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间息,浏览柏林 (二)

颜昌祚

<p class="ql-block">23日上午出发,开始旅游观光。路过“施特格利茨区市政厅”地铁站,</p> <p class="ql-block">先去柏林机场,了解有关退税的手续问题。</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尚早,公路上车子不多。</p> <p class="ql-block">快到机场了,迎面而来的是“柏林航空”(Air Berlin)和“阿提哈德航空”(Etihad Airways)的广告。“阿提哈德航空”是阿联酋的国家航空公司。</p> <p class="ql-block">办完事以后就去“蒂尔加滕公园”。途中经过“恩斯特-罗伊特-广场”(Ernst-Reuter-Platz)。</p> <p class="ql-block">沿“六月十七日大街”向东走。经过“夏洛滕堡桥”(Charlottenburg Bridge)。照片里面,桥头左边(北边)的廊柱建筑是“夏洛滕堡门”(Charlottenburger Tor)。</p> <p class="ql-block">桥头右边(南边)的廊柱建筑处,有“弗雷德里克一世”雕像(Skulptur Friedrich I)。</p> <p class="ql-block">这是“六月十七日大街”与“巴赫街”(Bach Str.)的立体交叉路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胜利纪念柱”(Siegessaule),是德国柏林的一座著名纪念性建筑。1864年为庆祝普鲁士在“普丹战争”中获胜而兴建,到1873年9月2日举行揭幕仪式时,普鲁士又在“普奥战争”(1866年)和“普法战争”(1870-1871年)中击败对手,给予纪念柱以新的含义。后来在德国统一战争中的胜利,又增加了胜利女神“维多利亚”的青铜雕像。胜利柱高67米,通体采用紫色花岗岩建造。</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以“胜利纪念柱”为背景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柱顶端立有胜利女神“维多利亚”的青铜雕像,雕像镀金,高8.3米,重35吨。</p> <p class="ql-block">柱顶上金光闪闪的胜利女神,头顶神鹰,背展双翼,左手持杖,右举花环,一付胜利者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前面是“蒂尔加滕公园”(Tiergarten Park)的中心点,也就是“胜利纪念柱”(英文. Victory Column)的所在之处。“蒂尔加滕公园”占地2.6平方公里,是德国第三大、柏林最大的公园。这里起初是普鲁士统治者的狩猎场所,现已对公众开放。园区内有茂密的森林,整洁的小径,适合野炊和闲游。</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三场战争的胜利,设计师将缴获的大炮熔化后,在柱身上加了三道箍,并镀了金,远远看去像孙悟空的金箍棒。</p> <p class="ql-block">这是“胜利纪念柱”的四方基座。基座上有一圈红色大理石柱环绕的圆形柱廊,还有青铜浮雕,玻璃马赛克,镀金的大炮以及边上建于1939年的四座门房。基座上有登顶通道,不过到柱顶的观光平台没有电梯,欲要登顶观景的话,需要爬285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基座柱廊里有一组马赛克彩画,是按照威廉一世的要求,由德国历史题材画家创作,由一家威尼斯公司制作成玻璃马赛克画,画的主题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和德国统一。</p> <p class="ql-block">在“胜利纪念柱”北边有一座“毛奇纪念碑”(Moltke Monument)。“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1800-1891年)是普鲁士著名的军事家、元帅。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在色当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实现德国统一作出重大贡献,受封伯爵,于次年升元帅。</p> <p class="ql-block">在“毛奇纪念碑”的西北边有一座“俾斯麦纪念碑”(Bismarck-Nationaldenkrnal)。“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Otto Eduardo Leopold von Bismarck; 1815-1898)是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他在德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德国的领航员”,是现代德国的缔造者。</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上的俾斯麦雕像,</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俾斯麦纪念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俾斯麦纪念碑”的西南边还有一座“罗恩纪念碑”(Roon-Denkrnal)。“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Albrecht von Roon 1803~1879)是普鲁士的政治家、军事改革家,德国元帅,陆军部长。</p> <p class="ql-block">沿“六月十七日大街”向东,有一个“苏维埃战争纪念雕像”(Sowjetiaches Ehrenmal im Tiergarten),这是地图上标注的名称,另一个名称叫“苏军纪念碑”(Soviet War Memorial)。</p> <p class="ql-block">“苏军纪念碑”入口两边各有一辆苏军的T-34坦克,</p> <p class="ql-block">入口两边还各有一门ML-20型152毫米口径的榴弹炮,</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建造时间在1945年苏军攻入柏林后的几个月,是为了纪念在柏林战役中牺牲的8万余名苏军将士而建,纪念碑下就葬有两千多名苏军烈士。纪念碑所用的石材,来自被炸毁的希特勒总理府。</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上的苏军战士雕像,</p> <p class="ql-block">雕像的近照,</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上的碑文中写道:永恒的荣耀归于那些为苏联自由和独立而与德国法西斯侵略者作战的英雄们</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苏军纪念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去“德国国会大厦”(Reichstagsgebaude)的途中,我们来到“德国国会大厦”左前方的一座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中,我们拍到了陈列的一些二战结束期间老照片。这几张照片里的场景,是苏军墓园和苏军纪念碑的落成仪式。</p> <p class="ql-block">照片右边的红色德文是:战争与战争的结束</p> <p class="ql-block">照片右边的德文是:蒂尔加滕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照片右边的德文是:战争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德国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德国国会大厦”前有一个纪念碑,形状像是一片片的石板(照片的右下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是被纳粹分子杀害的德国国会的96名议员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每片“石板”上都铸有被害议员的姓名,出生年份和被害年份,</p> <p class="ql-block">这是“德国国会大厦”的正门,在正门的廊柱上方,有德文“Dem Deucschen volke”,意思是“德国人民”。</p> <p class="ql-block">等待进入“德国国会大厦”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德国国会大厦”的进口处,准备接受安检。</p> <p class="ql-block">来到“德国国会大厦”的楼顶眺望,照片中,是位于德国国会大厦”西面的“德国总理府”(Bundeskanzleramt)。</p> <p class="ql-block">旅友在“国会大厦”楼顶留影,</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国会大厦”楼顶的玻璃穹顶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国会大厦”的玻璃穹顶内留影,</p> <p class="ql-block">围绕玻璃穹顶中心有一圈图片展览,供游客参观,</p> <p class="ql-block">从照片上可以看出,玻璃穹顶边上的走廊有好几层,最上面是一层平台,可以四处观景。</p> <p class="ql-block">从玻璃穹顶的最上面一层俯看下边的一圈图片展。对我们游客来说,从图片上可以瞭解一些有关“国会大厦”过去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在玻璃穹顶的顶层俯看下面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国会大厦”的玻璃穹顶上向东拍摄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国会大厦” 玻璃穹顶上向西拍摄的景象。照片中的建筑是“德国总理理府”和“联邦政府机关”。</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玻璃穹顶上向南拍摄的景象。照片中可见“勃兰登堡门”和“美国驻德国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在玻璃穹顶上,用长焦镜头拍摄的“勃兰登堡门”上的“胜利女神”铜雕塑,</p> <p class="ql-block">在玻璃穹顶上向北拍摄的景象。照片左边可见“施普雷河”,以及河上的“雅各布-米尔沙伊德-桥”(Jakob-Mierscheid-Steg)和稍远处的“王儲桥”(Kronprinzenbrucke)。</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玻璃穹顶上向东北方向拍摄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玻璃穹顶上最顶层的平台,中央有一圈围绕一个圆锥体的座椅,</p> <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坐下休息,</p> <p class="ql-block">甚至躺倒在上面,</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玻璃穹顶的顶层留影,</p> <p class="ql-block">“德国国会大厦”的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德国国会大厦”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德国总理府”(Bundeskanzleramt),就在“德国国会大厦”的西北边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以“德国总理府”为背景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路过“贝尓维尤宫”(Schloss Bellevue)。</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贝尓维尤宫”自1994年以来是德国的总统官邸。“贝尓维尤宫”是德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建于1786年。二战中曾遭受轰炸,并在柏林战役中受到破坏。在上世纪50年代和1986~1987年曾大规模翻修。雖然“贝尓维尤宫”是德国总统的官邸,但实际上德国总统并不在这里居住,这里只是办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来到“勃兰登堡门”北边,街对面就是蒂尔加滕公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公园边上,即在“沙伊德曼街”(ScheidemannstraBe)和“埃伯特街”(EbertstraBe)的路边,有一个“柏林墙死难者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铁丝网篱笆上贴着191个白色的十字架,这就是被射杀的柏林墙逃亡者的纪念碑,十字架上写着遇难者的名字,遇难时间,有的还附有照片。</p> <p class="ql-block">每个十字架下都有悼念者敬献的花环和鲜花,</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来到“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和它前面的“巴黎广场”(Pariser Platz)。</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顶上是一尊胜利女神(维多利亚)的铜雕塑,高约5米。她驾着一辆由四匹战马拉的两轮战车向东驰骋。女神右手拿着带有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神鹰,神鹰头上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勃兰登堡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勃兰登堡门”前的“巴黎广场”上,游客众多,当然也少不了“行为艺术者”。这是两位身着美军和苏军军服,分别拿着美国国旗和苏联国旗的“行为艺术者”在广场上同游客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扮相棕熊的“行为艺术者”,</p> <p class="ql-block">这是两位扮相为卡通人物的“行为艺术者”和游客在一起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位于“勃兰登堡门”南边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这个纪念碑又称为“浩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个“纪念碑”占地19,000平方米(4.7英亩),安放了2711块混凝土块。在一个斜坡上以网格图形排列。混凝土块长2.38米,宽0.95米,高度从0.2米至4.8米不等。</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地点曾是希特勒德国政府大臣的官邸。在纪念碑的下面有个“信息来源” (Ort der Information),那里列有从“以色列犹太大屠殺纪念馆”得到的所有受害犹太人的名字,有的还按照时间顺序用图片展示了这些人在第三帝国时期遭受迫害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路过“柏林爱乐音乐厅”(Berliner Philharmonie),</p> <p class="ql-block">“柏林爱乐音乐厅”是世界五大音乐厅之一。音乐厅主厅为一个可容纳约2500人的大音乐厅,由柏林爱乐乐团筹集资金,1956年德国建筑师“汉斯·雪龙”(Hans Scharoun)设计,1963年竣工,有2440个座位。因音乐厅内设计与欧洲酒庄葡萄园梯田极为相似,故被称为“葡萄园厅”。</p> <p class="ql-block">在到达“柏林墙遗址公园”之前,我们看到街旁有一座纪念雕像,</p> <p class="ql-block">纪念雕像是男爵“洛伦茨·冯·施坦因”(Lorenz von Stein, 1815~1890),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公共管理学者。</p> <p class="ql-block">大楼门口的另一尊雕像是“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贝格”(Karl August von Hardenberg,1750~1822),普鲁士政治家,社会学家。</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Gedenkstatte Berliner Maher)参观,</p> <p class="ql-block">“柏林墙”(Berliner Mayer)是民主德国在自己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正式的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dcher Schutzwall)。“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9.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以后经加固成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阔地带和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p> <p class="ql-block">在“柏林墙”边的不同地点设有“展览说明牌”,向游客们介绍分裂时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柏林墙”旁边的露天展览场地上有各种展览。</p><p class="ql-block">在照片左边,展示栏里的内容是:在民主与独裁之间 — 1932 / 33年的德国。</p> <p class="ql-block">展览栏里展示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这一段露天展览场地上展出的是有关德国近代历史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柏林墙”的倒塌,结束了德国分裂和二战后欧洲的分裂状态。</p> <p class="ql-block">“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东欧剧变”的结束,加速共产主义国家向民主化和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旅友在“柏林墙”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默林达姆”(Mehringdamm)街与“约克街”(YorckstraBe)的交汇处,在路口的北边有一家名气很大的特色小吃店“Curry 36”,我们是特地来此吃午餐的。</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Curry 36”快餐店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快餐店内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前往“查理检查站”途中,我们在“房间街”(ZimmerstraBe)上看到的。照片中的大气球是属于“柏林航空服务 — 世界气球”(Air Service Berlin — World Balloon)所作的广告。</p> <p class="ql-block">路边停放的小轿车“特拉比”(Trabi),是原东德生产的轿车“特拉贝特”(Trabant)的昵称,当时号称是最便宜的汽车。事到如今,“特拉比”已变成一种历史符号—老爷车,为观光业所青睐。许多Trabi车被喷绘成彩虹条纹、桃红色、斑马纹、豹纹、波尔卡圆点,由租车公司“特拉比世界”(Trabi World)经营。</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左边的“Trabi World”就是该公司的一个租车点。</p> <p class="ql-block">“房间街”路边有一个巨形“圆桶”,在地图上标注的名称是“壁挂式全景”(The Wall — asisi Panorama)。有人称之为“阿西西全景柏林墙”,全景画里重现了柏林墙两侧人民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房间街”与“弗里德里希街”(FriedrichstraBe)的交叉路口。在交叉路口的南边不远处就是“查理检查站”(Checkpoint Charlie)。</p> <p class="ql-block">在交叉路口向南拍摄的“查理检查站”(Checkpoint Charlie)。照片右边,竖着一面美国国旗,旁边堆有沙包的白色岗亭就是“查理检查站”。</p> <p class="ql-block">“查理检查站”是1961年至1990年间东西柏林之间的三个边境检查站之一,是当时盟军出入东西柏林的检查站,也是所有外国人在东西柏林之间的一条市内通道。“查理检查站”实际上就是“C号检查站”,另两个检查站是“A”号和“B”号。“查理”的英文是“Charlie”,因此借用“查理”这个名子来代表“C”。</p><p class="ql-block">在照片左边,有一个“柏林墙博物馆”(Mauermuseum)。</p> <p class="ql-block">两位身穿美军便服,手臂上套有黑色宪兵(MP)臂章,手持美国国旗的青年人站在检查站岗亭前面,静等游客前来拍照。</p><p class="ql-block">照片右边是“柏林墙商店”,在里面甚至可以买到柏林墙砖等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检查站岗亭上面有两块牌子,上边一块写着“盟军检查站”(Allied Checkpoint),下边一块大一点的牌子上写着“美国陆军检查站”(US Army Checkpoint)。</p> <p class="ql-block">“查理检查站”之所以名扬世界,在于1961年10月25日,在“查理检查站”曾发生过苏军的10辆T-54/55坦克与美军的10辆M48坦克对峙,当时全世界都窒息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1961年在经过多次最后通牒之后方才解决的美苏坦克对峙事件,由“弗兰克·蒂尔”(Frank Thiel)设计,1998年10月在“查理检查站”北边一点,竖立一个苏联士兵面向南边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苏军士兵画像的近照,</p> <p class="ql-block">而在同一根画柱上,面向北边的是一个美军士兵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美军士兵画像的近照,</p> <p class="ql-block">游客在“查理检查站”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可以盖签证印章,</p> <p class="ql-block">参观“柏林墙博物馆”(Mauermuseum),</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的“雷纳·希尔德布兰特”博士(Dr. Riner Hildebrandt)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柏林墙博物馆”休息的旅友,</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的车沿“弗里德里希街”向北行驶,经过“皇冠街”(Kronen Str.),</p> <p class="ql-block">再经过“鸽子街”(Tauben Str.),</p> <p class="ql-block">来到“御林广场”(Gendarmenmarkt)上。广场的南边有一座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名叫“德国主教座堂”(Deutscher Dom),教堂建成于1705年,由“马丁·格林伯格”(Martin Grunberg)设计。1785年“卡尔·冯·贡塔德”(Carl von Gontard)改建了这座教堂,并建造了穹形塔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座教堂名为“主教座堂”(Dom),但從未有主教进驻过。该教堂在二战中被彻底毁坏,后来在1977~1988年间得以重建。在1996年教堂更新后,便作为展示德国历史的博物馆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在“德国主教座堂”北边,隔马路相邻的是“柏林音乐厅”(Konzerthaus Berlin),原名“皇家剧院”(Schauspielhaus)。</p> <p class="ql-block">“柏林音乐厅”是德国著名建筑家“卡尔·弗里德里希·欣克尔”设计,于1818~1821年建成的、极富传统的剧院。但与柏林的许多著名建筑一样,在二战中全部被毁。</p> <p class="ql-block">重建修复的“柏林音乐厅”是按原设计师的设计来建造的。1984年,在历时五年的重建改造之后,它由原先的3个剧院改建成为音乐厅,并成为当时的柏林交响乐团的大本营。这座音乐厅是德国古典建筑和世界同类型建筑中最为炫目的杰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柏林音乐厅”前面有一尊塑像,它是为纪念“席勒”在去世之前,对柏林的著名访问而建立的。</p> <p class="ql-block">“柏林音乐厅”入口处柱廊右边的铜雕塑,</p> <p class="ql-block">“柏林音乐厅”入口处柱廊左边的铜雕塑,</p> <p class="ql-block">在“柏林音乐厅”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柏林音乐厅”北边,隔马路相邻的是“法国大教堂”(Franzosischer Dom),</p> <p class="ql-block">“法国大教堂”由“凯亚特”(Cayart)于1701~1705年设计,是为从法国逃亡迁移到柏林的“胡格洛”派教徒建造的。教堂中心建筑为长方形,在长方形的长边两侧建有两个半圆形建筑。1780~1785年,又加建醒目的塔顶。目前教堂为“胡格洛”派博物馆(Hugenotten Museum)。</p> <p class="ql-block">在“法国大教堂”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前去“东区艺术画廊”(East Side Gallery)的途中,经过“柏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看着368米高的“柏林电视塔”,和“柏林市政厅”的红色钟楼在我们的车窗旁掠过,</p> <p class="ql-block">经过“桥街”(BruckenstraBe)时,路过在柏林的“中国驻德国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在沿着“木材市场街”(HolzmarktstraBe)向东南方向行驶,</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柏林墙“东区艺术画廊”(East Side Gallery),</p> <p class="ql-block">“东区艺术画廊”(East Side Gallery)是位于“柏林东火车站”(Berlin Ostbahnhof)到“奥伯鲍姆桥”(Oberbaum Bridge)之间的一段柏林墙。</p> <p class="ql-block">柏林墙“东区艺术画廊”位于柏林的施普雷河岸边,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画廊。这个画廊的主体是1989年被拆除的柏林墙,其中约1300米长的一段成为艺术家们的画布。</p> <p class="ql-block">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这长达1316米的柏林墙上所创作的各种主题的绘画,组成了柏林最炙手可热的“东区艺术画廊”。</p> <p class="ql-block">在许多绘画里充斥着隐喻,</p> <p class="ql-block">有明显反映政治主张的,</p> <p class="ql-block">有反映宗教信仰的,</p> <p class="ql-block">有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p> <p class="ql-block">还有的,暂无主题,有待以后思考的,</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涂鸦、绘画,反映了各国艺术家的思想,这在我们游客看来,还是挺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这段柏林墙每年吸引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其中最著名的是俄罗斯画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尓”(Dimitri Vrubel)的画作《兄弟之吻》。绘画描绘的是,1979年,在东德成立30周年庆典上,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东德最高领导人昂纳克的亲吻,展现了当时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p> <p class="ql-block">柏林墙上还展示着当年新闻记者拍摄的现场照片(图片的右上部分)。图片中间的那个头戴钢盔的19岁东德士兵,名叫“汉斯·康拉德·舒曼”(Hans Conrad Schumann),在他身上也有一个真实的故事。1961年8月15日,正在岗上值勤的“汉斯”,带枪越过铁丝网,投奔了西柏林。</p> <p class="ql-block">图片上部中间的一幅画来源于下面的一幅涂鸦,</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东德产的“卫星牌”小轿车撞毁柏林墙的涂鸦。“卫星牌”轿车代表东德,为了自由,它撞破了柏林墙。这是画家对于和平革命的隐喻——没有战争。</p> <p class="ql-block">参观好“东区艺术画廊”后,我们顺路(沿河)向东走,来到“施普雷河”边上的一家“Pirates Berlin”餐厅小憩。</p> <p class="ql-block">这是“Pirates Berlin”餐厅在路旁立的一块招牌,</p> <p class="ql-block">这是餐厅门前的“摩根船长”(Captain Morgan)朗姆酒的宣传雕塑。</p> <p class="ql-block">餐厅的露天餐座就设在河边,东边不远处就是“奥伯鲍姆桥”。</p> <p class="ql-block">“奥伯鲍姆桥”(Oberbaumbrucke)是“施普雷河”上的一座双层桥梁,是柏林市的地标之一。它连接曾被柏林墙分隔的“腓特烈斯海因”和“克罗伊茨贝格”两区,现已成为柏林统一的重要标志。该桥系石拱红砖结构,全长150米,宽约28米,于1896年竣工,六年后加建地铁线路,成了一座人行、车行及轻轨交通的双层桥梁。</p> <p class="ql-block">“奥伯鲍姆桥”的桥塔具有中世纪勃兰登堡地区独特的城门风格。</p> <p class="ql-block">小憩中的旅友,</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驶过“奥伯鲍姆桥”,</p> <p class="ql-block">沿河向东南方向行驶,不一会儿就看到“施普雷河”上有一个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位于“施普雷河”河面上的雕塑“分子人”(Molecule Man)。铝合金制的雕塑高30多米,重45吨,1999年由雕塑师“乔纳森·博罗夫斯基”(Jonathan Borofsky)设计。</p> <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是三个人形,人体上有诸多小孔,每一个小孔象征着组成人类的每个分子,我们的世界就是由这些分子共同创造的。</p> <p class="ql-block">刚离开“施普雷河”,路边的这家外观很有特色的“蓝色药店”(Blaue Apotheke) ,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柏林的“博物馆岛”(Museumsinsel),岛上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群,五座庙宇类建筑乃是人类6千余年历史的珍贵遗产。1999年,这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博物馆岛”上的“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建造于1894~1905年,位于柏林博物馆岛东端、“菩提树大街”(Am Lustgarten)上。该座教堂是威廉二世时期建造的文艺复兴风格的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很多王室成员都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有三个大圆顶,明显不同于歌特式教堂的尖顶。它的圆顶将原来就很高的教堂给人以圆润、丰盈的感觉,使得教堂内部显得明亮而宽敞。</p> <p class="ql-block">该教堂曾经作为王室的专用教堂,它的内饰极其华丽,装饰着线条复杂的柱子和精美的壁画。教堂可容纳500人左右,地面建筑有4层,最高的穹顶有74米。游客可以登上270级台阶,一直上到拱顶部分参观。</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的西北边就是“柏林旧博物馆”(Altes Museum),靠得很近。</p><p class="ql-block">“柏林旧博物馆”由普鲁士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尓”(Karl Friedrich Schenkel)建造于1823~1830年,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也是博物馆岛上最老的一家博物馆。该博物馆在柏林国立博物馆系统(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内,主要展出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品。1999年作为博物馆岛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柏林旧博物馆”(Altes Museum)是一座两层,建筑在高地基上的长方体建筑,内部是一圈围绕中央圆厅的展室。建筑风格主要是参考了古希腊古罗马式样。二战中,旧博物馆遭到严重破坏。二战后博物馆岛由东德控制,并开始对旧博物馆进行修复,直到1966年。之后,旧博物馆主要用于展览东德的当代艺术和举办特别展览。两德统一后,旧博物馆的一楼开始重新展出古希腊艺术品。2010年在二楼新增了伊特鲁里亚和古罗马艺术品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博物馆岛”上的“国家美术馆”(Alte National Galerie)。看样子正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博德街”(Bode Str.)的“铁桥”(Eiserne Bridge)上拍的照片,照片右边是“柏林新博物馆”(Neues Museum),左边是“西亚细亚博物馆”(Vorderasiatisches Museum)。</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Hinter dem GieBhaus”街与“军械库后街”(Hinter dem Zeughaus)的交汇处。照片左右两边都是“德国历史博物馆”(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aeum)。</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亚历山大广场”附近,</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市政厅街”(Rathaus str.)的“柏林市政厅”大楼,</p> <p class="ql-block">“柏林市政厅”(Berliner Rathaus)是柏林市长的官邸,该市政厅以其独特而又醒目的正立面成为柏林的地标之一,又因其外表为红色,遂被称为“红色市政厅”。在1861~1869年,柏林市政厅按“赫尔曼·韦斯曼”(Hermann Waesemann)的设计建造完工,距今已有140多年。这座意大利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有三个庭院,无数圆形拱门,中间还有一个74米高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沿“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西行,经过“宫殿桥”(Schlossbrucke)。“宫殿桥”两端连接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和博物馆岛,它长56.3米,宽32.6米,建于1821~1824年,由“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设计。桥两侧分别立有四尊大理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桥栏上也有精美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宫殿桥”的靚影,(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经过“德国历史博物馆”(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的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德国历史博物馆”西边的“新岗哨”(Neue Wache)。正式名称是“战争与暴政牺牲者纪念岗亭”。该建筑于1816~1818年建成,最初是为了建造一座普鲁士士兵的休息站。1931以后它被用来纪念在一战中阵亡的士兵,以后演变成现在的“战争与暴政牺牲者纪念碑”。面积不小的纪念馆,只在馆正中圆拱形天窗下,放着一个母亲怀抱着逝去孩子的铜雕像,象征着对过往战争的沉痛记忆和对未来和平的祈祷。</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边是“柏林国家歌剧院”(Staatsoper Uter den Linden)。“柏林国家歌剧院”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歌剧院之一,其前身是国王腓特烈二世于1742年下令建成的普鲁斯宫廷剧院,后改称为国王剧院。1919年后成为柏林德国国家歌剧院,柏林国家乐团除了作为歌剧院乐团参加歌剧演出外,还举行交响音乐会,乐团在这两个领域均代表了德国和世界乐坛的最高水准。</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at zu Berlin)。该校创办于1810年,前身是柏林大学,是一所公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二战前的德国最高学府和世界学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的。洪堡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把科学研究与教学相融合的新式大学,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爱因斯坦”、“黑格尔”、“马克思”等都曾在此任教或学习。</p> <p class="ql-block">在“洪堡大学”西侧,“菩提树下大街”中央竖立着一座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骑马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座“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雕像始建于1839年,落成于1851年。(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