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游罢“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请您一定不要错过与之相毗邻的华清宫,这里不仅有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还有唐玄宗和杨贵妃缠绵悱恻而又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同时这里也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地,值得打卡一逛。</p> <p class="ql-block">华清宫,也称华清池,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位于西安城东30千米处的骊山北麓。虽早在周、秦、汉各代都有在此建温泉汤池的记载,但真正建成宫城却在唐代。唐玄宗为了杨贵妃特别偏爱骊山脚下的温泉,不惜民力、财力大修宫殿,并赐名为华清宫,取“长生不老”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华清宫不仅是唐代行宫的典范,而且因其背靠骊山,面向渭水,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成为了中国唐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p><p class="ql-block">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0年间,唐玄宗几乎每年十月都会到此游幸,直到岁尽才返回长安,真的是“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p><p class="ql-block">然而好景不长,安史之乱后华清宫迅速衰败,到1949年,华清宫留存的仅为清代重建的的道观和汤池,且汤池廖落,宫殿萧疏,一片破败景象。</p> <p class="ql-block">自1959年起,国家对华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扩建,使之成为与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的“中国四大皇家园林”之一。1982年华清宫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中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唐华清宫遗址为中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游览路线:东门(津阳门)进——九龙湖芙蓉湖(宫廷园林区)——御汤文化区——环园文化区(五间厅)——骊山腰兵谏亭——梨园文化区——西门(望京门)出。</p> <p class="ql-block">离开秦始皇兵马俑,约15分钟车程即抵达华清宫,门前广场上有《霓裳羽衣》喷泉群雕,它是以白居易《长恨歌》“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为主题,展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梨园以歌伴舞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从华清宫津阳门入园。</p> <p class="ql-block">进门便是一座“山水唐音”照壁,果然是景色优美,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华清宫的园林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曲折萦回,错落有致;构筑精美,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见到的第一个湖泊便是九龙湖,四周亭廊殿阁缘湖而筑,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湖边有巨大的竹简形石刻《长恨歌》全文,白居易的著名诗篇。历代文人雅士为华清宫留下的诗篇数不胜数,如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张继的咏史经典《华清宫》、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p> <p class="ql-block">湖西有九曲回廊,连接“龙石舫”和“沉香殿”。</p> <p class="ql-block">沉香殿的楹联有意思:“名借沉香我思三百清平调,人来览殿谁解千年长恨歌。”</p> <p class="ql-block">湖西还有珍宝馆,陈列华清宫出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的建筑是禹王殿,楹联:“泽及万代风雨顺,德被十方国民安”,表达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湖北则有较大的单体建筑“飞霜殿”,据说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来华清宫时便下榻此处。由于温泉在冬天寒冷的空气中喷水,水汽凝成无数个美丽的霜蝶,故名。</p> <p class="ql-block">芙蓉湖,景色优美,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湖之南,有座四层楼阁式的建筑,谓之“长生殿”。</p> <p class="ql-block">而长生殿最为家喻户晓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公元744年,唐玄宗诏令扩建华清宫,并诏令修建海棠汤,专供杨贵妃沐浴。从此,唐玄宗和杨贵妃止同室、行同辇、寝专房、宴专席、浴专汤,盟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于华清宫度过了长达10年的罗曼蒂克时光。</p> <p class="ql-block">乐善亭旁竖一石碑,上书郭沫若题写的“华清池”。</p> <p class="ql-block">还有宋任穷题写的“华清胜地”。</p> <p class="ql-block">温泉是华清宫的灵魂,唐代从太宗李世民始,不断在此营造骊宫,尤以在玄宗李隆基时达到鼎盛。唐玄宗在此处理政事,接见外国使臣,举行重大庆典活动,使华清宫成为唐朝又一个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发现于1982年4月,共出土了星辰汤、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等皇家汤池和3000余件新石器、秦、汉时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贵妃入浴”雕像,背后就是杨贵妃当年的专属温泉汤池“海棠汤”。它塑造了唐代杨贵妃入浴前的形象,白皙的肌肤、丰满的身材、妩媚的神态,难怪让唐玄宗“神魂颠倒”。</p> <p class="ql-block">沈鹏先生楷书杨贵妃(杨玉环)的《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己,红蕖枭枭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这是杨玉环仅有的一首传世之作,见于《全唐诗》第005卷。</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撰并书《骊山温泉作》:“……下上华清月,东西绣岭烟。宝箴张道济,绮语杜樊川。宫怜初唐建,名垂正观年。”(骊山因景色绣美又名“绣岭”,骊山温泉也称绣岭温汤)</p> <p class="ql-block">太子汤,建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年),系用砂石和青石混砌而成,先后有李承乾、治、弘、贤等十位太子在此沐浴,故名“太子汤”。</p> <p class="ql-block">海棠汤,汤池小巧玲珑,由青石拼砌而成。池中还有刻着“杨”字的石块,可见此池是专供杨贵妃所用,故又称“贵妃池”。</p> <p class="ql-block">海棠汤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池底中央有一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口,上有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接莲花喷头,温泉水因自然压力通过管道从莲花喷头四散喷出。这在当时算是“高科技”了吧!</p> <p class="ql-block">飞霞亭,专供贵妃沐浴后休息晾发,故又称晾发台。</p> <p class="ql-block">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是目前国内发现最大的御用汤池。</p> <p class="ql-block">星辰汤平面似北斗七星,蔚为壮丽。</p> <p class="ql-block">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所用的汤池。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p> <p class="ql-block">汤池呈长方形,两层台式,墨玉石砌筑,形制华丽,规模宏伟。</p> <p class="ql-block">尚食汤,面积小,工艺也简单,是供随行内侍官员的沐浴场所。</p> <p class="ql-block">夕佳楼下,拱形门洞内是温泉源头—号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夕佳楼外还有个二号出水口,是从龙嘴内流出,水温43度,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适宜沐浴疗养。</p> <p class="ql-block">在华清宫,不仅能宏观大唐盛世之气象,还可回望近代中国之风云。</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将游览环园,这里又有惊天动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望湖楼,环园的门楼,登此楼可望渭水。</p><p class="ql-block">环园原为清代驿馆,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难”时曾就寝于此,1936年蒋介石到西安也将此处作为临时行辕。</p> <p class="ql-block">环园不大,但亭榭楼阁、池塘桥廊样样俱全,颇具江南园林风格。</p> <p class="ql-block">五间厅,环园最主要建筑,有相互独立的五间房厅组成。</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旧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就竖立在“五间厅”前。</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1936年10月,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张学良、杨虎城率部“进剿”红军。期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均遭拒绝。张、杨遂于1936年12月12日凌晨4点发起“兵谏”,带兵包围华清池,与蒋介石的卫队发生了激烈枪战。酣睡中的蒋突闻枪声,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仓惶出逃,藏于半山腰虎斑石东侧峡洞处,后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的结果,最终促成了国共之间的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也因此而名垂青史。</p> <p class="ql-block">荷花阁,主厅曾作为蒋介石行辕启承室。</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1936年“西安事变”时留下的枪战弹孔。</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卧室,事变发生时,蒋就是从此室后窗翻出,在卫兵扶持下逃上山的。</p> <p class="ql-block">与五间厅相邻的桐阴轩,又名三间厅。作蒋介石行辕时,蒋的侍从、秘书等居此。</p> <p class="ql-block">穿过昭阳门,乘坐景交车上骊山,到翠荫亭下车后再步行至“兵谏亭”。</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一块巨石横卧眼前。其名为“虎斑石”,因类似老虎身上的斑纹而名。</p> <p class="ql-block">虎斑石旁,便是赫赫有名的“兵谏亭”。</p> <p class="ql-block">兵谏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修建。曾用“蒙难亭”、“正气亭”、“民族复兴亭”等名称,1949年全国解放后改名“捉蒋亭”,在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易名“兵谏亭”。这一改,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政治开明,也反映了对历史的尊重,虽然晚了半个世纪,但还是应该点赞的。</p> <p class="ql-block">转到亭后,崖壁之间有一条石缝,一侧石壁上刻着“蒋介石藏身处”。据说,这就是当年蒋公的藏身之处。</p> <p class="ql-block">1936年至1946年,当时的国民党军政要员陈诚、戴季陶、陈立夫、陈果夫、胡宗南、卫立煌等人,先后于“兵谏亭”周边的崖壁上题词刻石,为蒋介石“歌功颂德”。</p> <p class="ql-block">其内容包括:砥柱中流,青史永垂;</p> <p class="ql-block">中外共仰,铁壁金瓯等。</p> <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大部分石刻被剔除,但依然残存痕迹。</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中外游客全面了解“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及其重大意义,这些曾经的题刻被恢复。</p> <p class="ql-block">在兵谏亭上俯瞰,西安城区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下山返回途中,经过梨园,观看了一段大唐歌舞。</p> <p class="ql-block">从望京门出,结束我们的华清宫打卡之旅。此行收获颇丰,真所谓“读书行路知行合一”,方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