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藏地区使用“二牛抬杠”犁耕法的历史悠久。约公元前2世纪,古代藏族人民已“制犁与轭,合二牛轭,垦平原以为田”。</p><p class="ql-block">在西藏的农业发展史上,从“二牛抬杠”到‘铁牛’满地,这是翻天复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作为藏族人民因地制宜采取的犁耕方式,在西藏也有2000多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西藏仍使用木犁,铁制农具尚未普及。旧西藏农业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生产工具总量也不足。</p><p class="ql-block">藏民最常用的铁制农具之一是铁锛。铁锛是一种长柄农具,用于收获、挖穴、作垄、耕垦、筑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业皆可使用,属于万用农具,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p><p class="ql-block">藏族耕地的传统开始日期是3月17日。在这一天,西藏会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大传统春耕仪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耕作,是生命的赞歌,见证着人们与土地千年来的相知相守;是农耕文化的传承,镌刻着人们对辛勤耕耘、奋发有为的执着追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藏民最原始的铁鹤嘴锄并非特定于藏民,而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多种用途的工具。</p><p class="ql-block">(铁鹤嘴锄图片來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阿里</b></p><p class="ql-block">阿里,刻下了大地最优美的曲线。</p><p class="ql-block">秋季的阿里,是大地㶷烂多彩的调色板。</p><p class="ql-block">红、黄、绿、蓝……。</p><p class="ql-block">曲线优美,色彩华丽。</p><p class="ql-block">在这片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与苍凉臻于极致,它是时间与大地共同造就的艺术画卷。</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畔。古格王国由吐蕃王室后裔所创,始于公元10世纪前后,曾经雄居西藏西部,据传前后世袭了16位国王,于公元1630年前后灭亡,其统治历史持续长达700年之久,跨越了中原王朝宋、元、明三个朝代。</p> <p class="ql-block">位于青海省西宁市附近的塔尔寺,建于明洪武十二年。格鲁派开创者宗喀巴大师诞生地,享有盛名。寺内供奉的灵塔,体现了藏族特殊的丧葬方式,是藏式佛塔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灵塔的建造始于9至10世纪的西藏,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灵塔在西藏普遍盛行。</p><p class="ql-block">水粉画“灵塔”(绘于2017年10月)。</p> <p class="ql-block"><b>朝山礼佛</b></p><p class="ql-block">朝山礼佛,是一场身心的洗礼。行进在上香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虔诚与坚持,尽管路途有上坡下坡,但内心始终如一,不忘初心。朝山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心灵的磨砺,它教会我们放下我慢,身心谦卑,才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所有的疲乏都升华为法喜禅悦,内心感到无比清凉。</p><p class="ql-block">水粉画:“朝山礼佛”绘於2024年7月。</p> <p class="ql-block"><b>转山</b></p><p class="ql-block">“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p class="ql-block">一一仓央嘉措</p><p class="ql-block">转山的具体形式包括步行甚至一路磕头,围着圣山转一圈或多圈。</p><p class="ql-block">信徒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洗清一生的罪孽,甚至在轮回中免受苦难,最终达到成佛的境界。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转山的习俗,神山冈仁波齐是信徒们转山的重要对象。</p><p class="ql-block">笔者水粉画“转山”,创作灵感來自于2018年5月,与友人出游,在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一一迪庆藏族自治州,途中的一次美好邂逅。</p><p class="ql-block">画背景取香格里拉至亚丁,稻城途中,朦胧淡出的遠山中出现的佛塔,以及转山者着色浓重的藏服,画中人前方的枯树,影喻着她修行的前方,会出现的障碍……。</p> <p class="ql-block"><b>磕长头</b></p><p class="ql-block">到达西藏的人常说:有一道让人终身难忘的风景,那就是川藏线上那些磕長头的虔诚朝圣者。</p><p class="ql-block">磕长头,也就是三步一拜,它已经成为藏传佛教地区的一种传统礼佛方式。</p><p class="ql-block">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表达虔诚和敬意的一种方式,它体现了信徒们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全身心的投入。这种仪式在藏传佛教地区广泛实践,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宗教现象。</p><p class="ql-block">信徒们往往会选择一个日子,从家乡出发,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目的地,如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等。这种仪式不仅是对佛的尊敬,也是对自我挑战和超越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磕长头”绘於2024年8月。</p> <p class="ql-block"><b>转经筒</b></p><p class="ql-block">对于藏民而言,转经筒不仅是宗教的信仰,更是心灵的寄托,每一次转动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p><p class="ql-block">这种深融于生命血脉中的虔诚,使得转经筒成为了藏族人民永不停歇的最美梵音。</p><p class="ql-block">复河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拉卜楞寺。该寺建筑面积达40万佘平方,极为壮观。</p><p class="ql-block">与藏信众,行绕寺院一匝,随缘随喜。</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不仅是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而且是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有“第二西藏”之称。寺內有丰富的藏书,经卷,令人赞叹。现存八万余部,有历世嘉木样大师和其空高僧编撰的经文,尤其珍贵的是印度圣贤及宗喀巴大师等用金汁书《贝叶论》,《贤劫经》……</p> <p class="ql-block"><b>藏舞</b></p><p class="ql-block">藏舞的精髓,就是让身体自由舒展,随意地挥洒着手臂。</p><p class="ql-block">愿您余生有人共舞,更能潇洒独自起舞!</p><p class="ql-block">“藏舞”绘于2024年7月。</p> <p class="ql-block"><b>雪绒花</b></p><p class="ql-block">是一种珍贵的植物资源,也是高原自然景观中最美的风景之一。</p><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植物资源,许多国家都进行了保护工作。在中国西藏境内设立了康巴藏区、阿里地区以及珠峰自然保护区等,保护了大量的雪绒花。</p><p class="ql-block">雪绒花在西藏不仅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植物,而且在藏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被视为神圣之花。</p><p class="ql-block">雪绒花,大自然中最浪漫的秘密,它们在冰雪中顽强绽放,以纯净的白色姿态向世界展示着生命的奇迹。</p><p class="ql-block">水粉“雪绒花”绘于2024年7月。</p> <p class="ql-block"><b>“318此生必驾”</b></p><p class="ql-block">这条全长约5000多公里的公路连接了上海和西藏拉萨,是许多自驾爱好者和探险者的梦想之路。</p><p class="ql-block">但318却非人们想象中的美好,据不少有此行的自驾者感受,因为高原,所以平原上看不到的高原景象是有的:天很蓝,水很清,能看雪。但雪线上不长树和草,自然灾害多,高原缺氧人烟少,物价昂贵,气候多变。自驾要有充分心理准备,和较好的身体条件,只是近十多年交通道路条件有很大改善。九十年代即便越野车每天只能走四、五十公里。相比以前泥石流、飞石、洪水、坍塌少了许多,但6、7、8月汛期自然灾害特别多,5月、9月是最好的自驾季节,其它时段容易遭遇冰雪行路非常危险。没有冰雪路驾驶经验的最好莫入。</p><p class="ql-block">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发现是一门大学问,一旦接触,往往会产生一种渴望,被其中㶷烂多采的民族风情和文化滋养所吸引,甚至被它改变。</p><p class="ql-block">没有信仰,不懂历史,对自然人文没有兴趣的人还是不要去西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德乾旺姆“雪绒花”。</p><p class="ql-block">歌者德乾旺姆,出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1993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后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p><p class="ql-block">她是一位在雪域高原深有影响力的民歌手,对音乐有着极富个性化的追求 ,致力于发掘和传承历史悠久的纯正的西藏民族民间音乐。</p><p class="ql-block">德乾旺姆在演唱过程中除了继承传统的藏式唱法:这是一种喉声的婉转拐唱技法,不仅是藏戏“朗塔尔”的重要演唱技法,也是藏族民歌演唱所特有的声乐演唱技法。</p><p class="ql-block">同时,还可能运用了一些特定的发声技巧,如共鸣、颤音等,这些技巧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她的歌声,使得她的演唱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听到一个藏族歌手演唱音乐之声的“雪绒花”,被深深打动。</p><p class="ql-block">“雪绒花,雪绒花,为我祖国祝福吧”!</p><p class="ql-block">希望与您分享这份独特气质的音乐作品。</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9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