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

桂花飘香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王银庆,曾用名王晚居,1929年出生于山西晋城太行山的一个小山村,我很奇怪,想象不出身居大山深处小山村的爷爷奶奶怎么给父亲取了这个带点浪漫色彩的名字。听母亲说,我的爷爷奶奶当年为了生计从洪洞来到这里,父亲是三姊妹中最小的,小时候在村子里上过私塾,在那个年代就算是有文化的人了,这就为他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父亲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太岳军区二分区四六团、华北军区十五纵队四四旅一三二团、62军185师555团三营、西康军区雅安分区教导大队、西南军区公安三团、西南军区独立八团、西康军区彝民团、甘洛县民警队,曾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指导员,在战斗中荣立二等功。参加过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父亲给我们讲:打太原时,他的耳朵被大炮震得几天听不到任何声音,他当时担心自己会不会由此丧失听力,还好他的听力慢慢恢复了。后来父亲随部队,解放大西北、挺进大西南、解放西康,进凉山剿匪,一路硝烟、一路征战,历经炮火的洗礼,经历过腥风血雨,看见过在身边倒下的战友,但我们在他身边长大,从没有听过他说打仗的事,也许是不愿意回想那残酷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战友,前排右一为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战友,右为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战友,左三为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战友,左一为父亲</p> <p class="ql-block">1959年在甘洛民警队任指导员的父亲,到甘洛县文教科任副科长、后来历任文教科科长、文教局局长、教育局局长,宣传部副部长,人大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他从事了一生的教育部门领导工作,一辈子与知识分子打交道,对甘洛的教育工作倾注了一生心血,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父亲经常下乡走访,了解各学校的工作情况、教师的疾苦。甘洛地处山区,那里山高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很多学校散落在大山深处,父亲为了解基层教育工作情况,经常一人下乡,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是常事,甘洛那些偏远的乡村学校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我们经常看到他风尘朴朴、一身疲惫从乡下归来。父亲身体不好,但他仍坚持下乡了解一线工作情况,有几次病倒在乡下,乡下学校的老师把他送回家。由于父亲的辛勤付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甘洛县的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那个时期在凉山州名列前茅。</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公安部队</p> <p class="ql-block">2023年夏,在甘洛县委大院宣传栏里发现这张照片,近70年的光阴,不知是谁把这照片保存得如此完好。前排左二为父亲</p> <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父亲被造反派批斗、挨打,至今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枪林弹雨我都过来了,这些不算什么了。由此可见经历过战斗的父亲的坚强。在那个时期,学校开批斗会,父亲作为文教局领导他是首当其冲的被批斗者,由于我无法面对要举拳头喊打倒他的口号,还要目睹那些人上台殴打他的场景,有一次我这个大家公认的好学生和班上几个调皮男生逃学了,去河里抓鱼,后来回到学校,没有任何老师批评我,也没有任何老师提这个事,我想他们都是理解的。有一段时间,父亲失踪了,那时正值当地武斗盛行之时,很多家庭都因武斗而逃离,因妈妈也是山西人,我们在四川没有亲戚,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姊妹几个苦于无处可逃,四处打听父亲的消息,不得而果。半年后父亲回来了,他才告诉我们,有一些老师,对外保密,把他带到一个偏远的学校,叫他写检查、打扫卫生,实际是同情他的遭遇,让他躲避那纷乱的环境。所以一个人只要身正,会得到好心人帮助。</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平易近人,善于做思想工作,赢得了老师、学生的好评,至今我每每碰到当年父亲在任时一起工作过、且了解父亲的老师,他们都要提到父亲当年的工作及为人。由于他的平易近人、和谒可亲、善于做思想工作,甘洛县体操队,曾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体操比赛,父亲作为领队带队参赛,有小队员取得冠军的成绩。当时,小队员们听说父亲作为领队要带她们出去参赛,在成都训练基地,都争着要去车站接他,准备好吃的东西在住地门口迎接他的到来,小队员们都很喜欢他,由此可见父亲的亲和力。当年负责体育的老师这样介绍父亲那个时期的工作;王局长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甘洛中小学这方面成绩卓著,1979年王局长受省上委托担任四川省少儿体操队总领队赴江苏扬州参加全国少儿体操比赛,王局长关爱学生,视队员为子女,甘洛学生代晓红不负众望,获得女少年体操全能冠军,是凉山体育划时代大喜事。1979年第三届全运会暨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表彰会在北京举行,甘洛中学评为全国先进单位,校长代表学校出席授奖,并参观全运会。那个时期,甘洛中学的体育运动搞得有声有色,体操队、排球队、羽毛球队在凉山州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父亲对小队员的喜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当年有个得了冠军的小队员,现在回忆起这样一件事:“王刚(我小弟)是我们的同学!当年王叔叔在上海给王刚买了一个泡沫文具盒,我们都很喜欢!王叔叔就说:你们哪个拿了冠军,我就奖励你们一个!比赛结束,我(代晓红)拿了冠军,就喊王叔叔,都没有喊王局长了:王叔叔我拿了冠军,我要那个泡沫文具盒!后来到了上海王叔叔真的就给我买了一个泡沫文具盒!当时是很洋气很贵的礼物!我很骄傲,非常喜欢、非常珍惜的一个文具盒!”体操队的队员们这样评价他:王局长是我们参加全国比赛的好领队,不光是凉山队员爱他,参加那年全国比赛的重庆队,宜宾队,成都队的所有运动员都爱戴王局长。</p> <p class="ql-block">1979年,父亲作领队,带领凉山体操队代表四川参加在扬州举办的全国体操比赛</p> <p class="ql-block">当年负责体育的老师,这样评价我的父亲:王局长是南下干部,在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建立战功。在凉山几十年的教育战线中,深入乡村学校,关爱师生,培养大批人才。凉山甘洛体操队能上人民曰报,我们训练得到王局长的大力支持和具体关爱,我很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教练、随队老师和小队员们,在南京长江大桥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小队员</p> <p class="ql-block">体操队员代晓红,本次参赛获全国比赛单项冠军。</p> <p class="ql-block">中学一位老师告诉我,说我父亲救了他全家,事情是这样,他家居成都,为了凉山地区的教育事业到了甘洛教书,后来因为家庭历史问题,他们姊妹的政治生命受到极大影响,弟弟6 1年考上大学,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没能入学,他们也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不能入党,本着对教师职工负责的态度,为了弄清真相,父亲多次到成都该老师家庭所在地派出所调查,核实情况,终于弄清了老师父亲历史问题的原因,解决了该老师父亲的历史问题,这个老师以及他的弟弟妹妹因为在工作中表现好而相继入党,父亲做了这个老师的入党介绍人,这个老师非常感激我父亲。父亲为人正直、不辞辛劳、踏实办事的工作作风得到好评。</p> <p class="ql-block">老师本人写的</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师对父亲的回忆:</p><p class="ql-block">王局长从事教育工作期间,不仅是关心全县的教育事业,更是关心学校教师们的生活冷暖,一次王局长到甘洛中学视察工作,与教职员工一起蹲在操坝上同吃学校食堂午歺,由于当时粮食定量,老师们的饭菜份量都很少,当他看到个子高大的蒋昭(老师)端着那份少量的饭菜时,立即走到蒋昭跟前,关切地问道:“你吃得饱吗”?蒋昭回答说:“大家都一样,将就吧”!就这一小事,王局长确装在心里,下来专门给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分付交代,叫管理人员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不能让身强力壮的老师吃不饱饭啊!王局长的关心,让蒋昭终于不再受饭票定量的尴尬,保持了强壮的体力。</p><p class="ql-block">蒋昭(老师)多次给我讲起这事,并说永远不能忘记和蔼可亲,受人尊敬的王局长这位好领导![玫瑰][玫瑰][玫瑰][玫瑰][强][强][强][强]</p> <p class="ql-block">  这位蒋老师曾告诉我,六十年代初,他即将从重庆西南师范学院毕业时,我父亲专门给他写信,希望他回到家乡,为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父亲处处为当地的教育工作操心。高大、帅气的蒋老师后来成为了当地学生们爱戴的语文老师。</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同事</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同事下乡工作</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由于多年没有进行正规的高考,积累的问题较多,父亲负责组织这一工作,付出了很多精力。考前走访、动员已报名的考生积极参加高考,还特别关心少数民族考生,亲自到他们上班的地方,说服他们参加高考,有几个彝族同学在父亲的动员下如期参加了文革后第一届高考,并以合格成绩进入大学,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为了佼佼者。因我也在同年参加高考,父亲组织高考工作,在安排人员拿回高考试卷后,把自己关在家里看报、学习,没去办公室,也没有去考场,考试结束后才回到办公室,又投入了紧张的收尾组织工作。由此可见,父亲考虑问题的周到、仔细,一个领导的高风亮节,由此可见一斑。多年前,遇到一位在成都某区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同学,她告诉我:没有我的父亲,就没有她的今天,她给我讲了当年从农村去上中专的事,我的这位同学,家是农村的,由于表现好,被推荐上中专,考试成绩也达到录取线,被学校录取,当她带着行李去学校报道时,却没有她的名字,无奈之下,带着行李从昭觉又回到县上,看到我父亲她就哭,父亲了解事情后,很生气地说:你是由基层组织推荐上学的,是组织大于个人,还是个人大于组织?后来通过努力,这个事情得到解决,这位同学比别人迟了一个多月去学校报到。当年能顶替别人上学的都是有特殊关系的,不知当年父亲他们是顶到怎样的压力和克服怎样的难度办成了这件事。另外一个彝族考生,已报名高考,但在临考前几天他基本放弃参考,父亲找到他,动员他参考,与他的领导商量,找人接替他的工作,并打电话到学校,叫各科老师给他准备复习资料,这位同学考上当时的西南民族学院,通过他的努力,曾任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学部委员,并担任国务院彝族文字规范小组组长。‌他在彝文信息处理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发明了彝文信息处理系统输入法,‌并获得了“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在学术上取得卓越成绩。他也对我说,没有我的父亲就没有他的今天。曾有记者为他写自传,他提到我父亲对他的影响,记者找到我,了解父亲的情况。父亲尽心尽力为很多人谋得上学、工作的机会,很多人说“王叔叔,我们都是你送出去的”,父亲认真、负责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他不仅对自己作出较高要求,对我们子女的教育也很严格,在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我在学习和工作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高考改革第一届考入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在重庆以岩矿分析正高级工程师职称退休,为地质事业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我和父亲在西昌邛海公园</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位很普通、平凡的人,是众多军人南下老干部中的一员,品德高尚,两袖清风,一生廉洁,殚精竭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为党的事业奋斗了终身,于1990年离休一年后因病去世,带走了他的故事。。。在他去世后,我们在父亲的枕头下发现他的遗书,遗书中写到:党培养了他,但没有为党做更多的工作等等(遗憾的是,父亲的遗书没有保留下来),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我们深深怀念他!</p><p class="ql-block">美篇配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听到这曲调我就会流泪,山西,那是我们的父辈永远回不去的故土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女儿</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