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行摄蒙黑辽冀津之六 璀璨明珠满洲里

XG

<p class="ql-block">  满洲里:在祖国版图上,被誉为鸡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东临新巴尔虎左旗,西接新巴尔虎右旗,南濒呼伦湖(达赉湖),北与俄罗斯联邦水陆接壤。    满洲里市是呼伦贝尔盟行政区内的一准地级市,它集口岸城市、能源城市、草原城市、旅游城市于一身,发展潜力极大;它居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处于对内对外两个市场辐射面的交汇点,具有不可取代的地缘优势。满洲里市东西长50公里,南北最宽34公里,呈不规则的狭长地带,全市总面积726.59平方公里。中俄边界满洲里管段全长101.1公里, 其中满洲里市辖区内的边境线长54公里(包括水界12.7公里)。现有耕地30195亩,保护地2930亩,天然草场87.45万亩,林地2930亩。满洲里市现有蒙、汉、回、朝鲜、鄂温克、达斡尔等19个民族,共计154,797万。满洲里市辖五个区,分别为市区、中俄互市贸易区、经济技术合作区、东湖区、扎赉诺尔矿区。    </p><p class="ql-block"> 1992年3月9日,满洲里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同年,内蒙古自治区赋予满洲里市自治区级经济管理权限,并实行计划单列。 满洲里市资源丰富,素有蓝、黑、绿三块宝石之称。蓝宝石是指境内面积为2300余平方公里的达赉湖(湖长93公里,宽41公里,周长447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唯一未被污染的湖泊。黑宝石是指黑褐色的扎赉诺尔大煤田,蕴藏丰富,储量超过百亿吨,位居我国北部煤炭之首。绿宝石是指辽阔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p><p class="ql-block"> 满洲里口岸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铁路年换装能力达500万吨。现在年过货量300万吨左右。公路年过货在50万吨左右。满洲里位于滨洲铁路终端,每周有一对国际列车经满洲里往返于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每天有四对旅客列车进出,分别发往呼伦贝尔所在地海拉尔和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哈尔滨。“301”国道横贯满洲里市区,并入全国公路网。   </p><p class="ql-block"> 满洲里市旅游资源业蓬勃发展。现已开通了对俄罗斯后贝加尔、红石、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旅游线路,年进出境旅游人数达7万多人次。满洲里市旅游包括游览国门、达赉湖、草原旅游等。满洲里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她凭借口岸和地缘优势,对外贸易形成了广交天下客商与满洲里共同开发利用口岸的大气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国门</b></p> <p class="ql-block">  满洲里第五代国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满洲里市西部中俄边境处设立的一座重要国门,它不仅是国家的象征,也是中俄贸易的重要通道。第五代国门于2008年建成,设计宏伟壮观,总长105米,高43.7米,宽46.6米,具有5905.51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这座国门的设计考虑到了中俄贸易的发展前景,预留了多条复线位置,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中俄贸易需求。国门下方有两条宽轨和一条准轨穿过,与俄罗斯铁路接轨,确保了国际铁路运输的顺畅进行。此外,国门景区还包括‌41号界碑、‌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和平之门主体雕塑、满洲里历史浮雕、‌红色旅游展厅、‌火车头广场等景点,是一个集教育、旅游、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p> <p class="ql-block">  满洲里的第一代国门:建于1902年左右,最初是由沙俄设立的木桩,作为两国铁路交界处的界限标志。这个木桩标志着第一代国门的诞生,上面写有俄文“萨拜喀尔省铁路交界”字样,位于现在的俄罗斯境内。这个木桩被视为第一代国门,尽管它并没有正式的建筑形式,但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  满洲里第二代国门:建于1920年,是苏联单方面建造的,位于现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车站对面、苏方边防总站院内,距离当时的中俄边境线约300米12。这座国门为木制拱形结构,面对中国方向以汉文书之“中苏门”12。这座“中苏门”见证了中国革命历程中许多特殊而光荣的瞬间,如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等中共早期领导人曾从这里出境,并带回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火种,然而,由于日晒雨淋和风剥,该门损坏严重,于1949年被苏联单方面拆除。</p> <p class="ql-block">  满洲里第三代国门:建于1968年,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苏两国共建的。它原本是一座横跨铁路的铁制“栈桥”,桥身的两侧各有一架铁梯,站在桥上可以俯视过境车辆。桥的正上方嵌有醒目的红色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体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氛围。‌</p> <p class="ql-block">  满洲里第四代国门:是1988年6月15日开始兴建,1989年6月25日竣工的,高12.8米,宽24.45米,设备更为完善。它由2000多块青灰色花岗岩石板镶嵌而成,国门上方悬挂着直径为1.8米的国徽,并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由于中俄两国货运量逐年增加,2007年,第四代国门被拆除,为第五代国门的建设让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满洲里陈年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 1900年4月西伯利亚铁路铺入中国黑龙江省西端的“霍尔津布拉克”地方,改称东清铁路(后称中东铁路)。工长、工程师卡西诺夫等130余人进驻这里。因为进入了中国的满洲(东北地区泛称),因而称这里为“满洲里亚”(俄语的发音),后来汉族人去掉了发音 很轻的尾音,作“满洲里”。随即俄国行商、马巡队、事务官等涌入,当年半地下的“地窖子”10间、天幕式蒙古包、平顶式蒙古包各10座已经搭成。其后近50家俄国铁路员工携家属移居至此。随着铁路车站的建设,以之为轴,道南、道北两片城区自然形成。1903年俄国方面做出城市规划,车站两侧街道均以长方形网格状分布。建城之初几乎所有建筑均为俄罗斯风格,错落有致,美不胜收。二十世纪最初十年,城市轮廓即已形成。博斯普路士大街(满洲里大街)基本定型。日俄战争期间人口一度达到40000人左右,俄罗斯人约有35000人。</p><p class="ql-block"> “满洲里陈年记忆”展墙,力图通过老城的风貌、风情两个单元来展示建国前那段远去和为人们所淡化了的历史,在追思怀古中增进对满洲里的了解,乃至热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满洲里城市建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 满洲里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俄蒙三国的文化元素。这个城市西邻蒙古国,北邻俄罗斯,因此街道上的广告牌都是中俄蒙三国语言,满大街都是俄式建筑,包括拜占庭式的穹窿顶、罗马的古典主义建筑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满洲里的建筑风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俄式建筑上,还包括了巴洛克式、哥特式、‌法国古典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等多种风格。这些建筑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文化上也体现了中俄文化的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此外,满洲里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建筑,如中东铁路建筑群中的车站水塔、中东铁路技工学校、沙俄监狱等,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满洲里作为中国最大陆路口岸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6月19日我们一行从内蒙海拉尔区出发前往满洲里活动,一天时间我们每到一处都让我们充满惊喜,满洲里美得让人心动,深深感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热情。</p><p class="ql-block"> 自驾的好处就是随心所欲,看到美景就停下来,按下快门,记录这些美好的瞬间。这一路上,我们不仅拍下了很多美丽的照片,还收获了满满的感慨和回忆。满洲里,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值得再去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XG</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佳能相机1DX3+24—70、R5+100—500</p><p class="ql-block">行摄团队:3车11人</p><p class="ql-block">场景:内蒙呼伦贝尔盟满洲里市</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06.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