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沂南

薛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再回沂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沂南我的老家,准确地说,是沂南县葛沟乡庙官庄村。在这里,我度过了懵懂、艰难却又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村位于沂河东岸,坐落在贫瘠、多石、少水的山岗上。由于人多地少,历来是当地闻名的贫困村。六十四年前1960年我八岁时,在叔叔的帮助下,我们全家惜别故土迁徙到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此后,1986年、1991年和1999年我曾怀着对故乡的眷恋,三次陪同妈妈、大姐、三姐、哥哥回过老家,1999年至今又过去25年,据说这些年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也勾起了我再次探访老家的强烈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恰巧住在上海的叔叔家的克建哥不久前给我通话,邀我一起回沂南看看,我十分高兴,欣然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与克建哥也有十几年未曾谋面了,十分想念,此次沂南之行也是期盼着兄弟相见、促膝畅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克建哥大我三岁,自幼生长在冰城哈尔滨,是老三届的六六届毕业生,1968年下乡,与我同是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的兵团战士。克建哥身材高大帅气,为人仗义豪爽,自幼爱好篮球,现在以75岁高龄,仍是上海市老年篮球队主力。哥离开兵团后,曾在阿联酋做国际贸易,其业务带动老家的父老乡亲共同发展致富。这次他和嫂子一路从黑河,随后辗转丹东、经大连、穿日照并于30日到达沂南。</span></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叔叔家的克建哥(左二)、克宝弟(右一)和我家大哥(左一)和我(右二)在哈尔滨合影。</p> <p class="ql-block">  收到克建哥的行程后,我立即订票,首先考虑的是乘飞机可能更快些。没想到飞机不仅价格高,时间却更长。接着看铁路,还好,时间不算长,只是需要在曲阜东转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曲阜换乘</p> <p class="ql-block">  7月30日,我乘高铁经曲阜换车先到临沂,入住铂尔曼酒店休息一晚,和哥约好第二天在沂南相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令临沂人自豪的滨河大道</p> <p class="ql-block">自酒店往远处看到的美丽的沂河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临沂地标之一的蓝天下的铂尔曼酒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侄子念斌</span></p><p class="ql-block"> 晚上约了二哥家侄子念斌和侄媳妇一起来酒店吃个便饭,聊聊家常。念斌是我叔伯二哥家老大,自幼酷爱读书,小时是学校的优等生,因二哥身体不好,家庭困难,不得不放弃学业,早早顶班做工,补贴家里。他曾做过多种工作,最后一次在化工厂,结果得了职业病不得不离职休息,还没来得及获得补偿,工厂就破产了。为了养家糊口,又租房开了一个小饭店,媳妇掌勺,侄子打下手。他们勤劳热心,赢得了周边的一些回头客。靠着这个小饭店,念斌夫妇把女儿养大成人,拉扯两个弟弟多年,并一直奉养身体不好的老母亲,直到老母亲高寿八十五岁,于耄耋之年驾鹤西去。日子刚刚宽松一些,侄子又在两年前得了脑梗,虽然治疗及时,但仍留有后遗症,好在孩子已经成人,便无生活负担。近期小饭店由于房东拆迁原因,已经关闭,夫妻俩也准备颐养天年了。</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侄子一年前给我写的一封信。可以看出,这一代人历尽坎坷,然而总是怀有愿景,并且为了亲人,为了孩子做出许多的无怨无悔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  约侄子念斌夫妇吃个便饭,最喜欢的是伴有五六种小菜的临沂煎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酒店大堂与侄子念斌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老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入住酒店后,克建哥电话告诉我,他的朋友老全会开车来接我一起到沂南相聚。第二天早上,老全来到酒店大堂等我,随后我们驱车往沂南县城开去。我仔细地打量着老全,他头发浓密,面色红润,身材匀称,看起来有60出头,精气神十足。问起他的年龄,他说已经75岁,我吃了一惊。一路老全讲起他的经历和与克建哥的交往。他年轻时聪明能干,得有机会进入国有供销部门,后升为中层干部和被任命为一把手。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与哈尔滨的叔叔婶婶有过往来,1993年克建哥在迪拜打开国外的大蒜市场,由此,老全领导的供销部门成为克建哥国内的主要大蒜供应商。他们合作六年,直到1999年市场不好了,才结束大蒜的出口业务。在此期间,他们没白没夜地收购大蒜,跑农户,监督港口的装卸等业务工序,事事不辞辛劳亲力亲为。他们所做的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国家换取外汇,所以称为共度艰辛的亲密战友毫不为过。如今,老全已退休多年,每月领着4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十分满足,但仍念念不忘当年与克建哥的大蒜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去往沂南路边两侧的绿树植被</p> <p class="ql-block">  进入沂南城区,见到的宽阔的城区大道和高耸的高楼大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总的招待</span></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我们到了与克建哥的相会地点—克建哥另一个朋友张总位于沂南县城中心的私人办公小院。小院占地三亩左右,内有停车场、办公楼、会客厅、厨房,进门左边是用于出租的三层酒店式公寓。</p><p class="ql-block"> 克建哥说,九十年代张总做外贸,他们一起不分昼夜地抢收出口大蒜,风雨同舟合作六年,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p><p class="ql-block"> 见了张总,似有面熟,慢慢才想起来,25年前我回老家时,克建哥曾安排张总接送我。张总也是70开外,言语不多,办事细致入微,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这也应该是张总多年做生意的信条吧。</p><p class="ql-block"> 进院后克建哥和嫂子从屋里走出来,兄弟相见,十分高兴,热烈拥抱,随后哥牵手拉我进入客厅。二十年不见,我们都不再年轻,可是增加了许多的阅历,我们坐下热烈地聊起来。</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克建哥从国际贸易转为在上海开拓东北物产市场,业务做的也是风生水起。如今业务交与朋友,现在是运动、养生、旅行、访友,生活丰富而惬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兄弟情之切切,右是克建哥</p> <p class="ql-block">  随后张总又请来了其他朋友,有薛家埠的薛尚基,沂南籍的著名作家卢念庆老师等。尚基虽然小我们十岁,却大我们二个辈分。尚基一直热心于编纂薛氏族谱。他说,薛氏族谱的最新一个版本已经完成,并送我和克建哥各一册。这个版本涵盖五万多人,前后花了33年,资金花费300余万才完成这一资料较为完备的惊世巨著。</p> <p class="ql-block">  历时33年、花费300余万巨资完成的一部涵盖五万余人族谱巨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族谱已由沂南县档案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沂南薛氏十五世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题词</p><p class="ql-block">蒙阴薛氏十五世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题词</p> <p class="ql-block">  卢念庆老师,笔名卢蒙,儒雅睿智,才识渊博,创作了数百万字的文章,展现原生态的沂蒙文化,与卢老师相识,十分荣幸。</p> <p class="ql-block">  卢老师送我上中下三部巨作《卢蒙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卢老师简介</p> <p class="ql-block">  克建哥在与卢老师讲述抗战时期叔叔带领八路军县大队打击日本汉奸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慢慢聊天,张总这边已经备好了丰富的地方特色的午餐。我打电话联系姥姥家表哥的孩子书畅过来认认表大爷我克建哥。</p><p class="ql-block"> 表侄书畅,其父我的表哥早年去世,表嫂一人拉扯儿女艰难度日,母亲在世时十分关心娘家这个孩子。如今的书畅长的高大威猛,从消防队退役后回村打拼,干过村长、工程项目经理,目前在一家大型公司做管理工作,儿女双全,生活美满。书畅接到电话后安排好工作,很快赶了过来。随后的三天,他一直开车陪同我们完成了整个旅程。</p> <p class="ql-block">  1986年第一次返乡时,给表侄书畅兄妹拍的照片,照片左边是书畅,右边是书畅的妹妹。</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书畅,早已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p> <p class="ql-block">在餐桌上,左起:张总夫人 卢蒙老师 全大哥 薛尚基 克建哥 嫂子 我</p> <p class="ql-block">左起:张总夫人 薛尚基 全大哥 克建哥 克建嫂子 我 书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去西安乐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三姨家住在我们村南边的西安乐村。妈妈和三姨是幼年时最好的姊妹,常常在一起嘻耍打闹,长大后又同年出嫁外村。三姨心灵手巧,性格温和,生活中却坚强刚毅,曾二次白发人送黑发人,都挺了过来。自1960年离开老家以后,我和妈妈回来过三次,每次都会来看望三姨。三姨会忙前忙后,把我当小孩子看待,早上还没起就把荷包蛋打好放床头上了。三表弟敬文从姨夫那里学到了做粉皮的手艺,他做的粉皮皮薄透明软韧,深受大家喜欢。每次来三姨家表弟都会给我装上两大包亲手做的粉皮。</span></p> <p class="ql-block">  1991年第二次回乡时,从罗寨用小车推着妈妈和儿子薛宁去西安乐看望三姨一家。弹指挥间过去了33年。</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91年和妈妈离开西安乐三姨家时,三姨全家送我们的热烈场面。伞下面是三姨。</p> <p class="ql-block">  思绪又拉回到眼前。转眼二十五年过去了,再回西安乐,心中充满感慨。书畅联系到表弟敬文,碰巧敬文在家,他十分高兴,等待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胡同左边是敬文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  敬文自己在家,弟媳在村里上班未回。进屋后敬文沏好茶,我们亲切地聊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敬文说三姨已经在2012年仙逝,享年97岁。最后三年,卧床不起,白天夜里全是敬文伺候。说起孩子,敬文满脸自豪。老大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有自己的事业,北京、上海都有住宅。老二在日照成家立业,生活美满幸福,不用操心。自己早已不再亲自动手制做粉皮,只是在村里给一些粉皮大户做技术顾问,闲不下来。</p><p class="ql-block"> 说到三姨,敬文说三姨抗战时期是做出贡献的。那时西安乐村是敌占区,八路军的区县干部常常带人躲在三姨家开会住宿。1941年日本人大扫荡期间,一八路军女干部躲在三姨家生孩子,没有奶吃,那时三姨刚刚生下二表哥,三姨撇下自己的孩子,哺乳八路军女干部的孩子46天。三姨一直想念他们母子,想着他们回来看看三姨和三姨一家。解放后曾捎信带给后来当上高干的这位八路母亲,不知为什么,他们一直没有来过。三姨在临终之前还一直在喃喃叨念着:“那孩子会来看我的,他会来的...... ”。 听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唉,人那,人那......。</p><p class="ql-block"> 喝完茶,敬文表弟执意留我们吃晚饭。因时间紧,还要赶到庙官庄去,和表弟只得告别。表弟又回身拿出两大捆粉皮,一定让我带着尝尝,兄弟之情实在难却。</p> <p class="ql-block">  表弟和我们聊起抗战时期三姨一家掩护八路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表弟在讲述抗战时期三姨红色母亲的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表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左:敬文表弟 中:克建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回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离开西安乐村,表侄书畅驱车上了公路,一路往北开往老家庙官庄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庙官庄过去一直是沂南有名的贫困村。1995年部队转业的李云龙当选书记,决心带领全村人彻底改变原有贫穷落后的面貌,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同时,受到政策的惠及,全村征地搬迁,后合并周边其他几个村形成官庄社区。</span></p> <p class="ql-block">  很难相信这就是原来有上千户居民的庙官庄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原村遗址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  离开原村遗址往前不远,来到搬迁后的新村村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先拍个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克建哥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通往村里的官庄大道</p> <p class="ql-block">  进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成排的城市人称之谓的“连排别墅”。两排房屋的间距达两车之宽。</p> <p class="ql-block">社区的最后一排是小高层公寓,年轻人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党领导一切,党的元素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在书畅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七叔家克礼三弟的家。这里恰巧碰到住在青岛不常回来的五弟、六弟,兄弟们相见自然十分高兴。克礼切开西瓜招待我们,这里的西瓜又大又甜。在这酷暑季节,吃西瓜确实是一丝凉意。</p><p class="ql-block"> 克礼的爷爷和我爷爷是兄弟俩,兄弟俩的儿子一起排行,这样克礼的父亲我叫七叔。七叔身材高大,性格温和,幼时上的私塾,后来在西安乐村学校当老师,我哥哥薛克亭就是七叔的学生。七叔一生与世无争,活到90多岁。克礼兄弟几个也是十分争气,或做保险,或做生意,孩子培养的个个优秀独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克建哥和六弟聊天</p> <p class="ql-block">在克礼家门前合个影,左起:六弟、克礼、克建哥、我、五弟</p> <p class="ql-block">  从克礼家出来,我们去看望村的李云龙书记、克字辈的克锦二哥、克栋哥,可能是天气太燥热,他们都在午睡,门没敲开,我们决定第二天下午再来看望。克礼兄弟执意留我们吃晚饭,因晚上已经安排去竹泉村旅游区参观,晚饭的事就改在第二天再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竹泉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竹泉村位于沂南县铜井镇,元朝时期叫做泉上庄,清朝乾隆期间改为竹泉村。这里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古村落。该村以“竹”、“泉”、“村”为主题打造了一个具有沂蒙特色的旅游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百闻不如一见。趁着傍晚时分,我们驱车一路赶往竹泉村景区。来到景区后,遗憾的是晚上表演的夜场取消了,我们只好下车在周边和景区门前转转。</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竹泉村景区门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彩斑斓的景色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平日景区内,姑娘们会表演传统节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克建哥和嫂子在通往景区的桥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  我和克建哥回忆一下儿时推磨的感觉,照片看我有点外行了。</p> <p class="ql-block">  原计划在竹泉村景区吃个便饭,由于没有晚场,我们决定还是回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游浮来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第二天上午,书畅安排我们游著名的浮来山景区。浮来山位于莒县城西六公里处,海拔298米高,处莒西平原尽头,扼莒县沂南两界,呈平地崛起之势,有水上浮来之感。</span></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头一次享受老年人的免票入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浮来山介绍</p> <p class="ql-block">  映入眼帘的是山上茂密的天然森林。</p> <p class="ql-block">  漫步来到上千年的天下第一银树下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名人题字</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恰逢几个老革命在这里游玩,我和克建哥愉快地和他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克建哥和嫂子在银杏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随后参观了刘勰故居。刘勰莒县大沈庄人,南朝梁时期的大臣,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后烧发明志出家,并圆寂于此地的定林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景区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书畅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克建哥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天气燥热难耐,虽意犹未尽,也只好早点回城休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次回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午在张总那里吃过午饭后稍事休息,我们决定第二次回村看望头天没有见到的几位老哥和村带头人李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们先去看望李书记。李书记是省人大代表,大忙人,不知是不是在家。我们轻轻地敲门,恰逢李书记在家。他打开大门,我们自我介绍后,他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坐下拉呱。李书记,大号李云龙,中等身材,面色红润,随和可亲。进屋后,李书记拿出西瓜招待我们,他则坐在小凳子上和我们聊天闲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李书记是1995年被选为党支部书记的。那时的庙官庄是沂蒙闻名的贫困村,村里道路坑洼不平,村民房子破旧不堪,村民的收入在温饱线以下。李书记决心发挥党支部的先锋作用,带领全村村民走集体化道路,彻底改变庙官庄的贫困面貌。经过29年的拼搏,全村整体搬迁后又并过来五个村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村里建成了成排的“联排别墅”,老年公寓,道路平整宽阔。土地则统一利用。村里有水果采摘园、饭店以及正在筹划中的工业园等。李书记说,老百姓要的就是衣食住行的好生活。听到李书记描绘的美好发展愿景,我们十分振奋和敬佩。看来一个村庄、一个地区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有一个好带头人。</span></p> <p class="ql-block">  李书记随和可亲,和我们聊起这几十年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谈起这几十年的奋斗历程,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与李书记合影,左起:克建嫂子 克建哥 我 李书记 书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克建哥 李书记 我</p> <p class="ql-block">  从李书记家出来,克礼又领我们去看望克字辈的已经八十二岁的克锦二哥。克锦哥学生时期是班里班长,在村里是优秀党员,如今身体健康,幸福地颐养天年。</p> <p class="ql-block">左起:表哥家外甥小钟 我 克锦二哥 克礼三弟 克建哥</p> <p class="ql-block">  从克锦二哥家出来,我们又一起去看望克栋哥。据我姐说,克栋哥小时学习成绩特别好,后因家庭困难一生未娶。如今年已80,享受村里的五保户待遇。克栋哥聊起自己的生活,说,政府每月给他900多元钱,花不了啊,现今的生活太好了。</p> <p class="ql-block">  在克栋哥这里,生活永远是美好的。</p> <p class="ql-block">  与克栋哥告别,他起身一定要送我们出门。</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克礼兄弟在饭店摆上大餐欢迎我们回到老家,来的还有大姑表哥家的外甥小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餐十分丰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兄弟情深,同根同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回姥姥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与克建哥分手后,第二天上午,书畅安排我到姥姥家罗寨村去看望姥姥家的亲人,给姥爷姥姥上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姥姥家同辈中年龄最大的是连营表哥家表嫂。表哥去世后,孩子们都出去了,现在表嫂就单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左边是表嫂家</p> <p class="ql-block">  进入表嫂家院子,大模样没变,进门见到表嫂熟悉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  表嫂身体健康,步履轻快,完全不像八旬老人,走起路来我都跟不上。在院内与表嫂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忆往事,这是1986年我和妈妈第一次回乡,给姥爷姥姥上坟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2011年,表侄们为我姥姥姥爷立了墓碑,完成了我母亲生前的遗愿。</p> <p class="ql-block">  我和表侄们给我姥爷姥姥烧纸上坟,妈妈在天有灵,一定会感到十分欣慰。</p> <p class="ql-block">  上过坟后表嫂家表侄在附近饭店订了二桌大餐,菜肴十分丰富。外面骄阳似火,屋内有空调,凉爽多了,大家这才相互问候和拉起家常。</p><p class="ql-block"> 说起罗寨姥姥老王家,这里足有十几户,家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表嫂家大侄友胜和二侄友宝,开着艺术品公司和家具公司。大侄孩子在县城的一家大公司工作,二侄的孩子在南昌军工学院上大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表侄订的丰富的大餐</p> <p class="ql-block">  年轻人就是未来。 与表嫂的两个孙子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家就坐,聊起天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另一桌年轻人居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今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p> <p class="ql-block">  在餐桌上,我们高兴地聊起家常和各自的生活。侄子们说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有几位60开外70出头的表侄告诉我,在他们村60以上的老人国家每人每月发160元养老钱。此外,按人头算,每人分到1.2亩地,每家差不多有5到8亩地,地都是自己管理,但都已经机械化了,年终每亩地大约能收入1200元左右,够花的。中青年时在外打工,如果没什么文化,五六十岁以后基本都是回村种地养老。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告诉我,下一代人都非常优秀。下一代有公务员、教师、博士生、企业家、公司高管等,都在城里安家落户置房,年轻一代是不再回农门了。</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里,引起我许多思索。有人说,现在的社会不再寒门出贵子。我姥姥家的情况是,正因为出身寒门,孩子们才懂事、努力、勤奋、好学,通过考学、做工,跳出农门,进人更加广阔的世界以求更大的发展。还有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家风正,孩子们就会正直,勤奋,善良,优秀。</p> <p class="ql-block">  瞧这一大家子!饭后在饭店门前与姥姥家的亲人们拍了全家福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告别老家回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吃过午饭,书畅开车送我到临沂北站乘高铁返回北京。三天的老家之旅结束了,故乡再见,亲人们再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