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诞,山高水长。2024年是中山大学建校百年,物理学科适逢百年华诞。回溯中山大学物理学科百年的发展,将中大物理人的故事固化下来,重新呈现在年轻人面前,这是物理学院最近两年开展的主要工作之一。其中具体的工作,主要的主笔人就是王老师。王老师,学历史出身,曾经在美国居住,后来随先生杨教授回国工作,自己也舍弃了原来的历史专业,在单位做起了秘书的工作,曾任研究生培养秘书和党务秘书,同时兼任工会的一些工作,合唱团的组织者等。<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U2NjA3NTAzNQ==&hid=2&sn=e7bdf7b3c813bfe00287554979dd426f&scene=18#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王老师的空间</a><div><br>唯美的王老师<br>记得第1次见到王老师,冲口而出就问王老师唱歌可以吧,王老师矜持的说,我不会唱歌。但是那个时候,总是莫名其妙的感觉到王老师歌应该唱的不错。果然,一次学院的新年联欢会上,王老师的一首《崇拜》,让大家真真正正地崇拜起来。王老师做事一向严谨,而且唯美,每天都把自己打理的非常雅致、昂扬、向上,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每年的女工的三八节春游活动,大家都会拍一些美美的照片,学院的任何活动中也会拍一些合照或者是抓取一些精彩的瞬间。每当单位要汇报工作或者是整理故事的时候,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王老师。因为王老师总是认认真真的把每张照片都存好,而且备注好照片的来源和拍摄的时间地点。时光荏苒,一晃儿,王老师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工作20年了,这20年中,我们都体会到王老师的唯美和仔细。用“精致”一个词来形容王老师,诚不为过。<br>求实的王老师<br>也许是历史学科出身,也许源自于王老师本人的个性,王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无不体现着求实的特征,万事都要讲究一个真实,讲究一个实在、讲究实事求是。尤其是在院史故事整理的过程中。王老师对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不遗余力的去做搜寻佐证材料,泡图书馆、去学校档案馆、跑省档案馆、去拜访老先生。。。。。短短的三年时间,累积文字在百万量级。王老师经常说,要有佐证材料,要落实落细;一个学科经历一个世纪仍然蓬勃发展,都是过往的前辈的奋斗的结果,尽量不要疏漏。有人说,好的诗词要凝练千万吨语言矿石,修撰学科史又何尝不是?记得在寻找金属系回归物理系以及光学厂/系回归物理系的具体时间节点,王老师前前后后就经历了大概有10来天的时间到处去寻找各种的佐证材料,而这些又是在院学科史中不容忽视,不可以漏掉的一个环节。同事们半开玩笑地说,百年的学科史的文字都是被王老师把玩过的,有些可能都有包浆了。想想900多页的文稿,这是多大的工作量!而且,书稿二校的时候,王老师又想起,学校在物理学科有个多学院同质化建设、差异化发展的阶段,提醒学院注意行文中要涵盖珠海和深圳,体现物理学科与学校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特质和担当。<br>真实,是一位历史学人的重要品格,也是物理学人的发展基石,在求真的路上,王老师脚步坚定、掷地有声。<br>爱动真情的王老师<br>科学百年发展,史料丰富、复杂;同时,整理资料也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王老师访谈的老先生们都已经是耄耋之年,有些老先生身体也不是太好。每次王老师安排访谈,都充分考虑到老先生们的身体状况,有的时候访谈分成几天,或者是几次进行。然而,就算是这样,也免不了在这几年中,我们遇到一些老师与世长辞。记得采访张老师过后没多久,张老师由于身体原因离开了我们。当时,王老师正在参与讨论院史故事,噩耗传来,王老师整个人泪如雨下。可能是回想起采访的点点滴滴。一幕一幕,老先生们为学科奉献了一辈子,感性的王老师深深地陷入了一种难以描绘的情绪中。后来,王老师还专门为张老师写了一篇短文,才慢慢释怀(https://mp.weixin.qq.com/s/igz9MXdm9FriMzvyBmLk4A。)在修撰院史的过程中,王老师“收获”了好多忘年交,有些是学院的老先生,有些是上一代老先生的子女,这些忘年交有些在本地,有些在其他省份甚至在国外。他们都知道,中山大学物理学院院史整理有个王老师,很好人。<br>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做一个真实的、唯美的、又充满感情的物理历史人,不容易。王老师,是这样的人。愿健康、阳光、有思想的美女王老师一直如此。<br>作为修撰的执笔人,在文稿中,王老师不会为自己浪费一滴笔墨,因此,特别在此留下只言片语,以表感谢。<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