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

张兆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赢在起跑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张兆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童话大王”郑渊洁针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说过:“如果是马拉松比赛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是的。马拉松比赛是一项长跑比赛,比的是耐力、体力和毅力,那些一开始就冲在前面的运动员很少自始至终地在前面,相反,大多数情况下到最后都“名落孙山”。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有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什么特长班了、速成班了,争先恐后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名目的学习班,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或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赶不上别人,“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他们抹杀孩子自然成长规律的理由。这郑渊洁大师的说法可谓一语中的,咱不去说高深的理论,单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刚参加工作那阵,听说某某老师的孩子是天生的奇才,两三岁就能熟背唐诗多少首,那个机灵劲,让人羡慕不已,但后来呢?上学后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而是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平平淡淡的,只考了个普通高中,如今在家为妇,根本看不出她小时候那般厉害。我的一个远亲戚,当年是为数不多的少年大学生,十二三岁就考上名牌大学,如今也工作平平,没见得有多大的能耐。当然,我不认为天下真没有奇才,有,但很少是故意培养出来的,尤其不像现在一窝蜂的那样,再说社会上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奇才。我们培养孩子,要注重自然规律,不考虑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采取急功近利甚至是“拔苗助长”的做法,受害的直接的就是你的孩子,从大的方面讲,当然最终还是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最近看过一则新闻,说中国的某些孩子把玩耍当成奢侈品,一周只有半个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我认为有点夸大,但也相信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类似现象,这令我们教育者悲哀,特别是热心教育的人,尤其感到“杞人忧天”。君不见,现在的孩子不光身体素质欠佳,心理素质跟不上发展,思想素质就更别提了!家长管不了,老师不敢管,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好习惯不多,坏习惯满身,没有正当的爱好,沉迷入网络,常常听见他们在私下像成人那样开玩笑,拿着撒谎当光荣事,没有感恩心理,把父母的关爱和别人的帮助看成是天经地义,……,真是呜呼哀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当然,我说的只是一种现象,但这种现象足以说明目前我们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甚至是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的确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有推脱不了的责任。这也牵扯到家长的素质和认识问题了,复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在谈到金融形势时认为,中国模式就好比一个医生,治理重症或绝症病人很管用,但要将这个病人调养好,让他长得身强体健却非其所长。同样拿到教育上,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否也存在类似情况,就像有人评价国内外教育,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好,美国的高等教育好,中国的基础教育加上美国的高等教育,就是完美的教育模式。我还真不敢苟同。美国的高等教育好,正因为是有他们的基础教育模式,中国的高等教育不理想,是否也与基础教育有关?这值得认真斟酌。我们的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忙,忙得令人感动,我们的教师也忙,忙得体弱多病,未老先衰。但是孩子呢?学生呢?九斤老太的唠叨言犹在耳,老师们常常感叹“一代不如一代”的背后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补记:童年的教育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家长来说,要弄明白,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特别是早期教育,“知识教育的提前入侵有可能造成儿童智力上的偏瘫”(上海叶澜教授语),为了孩子时时刻刻的光环,牺牲了孩子天真的童年,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势必会造成终生的遗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前几年网络上关于张一得的案例的确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都反思一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