是由流沙堆积而成的金字塔形沙丘。</p> <p class="ql-block">鸣月广场牌坊:1994年兴建的仿唐宋古建筑,正面上方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鸣沙山月牙泉”匾额,整体建筑外观大气,与后背的鸣沙山不违和。</p> 过牌坊后,可以选择乘坐骆驼上鸣沙山。 我选择踏“木棍绳索梯”登鸣沙山。 <p class="ql-block">这梯只能单人通行,原路上原路下,交会时得停留,小心翼翼,侧身避让。</p><p class="ql-block">好在早上游客少,没有耽搁时间,在鸣沙山上俯瞰月牙泉,拍拍照就下沙丘。</p>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形似一弯新月而得名。<div>千百年来,这一汪清泉,清澈见底,四季不涸,“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神奇吧,“塞外风光一绝”名副其实。</div> 如金字塔形沙丘:峰峦危峭,山脊如刃,以沙动成响而得名。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如丝竹,重若雷鸣,故又称“沙岭晴鸣”,<div><div>神奇的是风力作用使鸣沙山“经宿风吹,辙复如旧”,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不变的形态。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登上去又滑下来,但鸣沙山依旧巍然屹立,鸣沙之声仍然不绝于耳。</div></div> 月牙泉边的沙枣树林,该树种生长速度快,生命力顽强,是西北沙漠地区主要防风、固沙树种之一。<div>因其花与江南桂花相似,故有“飘香沙漠的桂花”之美称。</div> 月牙泉边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时期,历经二百多年,约有130多间楼阁,但在文革时期遭到了损毁,现在的建筑是1991年到1999年间在原址上陆续修复。 月泉阁,四层六方,翘檐斗拱,是月牙泉边最高的建筑。 <p class="ql-block">大多建筑有楹联,选两个:</p><p class="ql-block">楹联:天下名泉排第一 人间奇景再无双</p> 楹联:一曲驼铃驰瀚海 九天碧水落星泉 水月观音铜像:高2.26米,是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之一,因静观水中月而得名,源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画。<div>铜像的底座为干枯多年的树墩,神奇的是,枯树开始发芽,奇迹般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让人叹为观止!<br></div> 月泉阁大钟:钟高达1.65米,直径1.4米,以铸铁造成,钟上铭文由敦煌已故书法家姜家诚书写。<div>月牙泉和古建筑群,很值得细细游览观赏。<br></div> <p class="ql-block">药王庙遗址:发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确认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药王洞,为纪念药王孙思邈而建,为砖砌洞窟建筑,洞窟内有“红王诊龙治虎”悬雕和“山水花鸟”悬雕,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保证悬雕在现有的环境下完好保存无损,故又将遗址作了回填处理。</p> 夫妻柳(旱柳) 鸣沙山下拍写真(蹭拍) <p class="ql-block">敦煌民俗馆;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内的景点之一,民间庄园式民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敦煌地方文化、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礼仪祭辰、岁时节令等参观项目,每年的农历五月端午至八月十五还会举办具有西北各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及社火表演。</p> 屋内供奉着孔子、河神、屈原、药王等20位中国历史上的名人画像。 <p class="ql-block">今天游览的第2个景区【莫高窟】,游客是真的多,景区交通车的大巴是川流不息的运送游客。</p><p class="ql-block">莫高窟(千佛洞):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前后延续约100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胜地。</p> <p class="ql-block">景区交通车沿大泉河行驶,可以看到部分被流沙掩埋和破败的洞窟。</p><p class="ql-block">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p><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通常是指莫高窟(千佛洞),还包括安西的榆林窟。</p> <p class="ql-block">感觉莫高窟已经被流沙要覆盖了。</p> 莫高窟前的大泉河,不见一丝水。<div><br></div> <p class="ql-block">王圆箓塔,来参观敦煌莫高窟的人,心里都绕不开的一个名字“王圆箓”。</p><p class="ql-block">敦煌千古事,苦乐谁心知,莫高洞窟及文物的毁坏和流失,其实也是因近代百年中国的积弱积贫,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更深深感受有强大祖国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p> 塔林 大牌坊 小牌坊 莫高窟,我们是B类票,来莫高窟参观,只能听从景区的安排,参观4个洞窟,洞窟内不允许拍照,因游客太多,洞窟内没有讲解也不能停留,就是走过路过瞧上一眼,有点坑。 九层楼,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位于石窟群中段的第96窟,始建于695年,主体为木结构建筑,它依山而建,与岩体巧妙地融为一体。 第130洞窟 第130洞窟内现存唐代大型弥勒倚坐造像一尊,高26米,为莫高窟第二大佛,是盛唐佛教艺术的代表。<div>这是拍摄于洞窟外的宣传介绍,看实物更令人感觉震撼。</div> 朝议大夫使持节都督晋昌郡乐庭璁礼佛图(复制),原作在第130洞窟内甬道北壁,1959年段文杰复原临摹。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复制),原作在第130洞窟内甬道南壁,1955年段文杰复原临摹。<div>段文杰(1917~2011年):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置身敦煌七十个春秋,临摹历代壁画380余幅,为敦煌学研究的领军学者和集大成者,这两幅临摹作品就在入洞窟参观的通道旁,手机随拍。<br></div>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与莫高窟隔大泉河相望。<div>陈列中心设有敦煌石窟经典洞窟复制展区,展示敦煌石窟文物及艺术的精华,虽为复制品,但有较详细介绍,可以让游客能慢慢悠悠的欣赏,细细的品味。</div><div>以下就是8个复制洞窟,只是本人知识局限,看了还是不懂、不懂、不懂。</div> 莫高窟第3窟,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 榆林窟第25窟,以吐蕃统治敦煌时代的代表性洞窟。 莫高窟第217窟,是莫高窟盛唐艺术的代表窟。 莫高窟第220窟,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 莫高窟第419窟,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主尊佛像丰满圆实,弟子阿难,聪明稚气,迦叶衰老消瘦而又通达爽朗,胁侍菩萨形象丰满健康,五官和神情表现出一种女性美,堪称隋代彩塑的杰作。 莫高窟第285窟,窟内有西魏大统四、五年造像题记,是早期莫高窟唯一有确凿纪年的洞窟,对于研究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莫高窟第249窟,是莫高窟北朝石窟的代表窟之一。 莫高窟第275窟,窟正壁塑高3.4米的弥勒菩萨坐像,扬掌交脚坐于狮子座上,造型雄健,面相丰圆,神情庄静,具有十六国时代造像的显著特征。 寻境敦煌(数字敦煌),穿戴VR设备,如同身临其境走进第285窟。<div>还可以登录“数字敦煌”官方网站,自由浏览上百个莫高洞窟和壁画,这个做的非常好,有空就可以去浏览和观赏。</div> 今天游览的第3个景区【阳关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起点,重要的关隘,曾经是人口密集和经济繁荣的地方。<div>随着近代河西走廊“长安→嘉峪关→新疆→”成主要通道,甘肃通往新疆的道路已经远远地撇开了敦煌市。敦煌市成了一个地处偏僻的小城,阳关只剩下一座烽火台,有着一千八百多年的阳关,如今已被流沙淹没在茫茫的戈壁之中。唐代大诗人王维诗作“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千古绝唱。</div> 阳关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能够系统地反映出汉唐时期敦煌及阳关的繁荣与变迁。<div>博物馆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大汉雄风。<br></div> 古阳关城遗址和汉长城塞墙遗址 阳关烽燧,约建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前101年),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如今残高4.7米, 阳关烽燧,占据着制高点,巍然屹立,遥瞰四野,成为历史的见证。 阳关遗址景区内的诗词园,唐代诗人王维的塑像,巨石上刻《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晚餐,敦煌市的烧烤可以品尝。 <p class="ql-block">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景色独特,莫高窟虽然只能观看4个洞窟,但陈列中心的8个复制洞窟还是弥补了遗憾,还有“数字敦煌”做得非常好。</p><p class="ql-block">敦煌是人生必须要来的景点,敦煌我来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