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生命的长歌——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晴雨

<p class="ql-block"> 聆听生命的长歌</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家迟子建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以年届九十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方式,讲述了这个民族的百年兴衰。</p><p class="ql-block"> 小说分为上中下尾四章,分别以清晨的欢快、正午的热烈、黄昏的萧瑟到月上中天时的尾声命名,正如人的一生,由牙牙学语的晨曦到垂垂老矣的暗夜,缓缓流淌,似影似幻,如梦如歌。</p><p class="ql-block"> 在迟子建老师温婉细腻的笔触中,额尔古纳河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辽阔的大地之上。它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也滋养着右岸这片神秘而丰饶的土地。在这里,生命以一种原始而纯粹的方式绽放着,如同一朵朵盛开在荒野的花朵,坚韧而美丽。</p><p class="ql-block"> 沉浸书中,你会被故事中无数次的生离死别所感动;你会被无数次利他的无私所感动;你会被这个历经沧桑的最后一个游牧民族为守护自己的家园和民族文化的坚持而感动。 </p><p class="ql-block"> 读完全书,仿佛欣赏过一曲扣人心扉的命运交响,聆听过一首生命的长歌。鄂温克人和山水长驻,与驯鹿在风雪中坚守,与饿狼在月夜里搏斗;他们敬畏自然,相信万物有灵;他们会因为爱一个人而守护一生,也会为了救助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的眼中,清风明月、星辰河流不仅是知音和伴侣,更是他们的前生和来世。他们在活着的时候亲吻森林河流,逝去的时候又选择回归自然的怀抱。“人们出生是大同小异的,死亡却是各有各的走法。”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平静而自然,就像对待一朵花的凋零或是一片叶的飘落,却带给我更大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一句话道尽了饱经风霜后的苍凉与无奈。人生短短几十载,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春暖花开,一场又一场的风雪交加中更迭,一晃就到了迟暮之年,历经离别,那是生与死的离别,每一次离别都来不及好好的告别,来这人世间时婉如夜晚绽放的昙花,美的惊艳而又清冷,离去更是瞬然而又决绝。</p><p class="ql-block"> 书中的列娜、林克、瓦罗加、安道尔、维克特、伊莲娜、优莲……这些都是这位九十岁老人的至亲至爱之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就这样消逝在这些风雪更迭的时光里,这种痛或许早以将一颗心撕裂。于是她又说到:“我发现春光是一种药,最能给人疗伤。”或许大自然真的有这么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人像断尾的壁虎一样,把一截一截的忧伤与痛苦截断,然后重生。但我深深明白,如若没有一种叫坚强的东西在支撑,如若没有一种自我救赎的能力在自度,那么再怎么明媚的春光也治愈不了一颗绝望的心。 </p><p class="ql-block"> 生死,贯穿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始终,看似悲凉,实际却是通过描绘死亡,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修行,我们无法抵御生命的脆弱,我们也无法回避撕心裂肺的别离和伤痛,但万物生生不息,不断轮回更替,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一段未知的冒险,与其担心焦虑耗尽生命力,不如好好珍惜当下;命运不曾真正眷顾过谁,也未曾辜负过谁,人的一生,就是不停地经历生与死,不断地迎接到来和失去,唯有学会在顺境中保持自省,在苦难中欢歌猛进,才能看到生命的意义和坚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