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向前的文学路

拾 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史向前是退休后从黑龙江垦区走出的作家,实属不易。他以扎实、勤奋、执着的拼搏精神,成功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实现了作家的梦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我是2021年在网上认识作家史向前的,开始阅读他的作品,因都在黑龙江农垦系统,有共同语言,慢慢地交流起来。其实,我并不会写作,是被他“拉下水”的,学着写点不成样的小文,让他斧正。后来我发现他平易近人,没有任何架子,那时候,他已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了,有时候还和我这个外行探讨一些词句。2022年我回黑龙江,为了在8510农场能和我见上一面,他延迟了回大连的日期,这位长我9岁的兄长让我受宠若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自从认识史向前后,他的作品我都会欣赏,感觉他的小说贴近生活而不炫耀,他的散文紧跟时代而不虚空,他从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成为一名作家,可见他的文学创作有着独特的一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史向前9岁那年随父母一家从辽宁到北大荒谋生,在鸡西市附近的8510农场安家落户。从小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贫困、饥荒的生活让他早早就懂得事理,上学的时候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读书,作文常被老师当做范文讲评。1968年在东海中学毕业后,就地在农场参加了工作。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他仍坚持读书看报做笔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努力得到了回报,1985年被任命为农场宣传部副部长,两年后任部长。新的工作难度是巨大的,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经常工作到深夜,苦练本领,顶住了层层压力,把这副重担扎实地挑在肩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退休后的史向前,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投入到热爱的写作生活中,用文字抒发情感,赞美时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作为一个业余文学创作者,史向前的文学创作集中表现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以及他所见所闻,以阳光、向上为主流,用正能量打造出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史向前退休后,离开他工作和生活了50多年的北大荒,但他没有忘记这里,他成长在这片土地上,更热爱这片土地。1959年他来到北大荒的那一年,正是农垦事业开拓年代,亲眼见到8510农场红星大楼的兴建和筚路蓝缕的历程,最终成为红星大楼的一名工作人员。2016年,他用感恩之心创作了散文《8510红星大楼》,让这座见证8510农场历史变革的红星大楼,一夜之间走出垦区,传遍天南地北,红星大楼,响彻广大的游子心中,从此,一座历史丰碑矗立起来。《农垦报》特约记者孙天茂写到:“百看不厌,千读不烦,红星大楼,永驻心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随后《8510农场十八年》《8510农场转业官兵与子女们》《8510农场参加抗美援朝的转业官兵》《8510农场在北大荒创造的第一》等纪实文学作品相继发表。作品囊括大量的珍贵的创业史料、人物纪实,为研究北大荒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这些作品更像一部闪烁着北大荒精神的史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史向前定居大连后,每次回到第二故乡,他都要到东山、发展小河、东海火车站等地走走看看,在他的眼里,这里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仿佛亘古荒原的风声在耳边响起,建设者们耕种挥镰的身影就在眼前,于是他笔下成文,推出《八十六年的东海火车站》、《东海火车站名缘自穆棱河》、《缘在东山脚下》等作品,让8510这片人杰地灵的宝地,凸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在大连,史向前常常步行游览不起眼的磨盘山、西尖山等地,被当地人送进耳中几句不成形的话,在他的心中已经成为完整、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故事了,创作出“喜柱与月儿”纯真动人的爱情故事《磨盘山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为了弄清老座山脚下凌水寺遗址的来龙去脉,他不辞辛苦,深入凌水河畔,数次去老座山,寻觅凌水寺的历史痕迹,走访村民,查阅资料,与老座山庙堂僧人沟通交友。为达到作品的真实,反复核实,最终创作出了《凌水寺前世今生香火梵音》的记述文稿,它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又是重要的史志资料,受到当地宗教人士的关注和认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善于观察是史向前下笔如神的法宝,一棵古树的年龄,泉边饮水的松鼠,路边的花草……都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在座山沟,他发现了被荒草枝条淹没60多年的小学校遗址,获取了当年小学校只有一名女教师的情况,创作出催人泪下的小说《教师妈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都说爱好写作是幸福和快乐的,但真要写出像样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史向前常常为了一段话苦思冥想,为了一个词反复查阅词典,经常拿出初稿让别人挑毛病找问题,也碰到过指责言论,但他都没气馁,坚持一字一句地斟酌,尽最大努力让作品达到最佳效果。在他的身上好像有一种使不完的力量,有时候连续一个星期,天天发作品。2021年史向前在长三角六城市游览10天,写出了6篇游记,不得不令人惊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2022年是史向前的本历年,他思绪万千,泪目的往事涌上心头,他伏案疾书,写了近40万字的(家史叙事)《房子的故事》,时跨200年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人的年龄一天天地老壮,但史向前的文学创作,却像雨露中的春苗,充满生机。在国家及省级报刊杂志、网络文学平台等媒体连续发表作品,并获得了许多荣誉,散文《宜居城市大连》征文获《大连晚报》一等奖;《阳台上的幸福》荣获《大连日报》《大连文化馆》征文佳作奖;2021年12月份,《参考消息》报社为其颁发了荣誉读者称号证书,他的感言文稿刊登在《参考消息》『读编互动』栏目上。先后成为大连市沙河口区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兴凯湖微生活》平台特约作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史向前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热心公益活动,身肩大有文园社区义务宣传员、学雷锋辅导员、大连高新区红枫五老报告员等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史向前从退休至今已经写出了近200万字的文学作品。近日,编辑成册的《8510红星大楼》《缘在东山脚下》两本文集,50多万字,捐赠给了农场文化馆,做为资料保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无瑕人品清如玉,不俗文章淡若仙。”作品能与飞速发展的时代合拍,共振步伐,就是成功的创作者,史向前做到了,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史向前正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阔步向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024年8月8日于北京</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向前两部文集成册之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值此作家史向前的《8510红星大楼》和《缘在东山脚下》两本文集成册问世之际,谨向他表示祝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这两部作品凝聚了向前大量心血、汗水和智慧;是他勤于动脑,志在耕耘的收获;是他持之以恒,奋发努力的结果。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两本文集是他多年笔耕路上辛勤付出的回报。爬格子,搞创作是一件苦差事,离不开毅力和勤奋,向前老骥伏枥、业精于勤的精神成就了他的创作成功,完成了上百万字的文稿,实现了多年夙愿,圆了作家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向前《楼》和《山》二书,素材取于东海发展地区,叙述了由红星大楼而派生的许多鲜活事例,讲解了东山角下发生的精彩纷呈故事。这楼这山8510人再熟悉不过,作者以楼、山为载体,挖掘出不少创作题材,写出了近百篇,50余万字的作品。这些文章构思严谨,创意新颖,可读性强,包含有散文、通讯(报告文学)、小说、故事、评论等体裁。有些内容读者耳熟能详,但也有鲜为人知的。特别是事关大楼的多篇文章,很是吸引广大读者眼球,农场人读过之后倍感亲切。这栋红星闪烁的大楼是八五一O人引以为荣的骄傲,是家乡人心中的天安门。《8510红星大楼》一书有几篇很有份量的文章,如《8510红星大楼》、《8510农场地域文化》,《8510农场十八年》、《8510农场在北大荒创造的第一》等作品一经推出,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读过这些文章,回眸了农场一段艰难创业历史,分享了农场曾经的辉煌成就,知晓了农场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缘在东山脚下》一书,围绕东山周边的村落的那事那人做文章,追根溯源讲述当地历史脉络,饶有兴趣地编织美丽的爰情传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因容易却艰辛”这句话的内涵揭示着事情的背后都蕴含着巨大的艰辛和努力,这在作家史向前身上得到了印证。作为读者,我佩服他勤奋创作的毅力,欣赏他孜孜不倦的精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不正是向前笔耕之路的写照吗?!二本书成册,百万字成文,史向前作家之称名符其实,实至名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邓国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2024年8月8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八五一〇农场场史的续写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在八五一〇农场的广袤土地上,有这样一位不平凡的人物,他以笔为锄,以墨为种,深耕在历史的土壤中,用文字续写着这片土地的辉煌与变迁。他,就是八五一〇农场场史的续写者——史向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史向前,一个名字就透露出对历史的执着与追求。他不仅是八五一〇农场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这段历史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他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着农场的每一个瞬间,用一颗热忱的心,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每一次脉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在史向前的笔下,八五一〇农场不再是简单的农田与建筑,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他记录下农场从荒芜到繁盛的历程,记录下一代代农垦人的辛勤与汗水,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的欢笑与泪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史向前的写作,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农场的四季更迭,春夏的生机盎然,秋冬的静谧深沉。他以深情的笔墨,勾勒出农垦人的精神面貌,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坚韧,对未来的憧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在史向前的笔下,八五一〇农场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他以文字为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农场与世界,让八五一〇农场的故事,被更多人所知,被更多人所铭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史向前,这位八五一〇农场场史的续写者,用他的笔,续写着这片土地的辉煌,用他的心,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灵魂。他的文字,如同一盏灯塔,照亮了八五一〇农场的历史,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孙宝林2024年8月20日于山东济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