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月31日,陪同自上海返乡的老尚父子,和省话剧院的李哥,到山西博物院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恰逢暑假,博物院东门入口前排起长龙。馆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我们上午九点半入馆,下午四点多钟离开,顾不上用午餐,走马观花而过。老尚腿脚不便,坐着轮椅,他高大壮实的儿子晋如推着;李哥的声带,去年受了伤。如此爱表达、广闻博识、幽默风趣的他,竟不能说话,实在令人惋惜。我给他们做“讲解员”,简要介绍了山西的历史文化,及博物院内多件国宝文物。近六个半小时的解说,权当又过了把“导游”的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博物院对外展出的文物珍品众多——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丁村三棱大尖状器、峙峪石镞、彩绘龙盘,到商周时期的青铜龙形觥及众多炊具、礼器、酒器,晋国时期的晋候鸟尊、玉组佩、侯马盟书,赵简子墓出土的系列青铜精品、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的模与范,再到山西境内多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胡傅酒樽与温酒樽、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北齐娄睿墓壁画、虞弘墓汉白玉石椁、胡人吃饼骑驼俑,以及可与河北博物院长信宫灯媲美的雁鱼铜灯,以程哲碑为代表的历代佛教碑刻,大量精美的造像、雕塑,及以傅山真迹为代表的众多书画珍品,不胜枚举。(许多重要的青铜文物精品,已移至位于长风商务区的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博物院,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山西省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位于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的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博物院现有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共有藏品50余万件。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其中珍贵文物四万余件(组),包括一级文物2129件(组),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博物院主展馆一楼的两处展厅,为临时流动展览而设。如有时间,请移步到此,慢慢参观。山博的游览顺序,建议自二楼“文明摇篮”、“夏商踪迹”始,逐层向上游览。精品遍布各展厅,可根据个人爱好,择其亮点而观之。本人建议大家在欣赏这些国宝臻品文物后,着重参观具有山西特色的古建筑展厅——“土木华章”。个人认为,此展厅的策展,比安徽博物院和浙江博物院关于建筑的策展更为系统、考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0年从成都到太原,至2013年,期间多次到访山博。有时,甚至一周三次,每次一整天,呆在里面。细细的,一件文物、一件文物的过。参观、拍照,查找资料。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就下到一楼,取来寄存的包,喝了水继续观赏。常在某件文物前驻足良久,上下俯仰、徐徐绕行、凝视。不记得曾有多少回,恍惚间,彷佛正与此件臻品的设计者、匠师伫立于工坊。向他们拱手致敬、再三请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后,由于工作的原因,到山博的次数少了。每逢有新的展览,还是会抽时间去看一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博物院是我们了解这片伟大的土地——灿烂、悠久的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