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中国最早的皇家祠堂

行影天涯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8日重游山西大同、太原,前两次来太原因为天气原因没有游览应县世界最高木塔及晋祠,这次从内蒙乌兰察布回家路过应县木塔及晋祠,这次计划上午游览应县木塔下午游览晋祠晚上入住晋祠附近宾馆,29日早上7点早餐后从大同开车前往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游览世界最高的木塔,中午十一点游览完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在应县吃完中午饭开车前往山西太原晋祠公园(晋祠博物馆),一路高速下午2点半左右到达晋祠公园东门停车场,晋祠公园是免费进园,晋祠博物馆门票80元,60岁以上凭身份证免费。</p><p class="ql-block">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晋水之源头,为晋国宗祠。它肇始于西周、孕育于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北宋、扩展于明清。</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还是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祠庙式古典园林。晋祠文化遗存丰厚,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时代序列完整、建筑类型齐全。</p><p class="ql-block"> 如宋代的金人台、圣母殿、鱼沼飞梁构架;金代的献殿;明代的水镜台、会仙桥、对越坊、钟鼓楼……晋祠之胜迹,始于祠堂布局,杂糅水系、亭台,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  晋祠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堪称我国历史文化的一座宝库。</p><p class="ql-block"> 晋祠宝物有三个三,一是三大国宝建筑:圣母殿(圣母殿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也是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鱼沼飞梁、献殿;二是晋祠三绝:难老泉、周柏唐槐、宋塑待女像;三是三块名匾:难老、对越、水镜台。</p><p class="ql-block"> 要是详细游览了解晋祠得一整天时间, 因为我们下午2点半左右才到,只能以中轴线为主要建筑及部分文物,按照游览顺序,先游中线:我们从晋祠大门进入,经过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最后到达圣母殿。圣母殿是晋祠的主建筑,建于宋代,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如果时间充足我再游北线和南线,北线从文昌宫开始,沿着北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虞祠、贞观宝翰、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等建筑。南线:从瀛胜楼起,经过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亭、水母楼,最后到达公输子祠。</p><p class="ql-block"> 在游览过程中,不妨留意一下晋祠内的各个小景点和历史遗迹,如难老泉、周柏等,这些被称为“晋祠三绝”的景点是晋祠的重要文物。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宋塑侍女像等艺术珍品,深入了解晋祠的历史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  晋祠公园紧邻晋阳大道,景区道路两侧前有太白亭和乐天亭,后有稻花榭和藕香榭。层层铺垫后,东门牌坊终于登场!东门牌坊始建于明代,为四柱三楼式建筑。1984年,从太原郝庄乡马庄迁于此,是公园广场和东大门外的主要建筑。正面牌匾“晋祠胜境”由山西省原书记李立功于1984年题写。背面匾额“唐晋斯原”,由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题写,意为古唐和晋国的历史起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晋祠公园大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三门五开间,中门匾额“晋祠”二字采用唐太宗御笔,中间红章“贞观之宝”;右书:御制御书,左书:贞观廿年正月廿六。</p><p class="ql-block"> 门前廊柱楹联:临汾川而降址;构仁智以栖神。</p><p class="ql-block"> 晋祠大门内侧的匾额:宗唐发轫。楹联:赫赫宗周明明哲辅诞灵降德承文继武;天地可极神威靡坠万代千龄芳猷永嗣。</p><p class="ql-block">传说唐太宗父子起兵太原,祷于叔虞,若平定天下,当以唐为号。这就是唐朝国号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一进晋祠大门,那一种说不出的美丽辉映的大花园,使我们惊喜愉悦,过于初时的期望。无以名之,只得叫它作花园。其实晋祠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对晋祠,梁思成、林徽因如此评价。</p><p class="ql-block">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在游览了晋祠之后如此感叹。 </p><p class="ql-block"> 晋祠之美,可以有无数种解读方式。沿中轴线往里走,百余座古香古色的殿宇、楼阁映入眼帘,仿佛打开了一道道历史的阀门,晋祠的历史、艺术之美也徐徐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中轴进入晋祠博物馆,经水镜台来到会仙桥,传说它原为一座精巧的木桥,后重新修建为石板路上桥,是古晋祠的露天剧场,百姓观看戏剧的场地。这座石拱桥,看似那般平淡无奇,在晋祠的辉煌壮美建筑群中,真是微不足道。但它却有一个响亮动人的名字叫会仙桥,而且有一个美丽神奇的传说,流传至今。传说明朝翰林院罗洪先与仙女相会,因其出言不逊惹恼仙女,仙女一怒之下将木桥焚毁。重建石桥,取名会仙桥。</p> <p class="ql-block">  跨过智伯渠上的会仙桥,就是金人台, 也称“莲花台”。台为方形,台中央建有一明代琉璃小阁。台四隅各立一尊高约2米的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金人台。</p> <p class="ql-block">  而晋祠的“三宝、三匾、三绝”,恰是这诗画中的点睛之笔,如同深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明珠,正等待有缘人去发现、去品鉴。</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宝:</p><p class="ql-block">一宝:圣母殿(宋代)</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坐落在飞梁以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左、右是善利泉和难老泉,它独居中轴线末端,冠于全祠。圣母殿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 (984 年),崇宁元年(1102 年)重修,是现存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从外观来看,大殿庄严古朴,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其建筑形制、规格和构筑方法,是我国宋代建筑中的典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通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近似方形。殿堂四周围廊,前廊深达两间,廊下异常宽阔,这种“付阶周匝”的做法,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p> <p class="ql-block">  在结构方面,殿堂梁架采用“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形式,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惟一符合《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形式的孤例。从建筑艺术角度,殿周柱子均向内倾,形成侧角,平柱至角柱逐渐升高,造成升起,致使屋檐曲线弧度显著,打破建筑轮廓僵直的格调,增强了建筑造型的艺术美和稳固力。殿顶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脊上饰各种动物走兽。</p> <p class="ql-block">  殿内的艺术装饰也极为精美,廊下高悬的楹联匾额,古香四溢。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此外,大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 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及工艺的精巧。殿内无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龛中圣母的威严,而且为设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二宝:鱼沼飞梁(宋代)</p><p class="ql-block"> 鱼沼飞梁处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所谓鱼沼,是晋水三泉之一。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其是方形,水中又多鱼,故名鱼沼。沼上架有十字形桥,古人本有“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说法,故曰“飞梁”。</p> <p class="ql-block">  其独特之处在于,东西桥面宽阔,是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沼中还立有34根小八角石柱,桥边缀勾栏。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梁,极为罕见。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到:“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具有极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三宝:献殿(金代)</p><p class="ql-block"> 献殿,是专门用于供奉祭品的场所,建于金大定八年 (1168年)。</p> <p class="ql-block">  从建筑构造来看,它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筑坚厚的槛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1995年按原式样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筑特点,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殿西月台上有一对铁狮,神态勇猛,造型生动。铸于北宋政和八年 (1118年),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铁铸狮子。</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匾:</p><p class="ql-block">一匾:水镜台</p><p class="ql-block"> 水镜台位于晋祠入大门后,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  “水镜”之名取自《汉书》名句“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寓意为人世间的善恶忠奸尽人皆知。此匾由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太原县晋祠旁边的南堡村人杨二酉所题,书体清秀,笔力遒劲,被誉为“秀丽之笔”,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建筑风格来看,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从其用途来说,这里是古代迎神赛社演戏的舞台,每逢节日或庙会等重大活动,这里就热闹非凡,上演各种精彩的戏曲表演。</p> <p class="ql-block">二匾:对越</p><p class="ql-block"> “对越”匾位于在晋祠的中轴线对越坊上。</p> <p class="ql-block">  “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对”为报答,“越”为宣扬,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对越”匾相传由太原县举人、书法家高应元所书,“对越”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宛如山岳嵯峨,棱角俏丽,被誉为“雄奇之笔”,同样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  对越坊造型优美,整体为四柱三门式,顶为单檐歇山式。这座坊与周围的建筑和景观相互映衬,彰显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也成为游客进入晋祠后一处重要的景观标志。</p> <p class="ql-block">三匾:难老</p><p class="ql-block"> “难老”匾位于晋祠圣母殿一侧难老泉亭。其长1.45米、宽0.7米。</p> <p class="ql-block">  此匾由傅山所题,是晋祠第一名匾,被誉为三大名匾中的“神奇之笔”。“难老”二字出自《诗经》中“永锡难老”(“锡”同“赐”),意味生生不息,青春永驻,其用笔苍劲洗炼,颇具神韵。傅山,山西太原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医学家、书画家,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傅山皆造诣颇深,有“清初第一书家”之誉。傅山先生晚年曾在晋祠云陶洞隐居一段时间,常与顾炎武、朱彝尊、阎若璩等友人密切交往,吟词作画,煮茶品茗,无不留下翠痕、笔迹。</p> <p class="ql-block">  难老泉亭本身也是一处极具特色的建筑,亭顶的构造精美,与周围的山水树木相融合,而“难老”匾则赋予了这里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美好长久的一种寄托。</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p><p class="ql-block">一绝:周柏</p><p class="ql-block"> 周柏位于晋祠圣母殿的北边。这棵柏树是北周时期种植的,作为一棵古代遗留的柏树,在山西太原当地人看来,它就是一种长生不老的象征,故而被列入晋祠三绝之中。</p> <p class="ql-block">  周柏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依然苍劲挺拔。它的树干粗壮,纹理扭曲盘旋,仿佛在诉说着漫长岁月中的故事。其形态奇特,有的枝干似龙盘曲,有的似凤飞舞。周柏见证了晋祠的历史变迁和时代更迭,与周边的古建筑、园林景观相互映衬,成为晋祠中一道独特而又厚重的风景。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古老岁月的敬仰和对悠久历史的缅怀。</p> <p class="ql-block">二绝:宋代彩塑侍女像</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内保存有宋代精美的彩塑。圣母殿宽七间,深六间。殿顶用黄绿色的琉璃瓦剪边。</p> <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圣母凤冠蟒袍,端坐在凤头椅上。侍女们姿态各异,手里都拿着侍奉的东西,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等,她们眉眼有神,姿态自然,塑工精美,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这些彩塑侍女像栩栩如生,从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到服饰细节等都刻画得极为细腻。每一尊彩塑仿佛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故事,有的侍女面容恬静,有的略带羞涩,有的则显得干练利落。其色彩也保存相对较好,在光线的映照下,更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感染力。这些彩塑不仅反映了宋代高超的雕塑技艺,也为研究宋代宫廷生活、服饰文化、礼仪制度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三绝:难老泉</p><p class="ql-block"> 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  难老泉泉水清澈见底,泉眼处不断有泉水汩汩涌出。周围环绕着葱郁的树木和古雅的建筑。在古代,难老泉不仅是晋祠的重要景观,也是当地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关于难老泉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为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其名字“难老”</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问题我们抓紧游览北线、南线部分古建筑及文物。</p> <p class="ql-block">  祠堂正中有王氏始祖太子晋塑像,四壁绘有《太子晋史画》二十四幅。祠堂门上高悬“子乔祠”匾额。</p> <p class="ql-block">  晋溪书院,又称“王家祠堂”,位于晋祠内,子乔祠是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等有机会再来太原,好好计划一下,在太原多住几天,再去晋祠公园(晋祠博物馆),详细了解晋祠每座建筑物、塑像、碑刻、铸造艺术,这可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座宝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