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与郑勐教授的邂逅虽短,却如同春风拂面,不仅带来了惊喜,更在我心中种下了好奇的种子。这位曾执教于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教授,在退休后华丽转身,成为一位集作家、诗人、画家于一身的多栖艺术家。尤为令人钦佩的是,他仅用两年光阴,便孕育出两部小说佳作,其中,《顺阳河》作为他的文学处女作,更是令人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不久前,我和几个文友去他工作室拜访,手捧《顺阳河》这部沉甸甸的著作,我打趣道:“这书厚实得能当板砖使了。”郑教授闻言,故作严肃地回应:“确能如此,我亲自称过,一斤七两有余,近四十万字。”此言一出,满室皆欢,笑声中洋溢着对作品厚重的认可与对作者幽默的赞赏。临别之际,郑教授不仅慷慨赠书,还给我们每人赠送了他精心创作的画作,可谓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深入《顺阳河》的世界,我的好奇心愈发旺盛。郑教授为长安人士,却能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渭北农村半个世纪的生动图景,其历史底蕴与风土人情的描绘之精准,令我这位渭南人也自愧弗如。问及缘由,郑教授笑谈间透露,此书灵感源自岳母家族的故事,任凤钰、任孝娟的形象或许正是对那段往事的深情致敬。至此,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早已是我们渭南大家庭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顺阳河》是一幅波澜壮阔而又细腻入微的中国农村历史长卷。它以任凤钰、任凤才、任凤平、王稳樑、赵栓龙、任孝娟等人物为经纬,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渭北平原顺阳河两岸,半个世纪社会变迁与人物命运沉浮的壮丽图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任凤钰作为女主人公,她的形象丰满而立体,既有传统女性的贤惠和坚韧,又有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和勇敢。她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顽强不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任凤钰形象的成功塑造也是这部作品成功之处,使读者有较强的共鸣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现实主义的手法与诗意的表达相结合。作者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感人的故事世界。小说的构架紧凑有力,情节设置巧妙合理;语言质朴而简洁,却又不失生动与形象。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篇小说的独特魅力,让读者在回味历史的同时,又感受到新生活的美好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顺阳河》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一:结构设计与多线叙述,构造了丰富而立体的故事世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顺阳河》以其经典的线性结构为基石,巧妙地选取一个时间点作为故事的起点,随后顺着时间的长河,波澜起伏地推进,不断累积高潮,直至故事的圆满落幕。这种结构以时间为暗线,脉络清晰,顺序感强烈,使得读者能够轻松跟随,沉浸其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同时,作品巧妙地结合了多线叙述手法,将不同人物、不同命运的轨迹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既丰富又立体的故事世界。在顺阳河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作者通过多条故事线的交织,展现了人物命运的曲折与时代的变迁。当镜头在不同的年代间切换时,不同的人物或平行前行,或交织碰撞,展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命运轨迹和时代背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小说中的人物设计鲜活而立体,无论是德高望重的任德俊、坚韧独立的任凤钰、机智担当的任凤才,还是蒙冤而亡的张书记、无赖皮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更承载着时代的烙印与命运的沉浮。这些人物的命运起伏,共同构成了顺阳河畔几代人的缩影,也深刻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通过这样精妙的结构设计与多线叙述手法,《顺阳河》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丰富立体的故事世界,让读者在品味人物命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动与社会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二:细节和情节的精妙刻画,使读者有较强的代入感和共鸣感</p><p class="ql-block"> 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细节与情节如同璀璨星辰,引领读者穿越情感的迷雾,找寻共鸣的彼岸。小说中的人物之所以鲜活,正是得益于那些独立的情节片段与原著中精雕细琢的细节刻画。正如托尔斯泰所言,情感是那和谐的旋律,将作者与人物的心灵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顺阳河》便是这样一部将细节之美发挥到极致的佳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细节的把握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烧火做饭时柴火噼啪作响的温馨”,还是“田间耕作时泥土芬芳与汗水交织的辛劳”;无论是“集贸市场上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是“节日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声笑语的喜庆氛围”,都被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一一呈现,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历其境。</p><p class="ql-block"> 尤为令人动容的是,作者对凤钰与王安樑情感世界的描绘。原著中,那场永仙观的青涩约会,被作者描绘得如诗如画:“青砖照壁上的对联在夕阳下泛着微光,两人并肩而行,心照不宣的情愫在空气中悄悄蔓延。”王安樑那句“你等着我,毕业了我就娶你”的承诺,如同誓言般镌刻在凤钰的心间。</p><p class="ql-block"> 而订婚宴上的场景,更是被作者刻画得细腻入微:“她更多地想到王安樑,这个她在上学就认识、后来慢慢喜欢上的未婚夫,一个赳赳武夫,一个满脸正气的帅小伙。订婚见面酒席上,他大胆地当着父母面叫她出去,给她手里放了一个小盒子,告诉她大城市都兴这个,叫求婚戒指。并在盒子里放了一张纸,纸上写着:‘自东自西自南至北皆因你成中心,为友为亲为情为爱只缘卿是全部。’这是他仿照第一次约她到永仙观看到的那副对联写给她的。”这样的细节,不仅展现了王安樑的深情与浪漫,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两人之间那份纯真的爱情。</p><p class="ql-block"> 然而,命运弄人,王安樑的离去让凤钰陷入了无尽的等待与痛苦之中。她守活寡多年,历经坎坷,后来无奈的改嫁,却始终未曾放弃对爱情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当时间流转至20世纪80年代,王安樑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凤钰平静的生活。那一刻的重逢,原著中这样写道:“当客人和家人都散去,屋里只有凤钰和安樑的时候,安樑再次拉起了凤钰的手。把她拉到身边,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凤钰那已经写满风霜的脸,为她轻轻擦去泪水;‘对不起,对不起,我回来晚了!’凤钰不说话,流着泪,走到炕头,脱了鞋到炕上,打开架在炕头上的紫红色箱子……”这段描写充满了情感的张力与冲击力让读者在泪水中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顺阳河》的结尾部分,无疑是整部作品的闪光点。它不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凤钰与王安樑之间深厚的情感纠葛还巧妙地运用了反转与情感的爆发将整部作品推向了最高潮。这一章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力量、人性的光辉以及生活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三:渭北文化的深邃展现与心灵共鸣</p><p class="ql-block"> 在《顺阳河》的细腻笔触下,渭北地区的独特文化风貌跃然纸上,作者以匠心独运的手法,将这一地域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小说之中。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浓郁的场景氛围营造,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地域色彩,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共鸣与情感代入。</p><p class="ql-block"> 小说中,渭北地区的独特风情与方言俚语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乡土气息的土地上。从富裕人家的高门大户到贫穷人家的草棚茅舍,从顺阳河与温泉河的潺潺流水到石川河汇入渭河,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渭北地区的独特韵味。而秋天的渭北平原,更是被描绘得如诗如画,丰收的景象与人们的忙碌身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温馨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此外,小说中的皮影戏片段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任凤才带着父母亲去看皮影阿宫腔,那高亢激昂与婉转悠扬的唱腔、风趣幽默的剧情以及活灵活现的表演,不仅让徳俊老两口笑得前仰后合,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而任孝诚与王来运偷豆角的故事,则以其普遍性和感染力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这段充满童趣与乡村风情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农村孩子天真烂漫的一面,也让我回想起了自己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p><p class="ql-block"> 当读到他们因紧张兴奋而心跳加速、小脸微红时,我仿佛也跟随他们一起经历了那场既刺激又难忘的冒险。而当他们被老汉发现后吓得脸色发白、直喘粗气时,我又不禁为他们的纯真与勇敢而会心一笑。</p><p class="ql-block"> 这些描写,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渭北文化的深邃与魅力,更让我在共鸣中感受到了那份永远不会忘记的乡情与童年记忆。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我在《顺阳河》的世界里,我找到了童年那份久违的纯真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四:人性探索的深度与命运交响的演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顺阳河》不仅是一幅农村社会变迁的壮阔画卷,更是一首深刻剖析人性的文学赞歌。在这部作品中,复杂人性的多维度展现与人物命运的波澜壮阔交织成一首命运交响曲,引领读者穿梭于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坚韧与脆弱之间,体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在人性探索的征途上,《顺阳河》摒弃了传统农村题材作品的单一框架,跳脱了悲剧、喜剧或正剧的简单归类,而是以一种更为深邃和广阔的视角,将人性的善与恶、真与假置于不同的时代洪流中进行辩证审视。它突破了传统小说固有的因果关系模式,转而聚焦于特殊社会环境下人性的复杂性、偶然性和多维性,通过因果错位的叙事手法,展现了生活的无常与人物命运的多样性、复杂性。这种对人性深度与广度的挖掘,赋予了《顺阳河》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在人性论的学说中,虽有多种观点争鸣,但《顺阳河》所展现的人性图景,似乎与西汉扬雄的“性善恶混论”,以及康德的“真我”与“实我”理念相契合。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坚守道德的任德俊、任凤钰,还是在生存压力下人性扭曲的岳家村兄弟、薛家寨男子,都是“真我”与“实我”在特定环境下的激烈碰撞与融合。这种碰撞,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也引发了读者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顺阳河》在人物塑造上同样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技艺。书中角色众多,从任家、王家、张家、尚家等几代人,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作者不仅成功地描绘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命运沉浮,更深刻剖析了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心理变化与人性抉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尤其是那些因生存压力而做出无奈选择、人性扭曲的人物,如任凤钰忍痛送走亲生女儿、岳家村兄弟推聋哑姐姐入井等情节,无不令人扼腕叹息,同时也促使读者反思人性的脆弱与社会的残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此外,《顺阳河》对小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颇具匠心。无论是颠倒黑白的无赖皮蛋、欺压乡亲的保长孙守财,还是揭发公公的张忠琴,这些小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同样活灵活现,他们的命运与选择,虽微不足道,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人性的复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综上所述,《顺阳河》通过对80余位人物命运的细腻描绘,成功地谱写了顺阳河两岸四代人的命运交响曲。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命运与社会的深刻反思之作。在品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更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理解与对人性的洞察。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五:方言之韵,铸就《顺阳河》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顺阳河》的语言简练、生动、流畅,接地气、不做作,不张扬,具有浓厚的陕西地方语言特色,这种语言风格极具辨识度和感染力。无论是对景物的描绘还是对情感的抒发,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深入人心。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小说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可读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尤其是渭北农村方言的运用,朴实自然,画面感极强。如:麦草䴬子、天鹅蛋、踅摸、挖抓、缴结、瞀乱、难肠、晒苶、尿褯子、跐亹、熥着、圪蹴等,这些方言的巧妙运用,使作品充满了地域特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熟悉的土地,感受到那份淳朴与真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对于曾在渭北度过童年的我来说,这些方言更是触动了心底的柔软。它们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回想起童年那些美好的时光。那些故去的亲人、乡亲的面孔,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仿佛他们就在身边,与我共同经历着书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总的来说,《顺阳河》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文学作品。它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依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中国农村的历史画卷。同时,书中独特的语言风格与方言运用,更为作品增光增彩,进而铸就了《顺阳河》独有的艺术魅力。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