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上人间~云丘山古村落研究》</p><p class="ql-block"> 序 </p><p class="ql-block"> 愚乃一介村夫,土生土长于斯,数十年躬耕陇亩,惟庄稼把式而已。老来无地可耕,无工可打,因偶然机会介入地域文化探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近年在乡间收集古碑文,常到空村,久不遇人,觅向导亦难得。</p><p class="ql-block"> 愚观今日多元文化并行,迫使农耕文化淡出历史。传统农民所剩无几,且在一天天老去;其后代悉皆外出谋生,背井离乡融入城市。乡村渐成空壳,村子寂寥萧索,路面长满蒿草,昔日炊烟袅袅、鸡鸣狗吠、童稚嘻戏、樵牧放歌的热闹景象一去不复返矣。</p><p class="ql-block"> 愚思古村落乃吾辈先祖繁衍生息之家园,曾为农耕时代乡村社会之主体,今没落而废弃,继而倾圮,最终不可避免走向泯灭。叹社会发展之迅速,惜千年古村风光不再。忧走出农门的苗裔们时日久远会忘记精神家园及生命之根。盼各界仁人能投入保护古村落之行列,使数千年农耕文明活化石,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而传承之。望有识之士能实地考察,发文呼吁,引世人之关注。</p><p class="ql-block"> 所幸,吾县云丘山风景区已对塔尔坡等古村落遵文物修复之原则,做可喜之尝试,已获初步成果。</p><p class="ql-block"> 所幸,有学者及媒体始意识到古村落文化之重要,积极研究,令人振奋。</p><p class="ql-block"> 所幸,山西师范大学博物馆馆长畅海桦教授以“山西临汾古村落研究”之课题,历数年之调研,撰写成《天上人间~云丘山古村落研究》专著,即将付梓。</p><p class="ql-block"> 结识畅海桦教授,幸得田建文先生介绍。田先生言畅教授做云丘山古村落文化课题,嘱愚予以协助。遂与畅教授建立联系,将吾县相关民俗文章推荐予他,并引见于相关学者。疫情期间愚去临汾,分享愚校注的县志。适学校封门,于校门外匆匆一会,旋即告别,我们的交往亦可谓淡如水矣。</p><p class="ql-block"> 今《云丘山古村落研究》一书完成,畅教授嘱愚作序,实令愚诧异不已。愚以位卑才疏辞之再三,终不获已。惶恐之余,深感于畅先生不随流俗、不以门户见、言辞恳切、盛情难却等情由,自觉有不可释然且不容已者,遂不揣固陋,忝充此任,而约略为之序。</p><p class="ql-block"> 畅教授从历史文化学者的角度,分析、阐述了云丘山自上古三代至今在文化融合中的作用与历史地位,以专业语言对云丘山的自然环境、古村落之形成、宗教祭祀文化之发展、祠庙建筑、民居建筑、民俗文化、民间传说等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剖析与解读。书中专列一章叙述“云丘山古村落保护开发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与对策。书中提到的“重构古村落文化自信与自觉”、发挥“四大传承主体(村民参与、政府保障、市场推动、社会发动)的作用”可谓见解独到,值得借鉴,对古村落的保护及文化传承工作,无疑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 该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溶知识与趣味性为一体,实为云丘山综合文化百科全书,且为乡宁历史文化、乡土文化教育再添一部好教材。建议地方文化工作者、广大村民和各级政府领导皆能认真一读,从中获益,做好古村落的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p><p class="ql-block"> 管窥蠡测之见,难免谬误,恳望作者、读者其鉴谅之。</p><p class="ql-block"> 愚作为一名乡宁子民、一名乡宁地域文化工作者,由衷地向畅海桦教授表示深深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在庚子蒲月下浣</p><p class="ql-block"> 读山老农王志祥于故鄂城</p><p class="ql-block"> (作者系乡宁地域文化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者与田建文教授参观师大博物馆举办的“汉字起源与发展”展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