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写给王菊梅先生的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b>敬爱的王菊梅老师——河南省原副省长,您离开我们一晃快一年了。</b></p><p class="ql-block"><b> 我经常怀念您! </b></p><p class="ql-block"><b> 您是大好人!</b></p><p class="ql-block"><b> 您是好官员!</b></p><p class="ql-block"><b> 您是好诗人!</b></p><p class="ql-block"><b> 您是好大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您生前,与我一起学习、探讨中华诗词。</b></p><p class="ql-block"><b> 您最后一次住医院治疗前,嘱托我为您的诗词著作写序言。</b></p><p class="ql-block"><b> 您在医院,忍着巨大的病痛,以极大的毅力写出了后记。</b></p><p class="ql-block"><b> 遗憾的是,您生前没有看到您的著作付梓出版。</b></p><p class="ql-block"><b> 您的儿女能做到的,就是在安葬您时,把您的著作放进您的墓地。</b></p><p class="ql-block"><b> 您的精神千古!著作千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谨以此篇</b></p><p class="ql-block"><b> 对您寄予深深的哀思,</b></p><p class="ql-block"><b> 永久的怀念!</b></p><p class="ql-block"> 一介布衣 牛蕴</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9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王菊梅简介</b></p><p class="ql-block"> 王菊梅(1949年1月-2023年9月),女,汉族,河南长葛人,曾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共河南省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王菊梅诗文选》序及后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菊香梅韵 大爱无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代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牛 蕴</p><p class="ql-block"> 本书是王菊梅先生的一部诗文选,收录诗词作品260首,散文作品5篇。作品从1973年至2023年5月,时间跨度半个世纪。</p><p class="ql-block"> 人品即诗品。菊梅先生在《菊花》《梅》两首诗中,所歌咏的一身正气,不媚俗趋炎,不追名逐利,独绽芬芳,就是菊梅的精神品质;所描摹的冰清玉洁,清风两袖,来也菊韵、去也梅香,就是菊梅的秉性风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仁心大爱凝诗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菊梅先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诗作由心而发。在她的作品中,有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的热情赞扬,有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振奋高歌,有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深情期许,有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振奋喜悦,更有对人员群众的无限深情。她在2008年赴汶川看望河南援川人员时写的《援川天使》,2003年非典疫情时写的《访农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写的《见产假医生·请赴疫区报道即吟》,以及《遇日喀则筑路人》《诉衷情·仰环卫工人》等诗词中,都充满着对民生疾苦的牵挂,对人民群众、对基层劳动者的尊崇,仁心大爱,直撼心灵。</p><p class="ql-block"> 心怀大爱之人,必然是有血有肉立体的人。王菊梅先生有长辈,有亲人,有家庭,有子女,有后代,也有普通人的儿女情长,也有自己的私人情愫。</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忌日,她“愧心欠父千壶酒,跪拜升觞泪浸声” (《父忌日》); 母亲病故后,她为自己公务繁忙不能服侍病母而心怀愧疚:“母亲卧榻吾何在?忠孝难兼百事稠。”(《饮痛》)母亲百日忌日,她因工作未能奔祭,只能在心底默默哀悼:“百日事繁难尽孝,慈亲长悼意凄凄。”(《母亲百日祭未回》)父母去世多年,清明扫墓时,她跪拜父母,寄托缅怀之情:“屈膝只有滴滴泪,举首含悲柳送青。”(《清明扫墓》)</p><p class="ql-block"> 去乡下看望八旬的老姐,“相挽笑,万千滋味盈怀抱”(《渔家傲·看望老姐》);女儿晋级,她高兴地写诗记之:“喜鹊穿枝又探窗,……榜上小丫新列张”(《女儿晋级》);孙辈到外地求学,她高兴地写诗鼓励:“树大定能参碧宇,事微勿忘取前筹”,最后不忘交待一句:“常怀家国亲情在,得空传书适意稠”《赠孙儿求学》),舐犊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先生是立体的。国事上,她是领导干部,担纲挂帅,为民操劳;家庭中,她是贤妻良母,是女儿,是母亲,是长辈,是手足,有天伦之乐,有家庭美满,有骨肉深情……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个生命统一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归老潜心雕佳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3年春天,王菊梅先生即将退休。她填了一首词《鹧鸪天·退休》,小结自己的大半生,并为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作了“文章今日终觉陋,春暖还乡握笔添”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先生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作文经常被作为优秀范文在班上宣读、张贴。她爱写散文,虽政务缠身,也时有优美的散文从笔下潺潺流出。她爱写诗词,许多早期的诗词遗失了,她保存的自己写得最早的一首诗,是1973年秋《送叔父回陇东崇信》。工作中,时有状物抒情、借景言志的诗词作品存于书夹。“告老还乡”后,她回想起自小喜爱的文学,对过去公务缠身、时有中段,特别是无暇研究诗词格律深感遗憾。现在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她要再度拿起文学的笔,更下决心突破格律这一关。由此机缘,在时任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尹宏隽同志的推荐下,我认识了先生。屈指算来,距今十年有余了。</p><p class="ql-block"> 先生位高年长,与她讨论学习格律诗词,我开始是有所顾虑的,指出问题时总是小心翼翼,甚至拐着弯说。先生看出我的顾虑,诚恳地说: “牛老师,不要把我当成什么领导,退休了,就是一介平民,说问题不用先行铺垫拐弯抹角,那样太浪费时间,就请您单刀直入说最好。”自此,我和她研讨问题时不再迂回,也逐渐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学习过程中,先生与其他学员一样,听我的网络诗词格律教学课,听我所作的公益性诗词写作讲座,参加网上诗词学习培训,和其他学员一样签到、做作业,在微信上讨论诗词,先生要么称我“牛老师”,要么称我“您”,一贯如此。我劝她不要如此客气,她直言道: “尊师应该!”</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我对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先生与我一起学习探讨诗词格律的话。倒是有一次她出面做东宴请河南诗词学会几位主要领导和驻会工作人员时,主动对大家说“我拜牛蕴副会长为师,学习诗词写作! ” 我非常感动,只能说: “本人浅陋,岂敢岂敢,一起探讨诗词写作而已。”</p><p class="ql-block"> 平心而论,我对先生只是在格律入门上起了一点引导作用。很快过了格律关后,她突飞猛进,写的诗词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多有奇篇,经常令我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 她学习的刻苦程度,不输年轻人。学习入声字是学旧韵的重点,也是难点。她戴着老花镜,逐字查工具书,总结学习入声字规律,完成布置的作业。学习结束时,她的入声字知识学得最扎实,应用最准确。她的《习入声字》诗,正是她刻苦学习的写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习入声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炎炎夏日晚来风,玉立清荷月色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亭下轻吟入声字,逸神抬望七星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休的生活是安逸的、惬意的,先生像多数老年人一样,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她偶尔也会约好友水塘垂钓、喝茶聚会、出外旅游,但做得最多、用心最专,并当作最大乐趣的,还是学诗写诗,即便外出度假,也不忘带上诗词工具书。2023年2月,她专门写的三首诗《偶发》《静享北龙湖》《漫步熊耳河畔》,“夕照桑榆韵律痴”“朗光诗韵客清心”“捧书老者醉诗行”,真切地展现了她对韵律(诗词)的酷爱。</p><p class="ql-block"> 在先生的眼里,日月星辰、花草虫鱼、绿柳碧水、人们活动都是诗,她的眼前脑海皆是诗,她生活在诗的世界,享受着诗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格高味厚诗律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菊梅先生多地任职,明大道,知民意,入世深,感悟多。这些难得的经历与文学修养相得益彰,在思想性、艺术性上成就了她的诗词散文。</p><p class="ql-block"> 她的作品,情真、味厚、格高。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无故弄玄虚之态,有真情实感之魂。很多诗文,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很多语言,是心底涌出的佳构妙句。再加上本书体例是按照时序排列的,读起全篇,就像是一部编年史诗,一个心路历程,读者可借一斑而窥全豹,阅读她高洁的情怀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关于“情真”,我们在前面已作了不少欣赏,这里侧重从“格高”“味厚”两方面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 先说“格高”。陈善《扪虱新语》引林倅语:“诗有格有韵,故自不同。如渊明诗,是其格高,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句,乃其韵胜也。格高似梅花,韵胜似海棠花。”所谓格高,即指作品能引导读者进入一种高尚的境界。诗格取决于人格,好的诗词, 能反映作者高尚的人格和审美趣味。让我们来看她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干枝梅(新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裁冰剪雪笑迎风,玉透凝脂瓣蕊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莫憾绿云时未见,报春香暗世情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梅花为“先花后叶”,盛开之时除了枝就是花,没有一片叶子。故此,人们将这时的梅花爱称为“干枝梅” 。</p><p class="ql-block"> 前两句用拟人手法,集中表现干枝梅的形象和特点。首句写梅花顽强的战斗精神。“裁、剪、笑、迎”几个动词的准确运用,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冰雪、主动迎击的姿态,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次句则从形态上具体描写梅花,从形态和神韵上展现了梅花的高洁。</p><p class="ql-block"> 后两句既像梅花的心灵自白,又像诗人的议论。“不要遗憾此时绿叶还未吐出,梅花报春的暗香一直对世间情有独钟。”一下子把梅花的境界提升了层次,“干枝梅”敢为天下先的报春使者形象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本诗无论从主题提炼上、素材选取上,还是结构安排上,都非常精彩,格调高雅,堪称佳作!</p><p class="ql-block"> 咏物诗,是诗人咏物托志的重要渠道,要旨就是“格高”,历代仁人志士,都喜欢用咏物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胸怀、憎恶、理想。除《干枝梅外》,先生还写了许多咏物诗,咏物抒怀,托物言志。</p><p class="ql-block"> 她笔下的小草,开着洁白的小花,散布在野地里、田埂上,披云沐风,默默地装点大千世界,风云雷电不改初心。当遍地芬芳、百花竞艳时,它最欣慰、最开心(《卜算子·小草》) 。</p><p class="ql-block"> 她笔下的椰子树,沐浴着炙热的骄阳,扎根沙滩贫瘠的土壤,结出的是甜蜜的果汁(《椰树礼赞》)。</p><p class="ql-block"> 她的七律《壶口瀑布》,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宽博的胸怀,勇往直前,日夜兼程,为民造福,永求安澜。这种精神,不正是她内心深处所追求的吗?</p><p class="ql-block"> 再说“味厚”。《沧浪诗话》的作者严羽说:“诗有别趣。”也就是说,诗词不能说教,要有趣味。这趣味的概念似乎模糊难定,严羽喻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其实,抒情有情趣,状物有物趣,说理有理趣,诙谐有谐趣,都可称为诗趣,都可使读者在阅读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p><p class="ql-block"> 诗趣可以增强诗的可读性,一首趣味性很强的诗,能使人过目不忘,铭刻于心。请看她的《卜算子·春夜》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卜算子·春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词作适逢“两会”召开 </p><p class="ql-block"> 飞鸟渐无声,月照庐前杪。村野留童抱被眠,梦笑慈怀抱。 父母在何方?劳务云行峭。良策春来好解题,喜看花枝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词!本词起点高,诗味浓,意境美,构思奇巧。开篇营造了一个春天月夜景象:飞鸟栖息了,渐渐没了声音,月光照着房前的树梢。乡村的儿童抱着棉被进入梦乡,梦中微笑着,进入慈亲的怀抱。多么美好的画面,背后却是“只有在梦中才能与父母相见” 的悲苦离别,怎能不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何方?劳务云行峭。”原来父母都到外地务工去了。尤其是“云行峭”颇有深意,也符合儿童观察事物的特点,父母到很远的地方务工,留守孩童不可能知道具体地址,只能看着天上变幻不定的云彩,判断着父母的大体方位。“峭”,是如山般陡峭,云峰如山,它隔开了父母与孩童的联系——这座云峰,孩子是攀越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 词人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备感焦心,路在何方?末尾两句:“良策春来好解题,喜看花枝俏。”大巧大好!“良策”自然是“两会”代表们的建言献策,这些或有解开难题的方略,政府采纳了良策,会推动解决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问题,终将“喜看花枝俏”。</p><p class="ql-block"> 本词表现的是小细节,说的是大主题,小题材反映大课题。非高起点、高立意、高境界、大胸怀不能为之。</p><p class="ql-block"> 捎带说一句,这首词作也是写政治题材诗词的典范。若你去写“两会”诗词,怎么写?单纯写会场情况当然可以,但先生抓住“两会”代表议案一个点,独辟蹊径,开辟新的角度,为我们避免千篇一律地表现重大事件,创新了一个思路,树立了一个好的样板。</p><p class="ql-block"> 再请看先生的《回家》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回 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陌上梅枝竞放花,手携背负走娘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年茅舍不知处,绿树红楼嬉戏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是写回家的普通题材,却有新的角度,这是以小见大的典型。</p><p class="ql-block"> 首句写景,明快活泼;次句写人,鲜明生动,让读者不由得想起民歌《回娘家》,一雅一俗,异曲同工。此后,笔峰一转,设计了一个找不到娘家的情节,当年的简陋茅舍,现在变成了绿树红楼。本来变化就够大了,作者还嫌不够,又设计了嬉戏的儿童。静态的楼房树木,配上嬉戏的顽童,这个设计更别具匠心!画面一下子活起来了,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更显儿童的活泼可爱。全诗没有说一句乡亲们生活富裕安定,而祥和之状如在眼前。至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诧异、欣喜等,是如何找到娘家的,虽一句未说,但读者完全可以通过联想想象出来。到此戛然而止,造成了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 诗人对新时代的讴歌,充满了抒情色彩,但却并未干巴巴地发出议论,而是赋感情于形象之中,寓故事发展于情节之中。这是非常巧妙的,本诗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再看她的《卜算子·抗疫》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卜算子·抗疫 </b></p><p class="ql-block"> 疫袭百重愁,挂在斜阳树。月色情牵不寐人,探讯居家处。 玉女赴方舱,脉脉温情护。汗滴千千万万行,都汇丹心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生晚年的诗词,越写越精彩,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本词就是2022年11月4日吟就的难得的佳篇。</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出医护人员(玉女)奔赴方舱医院,家人牵挂、夜不能寐的场景,把读者带入一种意境中,感受到词人忧国忧民、盼望战胜疫情的真挚炽热的感情。尤其是首两句“疫袭百重愁,挂在斜阳树”,用通感修辞手法,把无形的愁绪形象化了,可以“挂”到树上;夕阳斜照、更添愁绪,更有意境。这种愁,是忧国忧民的愁,无关个人的“小我”之绪。真诗家语,大好!</p><p class="ql-block"> 再看她的一首绝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无奈(新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猪月夜竞兜风,结党越栏横路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速新城十里外,泊车成海尾灯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后作者加注:小猪句,2007年1月自西安返郑途中,见运输车没罩网,一群小猪在公路上乱窜。</p><p class="ql-block"> 出差途中,一次意外的小小插曲,一次无奈的经历,竟被她纳入诗中。前两句的“兜风”“”“结党”等词,巧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当时状况,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这就是谐趣。</p><p class="ql-block"> 最后说“诗律细”。杜甫有诗云:“晚节渐于诗律细”“新诗改罢自长吟”。也就是说,杜甫的后期诗歌创作,在声律、意象、情感等方面都更为讲究,不断精益求精。</p><p class="ql-block"> 先生早期诗词作品,信手拈来,不太注重格律。在刻苦学习熟练掌握了诗词格律以后,写诗填词总是千推万敲,为吟妥一字,反复斟酌,反复查找工具书,反复修改,直到自己完全满意为止,并以超强的毅力,对往期作品逐首按律修改,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她的后期诗作,既注重主题的提炼、意境的营造,词句的推敲、角度的新颖,又特别注意格律的准确、对仗的工整等诗词要素,有不少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p><p class="ql-block"> 最后谈谈她的散文。收入本书的散文有五篇。入篇读来,立刻被她真挚的感情、细致的观察、优美的笔触感染。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故乡、对英模有化不开的情愫,可以看到她对客观世界红尘生活有独到的视角,可以看出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如果不是从政,她完全可以是一位优秀的知名作家;即便是繁忙的政务,也没有耽误她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作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诗心长存成追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王菊梅先生最后的岁月里,诗词始终伴随着她,丰富着她对生命的理解,鼓励着她与疾病抗争。</p><p class="ql-block"> 我查了2023年我与先生的微信聊天记录: </p><p class="ql-block"> 3月27 日,讨论她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4月 3日,讨论她出版诗集的体例设计。</p><p class="ql-block"> 5月30日,她在朋友圈看到我去新乡县采风写的十几首诗词(其中有在新乡县刘庄采风的诗),特意在微信里留言:“牛老师,欣赏了您采访新乡县时赋的一组诗,很受教育。诗词充满了深情, ‘新村久伫思喷泉’一语使我泪泉涌,振精神,百倍怀念英模,怀念人民公仆。谢谢您的作品!王菊梅 2023年5月30日。 ”此时,她正在上海疗病,仍关注着故乡的劳模人物,关注着我写的组诗。</p><p class="ql-block"> 6月10日,她微信发来了她撰写的诗集的后记。</p><p class="ql-block"> 8月1日,为出书事宜向她打微信电话,未接,又接着两次打手机电话,仍未接。我心中已有不祥之兆!第二天,她的亲属打来电话,证实了我的猜测,来电说,她身体不好,不便接电话,有事可以通过亲属转达。</p><p class="ql-block"> 又过几天,我再次向她的亲属问候她的病情,亲属仍说她身体不太好,不适合接电话。至此,除了她亲属只言片语地转达她的意思外,我与先生联系彻底中断,微信上也再没有一行她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9月20日,我到安徽出差途中,接到她亲属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她已于当天去世的消息,简直如晴天霹雳!</p><p class="ql-block"> 先生逝世后, 她的亲属给我发来她生前保存在手机里的三首绝句——可以说是她的绝笔。我含着热泪读了这三首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病榻吟(三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其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浦江名盛久萦怀,沪上每临风驾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衣重力微今远望,浪花无语未帆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3年5月16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其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穿云钩月落西山,病痛并煎夜不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再世华佗疗痼疾,别坊破晓倚窗前。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3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其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蜃楼远眺浅涵烟,俯瞰绿荫江照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羸弱露台多慰藉,阵风约过可舒颜。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3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这三首诗原散见在她的手机里, “其一、其二、其三”是我后来编辑时加的。从诗里可以看出,此时的先生,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病痛并煎,夜不能眠。但她仍不想麻烦别人,怕人们牵挂。这是她的一贯作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只怕麻烦别人,宁可苛求自己。</p><p class="ql-block"> 2023年中秋节夜晚,我望着一轮皎月,写下《中秋月夜》一首,怀念王菊梅先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中秋月夜(新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桂魄一轮穿树明,姮娥疑照故人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风渠水波光闪,也觅高天那个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3年10月8日于郑东新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后 记</b></p><p class="ql-block"> 余从政数十年,浴沐党的阳光,走过平湖烟雨,跨过岁月山河,尝过百味人生,虽尽心尽力,于事干净,但为民效力多有不尽人意,深感驾驭命运的舵将是一生不懈的奋斗。</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在这素简的日子里,为守心字暖安放好生灵,余疏雨幽窗,静然读书,兴趣所致,习作诗赋。尽管才疏学浅,但愿将所为所见所感和生活中不经意的瞬间摄下,攒一段流年时光,留一份相随的爱,剪一寸风雨里漫生的绿意,藏一枝翠色的美,摘一朵小小的盛开。</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我爱诗而不懂诗,更不懂格律严谨的近体诗。所成之作,多失律出韵。遂急切地参加了河南诗词学会牛蕴同志举办的格律诗词网上培训班,继而眼界大开,方知深浅。但初始之作,似纤弱无力,索然寡味,常常低就。牛老师不弃拙陋,悉心辅导,特别使余惊殊的是他“一字千金”的修正,竟使一些诗句达到了别出新意、振起全篇的艺术魅力。在此深表敬意! </p><p class="ql-block"> 同时对支持余诗心守持的河南诗词学会的领导、方家,也表示诚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王菊梅2023年6月10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王菊梅先生著作后记手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