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牛的婚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顾泽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次看到那些珠光宝气、豪华奢侈的婚礼场面,就会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大牛的那场婚礼,真的是乡情似水、温馨如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我还在江西火烧湾村插队落户,赶上了村里大牛的婚礼。七一年的正月初二,大牛要娶媳妇了,-清早他就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去新娘家迎亲。早饭过后,乡亲们也陆陆续续走出了家门,聚集在村里的门口塘前。老少爷们聚在一起抽烟聊天;大姑娘们围在一起又说又笑;穿着节日新衣服的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人堆里来回穿梭。大家都在等待迎亲的队伍,送给他们深深的祝福,呈现出纯朴的乡情风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结婚办喜事时,没有花轿、没有马车、更不用说汽车了,迎亲时也是靠双脚行走。但当地有一个风俗,在迎亲的队伍看到婆家的村庄时,新娘就会“懒”着不走,由新郎的长辈把她抱进村里,表示自己是新郎家请进门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时,一个小孩大声叫了起来:“新娘子来了!”大家的目光朝远方望去,只见一行人在阡陌的田间路上向村里走来,有人还抱着穿红衣服的新娘子。于是大家朝村口走去,迎接他们的到来。新郎官大牛中等身材,皮肤黝黑,脸上堆满了笑容,平日里能说会道的他,现在只是冲着大家笑;大牛的叔叔抱着新娘已经累的气喘吁吁;而在大牛叔叔怀里的新娘有些腼腆,羞愧地低着头。在大家的盛情之下,这对新人先去家里休息片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产队按排的婚礼场所就是村小的教室,墙上张贴了大红的“囍”字,老师的讲桌上铺了一块红布,又摆了几排长櫈作为长者的座位。婚礼还未开始,教室里已经挤满了人,门外也是里三层、外三层。虽然婚礼场地相当简朴,依然使人感到温馨如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大家的鼓掌声和欢呼声中 ,胸前佩戴红花的新郎新娘步入婚礼现场,走到会议桌前向你大家行礼。婚礼由生产队的老队长主持,他作了一个简短的开场白,代表乡亲们向新婚夫妇祝福,高度赞扬他们婚事新办,为村里的移风易俗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接着请新郎大牛发言。大牛是一个活泼青年,读过中学,平时喜欢说些时新话题,还喜欢在上衣口袋里插一支钢笔,至于肚里有多少墨水就不得而知了。发言之前,他看着黑压压的一大片人,脸上有些紧张。他捋了一下油光光的分头,摸了一下上衣袋里的钢笔,又清了二声喉咙,鼓足勇气说:“最高指示!”稍停顿一下,这下可把大家搞曚了,怎么和最高指示扯上关系?会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竖起耳朵来听。大牛接着说:“要计划生育。”谁知出音一出,顿时引起哄堂大笑,几位小媳妇、大姑娘和小伙子更是笑的前仰后合,甚至还笑出了眼泪。阿华姑娘笑着说:“大牛哥太逗了 ,刚刚成亲,还没有进洞房,就想着生孩子的事呀!”有位阿婆似乎不太赞成,喃喃地说道:“人家结婚时都要说早生贵子,他怎么说要计划生育?”一位中学生轻轻地在他母亲的耳边说:“语录里没有这句话。”大家的笑声把新郎搞曚了,也把准备已久的长篇大论搞忘了,一时竟不知如何说好?主持人连忙打圆场:“新郎官的觉悟很高,响应政府号召,处处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大家为他鼓掌。”婚礼上尴尬的气氛马上改善了。接着村里的妇女主任发言,她代表村里的妇女祝他们新婚快乐,和和美美,还特地嘱咐新郎,一定要好好照顾新娘,不能让新娘受委屈,否则村里的妇女就一起找你“算帐”。妇女主任的一席话把大伙都逗乐了,更加引起妇女们的阵阵唱采和掌声。婚礼就是在这种温馨、祥和、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着,新郎新娘的亲属、村里的长者、以及村里的小伙伴们也纷纷表达对新婚夫妇的深情祝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主持人宣布婚礼结束时,会场外响起鞭炮声,再次给小村带来了浓浓的喜气。而新郎的家人则忙着给大家敬烟、发糖。火烧湾村的乡亲们和新婚夫妇一样,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照片中这幢房子是火烧湾村的粮食倉库,其中三分之一的房子用作村里的小学和上海知青集体户的男生宿舍。今年三月份,我和几位知青重返插队故乡时,乡亲们在我们的住房和村小的墙壁上悬挂了欢迎横幅。而村里的大牛就是在这里举办了婚礼,已经是五十三年前的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火烧湾村的景色,美丽门口塘为村子带来欢乐和生机,也是村民们最喜欢的地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