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工作的简要回顾,及如何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编纂工作

昭乌达历史文化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总理说:“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1959年4月29日,他专门发表《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的讲话,强调“我们要把自己所掌握的历史遗产贡献出来”。1971年4月20日,他接见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领导小组成员时指出:“要多出历史书,要讲历史,不讲历史、割断历史怎么行呢?中国人不讲中国历史总差点劲。”</p><p class="ql-block">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人民政协是一个高度重视文史工作的政治组织,自1959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在人民政协开展文史资料工作以来,经过65年的不懈发展,政协文史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富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65年间,全国、省、地、县各级政协组织建立文史资料工作机构3000个,征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等文史暨当事人口述或撰写的“亲历、亲见、亲闻”中国近现代史料80亿字,编辑出版史料文献50亿字。这些史料,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翔实记录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非凡历程,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团结合作、携手奋斗的历史,真正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p><p class="ql-block">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文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体现了新作为。</p> <p class="ql-block">  一、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简要回顾</p><p class="ql-block"> (一)起步阶段(1959-1966文草)</p><p class="ql-block"> 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同志在招待60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的茶话会上强调:“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他又说:“政协是联系各方面的,要注意组织这项工作。全国政协要开常委会,成立工作组,其中有收集历史资料的组”。周总理提议创立了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及组织,为人民政协在整理文史遗存,保护历史遗产方面指明了一条新路径,也为全国统一战线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1、建立机构,形成体系。1959年7月20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任主任委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协也相继成立了文史资料工作机构。1962年12月20日,第一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了《全国文史资料工作概况》《关于文史资料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北洋政府时期史料征集工作的意见》《征集辛亥革命史料工作总结》等文件,并就文史资料工作的方针、任务、意义和作用等取得了一致的认识。这次会议最显著的成就是促进了全国文史资料工作网络的形成,为形成全国性的文史资料工作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1965年全国政协换届后,新的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由著名学者张友渔担任主任委员,并于1966年2月10日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p><p class="ql-block"> 2、确定方针,明晰原则和方法。文史资料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统一战线的新内容。在文史工作方法上,全国政协提出了“广征博采,说明政策,解除顾虑”的要求,同时规定,撰写史料要真实、要具体、要大胆直书;对撰稿人不要扣帽子;撰写史料不拘观点、不限体裁、不求完整;对撰稿人给予报酬,工作上给予帮助,处理稿件尊重撰稿人的要求。周恩来同志1965年3月在第四届全国政协第一次常委会上,专门就文史资料工作讲话,明确指出:“文史资料工作方向要对头,要存真,要实事求是”,“研究文史资料要有个方向,要用历史知识教育启发后代,不要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笔”。</p><p class="ql-block"> 3、开局良好,初见成果。为了有计划地进行资料征集工作,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拟定了145个历史事件和61个历史人物的参考题目。到1959年底,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已收到各类资料200多万字,于是编印了政协《文史资料选辑》,以便更好地保存和积累所征集的资料和进一步推动资料撰写工作的开展。1960年1月,第一辑《文史资料选辑》由中华书局出版,内部发行。到1966年5月,全国共征集了约1亿字资料,出版了《文史资料选辑》55辑,计493篇,约860万字。</p><p class="ql-block"> (二)恢复阶段(1978-1989)</p><p class="ql-block"> 十年动乱使文史资料工作停顿12年之久。但由于周恩来总理下达了封存文史资料全部稿件的指示和对工作人员的保护政策,绝大部分稿件被保存下来了。1978年,政协工作开始恢复。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后,新的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随之建立,由王首道副主席担任主任。1980年11月26日,第三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的《文史资料选辑》在恢复工作后继续出版。1980年,经国家出版局批准,全国政协成立了文史资料出版社即中国文史出版社,从而使文史资料读物的出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各地政协的文史资料有的由当地出版社出版,有的自己印刷发行,种类不断增加。1981年,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创办了《文史通讯》,指导工作,互通信息,交流经验。1982年11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将文史资料工作写进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从此,文史资料工作作为人民政协的一项日常工作有章可循,各级政协组织都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积极开展征集工作,编辑出版文史资料。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之后,新的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建立,由杨成武副主席担任委员会主任。 1983年9月18日第四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召开。这一阶段是文史资料工作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拓展团结面、联系面。第四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在交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主要讨论由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提供的文件《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开创文史资料工作新局面》。与会者一致认为,把“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作为文史资料工作总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为开创文史资料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史资料工作的征集范围大大拓宽。征集工作不仅在大陆范围,而且也开始了对港、澳、台及海外文史资料的征集和交流工作。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成立了港、澳、台及海外征集组,一些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市县政协也相继开展这项工作。</p><p class="ql-block"> 2、进入专题化、系统化整理。随着文史资料稿件的增多,仅是《文史资料选辑》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于是专题化、系统化的整理研究提上了文史资料工作的议事日程。从全国情况来看,已经征集了数亿字的资料,为专题化、系统化整理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这些资料,很大一部分分散于全国各地,只有采取全国一盘棋的大协作才能实现。1984年,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在太原召开协作会议,各种形式的大协作蓬勃开展起来,专题史料编辑出版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三)全面发展新阶段(1989-今)</p><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24日,在北戴河举行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会议。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孙晓村作了题为《文史资料工作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前进》的讲话,着重阐述了文史资料工作的新任务。这次会议以文史资料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主题,在四个问题上取得了共识:</p><p class="ql-block"> 1、加强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方面资料的征集。这些资料既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旧中国的经济和科教文事业发展的艰苦历程与我国的国情,从中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调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人士的积极性,在全社会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奋斗。</p><p class="ql-block"> 2、加强港、澳、台及海外文史资料的征集和交流。加强这项工作,一是弘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胞侨爱国爱乡、支援祖国革命和建设的事迹,可以加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二是可以吸取港、澳、台及海外各界人士从事各项事业的经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p><p class="ql-block"> 3、加强对民族地区史料的征集。征集这些资料,有利于民族团结,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调动各少数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p><p class="ql-block"> 4、加强建国后资料的征集。着重征集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三亲”资料,包括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各行各业创业经过、管理经验以及各界人士的创业精神等。</p><p class="ql-block"> 2004年5月16日至20日,全国暨地方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会议在浙江省义乌市举行。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明确了新形势下文史资料工作的两项主要任务。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各地政协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经验,深入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文史资料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文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陈奎元副主席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作为政协的一个专门委员会文史委员会担负着两项主要任务:一是征集、编辑、出版近现代史回忆资料,二是组织委员履行政协职能。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文史资料工作的指导方针。总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保持特色,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文史资料的社会功能,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总体工作思路是:在抓紧做好建国前史料征集、出版工作的同时,重视做好征集、出版建国后史料工作,继续做好库存史料的清理、保管和利用工作,继续探索文史资料工作为现实服务的新途径。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文史资料工作的具体任务。加大征集工作的力度,为文史资料工作不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树立精品意识,提高文史资料出版物的质量;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筹划建立文史资料音像库;发扬大协作的优良传统,统筹规划文史资料征集出版工作;保持特色,开拓创新,积极组织委员履行政协职能;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政协文史干部素质。</p> <p class="ql-block">  二、人民政协文史资料的内涵属性</p><p class="ql-block">  人民政协文史资料是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近代现代历史资料 , 亦是历史当事人和见证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述。其属性为:</p><p class="ql-block">  1、史料性。史料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主要有三种形式: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文献史料。文史资料采取回忆录的形式,由本人撰写,或由本人口述,别人记录整理,按史料分类归属为口述史料一类。文史资料为历史研究部门、教学部门提供了大量研究素材。</p><p class="ql-block">  2、“三亲”性。文史资料是当代人写当代事,是历史当事人、见证者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客观回忆和记述,是亲身经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把握住“三亲”的特点,才能把文史资料与近代现代历史研究、地方志、档案资料、文献资料区别开来,使文史资料作为历史科学的一个门类发挥作用。文史资料是历史当事人亲身经历的记述,在鲜活的史料中凝聚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经过加工整理可以直接出版,成为具体、翔实、生动的历史知识读物,以及为有关部门提供可资借鉴的史料。</p><p class="ql-block">  3、统战性。文史资料工作是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产物。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后,人民政协已经完成了代行人大职责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它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闭幕的当天,周恩来同志提出了征集文史资料的新任务。文史资料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人民政协在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过程中,统一战线方方面面的人士通过对自己人生重要经历的回忆,总结经验教训,再经过出版后的交流,逐渐达成共识,鉴往知来,从而促进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团结社会各界人士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把握统战性,才能把文史资料与中共党史资料和国史资料区别开来,使这些资料避免重复,减少交叉,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为历史研究服务。</p> <p class="ql-block"> 三、当前文史资料工作面临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一)继续做好近现代史料研究出版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十七条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进行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把征集、研究和出版近代史、现代史资料作为文史资料工作的基本任务。做好征集工作。征集工作是文史资料工作第一位的工作,是文史资料全部工作的基础。做好整理研究工作。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如来稿登记、鉴别真伪、评估史料价值、备注作者基本情况、分类编目、存档等。按照历史阶段,将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资料分类排队,列纲立目,使之专题化、系统化以至系列化。做好编辑出版工作。编辑出版工作是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环节。编辑、出版的质量如何,决定着文史资料的社会效益的发挥。做好交流和发行工作。这对扩大文史资料的社会效益起着最后的、决定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二)充分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重点宣传人民政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履职成果。</p><p class="ql-block"> (三)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与改革、稳定、发展息息相关的人事物做好史料征集工作。譬如开展党政领导及政协领导活动的文字、图片、音像、图册、出版物、讲话、指示、批示、题词等征集工作;开展建国以来重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或与政协有联系的文稿、年鉴、图书、刊物、老照片、音像资料及其它实物等征集工作;开展政协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活动及知名民主人士工作的文献、著作、报告、提案、图片、音像资料、手稿、报刊、证章、电文、实物、字画、信函、日记等等。</p><p class="ql-block"> (四)建好文史馆,使之成为文化历史的资源宝库、人文教育交流的平台、历史研究场所。文史馆要在资料的征集、‌收藏、‌研究、‌展示、‌利用、‌交流上发挥作用。另外,通过建馆,旨在宣传和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其实践成果,‌人民政协的光辉历程和历史贡献,‌以及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四、政协委员收集撰写文史资料应把好四关</p><p class="ql-block"> 《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的意见》强调,“严格把好政治关、导向关、史实关、文字关,不断提高质量”。文史资料撰写作为文史工作的基础,要严格把好“四关”。</p><p class="ql-block"> (一)把好政治关。</p><p class="ql-block"> 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讲政治始终是第一位要求,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文史资料撰写处于文史工作的基础地位,要坚持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的定位,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文史资料撰写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循法律法规,在涉及敏感政治事件以及民族、宗教、涉外等方面尤要注意,拟发表的文史资料还要充分考虑政治影响和社会效果。文史资料撰写要聚焦重要领域、重大事件和重要代表人物精心选题,确保其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和政协文史工作者(包括文史资料代笔整理人)要强化政治理论和政策法律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过硬的政治素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为文史资料撰写奠定政治基础。文史资料撰写要把好导向关政治导向是文史资料撰写的根本导向,要通过把好政治关确保文史资料撰写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p><p class="ql-block"> (二)把好质量关。</p><p class="ql-block"> 要把高质量的要求贯穿于文史资料撰写全过程,从选题、收集资料,到层次布局、遣词造句,再到选配图片、作者简介等各环节诸方面,都要遵照文史资料撰写的基本要求。发挥作用导向是文史资料撰写的效果导向。坚持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社会作用,是文史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要紧扣这四大作用的有效发挥撰写文史资料。文史资料撰写要实事求是,让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从某方面某角度客观反映过往的社会面貌、时代印痕和历史进程,从而发挥好文史资料的“存史”作用;要把亲历、亲见、亲闻中的经验体会记述下来,为加强和改进党政工作提供有益启示,从而发挥好文史资料的“资政”作用;要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骄人业绩,通过讲好亲历、亲见、亲闻故事表达出来,让文史资料成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增进全社会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从而发挥好文史资料的团结作用;要通过文史资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向上向好的正能量,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从而发挥好文史资料的育人作用。</p><p class="ql-block"> (三)把好史实关。 </p><p class="ql-block"> 文史资料是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界人士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述,是历史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了各界代表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由此可见,“三亲”性是文史资料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离开了“三亲”性,无论多么文采飞扬的文字材料,也称不上文史资料;“三亲”史料是第一手资料,而不是通过道听途说等方式获取的第二手甚至第三手资料。坚持“三亲”性、掌握足够的第一手资料,是文史资料撰写把好史实关的基础。史料内容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述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秉笔直书,做到不杜撰、不溢美、不贬损。文史资料撰写的过程是以第一人称忠实陈述亲历、亲见、亲闻的过程,要防止大段摘抄相关文献资料,弱化了文史资料的“三亲”性,有损文史工作的严肃性。文史资料是回忆录,而回忆难免有误差,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注重运用文献、档案、官网等渠道,核实史料中的时间、地点、姓名、身份、职务、名称等;积极主动与相关知情人深入反复交流,最大限度地把符合真相的重要史料反映出来。</p><p class="ql-block"> (四)把好文字关。 </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做到记述有序。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端、经过和结果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轴”。文史资料撰写就是遵循历史事件的“时间轴”由远及近忆记的过程,重点是把亲历亲见亲闻中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记述下来。一份文史资料如果记述了几个重大事件,就遵循各自的“时间轴”分别忆记,提炼出标题。其次力求具体翔实。为了供给更丰富更翔实的史料,重要的人和事尽量写得具体详尽一些。文史资料既是让当代人看的,也是让后来人看的,既是让本区域的人看的,也是让本区域外的人看的,因此,要以更长远更广阔的时空观来审视史料内容,需要注释的做好注释,把史实说明白,让读者阅起来无障碍。若有佐证史料内容的照片,嵌入相应位置并作出准确简洁的说明,尽量做到图文并茂。要力求准确无误。注意成语、专用名词、各种称谓的规范使用以及标点符号错误、错别字、病句、逻辑紊乱等问题,注意援引资料的权威性准确性。要力求朴实无华且具有可读性。文史资料不同于档案、碑刻等其他史料,要具有可读性,但逻辑通顺、言辞达意、文风朴实是撰写文史资料的基本要求,不可使用文艺作品的创作手法,“不要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笔”。</p><p class="ql-block">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以及文史资料代笔整理人要强化“把关”自觉,把好政治关、导向关、史实关、文字关,撰写出高质量的文史资料,更好发挥文史资料的积极作用,夯实文史工作基础,从而推动文史工作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  五、文史资料征集撰写实践的几点体会</p><p class="ql-block"> 人大教科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精力,更多机会,更多要求去关注文史研究工作。尤其是一名教育战线老兵,内蒙古骑兵后代,内蒙古骑兵研究会的一员,昭乌达历史研究会的一员,独立六师研究会的一员,十几年来,我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文史研究上。我编写的近80万字著作《烽火昭乌达》已由政协和海南出版社出版。作为业余通讯员,我为区市两级文史刊物及大量媒体呈送了众多文史稿件。也为赤都文化馆的建立,阿旗烈士陵园展陈馆不日开馆等倾注大量心血。我有几点体会与委员们分享:</p><p class="ql-block"> (一)要从骨子里喜欢文史。俗话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征集并撰写文史,首先要爱上历史,投入研究中。要带着感情去征集材料,带着疑问去加工材料。</p><p class="ql-block"> (二)要从内心深处耐得住寂寞。不浮躁,不图名,不唯利。</p><p class="ql-block"> (三)要大量占有征集文史材料。政协委员任务是征集史料,任务量要比撰写超百倍。多看书,多调查,多走访,多研讨。志书、史书、专著、访谈等。如布设烈士陵园展馆,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内蒙古部分定义描述,要习热河史,学习兴安史,学习林西史、林东史、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史、阿旗史、四野史等,由烈士知烈士产生时代背景所处社会时代产生土壤。</p><p class="ql-block"> (四)揭示真相写出真实的文字才最有魅力。制造谎言轻而易举,揭示真相却比登天还难。但史料生命力贵在真实。在《烽火昭乌达》中,我写到了:天山保卫战与热北平叛的真相;走近郭俊卿关于郭富的真相;姚家段惨案的真相;凤凰山烈士陵园缺少三个烈士的真相等等。学会用别人研究成果揭示真相,用图示揭示真相等,在我要求下,有关专家画了许多图:解放战争形势图、天山保卫战形势图、乌兰夫前往王爷庙路线图、小喇嘛归还图等。</p><p class="ql-block"> (五)要熟炼地学会运用各种文体写史料。文体是为内容服务的,没有定法,可不拘泥一体,记叙、政论、说明灵活运用,综合利用,不必刻意而为之。平实、通俗、生动,引用尽量精练,有出处。标题、开头、中间、结尾都要统筹安排文字与精力,平淡无奇却令人回味。例:</p><p class="ql-block"> 1、通俗易懂:《热河巴林与三旗垦务》一文说开荒“蒙地各级王公贵族借机敛财的最有利时机。从热河省到基层札萨克,上下都需要运转,衙署均需银两。当时恰逢连年灾害,蒙地匪患不断,对地方而言,开了蒙荒,能报効(同效,意报恩而效力之意,后同)国家,能增加银两,昭乌达的王爷们多数当然愿意配合。这次官家放恳之前蒙地也有零星放垦,但都是私荒而非官办,所有权也在地方王公贵族手中,国库拿不到一分钱。这种私办,是偷偷摸摸搞的,也叫私垦,实际上违背清土地法的,是不允许的。巴林和三旗垦务局设立之前,内蒙古东部的王公贵族零零星星地开了,收入自然就谁卖地就归谁了。朝廷虽明令禁止,但利益诱人,却又屡禁不止。一者,荒地都在边远地区,山高皇帝远;再者,又都是零零星星的,官府很难控制,这大概也是朝廷加快放垦步伐的原因之一。此次大张旗鼓官办放垦一石二鸟,公私兼备,鱼与熊掌兼得,朝清与王爷、贝子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 2、倒叙述开头:《艰辛的东迁之路》一文开头“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乌兰浩特)成立,乌兰夫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哈丰阿当选为副主席,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正式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内蒙古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纪元、新阶段。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更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与先导。也就在“五•一”大会召开的三月前的这一天,即1947年2月1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乌兰夫率王再天、高布泽博、奎璧等40多位内蒙古党委机关、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机关和西蒙分会同志,从昭乌达盟林西县一一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所在地出发,踏上了去往兴安盟王爷庙的千里征程”。</p><p class="ql-block"> 3、抒情结尾:《风从草原掠过》文写道“朱德骑兵师诞生在西拉沐伦河畔,壮大在昭乌达盟人民群众心间。成立以来,他们在朱德精神鼓舞下,牢记使命,不怕牺牲,在热河大地,在茫茫沙漠,在北宁线上,在剿匪一线,纵横驰骋,挥刀跃马,在枪林弹雨前进,用汗水、鲜血、马刀、马枪和如雷贯耳般魂魄,谱写了一曲曲金戈铁马的英雄骑兵赞歌!今天,虽然他们的身影已渐去渐远,但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的光辉形象,却永远镌刻在了赤峰人民英雄热血丰碑上。风雨七十载,岁月催征行。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辉煌响亮的名字:朱德骑兵师!记住他们的快马,记住他们的飞刀,记住他们风一样掠过热北草原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4、引用诗词:《真正的无敌英雄》文“时光荏苒,流年似水,今年己是“真正的无敌英雄”徐汉林牺牲七十周年。,当我们再次盘桓在烈士陵园,再次驻足在纪念碑下,徐汉林烈士的故事历历在目,似在昨天!是啊,逝去的永远是无情的岁月,留下的依然是永不褪色的记忆,是日久弥深的膜拜,是崇高精神的发扬光大。今天,当我们说起汉林村,走在汉林路时,你是否会自然而然地,和一位英雄相系连?繁霜尽是枝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人民的解放与自由,是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有小康社会,今天你我有幸福生活,承载着的总是前辈们奋斗的汗水,血与火的战斗,甚至是鲜活生命的痛楚代价!徐汉林烈士的事迹感天动地,经久弥鲜;徐汉林烈士精神代代相传,薪火不断;他是共和国的砥柱中流,他是家乡人民心中不灭的记忆、永远的丰碑! 诗人郝珠江、陈东林《沁园春·深切缅怀徐汉林烈士》写道:义薄云天、忠肝赤胆、报国英雄。览忧民意气,丹心赤子,捐躯事业,壮志苍穹。彪炳千秋,荣登史册,辉耀神州卓越功。仰先烈,正魂腾碧汉,气贯长虹。家乡父老情浓。衷心敬、虔诚皆肃恭甚精神映日,铮铮铁骨,襟怀照海,浩浩雄风。岁月沧桑,家乡巨变,壮士魂归冰雪融。颇欣慰,喜春晖盛世,人寿年丰”。</p><p class="ql-block"> 5、说明式:《凤凰山殉难烈士纪念碑》:“凤凰山殉难烈士纪念碑,位于今扎鲁特旗白音塔拉苏木凤凰山村。1947年5月内蒙古政府成立前扎鲁特旗归昭乌达盟行政管辖,而白音塔拉努图克是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行政辖区的一部分,也是阿鲁科尔沁旗当时三区。凤凰山则是阿鲁科尔沁旗白音塔拉努图克凤凰山村的一个小山。1946年11月底,阿鲁科尔沁旗委警卫班公开叛变,家住三区即白音塔拉乃木葛根村的阿旗委警卫班班长魏明德率30多叛匪,在凤凰山村杀害了正在那里开展减租减息和征集战马工作的阿旗委工作团主任王世清及通讯员赵元,带领30多人逃到开鲁投靠了国民党李守信部。1947年2月底开鲁解放时我军将魏明德捉拿归案。年底魏明德与三十五团叛匪首领额勒登格在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査布嘎庙街东门外执行死刑。”</p><p class="ql-block"> 6、引述类:《再唱柴胡栏子悲歌》“参加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第一次党代会的冀东区党代表团由13人组成:团长(主任)为冀东区委常委、军区政治部主任李中权和冀东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苏林燕①。”一一(注①《热河革命史》《赤峰市志》《松山区志》《赤峰史》《中国共产党赤峰党史大事记》都讲苏林燕为代表团主仼,李中权为副主任。邓一民《热河革命史》云:“出席冀察热辽第一次党代会的冀东区代表团,在返回冀东途中,5月21日夜宿赤峰、围场边界的柴火栏子,突遭白金辉、于秀成匪队袭击,护送代表团的警备区骑兵连临阵逃跑,代表团的干部、战士30多人,与近千敌人展开浴血奋战,代表团副主任李中权,身负重伤,冲出重围;代表团主任、冀东区党委组织部长苏林燕,冀东行署财政厅长王克如,十五地委宣传部长冀光,15军分区副政委王平民,12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胡里光等22人英勇牺牲,蒙受了重大损失。”但李中权2001年著《征程轶事文集》却讲:“1990年赤峰党史办主任赵建国到北京访问程子华时,程说当时李中权是会议代表团团长,苏林燕是副团长。”李中权又说,李运昌在1990年给赤峰市郊区地方志办公室的回信中说:“来信收到有几点修改意见,第3页关于冀东代表团正副团长名字写错了,不叫主任,团长是李中权,副团长是苏林燕。”故本文只讲二人为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  宋代诗人辛弃疾《送湖南部曲》云:“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过去的事件中汲取教训,为现在和未来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学习历史,我们可更好地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预见未来,有效地参与社会决策。学习历史,在历史事件英烈人物身上,可庚续红色传统,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全社会公民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总之,历史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希望我今天的讲座能够抛砖引玉,走入你的心底一二,切实起到春风化雨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