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刘古庄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是故城县郑口镇下辖的一个村。明永乐年间(1404至1424年。)山西洪洞县几户移民乔迁此定居。因刘性最古,遂叫村名刘古庄。据县志记载,2016年统计,耕地1791亩,村民1135人。一条贯穿南北的公路,将村庄划为村东和村西。老家乡亲都俗称东头儿和西头儿,从十字交叉路口算起,到村西大约1公里的路程,记忆的碎片就从村西拼凑而起。</p><p class="ql-block"> 村西与抗日英雄节振国的家乡刘堂村相邻。由一条羊肠小道将两村相连。村里人办丧事,都要到村西的一个小庙去祭拜。而成年后到村西的时光,多半是随穿白色孝服人群的长龙,在唢呐的悲声伴奏下去烧大纸送“盘缠。”60年代初的村西是刘古庄的黄金繁华地段。有学校、超市、也有露天的剧院,儿时的时光记忆犹新,恍如昨日。</p><p class="ql-block"> 村西独一无二的代销点(超市)归集体所有。三间北房的面积一字排开,没有围墙的院落被数十棵遮天蔽日的古槐所覆盖。幽静而清凉,如深山处的庙宇,令人向往而不失孤单。所售商品价格透明,童叟无欺。虽算不上琳琅满目,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寻常百姓所需物品,售货员由杨子胜担任。二十几岁出头,血气方刚,气宇轩昂。正直善良,品行好、家风好、口碑好,是村内出名的孝子,由大队委以重任,挣集体工分儿。</p><p class="ql-block"> 村西的代销点儿仿佛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港湾。无论是白天明晃晃的阳光倾泻下来,还是夜晚那如银的月光朦胧,这里总是聚集着一群聊天的庄稼人。或站着或随意的坐在一旁,交流着种地的经验。谈论着庄稼的长势,那质朴的话语中满是对土地的深情与生活的期盼。他们的笑声爽朗而真实,在空气中回荡,让整个乡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到了夜晚,点点繁星闪烁。橘黄色的灯光显得格外温馨,庄稼人又聚到了代销点儿。话题从白天的农事渐渐延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分享着村里的趣事,谈论着家长里短,那些琐碎的故事。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了,人们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悠闲。这里是新消息发布基地,八卦出炉制造中心。村西小小的代销点儿见证了庄稼人的生活点滴。也承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它就像是乡村生活中的一个缩影,让我看到了那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日常,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温暖与亲切。也体会到了庄稼人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他们的话语。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人们充满了敬意与喜爱,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思索。 </p><p class="ql-block"> 在记忆的长河里那怀揣着偷来的一角钱去代销点买儿水果糖的经历。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般闪耀。</p><p class="ql-block"> 都有一个馋嘴的童年,都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回顾,都有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村西代销点柜台上玻璃瓶里五颜六色的水果糖,夺人眼球,让人欲罢不能,垂涎欲滴。某日清晨,趁未醒的志安哥呼噜酣睡之机,翻遍了他的所有口袋,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我穷哥哥衣服里只搜到了一角钱 ,我欣喜若狂,大喜过望,心跳加速,如愿以偿。看大哥深睡的样子,真像是伪装,可能不便揭穿我吧?做贼心虚,体会颇深。</p><p class="ql-block"> 心中怀着一些忐忑与兴奋,紧紧的攥着那一角钱,那是我拥有的最珍贵的宝贝,急忙跳下床,提鞋而不顾,一路狂奔来到村西代销点儿。看着那摆放的晶莹剔透,五光十色的宝贝,满是渴望,用一角钱换来十颗水果糖。没出屋门,便急不可耐的将一颗糖迅速塞进嘴里。那一刻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甜蜜的滋味不仅有糖果本身带来的,偷偷行事得逞后的小小刺激感,而且同时还有心中泛起的一丝丝愧疚,为那偷来的一角钱而感到不安。</p><p class="ql-block"> 如今想来,那是儿时幼稚却又无比真实的一幕。那一角钱和那十颗水果糖带着我童年的天真与懵懂。也让我看到了自身曾经的模样,它让我反思成长路上的对与错,但我明白。即使是小小的行为也可能会在心中留下记忆。那村西的代销点儿,那水果糖的甜蜜在时光的流转中,依然的清晰。感受儿时的那份心情,更加珍惜如今的每一个瞬间,努力让自己的行为更加坦荡和无愧。</p><p class="ql-block"> 时光悠悠流转,如今的刘古庄村西头的代销点儿。已不再是那个单纯买卖货品的所在,摇身一变。成了人们健身跳广场舞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再次踏入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往昔的画面与今天的场景在脑海中交叠。这里充满了庄稼人质朴的谈笑声,而现在欢乐的音乐声取得了昔日的宁静。一群活力四射的人们在这里尽情的舞动。</p><p class="ql-block"> 看着她们矫健的身姿和洋溢笑容的脸庞,心中尤其一种莫名的感动。这就是生活的变迁,时代的进步,代销点儿见证了乡村生活的一个阶段。而现在它又以全新的姿态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追求健康与快乐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仿佛看见了岁月的流淌,看到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断追求的脚步。它让我感到时光的魔力,也让我为这积极向上的变化而欣喜。村西代销点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点的转换。而是一种时光的见证,一份生活的沉淀,让我在回忆中与现实的交织中深深体会着人生的多彩与奇妙。</p><p class="ql-block"> 刘古庄村西头代销点的北面是学校,那时称“校屋。”两者中间有一条东西土路相隔,处于现在村子的西北角。学校条件极为简陋,一所民房改造的教室4面透风。只有一块黑板矗立中央,标示学校。69年家兄上4年级,班上有杨子正,杨志勇,李桂英,还有狄宝常4个学生。我上二年级,同学寥寥无几。家兄志勇上学一年有余,我在此上学的时光屈指可数。三个年级的学生共处一个教室,前一堂是4年级,后一堂课大家则转身背靠背,其他年级上课。老师只有一位,名叫李际云,如今也是80多岁的耄耋老者了,时光久远,模样已是模糊。</p><p class="ql-block"> 学校没有课桌,上学时家兄志勇和杨子正扛着长凳去上学,木凳似乎很有重量,压在肩上,却也承载着对知识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到校,把长凳放下,它就成了课桌,大家在那粗糙的凳面上写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的日子。条件虽然艰苦,但却有最纯粹的快乐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杨子正是我当家小叔,每每回忆上学的经历都无比感慨:“扛凳上学给予我的独特记忆,它让我看到了曾经自己是多么努力的去追求梦想。多么坚韧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扛着长凳的身影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个特殊而又珍贵的符号。”</p><p class="ql-block"> 子正叔还忆起与家兄志勇上课时的一次囧相。课堂上,李老师的提问突然袭来,而我俩那时口中还在咀嚼着窝头。站起身,使劲用手捂着口鼻,食物残渣在指缝里溢出,大脑却一片空白。想好的答案仿佛也被那未咽下的干粮给堵住了。同学们的目光聚焦在我们身上,那一道道的视线仿佛带着灼热的温度,让我们越发感觉无地自容。真想有个地缝钻进去,逃离这个窘迫的场景,那种尴尬的感觉至今起来都是我们忍不住微微皱眉,一股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我在郑口完小读书,老家刘古庄上学廖廖几日。但见证了城乡求学条件巨大的差异,心中不禁涌起万千思绪。</p><p class="ql-block"> 在家乡刘古庄,我们曾经扛着长凳去上学,坐在地上读书,那简陋的课桌椅,破旧的教室都在诉说着资源的匮乏。郑口县城的学校与之相比鲜明对照,齐全的教育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一切都显得那么先进和优越。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社会的不公平,农村的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吸取知识,他们的梦想或许会因为条件限制而倍加艰难的去追逐,而城镇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机会和可能。城市和农村的这段壕沟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现实写照,也激励我们去努力改变。让我们更加关怀那些在艰苦条件下奋斗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希望和光芒,让教育的公平之光能照耀每一个角落。让每个孩子能在同一蓝天下共同成长,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往昔学校土坯房,桌椅餐书书蕴藏。今夕校园如画卷,辉煌灯火遇贤良。”再回家乡,顿足可视校门口金晃晃的“刘古庄小学”几个大字。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整齐的校舍,洁净宽敞的校园。虽未近距离观赏,但家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明显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缩小和消灭了城乡教学差别,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已是暮年我触景生情,不仅又回忆起村西的“校屋,”想起可敬的园丁李老师,想起曾经已经陌生的同窗。</p><p class="ql-block"> 60年代的农村文化精神生活相当匮乏。去村西看艺人说书是庄稼人极大的乐趣,夜幕降临。月光如水般洒在乡间的小路上,我和小伙伴们扛着条凳跟随着家长。兴高采烈地前往目的地。现场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乡亲,大家或坐或站,脸上都带着关注的表情。</p><p class="ql-block"> 当艺人独特的嗓音响起,故事如画卷般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印象最深的是他手中的夹子清脆明亮,悦耳动听。那夹子类似炸油条的竹钳,相互碰撞发声儿。多年以后我才得知艺人手里类似夹子的道具叫简板。是由两根特殊木板组成,而且打法非常的讲究,切不易掌控,可见自己知识短浅,不学无术,孤陋寡闻。</p><p class="ql-block"> 演出现场非常安静,我们屏住呼吸,心情随说书艺人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沉浸其中仿佛身临其境,时而紧张,时而欢笑,时而叹息。那阵阵的惊堂木声仿佛敲在了我们的心坎儿上,让我们的思绪随之激荡。在家乡村西那片宁静的星空下,我们这些孩子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享受着这一场听觉的盛宴,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没有烦恼,心无旁骛,只有对故事的痴迷与生活的热爱。如今想起来那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艺人的说书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那是我儿时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志安哥是单身汉。擅长音乐,也喜欢热闹,招待说书艺人在自家西厢屋住下,散场后他意犹未尽,跑去与艺人谈天说地,一路神侃,爽朗的笑声在农家小院儿肆无忌惮的飘散着。</p><p class="ql-block"> 刘古庄村西,那是一个充满独特记忆的地方。在我的脑海中,它们仿佛有一层朦胧而美好的滤镜,村西的那片树林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我们在那里嬉笑玩耍,捉迷藏,那无忧无虑的时光仿佛还在眼前。还有那片宁静的长满树木的池塘,倒映着天空和云朵。我们曾在岸边打水漂,看着土坷垃在水面跳跃,心中满是欢喜。那村西的小径曲曲折折,我们曾经无数次走过。每个脚步都留下我们的故事,或许是小伙伴们追逐打闹,或去刘堂村走亲戚,这里的一草一木承载着我们深深的情感和眷恋。</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刘古庄村西的记忆如陈酿的美酒越发香醇。让人深深思念,流连忘返。它让我在岁月的长河中找到那份最初的温暖与感动,让我在喧嚣的世界里依然能寻得一处心灵的栖息地。那是我心中永恒的家园,无论何时何地都让我魂牵梦绕,难以释怀。</p><p class="ql-block"> 刘古庄,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深深烙印在我灵魂深处的地方,每当提及这个名字,心中便涌起无尽的眷恋和思念,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我童年的足迹,那里的每一丝气息,都能唤起我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说书的艺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