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之探访玉门老城

🐯

<p class="ql-block">玉门老城,是儿子一直心心念想来的地方,他的兴趣总是与众不同,就喜欢这种工业老城,我总恍惚他是从那个时代穿越而来的,如果不是为了陪他,我这辈子也不会到这种地方来。</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日下午,我们逛完嘉峪关想去的景点,就租车开往老玉门,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看见了老玉门的标志性雕塑——铁人像。这里是铁人王进喜的家乡,他让玉门城名扬中华,至今仍是人们所称道的英雄。我们在大庆也参观过王进喜的纪念馆,感动于他的“铁人精神”!</p> <p class="ql-block">顺着主路继续开,看到一座解放门。解放玉门油时人民解放军由此进入老君庙油矿,从此老君庙油矿矿工当家作主。作为玉门老市区的地标性建筑,曾一度被拆除。在玉门油田开发80年之际,解放门得以复建。</p> <p class="ql-block">由解放门住南不远处,是90年代建的玉门老市区第一个,也是唯一座红绿灯,至今早已停用。旁边就是市场,虽然现在已经物是人非,但仍能想象当年玉门油田发展顶峰时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我们缓慢的行驶,发现街上行走的人、饭店吃饭的人、甚至卖单儿打扑克的大多都穿着蓝色、深蓝色、橙色或红色的工服,这是我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见过的。</p> <p class="ql-block">更让我惊讶的,街上好多地方竟有喇叭在播报新闻!</p> <p class="ql-block">似乎时间在这里驻留,一切都被封存在九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看见这个建筑我甚至恍惚了,我刚上班的地方就有这样集跳舞、吃饭等功能于一身的酒店,当时相当火爆!似乎这里就是换了一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很多建筑都废弃了,给我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也勾起了太多难忘且伤感的回忆!因为这里和我最初工作和生活了十年的地方太像了!</p> <p class="ql-block">早已人去楼空的小区,只有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职工和这棵钻天杨在看守。</p> <p class="ql-block">汽车站,很小,一位年长的人看我们拍照,笑着说这个客运站都老掉牙了!</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座老城也有新建筑,和废弃的工厂住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这个广场是现代城市的样子,地面上的历史长河诉说着油田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我和儿子研究了一个晚上,高德地图、携程百度一顿查,原来所谓的旅游景区就是整个玉门老城!我们按图索翼,逐一探寻。</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酒店对面就是石油工人电影院。是一座建于1950、60年代的建筑,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的建筑风格。虽然下面有游客服务中心,但趴窗户往里看,已是一片狼藉!</p> <p class="ql-block">这座保存完好的是苏联专家招待楼,2006年封存。</p> <p class="ql-block">这个接送油田职工的停车场原是油田第二人民医院的门诊楼,前几年被拆除,后面的红色建筑也是医院,已经废弃。对面新建的医院,在我们停留的半个多小时里竟然没看见一个患者。</p> <p class="ql-block">油城公园,除了两侧的壁画有着七八十年的的风格,里面的绿化非常好,依然是石油工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玉门油城公园里矗立着孙建初的纪念碑。当年,是孙建初先生带领几个人,牵着马翻山越岭人,在祁连山下发现了老君庙油矿,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油田。</p> <p class="ql-block">铁人干部学院的左侧就是铁人纪念馆,几十年过去了,但玉门老城仿佛还停留在王进喜工作生活的时代里徘徊,故特地开辟了一个展厅,用以纪念这位英雄。</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赶上有讲解员给几个干部介绍铁人事迹,我顺便蹭听,在这里又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p> <p class="ql-block">铁人王进喜是从玉门走出的石油老模,也石油人的榜样。但哪有什么真正的铁人,都是血肉之躯,年仅四十八岁就病逝了!</p> <p class="ql-block">其实最让我惊叹的是这里,693人防工程,我们是看见上面写着游客中心才进去,以为里面是个展馆,结果这里隐藏这一个巨大的地下城市,这里建于1969年,分两期建成,地上有什么地下就有什么,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仅开放十分之二吧,当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到内科病房,外科病房,手术室,院长办公室时,汗毛都立起来了,而且正如儿子所料,这个位置对应地面也是医院!好在解放之后,我们国家日益强大,所以这个地下之城一直没派上用场,故现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由于不让拍照,所以感兴趣的人到了老玉门一定要到这里看看。</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此行最后一站:石油河大峡谷,看见峡谷两侧下方一个个小洞了吗?那就是当年石油工人居住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玉门老市区因老君庙油矿而建,石油河畔这片茂密的杨树林里,就是老君庙和老君庙第一口油井,如今仍在讲述着中国石油加过往。</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前,玉门油田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是中国最早发现和投入大规模开发的油田,从1939年到1949年,累计生产原油达到了50多万吨,在当时这个产量已经占据全国原油产量的95%,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石油第一重镇。</p> <p class="ql-block">这个依托丰富的石油资源,一度被誉为“油都”的老城,随着石油开采量的逐年减少,曾经繁荣的城市变得日益颓废。</p> <p class="ql-block">2000年后,玉门油田的产量降至最低,油田办公、生活基地迁至酒泉市,玉门市也迁至玉门镇。</p> <p class="ql-block">石油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过度消耗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曾经的油城已不再辉煌,试图转型发展旅游业,此行看来并不成功,尤其我们来的时候赶上铺设管道,把原本就窄的路挖的乱七八糟,酒店老板娘说年年如此!</p> <p class="ql-block">虽说大量人口迁出,但依然看到了很多年轻人。出于好奇,我拦住一个看起来比我儿子大不了多少的小伙子,他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他告诉我们目前这里除了石油工人,还有很多外地来此开设化工厂的,这可能也是这里还有年轻人的原因吧。路上我也看到了危化品厂,不知道若干年后这里的环境会变得如何,希望越来越好吧!</p>