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自驾行

原始人

去年的这个时候,有朋友来约去潮汕,但最终因为一些琐事没有成行,今年再来约的时候,就爽快达成了这次自驾行。总体的安排是南澳住二天,潮洲住一天,回程中间再住一天。 经过南澳大桥,就进入南澳岛,第一个打卡地当然是南澳大桥旁边的长山尾灯塔,灯塔位于长山尾码头,紧挨着启航广场,登岛后一眼便能瞧见。它通体红色,和码头的黄色,大桥的白色,海的蓝色,当然还有一个你,拼成一个五彩的打卡照。 田仔湾地质公园和钱澳湾灯塔因为车辆无放停放就直接略过,三囱崖灯塔是一个双子塔,整座灯塔建于峭壁之上,像两个粉色冰淇淋一般可爱,矗立于山海交界处。这座灯塔被当地人称为是“金交椅”,曾是南澳岛南北航道、潮州港、汕头港的助航标志。灯塔周边正在建设观景台,通往灯塔的路已中断,只能远远地打个卡。 蛴仔澎风车作为“亚洲第一岛屿风电场”,当沿着小路寻着风车登上高处,看到青山碧海相融,勾勒出一幅绝美画卷,据说42号风车是最佳的位置,奈何天气太热,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还没有找到,最后还放弃去找那个风车,但能够看到风车和灯塔同框也感觉这山路也就值了,下次应该在车站扫个电瓶车上来打卡。 北回归线广场上建有一座名为「自然之门」的标志塔,这里被誉为是“太阳转身的地方”。每年夏至正午,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将穿过“自然之门”,上演立杆不见影的场景。 广场边上就是青澳湾,一个看日出的上好地,但这几天早晨天都是灰灰的,早上看下窗外,就直接继续睡觉。倒是晚上的海滩上,放几个烟花,光个脚优闲地漫步,踏着白浪,喝一杯当地的炒冰,吹着海风,才是真的写意。 金银岛据说是明朝海盗吴平藏金藏银的地方,吴平死后所埋金银迄今还没有人找到。金银藏在哪里?当地流传有一句谚语,“潮涨淹唔着,潮退淹三尺”。这句话潮汕话的意思是:涨潮的时候水浸不到,潮退了倒被水淹三尺。有人推测,这该是有淡水的地方。岛上哪有淡水来淹?所以金银财宝埋藏在哪里,仍然是个千古之谜。 岛上大石相叠,曲径通幽,石洞穿插,形态各异,以这个石洞作为框,拍的照片居然很出片,于是不亦乐乎,找不同的岩石背景来拍照,看来这个6元钱门票的小岛还真的来的值得。 走马埔村,电影“四海”的拍摄地,路边草坪有颗孤独的网红树,海面有一排排彩色的浮瓶,都是渔民养殖的生蚝,小渔船穿行在其间,波光鳞鳞之中,风景异常美丽。上次来的时候还是草坪,但现在已经做了个观景平台,那棵树也做在平台中,瞬间感觉那美感都被破坏了。 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也是冲着打卡这个北回归线的地标来的,但它的亮点其实在这大尖山,大尖山海拔588.1米,有汕头第一峰之称,不单有各种植物,还可以在山顶看云舒云舒雾浓,指点各种山海景观,感受那种南澳大桥、县城全貌、海山五屿、南澳渔场、成片相思树等尽收眼底的豪迈。但这次山顶的雾实在有点大,只有一点点登顶的成就感。<br> 南澳的生活是慢生活的二天,除了环岛一周,其余时间就是呆在房间里,买来菜自己烧着吃,在这里,静静等一场海的日出或日落,忘掉时间去听潮起潮落。只是留下些遗憾,没有见到上次那红满天气晚霞,只见到白茫茫一片的早晨。 第三天,直奔汕头邮政总局大楼,邮政大楼也叫“安平邮局”,是汕头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也是全国首批25个邮政局之一。与广州邮政博物馆一起成为广东省邮政系统中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 邮局人气很旺,除了保留邮局的原貌,里面还提供邮票,明信片,首日封,加盖邮戳等服务,生意很不错,我们也都在那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看来还是要会经营啊。 汕头老城并不大,打卡点也不多,以至于象汕头旅馆之类的仅仅因为汕头二个字也成为网红打卡点。 我没有去博物馆和小公园,却是喜欢去那没有改造的老城,老城很旧,看得到很多棚户区,也能看到很多标着危房的地方,很多房子屋顶都长着树,这个应该是榕树寄生在房屋的墙上,然后和墙连在一起,确实是一种特色,也更加诠释老城的韵味。但我却有点心惊,这要是台风登陆时,该是有多恐惧。 汕头只玩了上午半天就转到潮州,第一个点就是开元寺,全寺内分四进,分别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有廊厅,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住持厅等。 作为全国仅存的四大开元寺之一,寺风淳朴,仍存有大量文物,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四座石经幢,由石雕构件迭砌而成,乃开元寺始建时所造,已历一千二百馀年,虽石表严重剥蚀、图象斑驳,但其线条明快、手法凝炼的雕刻如力士、覆莲、双龙夺宝等图案以及《准提咒》、《尊胜咒》及梵文尚隐约可见,不愧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而今,除了保留这些传承的元素外,古寺还有一些缘来开元的盲盒猜手串等可参与的项目,可以用你的人形拼合成一个开字,这些大大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 开元寺边上,就是牌坊一条街,这些牌坊建筑形态各异,有歇山顶、重檐歇山顶、单檐硬山顶等不同风格。不管是从这些牌坊的规模、形制,这是风格、品级等均堪称牌坊之冠。坊之多而知风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与巷俱以多为贵,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贵。据记载昔日长仅1.6公里的繁华太平路上,就有43座牌坊依次毗鳞,平均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现今虽只修复22座,但也已是全国绝无仅有的石坊林、牌坊街了。 再往前走就是颐园,这为了纪念饶宗颐先生,为了更好传承潮汕文化而建设的一座学术馆,饶宗颐先生是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艺术系伟伦讲座教授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顾问,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名誉教授。和国学大师季羡林有南饶北季的说法,千年的广济桥才得以恢复真身也是有先生的一份功劳。 再上去就是下水门,原是作为引韩江水入城的水利设施,后来作为进出府城的人行门,而这里的商铺又多是与民生相关,因此非常热闹,于是老辈人赞赏某处、某事很闹热,常常说“热过下水门”。 沿着古城墙走,就到了广济门,原来环城开有上水、竹木,广济、下水、安定、南、北等七个门,古府城墙于宋代已成规模,保存城门四座,即上水门、竹木门、广济门、下水门,并建有城楼.尤以广济门城楼最为壮丽。城楼面临韩江,直对湘子桥,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别有一番景致,有“东楼观潮”之胜。 最有名气的应该就是这个广济桥了,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就是广济桥的风貌。广济桥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著名古桥,曾被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泰佛殿在江的对面,泰佛殿门额"开元寺泰佛殿"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寺院虽然不大,但极富泰国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顶装鱼鳞瓦、封檐板装向上的黄色图形,柱头翘角是龙凤呈祥之意,山墙的装饰、门窗的顶尖形集中了泰国古代的造型艺术,充分体现了雄奇、精巧的异国情调,可以足不出国就能领略异国风。 如果说南澳岛我们实现了海鲜自由的话,那潮汕就是实现了牛肉的自由,潮汕对牛肉考究体现在时间控制上,牛宰杀后3个半小时到4个小时上餐桌是最合适的,就像陈年的红酒,是需要醒酒。开瓶即喝不行,醒太久也不行。潮汕牛肉的考究还体现在刀工上,要想获得最好的口味,需要将牛肉分类、去筋、去膜。再按照不同部位切片,不同部位厚薄切法也不一样,传说中“秒牛”下刀时要和牛肉的纹理呈90°,切得厚薄均一。刀工要达到下锅不超过10秒必熟的程度。这就非常考究师傅的刀工,手起刀落起落间是沉稳与妥帖。潮汕对牛肉的挑剔在这对牛肉不同部位的分类最能体现。“庖丁解牛,出肉量仅为37%”意思是一头牛能用于牛肉火锅的部位不超过3成,加上能打成肉丸的,也就大概在5-6成左右。最好的肉的位置在脖子、背脊、其次在肩胛、腹心再次之是臀部。其中脖子位置中最好的一小块肉称为脖仁,背脊则称为吊龙及吊龙伴,肩胛肉为匙肉,腹心带油花称为肥胼,臀部则称为嫩肉。还有一些非常规的部位,如胸口油、牛舌等也堪称经典。潮汕对牛肉还非常讲究涮的顺序:从瘦到肥的。并且必须是等所有鲜牛肉涮完才能下其他的食材,这样汤底才会保持清爽、鲜甜的口感。 <p class="ql-block">  游完了泰佛殿,我们就完成了潮汕之行,回程因为路程较远就考虑去霞浦中转一晚,晚上看东壁日落,大概是季节原因吧,光影栈道上看不到落日,太阳比原来更靠近栈道一侧的山体,来的人也比原来少很多,看来这个地方还是有些选错了。</p> 第二天一早,还是不死心,起个早去花竹,距离1公里多的地方就开始堵车了,于是下车步行,但天气一如继往的不给力,再次没有看到最美的日出,汽车也亮出了警示灯,再没有心思去报德寺看风景,直接驱车回家。 总体来说,这次行程没有特别好的天气,也就没有特别的亮点,游程还是相对轻松,吃喝安排还是到位,每位成员不同程度增重几斤,感觉最好的是在外面看本地人每天发40度以上的朋友圈,那才是夏天中最凉快的感觉。感觉这几次的高温都被我完美避过了,看来还是要多多出来,期待下一次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