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 敦煌,我的敦煌。 </p><p class="ql-block"> 读莎士比亚,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敦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万个人,一万个敦煌。我每想一次,一个敦煌!</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通过杂志《文史知识》逐步认识和理解了一些敦煌,敦煌变文是什么及其历史、审美、文学价值,飞天、壁画、经卷、藏经洞,还有斯坦因、王圆箓,等等。我向来对历史感兴趣,《文史知识》上的有关文章,厚重且丰满,通识却严谨,常使我对那个神秘的,无尚化境的敦煌怀有崇敬的心情,常有丰富的想象,“莫高石窟是怎样从石头上被凿出一个个巨大的洞窟的,那得用多少人多少年才能完成呀?” 我读书常不求甚解,辨识文字的时候伴随着飞舞的想当然。人家多少回说石窟的壁画,那些斯坦因们剥离劫去了很多块壁画,我就是看不懂,不明白壁画是画在泥巴上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到若干年后,有一天,学校里来了一帮领导要督察,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县文化教育局的一位副局长进我们办公室,看到我正在阅读《光明日报》上刊载的有关敦煌变文的文章,他顺势讲了他去敦煌游了莫高窟的感受,我这才从文字的神游中出来,听到真人说实事。</p><p class="ql-block"> “我最近跟县上的文化考察团去了趟敦煌,参观了莫高窟,嗨,听起来玄乎得很,多好多了不得,其实也就那样。沙漠里有条干河沟,西河岸有一排窑洞,那些洞就是所谓的石窟。哎呀,几千年的破窑洞,都发霉了,冲门就一股捂孽的草泥霉味,我捂着鼻子进去看了一眼,也就是四壁和屋顶上画着喇嘛庙里能看到的那种画,没意思,白花钱。”</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点文史常识,觉得局长大人的这番妙论不可思议,怎么把敦煌莫高窟贬损得那么不堪。英国人、俄国人、日本人,世界各地的,争先恐后,来到敦煌,就是为了去那条沙漠中的干河沟,去闻那发霉的草泥味儿。如果局长正确,那么,他们就真傻冒了!当时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西方”的说法,当是谬传了!</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又去翻我的《文史知识》杂志,又请教数学杨老师。他老人家常读哲学,文史知识丰厚,这个一贯和蔼的外地人,突然面有怒色,大声野气地回答我请教他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杨老,局长说的敦煌洞窟的草泥味儿是怎么回事啊?”</p><p class="ql-block"> “一个字,贱,两个字,愚昧。你们这地方的人就应该受穷,堂堂文教副局长,竟然连一点文史常识都不懂,莫高石窟的壁画的艺术芬芳,竟然被他闻成霉味了。”</p><p class="ql-block"> 我被局长喷得噎气,又被他训得一头雾水,好一阵才缓过神来。我想,杨老师,百无一用是书生,您发什么火儿,伤身呢!人家是当官的,文教局还是武教局,掌握权柄,享受级别待遇是硬道理,不懂莫高窟壁画没关系,人家有钻营当官之才,也不必是专家嘛!看把你瞎操心的。</p><p class="ql-block"> 不过您老说得对,局长大人懂一点是应该的,至少是不懂就悄悄装着,不要信口雌黄,毕竟要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的。家乡的杨老师们极少,多的是土牛木马,他们会把你的话当真,这就可恶了。要是当初把杨老师安排去敦煌,那将是另一番景象,说不定杨老师给我要详细地传道解惑呢。</p><p class="ql-block"> 哼,如果我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提拔那位副局长去敦煌莫高窟接道士王圆箓的班,洒扫庭除!</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愤懑而感慨是忧国忧民级的,他知道文化教育的力量是伟大的,最能帮助国家级贫困县的人民拔除穷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去敦煌是2005年5月1日,和妻子领着女儿去的,一是要拜访在敦煌的三弟、小妹,二是带着朝圣的心情,还有些常识性的问题,去参观莫高窟。</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的外景是荒凉的,干河沟里有些白杨树,并不那么翠绿。东边是一滩荒漠,往南眺望,从北到南叠浪逐高的群山,阴冷青峻,那些有名的洞窟,一溜排在西岸的崖上,洞窟上方是黄沙,绵延到西边和天相连。</p><p class="ql-block"> 我是腾格里沙漠边长大的,知道黄沙怎么掩埋庄户人家。敦煌的砂粒要大很多,大概一般的风刮不起来,只能刮起其中的细微沙尘,刮到洞窟前的也就有限,那些小沙弥或工匠们就可以把它清理掉。毕竟洞窟里住着佛,风婆婆是不能肆意妄为的。我这样推想,因为有人说佛法无边。 </p><p class="ql-block"> 凿出洞窟的石壁原来很特殊,都是由鹌鹑蛋大小的以青蓝色为主的石子构造而成。原来这样啊!在洞壁上涂上草泥,干泥皮上面绘画。到洞口,确实也能闻到草泥的霉味,局长是说了句实话!毕竟他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底色惨白,遭人指戳当属自然。我也不懂莫高飞天,但我很虔诚,心向往之,于霉味也就无所谓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跟着导游去进洞窟,细细地看,认真地听,领略千百年前的工匠们,艺术家们的精美创作。只要稍带一点历史厚重感,可以随着导游的讲解,结合对壁画的欣赏,透视苍莽时空越千年,在文化长廊里,让现代与古代对接。</p><p class="ql-block"> 耳中导游的讲解,眼中游客的涌动,和心中的联翩浮想在不断地切换。洞窟里竟然有了叮当作响的工具声。三五个人,赤裸着上身,在这个洞窟中挖石子,主窑掏成功了,又在掏侧窑的门;在另一个洞窟中,几根白杨椽子做成的手脚架上,有两个人小心翼翼地挖一个倒斗型洞顶,哦,洞窟里面造型是不一样的,这本身就是匠心呐!再到另一个洞里,两个中年人在往墙上抹草泥,那个仔细、虔敬,他们听从内心佛的召唤,在为一种文化的传承而辛劳,他们知道这些泥巴要承载什么,他们的手艺,历经千年不脱落。最后是自汉魏以降的文化艺术大师们,寂寂地在草泥洞壁上展现他们的艺术才能,他们的灵魂在如雨的汗水中净化。</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啊,他们的力气,青春年华就这么耗在这没有什么物质回报的艰苦劳作中,按我们现世的价值观判断,你们怎么不去三危山深处,那里有石棉、水晶石之类的,挖些来换些波斯人、阿拉伯人的玻璃、羔子皮,倒一手,就可买个大套改善生活质量啊!特别是搞雕塑和彩绘的,父母给你们报了多少辅导班,费的银子肯定不是碎的,好不容易学会的才艺,却在这里默默地用光耗尽了,最后也没个落款,要不,不图利也会出个名啥的。真是!</p><p class="ql-block"> 我是从北转到南的,最后到了那尊齐山高的大佛前,我仰望佛的容,猛然间醒悟,佛是无量阿弥陀佛,宽宏、纯净,我刚才想的那般世俗庸常,真是玷污了先贤大德们的洁净与高尚。</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不知怎的,一想到敦煌,我就会想起那个叫王圆箓的。他的老板是元始天尊,却给佛祖打工看门房。我不知道他能否上天言事,位列仙班,他的肉身是实实在在地寂灭于和尚的圆寂塔内的。</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大门外,河东岸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p><p class="ql-block"> “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 </p><p class="ql-block"> 塔的主人,就是那个王圆箓!</p><p class="ql-block"> 入道修行还是出家为僧,在这里僧道合一了,道士的意境高妙,僧人的善行无量,在这里悄然融合,宛若微风吹细雨,默默地承受世人的贬扬损益。道士在圆寂塔内幽幽出世,敦煌在他身后赫赫入世。敦煌于近代扬名世界,公认为肇始于王道士。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切都是在大人先生们眼中事,我等俗众多半是跟着溜趟儿喧谎谎的。先生们看出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韵味,官宦们看到了现世的收藏财富价值。王道士左擎符箓右执嘛呢咒,木木地立在那里,不知该怎么辨言,要用道家的净心神咒还是佛家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该诅咒谁人,斯坦因还是县太爷?因了活命,饥肠辘辘的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怎样才是积德行善,又怎样才能普度众生,更是难辨恶鬼和善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痛恨斯坦因们是对的,因为他们是外人。道士的内涵是土生土长的,僧人的教义是进口的。在王道士看来,不论是土的还是洋的,皆我族类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创造,王道士于是也就浑浑噩噩地无所谓你我了,无意中大度包容了一番,没有把佛家经卷当异端邪说毁坏,而是想保护下来,但他人微言轻,成不了大事,毕竟他也是肉身俗念,道行尚浅,掩藏不住“向钱看”的人性。</p><p class="ql-block"> 王道士而今被人评说,欲辩却无言。他想到天地之悠悠,历史之苍茫,心也就宏阔多了。一切都交给自然吧,大漠中的风还是厉害的,他的所思所想已在这个荒滩上风言又风语:那些年敦煌的卷子是任人拿走的,我是个没啥文化的道士,也就佛教的那些破玩意儿换了几个锅盔和枣子吃,你就说我卖国了,中国文化的罪人了什么的。想当初老子悄悄毁了,你还咧咧个啥?叫那些我朝内的达官贵人们拿去的经卷少吗?而今安在,有本事你去找啊!</p><p class="ql-block"> 罪耶非耶?王老汉原则上没有原罪,别尽欺负老实人!</p><p class="ql-block"> 王道士在那里自言自语地嘟囔着,不敢大声说什么的。据说想当年斯坦因们盗窃敦煌经卷是与官府有瓜葛的,要不然他们不敢弄,也弄不走的。国运凋敝,污吏当道,民不聊生,现在看起来不得了的事,想当初有几多人在乎?王道士微小得不如洞窟里的一粒石子儿,却要背负千古声名,也是缘分呐!多亏了他横跨佛道两界,终究是厉害的,悄悄儿偷着乐吧。</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如果王圆箓不要发现藏经洞,如果那些强盗们不要把敦煌的东西劫到西方去,还有世界的敦煌学吗?敦煌又将会怎样?一切皆有可能,都是一种巧合。王圆箓是不会懂得这般历史风云际会的,至多在莫高窟的沙山上添了一粒微尘,安安静静地隐于世,修道成功!情势要有所变化,但世间的故事依旧有讲头。</p><p class="ql-block"> 历史过客有几多,身后能享受到王道士这般待遇的又有几人!王道士万万没有想到,生前活得孽障人,身后竟然随敦煌学万古长存。世界真奇妙!</p><p class="ql-block"> 呵呵,原来这样啊,不论是魏晋的隐士还是唐朝的飞天,都是讲段子的,长长短短,雅俗共赏吧。姑且听着,至于事实是什么,都是非常次要的。日月轰轰烈烈地交替运行,山川大地明里暗里地沧桑演化,历史就成型了。宅在家里的日子也就好打发了,否则,遑论历史,还有所谓文化?</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4</p><p class="ql-block"> 2020年1月15日,我第三次去敦煌。赴侄子的婚礼。天寒地冰,已到年关,我只身一人去的,日程安排比较紧,没有去参观莫高窟的计划。现在精力还好,闲功夫也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莫高窟的欣赏能力不行,计划好好学一点历史、美术、哲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一些必要的宗教情怀。</p><p class="ql-block"> 当过旅游局长的三弟的大挑子带着浓浓的地方口音自豪地介绍,“你看,和你第一次来相比,这里的乡村都变成崭崭新的柏油马路了。这哒离鸣沙山、月牙泉近,文化馆、图书馆、敦煌一中,城东面有城建委,交通局,还有那个文博会。嗨,特别是文博会,气势宏大,场面震撼!哎呀,像你这样有文化的人,看不上文博会的演出,特别是《丝路花雨》,那真是特大的遗憾呐!”</p><p class="ql-block"> 对的,敦煌的李广杏,味儿是独一无二的,敦煌的《丝路花雨》,世界的独一无二。吃不到李广杏无关紧要了,看一场《丝路花雨》是我心心念念的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达敦煌的火车在凌晨五点左右进站,整个敦煌城隐藏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四周临近的地方几盏昏黄的灯眨巴着惺忪睡眼。繁星之下,敦煌只存在于心中,一天的时光在推杯换盏,人情世故的消闲与繁忙交织中匆匆流过,我连市面的繁华都没有去观望。</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也懒得走动。现代化的城市,无论大小,除了柏油马路,水泥建筑,星级饭店,旅游门票,还有什么?现在这个敦煌不论多么繁华,我估计现在已不是交通往来、物资中转、文化交流的驿站,也许还是没有想当年的那种气韵高贵、繁茂非凡,没有想当年塑造历史的那种情怀和雅兴。</p><p class="ql-block"> 相当年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是一座中原和西域交通的都会。驼铃悠扬,马蹄声碎,贸易兴盛;寺庙遍布,香火繁盛,语言有异却心有灵犀意通达,东西方文化艺术在这里交汇。唐玄奘去西域取经,肯定要在这里参观学习,鸠摩罗什赴东土传道,少不了在这里研修冥思一番。大师们功成名就的前奏写在苍茫敦煌,大师们嘉言善德的力量穿越千年时空。</p><p class="ql-block"> 昔日繁茂的集市早已风蚀沙埋,了无一点痕迹;商贾们的银子无可奈何地散碎一地,演化成鸣沙山上看起来金灿灿的沙砾;驼队马帮已被汽车飞机取代,现代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心灵的归处依然在那寂静的鸣沙山的洞窟里。想当年颠簸的泥土路上行走着心怀敬意的朝拜者,而今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运送着打发岁月的闲适者。高楼大厦终究有一日被大漠风沙淹没,当风沙卷走一切,除了戈壁荒滩还能剩下什么?我心戚戚焉!</p><p class="ql-block"> 我消费给现在的敦煌几个旅费,又能为未来的敦煌做些什么呢?那位介绍敦煌新城面貌的局长姐夫无法感知我此时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一带一路 - 相约千年》,敦煌,我还是要去的,为了我的亲情,也为了我的心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字数:52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